『壹』 福建漳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很多人將一座城市是否知名歸結到了它的經濟方面,多數人認為,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省份,決定一個地區的知名度往往會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掛鉤,經濟發展越好,知名度越高。這個理論適合於絕大多數情況,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我國的福建省,在近些年來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盡管福建省也是屬於山多地少,但是福建占據著海洋優勢,又是三大經濟中心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在去年全省的GDP總值更是達到了42395億元的好成績,創下了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第八名。當然,能有這樣好的成績自然離不開省內各個城市的共同努力。
就比如福建的泉州,從周秦時期就開始開發,到了唐朝時期成為了世界四大口岸之一,現如今的經濟水平位居福建第一。
綜上所述,漳州的GDP總量雖然僅次於廈門,但是在知名度上卻遠低於廈門,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貳』 漳州的經濟概況
2015年漳州全市生產總值2766.6億元,增長11.5%,增幅連續3年位居福建第一、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4.8億元,增長16%;公共財政總收入274.75億元,增長4.14%;2013年漳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長11%;全市旅遊總收入165億元,增長16%,新增4A級景區1家。
2012年財政總收入205.48億元,全年財政支出220.93億元,增長21.1%,其中,教育支出41.1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3.0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41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8.66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29.3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25.7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12.63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6.9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下同)1444.09億元,農戶投資42.82億元。全年在建項目投資完成1189.6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54.49億元。全年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03.01萬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建築面積164.3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51.2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96.87億元。投資超百億元項目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生產性項目38個。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48公里。 現狀
漳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農業、花卉生產基地,2012年漳州市被國際蘑菇學會授予「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的稱號。 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2012年全年,漳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558.85億元。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75.75萬畝,糧食產量70.26萬噸。水果產量272.66萬噸。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10.81萬畝。林業產值16.86億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46.95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總面積17.7萬畝。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萬畝(含非規劃林地造林8.23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7.82萬畝,防護林面積5.1萬畝;完成幼林撫育實際面積143.9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5.8萬畝。人工跡地更新面積4.70萬畝。牧業產值60.71億元,肉類總產量27.92萬噸。年末生豬存欄211.08萬頭;生豬出欄315.88萬頭。禽蛋產量2.29萬噸。漁業產值185.51億元。全年水產品總量154.40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9.60萬噸,淡水產品產量24.80萬噸。
2012年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綠標產品10個、有機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28個。年末全市有拖拉機12692台,其中大中型234台,小型方向盤式853台。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07.31萬千瓦。其中,種植業機械動力64.92萬千瓦;漁業機械動力60.1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36.09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動力15.80萬千瓦。
發展歷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陳元光即提出「勸農重本」的方針,招徠流亡百姓,著力推廣中原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唐軍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餘畝良田的軍陂,推廣牛耕水耨,逐步改變土著居民刀耕火種的舊習。因氣候溫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區實行水稻早晚兩季連作,出現「嘉禾兩度新」的景象。至天寶年間(742-756)已有5846戶,1.794萬人。唐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龍溪縣後,漳州地域進一步開發。
入宋,漳州由於地處東南一隅,戰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人口增至2.4萬多;熙寧六年(1073)增至10萬多;淳祐間又增至16萬多。300年間,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鳥獸避跡」。人口迅速發展,耕地擴大勢在必然。宋哲宗時,沿海平原地區興起圍墾辟荒之風,時龍溪縣都官謝伯宜在八、九都圍海成田,後陳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鹵之區成為良田。此後,開渠築陂接二連三,內地山區也大力營造梯田。水稻種植開始講究精耕細作,並引進耐貧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耕地進一步擴大,山區繼續營造梯田,時人稱之「地無曠土,人無遺力」。當時沿海圍墾、興修水利受到當局重視。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樹,其中姜諒任內就築、修水利工程186處。由於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和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水稻兩熟制普遍推廣,洋田水稻年畝產可達七八百斤。同時還引進安南水稻良種,呂宋的甘薯和煙草也於此時傳入漳州。
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入漳,鄭成功軍與之展開拉鋸戰,漳州成為主戰場。順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實行「遷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內盡成棄土,以致漳州經濟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人民著力墾復和水利工程建設,並利用煙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蟲害,開科學治蟲之先河。稻種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傳統經濟作物種類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時還引進檨仔(芒果)、波羅蜜、王梨(菠蘿)、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國成立後,全民大辦農業,大力興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東等灌溉萬畝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後逐步展開引水、蓄水、防汛、排澇等配套工程建設;90年代興修大型蓄水工程峰頭水庫和一些跨縣的大型引水工程,從而保證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的87%。與此同時,又大搞農田建設和品種改良。50年代抓低產田改造,推廣良種南特號、陸財號;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圍墾和實施品種矮化;80年代興起噸糧田建設,推廣雜交水稻,糧食呈現高產、穩產態勢。1956年龍溪、海澄兩縣首先實現畝產千斤稻縣,1989年龍海縣又率先實現畝產噸糧縣。80年代全省建立13個商品糧基地縣,漳州佔有5個縣。
新中國成立後盡管圍海造田19萬多畝,相當於海岸正面寬度向海推進1公里,但由於人口的迅速增長,加上經濟建設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緊縮為0.62畝。為擺脫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須大力發展高優農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斷地實施「向山海進軍、發展『兩水』(水果、水產)」,農業由傳統單一型向綜合開發發展,由分散、零星經營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過渡。特別是1994年,國務院批准漳州為國家級外向型農業示範區之後,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農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市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形成了漳州蘆柑、天寶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間,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灘塗,產出佔全省15%的糧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產品。
80年代,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東山、漳浦大面積種植蘆筍,各縣也種植反季節蔬菜和培植錯開登場季節的新品種水果。同時大力種植蘑菇、金針菇、鳳尾菇等食用菌,其產量佔全省三分之一,全國四分之一。水產養殖也日趨多樣化,漳 浦縣於1980年底成為全省最大的對蝦養殖基地。此外,還引進、馴養華貴櫛孔扇貝、鮑魚、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57.2億元,糧食總產150萬噸,水果總產135萬噸,海、淡水養殖57萬畝,水產品總產96.2萬噸,種植蔬菜96萬畝,造林12.7萬畝。漳州水果、水產品人均擁有量居全國前列。蘑菇、蘆筍出口量居全國第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五大防禦體系建設進展順利。農村三大歷史任務基本完成,全市有9個縣(市、區)通過省級小康縣驗收,貧困人口脫貧率達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別是國家外向型農業示範區進展順利,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經國家三部委批准已掛牌運作。 現狀
漳州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 、國家級台商投資區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2012年全年漳州實現工業增加值825.07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50.21億元。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8.80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2.64億元。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7.88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04.2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42.54億元,實現竣工產值156.75億元。
1、主要開發區
漳州市區及龍海:漳州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龍文工業開發區、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國家級) 、漳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漳 浦縣: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大南坂工業園區、赤湖工業區、綏安工業區、舊鎮工業園區、金浦工業園區
雲霄縣:雲霄雲陵開發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東山縣: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詔安縣:閩粵邊界貿易加工區、金都工業集中區、詔安工業園區
平和縣;平和工業園區
南靖縣:金山開發區、靖城工業區、三卞開發區、豐田開發區、大房開發區
華安縣:華安經濟開發區
長泰縣:長泰經濟開發區
2、發展歷史
宋朝時,由於大量種植綠皮莢蔗,製糖業迅速發展,時漳州號稱「八州糖王」。紡織業發展也很快,陳洪進割據漳、泉時,年貢葛布2萬匹。此外漳州還能製造泛海大船和單一色彩的上釉瓷器。從景泰至萬曆間(1450-1619),海外航線發展到47個國家和地區。由此促進了漳州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紡織業的迅猛發展。「絲則取諸浙西」,「薴則取之江右,棉則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絨、漳紗、漳絹和土潞綢,以漳州名牌銷往海外。製糖業發明了榨車,提高榨蔗效率,並生產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產品。時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鐵器、葯材、紙等都是走俏商品,除遠銷東南亞外,內銷也很旺盛,有「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之繁榮景象。生產方式也突破家庭副業的格局,出現了作坊和工場,呈現資本主義萌芽狀態。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紡織業恢復較快,相繼創辦了許多染坊,染色豐富多彩。「神州妙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寶印泥也相繼問世,並與水仙花一道成為漳州名產,暢銷海內外。
1949年漳州地區工業產值2.55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2%。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建立起食品、紡織、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橡膠等產業,但由於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未能重點投資,故產業檔次不高。改革開放後,競爭日趨激烈,工業生產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進現象。進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工業,振興漳州經濟」,實行傾斜政策,工業產值、銷售、利稅出現「二位數三同步」增長。產銷兩旺的產品有農用運輸車、關節軸承、內燃機等21種產品。工業內部結構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為主轉向三資企業、集體企業、國有企業三種類型企業的聯動發展。至1994年,「三資」、國有和集體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4%、29%和27%。保持長盛不衰的除傳統產品片仔癀、八寶印泥外,新產品有萬利達家電、科華不間斷電源、市軸承廠的關節軸承及一些鄉鎮企業的食用產品。199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6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6.9%,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步伐也日益加快。雙菱集團股票上市,龍溪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廠為核心的福建糖業集團掛牌運作,龍溪機器廠等一批企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實施。同時,抓緊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經國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設立12個重點開發區,開發35.72平方公里,引進項目900多個,合同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到資13億美元,開發區已成為漳州市利用外資的載體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鄉鎮企業在90年代發展最快,成效最大,實現了從「草根工業」到「半壁江山」的歷史性跨躍。全市鄉鎮企業總值1991年35.36億元,1994年為216.39億元,1997年達630.96億元。至1997年,全市企業總數達141372家,職工總人數為711771人。其中集體企業8515家、私有企業19380家、個體戶113477家。外向型鄉鎮企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80年代全市幾乎沒有一家鄉鎮「三資」企業。1995年,全市已擁有鄉鎮「三資」企業713家,合同外資額12.57億美元,實際到資5.1億美元,其中已投產411家,年創產值55億元。1997年,全市鄉鎮三資企業產值達101.46億元。
2012年,漳州第三產業增加值729.64億元,增長10.0%。漳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0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211.00億元,限額以下零售額410.06億元;城鎮零售額560.57億元,鄉村零售額60.49億元。海關統計進出口總值98.31億美元,其中出口69.91億美元,進口28.40億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29個,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60個(包括增資12個)。新批利用外資項目注冊合同外資1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下同)8.90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主要來自台灣和香港,其中,台資項目72個(包括第三地),驗資到資3.83億美元,香港項目34個,驗資到資3.38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中第二產業項目86個,驗資到資7.3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86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67萬美元,對外派出勞務人員999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59億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161.2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9.58萬標箱。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23億元。其中,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量4.2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8.01億元。全市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收入4.73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8.49萬戶,行動電話477.08萬戶,寬頻網用戶72.31萬戶。2012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380.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43.15億元,其中國內遊客1347.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28.70億元,入境遊客33.0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29億美元。攝制《市長帶你游》,積極參加全省旅遊促銷活動,引進北京首旅集團開發建設南靖土樓景區,靈通山獲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橋上書屋」入選全球八大環保建築。
(圖冊資料來源於政府官網 )
『叄』 漳州經濟怎麼樣呢
總體上還可以,因為漳州的消費比較低,所以 工資之類的,都比較低。
要是跟版廈門,福權州比,那當然不能比;
再說廈門是經濟特區;
不過有些東西也不能太過片面的回答,畢竟每個城市都是從貧到富的。
漳州現在正在快速的發展,海西的建設是漳州發展的又一動力,所以未來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肆』 閩南的經濟狀況如何在福建是不是最發達的,漳州經濟怎麼樣
漳州經濟不是比廈門泉州次之,簡直就是個爛攤子!
『伍』 為什麼漳州的經濟發展與廈門、泉州差一大截
JDL和6樓的朋友都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不錯。本人認為認識到歷史原因,知足常樂,也要承認到自己的諸多不足,別讓人太瞧不起了!!!
『陸』 漳州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漳州未來發展掌握在抄當官的人手中,漳州要合理規劃薌城區要定位商住,龍文區要定位本土工業,台商投資區定位台資、外資,橋南最好定名(龍溪區),定位商貿、物流、尋根、旅遊,石碼區定位商住,外圍定位本土工業,漳州開發區最好定名(海澄區)定位大型工業、能源工業。
龍溪縣和海澄縣海外華人和港澳台地區最主要的祖籍地,竟然在中國的地圖消失!
漳州未來應該有6個區,薌城區-漳州主城,龍文區-漳州新城,台商投資區-工貿城,龍溪區-漳州商貿城,石碼區-漳州沿海商住城,海澄區-漳州工業城。
贊成的舉手!
『柒』 與以前相比,我們福建省漳州市發生了什麼變化
福建省來漳州市的城市變化很大,榮自獲全國文明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名符其實的城市榮譽。
漳州:位於福建最大的漳州平原上,東臨福建廈門市、南與廣東交界,東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生態城市競爭力位居福建第一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核心城區為薌城區、龍文區,圓山新城,中心城區有漳州台商投資區、漳州開發區,是廈深高鐵、龍廈高鐵、鷹廈鐵路交匯的重要樞紐城市。
『捌』 漳州經濟狀況如何
泉州的私營企業比較好,所以經濟更發達,晉江、石獅、南安、惠安等縣市在全國縣級市版經濟排名均權名列前茅,所有的縣級市排名幾乎都是省內最前的,除了長樂和福清夾雜在其中。 漳州的經濟主要靠農業,水果和花卉兩大塊,遇到自然災害往往損失慘重,現在漳州主要是廈門的衛星城市(福建省確定三個經濟重點發展的城市:福廈泉),廈門的一些污染較嚴重的工廠幾乎都會遷往漳州
漳州跟泉州沒得比 ! 懂? 晉江在全國排名第6,龍海呢? 在說勒泉州經濟總量一直是福建第一,潛力大呀!你去晉江看下和龍海比下就知道。 自己掂量就知道勒。要看你在龍海哪裡,如果在漳州開發區的話(也就是招商局)還不錯,目前廈門經濟已經飽合了,很多企業都遷到那邊去,隔岸就是廈門。要去廈門坐輪渡只要15分鍾,而且現在也在建廈漳大橋,以後就更方面了,晉江那邊經濟不錯,在全省縣級市當中排名老大,那邊可是中國的鞋都,安踏、特步等等就是出至那裡的,不過就是太亂了,挺排外就是了
閩南的經濟在福建省確實是最發達的!
但是閩南經濟實力要以廈門泉州最好,漳州次之.
有待發展,但其相對省內其他地方也是不錯的
『玖』 漳州的經濟體(生產總值)比較發達還是福州
2008年百強縣市(兩個版本都是真的,但是不知道啥區別...)
5 福建晉江市 R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對穩定 A級
35福建惠安縣 R35T2005 相對穩定 A級
48福建石獅市 R4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1福建長樂市 R61T2005 相對穩定 A級
68福建龍海市 R68T2005 相對穩定 A級
100福建安溪縣 R100T2005 相對穩定 A級
-----------------------------------------------
6 福建晉江市
21 福建福清市
33 福建惠安縣
42 福建石獅市
49 福建南安市
66 福建長樂市
83 福建龍海市
97 福建安溪縣
-------------------------------
福州有兩個縣級市在百強縣市中,漳州只有一個,所以福州的其他縣市也不是很差吖~
也可以說,福州的GDP很大一部分是靠這兩個市提升上的~
福州工業區很大,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在福州有製造商,漁業商業旅遊業都發展得很好,而且教育行業帶來的巨大生源,促進了福州餐飲業、服裝等各方各面的發展。作為省會城市,它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漳州近幾年發展迅速,加上去年南靖土樓申遺成功,整個漳州的受關注度提高了。從樓上的數據中不難看出,漳州GDP的增長速度比福州快,但是並不代表GDP總量比福州高。
『拾』 如何看待福建漳州地區經濟發展
從 廈漳泉 到 廈泉漳 現在漳州已被內陸地區龍岩完成超越。等著換領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