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對經濟下行的趨勢,十三五關鍵應對措施有哪些
一.正確認識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採取堅決、果斷的應對措施: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內基礎設施的大建設、對外出口的蓬勃發展以及居民吃、住、行排浪式大消費的開拓,中國經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了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但這一切僅代表過去,如今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及發展階段的改變,中國經濟出現了較大幅度地下滑,拉動經濟運行的投資、出口、消費都不同程度地收縮,企業生產價格指數連續50個月下行,鐵路貨運量連續幾年負增長,今年有二位數擴大的趨勢,大批中小企業、奢侈品店,中高檔餐館、超市、小商鋪倒閉歇業,大學生就業非常困難,經濟衰退、企業倒閉會快速蔓延,極大地破壞生產力,危及人們的就業。政府的決策層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麻木不仁,嘴上吐GDP,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大刀闊斧地全方位進行改革,以合理收入分配、促進全社會各階層的升級消費、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同振興來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千方百計地止住經濟的不斷下滑。從投資來看今年的形勢很不樂觀,由於拉動中國經濟的兩個最大發動機房產和汽車排浪式消費已進入了發展後期,低層次的產品供給相對過剩,今年出現了銷售不暢,使得這方面的投資與生產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加上其他工業領域、出口企業一般的產能都過剩,企業不願意再投資,因此今年的投資減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政府的債務已達到了GDP的230%,也沒有能力大規模地搞基本建設投資來拉動經濟。對出口來說,形勢也不好,今年1-9月份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了8.1%,其中出口下降了1.9%,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國際需求持續低迷、出口企業要素成本上升以及產業和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所致.對消費來說,由於投資與出口不同程度下滑,顯得消費拉動GDP的比重相對上升(並非消費蛋糕做大主動性地改變了經濟結構,電商的消費增長也是擠佔了實體店的消費市場所致),一般來說,經濟規模縮小,消費不可能上升,一是企業的生產性消費會大幅下降,二是企業效益差了或者倒閉了,一部分工人被減了工資,另一部分工人則完全沒有了收入,居民的終端消費是不可能逆市增長的。三駕馬車累了,跑不動了,中國經濟該怎麼辦?向何處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中國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的情況下制定了宏偉的奮斗目標,題目確實很大、很難,但我們不能退縮,必須認清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形勢,找准問題產生的根源,集思廣益拿出對策、殺出一條血路,制定出改革的關鍵性措施,確保宏偉目標的實現。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關鍵性改革舉措:1.五年發展規劃就象是一個國家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發展運行的操作指導書,編制出接地氣的十三五發展規劃,讓人們知道有勁往哪裡使,是至關重要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高端製造業、先進服務業與科技、教育、醫療、居民消費門類、檔次等都是中國在十三五期間努力追趕的方向,國家要和老百姓講清楚,中國經濟遇到了什麼麻煩,原因在那裡?怎麼樣進行彌補?今後應當發展什麼?限制什麼?補什麼短板?調什麼結構?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居民消費因種種原因推動經濟增長的比重過低,美國是70%,政府也不大幹預市場,中國不足40%,在改革開放初期,大家缺少第一桶金的時候,居民儲蓄率高是中國發展的紅利,但到了工業化的中後期,隨著各行各業的產能提升,企業的經營者也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儲蓄率再高就不對了,供需失衡經濟無法可持續發展;二是正確的宏觀調控缺失,大家象股市「搶」錢那樣,一哄而上高負債重復投資、盲目發展,發展質量和效率低下,自身底子不厚一遇到風吹草動就玩不下去了。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提出要將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那麼十三五規劃中一定要體現居民提高消費水平的實物量奮斗指標,比如老百姓的收入要番一番,住房面積不擴大,小汽車排量不提高,新的大消費不挖掘能番嗎?接地氣的十三五規劃必須體現出十三五末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爭取達到什麼標准?汽車飽有量是多少?醫療設施達到什麼條件?殘疾人的就業如何得到保障?農村的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達到什麼水平?制訂規劃者不僅僅是文采閃耀的筆桿子,更多的是各行各業的行家裡手,熟知中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的矛盾和存在的短板,規劃不能是雲里、霧里空泛地光喊口號,必須說真話、辦實事,定標准,有考核。一個有份量的、科學的發展規劃能助推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也使成千上萬家企業找准了自己的投資方向、做到有的放矢;2.在追趕式發展過程中各取所需、利用市場的吸引力藉助外部的資金和技術優勢來提升自己的發展水平是明智之舉,筆者認為中國的發展才剛起步,人均GDP7800美金,不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七分之一,在國內要做的事很多,追趕的空間還很大。中國老百姓的人均住房面積、裝修標准、室內生活配套;百戶高檔住宅的擁有量;小汽車的普及率、車輛的排量等級;中西部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老百姓文化、娛樂、旅遊、餐飲、保健、醫療水平、信息消費量等都不高;對西方發達國家私人很普遍的遊艇、房車、狩獵、高爾夫球、私人飛機消費則更是空白,加上現代高新產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的總體水平都比較低,核心技術還有很多沒有掌握,要開拓的投資空間還很大,吸引外資幫助中國經濟二次騰飛是當務之急,產能不嚴重過剩的企業沒有理由丟掉本土都跑出去找機會(其實許多企業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了老狐狸吃了啞巴虧,投資還不如在國內),作為國家層面來說,一定要在企業的項目審批、融資、稅收減負、人才勞動力吸納、技術市場專利成果轉讓、產學研對接、公平市場競爭、企業的銷售環境改善等方面為企業做好服務;3.消費拉動經濟必須將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到廣大老百姓的身上,中國必須排除利益集團的干擾,扎實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限高、整中、提低」培養出規模龐大的、熱衷於在國內消費的橄欖型消費群體。中國不是避稅的天堂,年收入超過20萬元以上就應當大幅增加累進稅的征繳額度,對重點人員屬地化管理並建立稅收台帳,對畫家,演員,股票套現的小非,球星,教練、節目主持人、企業的CEO、壟斷企業的中高管理層要分門別類地制定個稅徵收細則並實施具體的操作.建議對12萬年薪以上的收入起征個人調節稅,20萬以上加大累進稅的收繳力度,在中國掙錢,除了承擔風險的老闆,98%以上個人年收入都控制在60萬元之內。中國足球在亞洲屬二流球隊,但球員的收入在亞洲名列前矛,許多球員的年收入高達七、八百萬元,一個人吃了上千人的口糧,不符合全社會按勞分配的原則,稅務部門不要啥也沒看見,有義務制定規則去「殺富濟貧」。對出了名,個人演出、廣告代言年撈金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明星,稅收收繳特別嚴格,不僅委託代言和邀請演出的單位為其扣稅,稅務部門對其年度總的收入也要分級累進繳稅。對偷逃稅行為實施嚴厲的打擊,目前看國家要振興消費,必須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修訂、補充;「整中」就是每個地區都應當參照當地計程車駕駛員、門衛保安、飯店服務員的收入水平並根據財政收支及經濟發展的現狀,按照一定的倍率相對公平合理地確定各級、各類公職人員的收入,3-5年調整一次。「整中」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削減公職人員,切實為企業減負,當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一些部門人浮於事就應當精簡、撤消,監督這種事最好交由納稅的企業代表去完成。「提低」就是將全社會的低收入群體納入基本的社會保障,人人有飯吃、有基本的房子住、大病費用基本能報銷。政府通過對農業的各種補貼、農民宅基地、農林用地等的確權後出租、提高土地集約化經營的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整好中間」,提高城市人口對農副產品的購買力也是對農民收入「提低」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筆者建議目前對沒有納入保障的城鄉65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300元人民幣的消費券,對殘疾人有分類的幫扶政策,以提高底層老百姓的消費安全感,資金來源可以在增加收繳的個人所得稅和暴漲的股市交易印花稅中索取。4.政府要以擴大居民終端消費升級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一切非浪費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費行為必須鼓勵.債務問題、產能過剩問題、發展資金不足問題只能在轟轟烈烈的大生產中解決,絕不能不顧中國國情,一紙紅頭文件去重復徵收所謂的房產稅,限制居民百萬元、十萬元級別的大消費,使得各行各業的小消費凄凄慘慘,誰也掙不到錢。美國人均住房面積約90個平方,房屋內配套極其奢華,房屋外花園、車庫、泳池、私人飛機停機坪應有盡有;撐起了他龐大的GDP總量。中國城市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左右,60%的家庭還住在不足70平方的鴿子籠內,農村的住房條件則更差,房地產業仍然是中國經濟下一階段要發展的支柱產業,要促使經濟走出困境,讓和房地產相關的56個行業能夠喘口氣、活下來,必須升級老百姓的住房消費,鼓勵人們小房換大房(逐步將城市人口的平均住房面積提高到60-70平方,買了大房換了車,大客廳里擺上了家庭影院、中央空調、紅木傢具、真皮沙發將會拉動多少千元、萬元級別的消費),購買旅遊渡假房;要用市場之手將那些70、80年代建設的40-50平方米的、配套極其簡陋的小戶型房當新的棚戶區拆遷掉,80後、90後的年輕人才能找到工作,中國才不會出現沒有什麼大的「有效」經濟活動,市面上卻充斥著大量的超發貨幣,陳年老債無能力償還,養老不堪重負、社會精英出走,年輕人大量失業的「希臘」現象。除了採用貼息鼓勵、暫時取消二手房交易契稅等對房地產這樣的老的消費產品進行升級換代以外,政府還應當做出規劃,引導老百姓開展新的遊艇、休閑旅遊、通用航空等消費,中國的大地上也應當有自己的狩獵場、高爾夫球場、賽馬場、極限運動場,只有各階層的消費百花齊放,才能改善中國企業的營商環境,不在某一領域血拚壓價、過度競爭,多數企業撐不過三、五年就消失。5.央行能夠有效運用貨幣、利率政策刺激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與消費,由於國家體制機制的原因,放開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需謹慎,效果需觀察,要防止大、小銀行間出現過度抬高利率惡性競爭的局面,也要防止降息、降准降出來的資金以及少數銀行高息攬儲的資金不進入實體經濟,而跑到股市玩「錢生錢」「掙快錢」的游戲,今年上半年部分銀行資金跑到了股市,出現了歷史上從沒有出現過的連續50個空心漲停的股票,也出現了某隻股票一年之內從5.85元拉到了240元的」神話」記錄,人是貪婪的,殺戮是血腥的,國家對金融、證券、期貨等虛擬經濟領域的監管必須是事前的、幾個部門通力合作的。6.將中國股市真正變成優化資源配置,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中國股市囤積著大量的國民財富,資金流向何方關繫到國家發展效率,也關繫到橄欖型中間部分的中產階層的財產是否得到了有效保護,要通過不斷修訂游戲規則,解決好股市股票高價發行、上市公司欺詐上市、股東一夜之間能成億萬富翁、大小非過短時期減持股票套錢、上市公司虛假陳訴、垃圾股清理不出場、莊家利用內幕消息過度惡炒股票等問題,使資本向最優秀的中國上市公司流動。中國股市的投資人和融資人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交易應當是公平的,主要靠上市公司的分紅取得回報最終的結果應當是雙贏的,股市不能成為少數人暴富、而大部分中產階層被絞殺的場所。7.經濟發展人才、資金、土地、勞動力是關鍵要素,中國的塊頭很大,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有13.6億人口,有56個民族和風光秀麗的名山大川和江河湖泊,人均GDP稍微提高一個層次,最大的經濟體非我們莫屬,最大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我們的,全世界都會羨慕,在過去的歲月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十足的動力,如今中國經濟要進入新常態,新老共存不失速,人才儲備是第一要素,中國要放寬技術移民政策,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來幫助中國發展創新經濟,掌握核心技術,要向韓國學習,舉國上下擰成一股繩,硬是通過幾十年的悉心呵護將自己的汽車工業打入到了世界前五強,中國的航天、大型計算機、高鐵、海工裝備、工程機械、通訊、水下機器人、造船、生物技術都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在經濟動盪的時期,國家仍然要抓大放小解決龍頭企業的問題,保持競爭優勢,十三五末中國的輸出產品不光是以量取勝,還要以產品的精細化和高科技含量取勝。2025工業製造4.0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少說多練,頑強奮斗,在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應當是中國最富有的,活得最滋潤的;8.十三五末要全面消除貧困人口,讓老百姓的收入能夠番一番,除了升級住房消費、汽車消費、開拓遊艇、通用航空等消費、提前上些有市場需求的大項目、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以及實行一路一帶的國際經濟大循環外對面臨老齡化的中國開拓市場容量很大的旅遊消費市場十分重要,國內游費用總體不高,算不上奢侈消費,中國已建成了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鐵線路,機場、碼頭也十分完備,人口老齡化了,出門旅行的需求旺盛,國家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制定好政策,把旅遊消費的市場蛋糕做大,一是規范各地的旅遊環境,嚴厲打擊侵害旅遊者權益的行為,對違規的景區通報批評,摘星降級;二是推出鼓勵公職人員、企業人員帶薪休假的具體政策;三是嘗試發行國內旅遊消費卡,對玩得景點多,消費量大,打的折扣也多;四是利用增加境外游的規費,減少入境免稅物品的數量,適當控制境外游的人數,保護好自己的旅遊產業;五是加強旅遊交通運輸的安全管理,保障旅行者的出行安全,長江沿線的輪船游是開發老年旅遊消費一個非常好的項目,老年人吃住玩樂在一條船上,唱歌、跳舞、打牌,下船游覽又能帶動沿線城市的旅遊消費,不能出了事後就一蹶不振,只要發展的項目有市場前景,能擴大消費,國家有關部門就應當當好紅娘,利用貼息等優惠政策幫助輪船旅遊企業購置安全系數高的新型客輪(甚至是雙體客輪),把長江旅遊、沿海岸線城市旅遊、香港澳門沿海南島、西沙游搞得紅紅火火;六是中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旅遊資源,要協助旅遊企業在主要的客源地對外做好宣傳,吸引更多的境外遊客來中國旅遊;9.中國的許多城市因種種原因蓋了許多脫離需求的小戶型房,但不能就此停滯,不蓋房子了,政府要引導老百姓換住大房子,鼓勵農村人口進城,按照中國的國情,中產階層都住上雙拼、聯排、疊加別墅有個十一、二個平方的小花園還是有條件的,大房子繼續蓋起來大家才有工作(中國老百姓的攀比心理重,打扮自己的安樂窩不遺餘力,如果有得力的促消費措施引導,老百姓的住房升級消費就會轟轟烈烈展開,這種從需求端發力解決實體經濟供給端過剩的做法是正確的),在此筆者建議:1,政府推出政策降低第一套、第二套房貸款的首付比例,搞好異地公積金貸款轉移支付,暫時取消二手房的交易契稅;對居民異地購置的空關渡假房政府拿出部分補貼,物業費按三折收取;2.國家出台政策鼓勵老百姓小房換大房,對購置100平方以上的新房,每遞增30平方,全面積貸款利息下浮8%,貼息的費用由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3.中國可以學習國外拿出一定的指標搞房產投資移民,那些從國外來中國工作的專家、學者、海外華人以及旅遊度假後喜歡中國的外籍人士都可以在美麗的桂林、海南、黃山、在人文綠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購房置業,加入中國籍;4.各城鎮的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騰出來的土地不再蓋相對過剩的小戶型房屋,而是招標由有實力的開發商建設20-30年年都不落後的寬大公寓房和城中別墅群,公寓房的面積可以分200平方、250平方、300平方、350平方、平層挑高3.8米;躍層挑高5.6米,客廳50平方以上,5.為了保持房地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使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國家一定要吸取過去收稅管理太隨意的教訓,必須對開發商的房屋售價進行利潤測算,用累進稅的辦法抑制高房價、減少暴利;6.對高檔住宅的建設可以採用客戶自選戶型、訂購建設的方式,滾動開發,開發商取得土地後不允許倒賣土地,但可以適當延長建設周期;7.銀行信貸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性消費,對暫時遇到困難的開發商不急於抽貸,對個人既可以抵押貸款,又允許親戚、同事等第三方擔保貸款,對退休人員也可酌情進行適當的貸款;8.為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致富,賦予農民土地、房屋的財產權,各級政府應當對農民的宅基地、房屋、經營的土地、山林、水域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允許中長期對城市居民出租,租期可達30-40年,利用城市居民的經營理念、投資引領和示範帶動農村的發展,如遇征地拆遷,承租人新建的房屋等設施補償標准同原出租人;10,電商和實體店各有特色,是新舊商業業態的完美組合,搞好了是1+1大於2的效果,為了保持電商業態的健康發展,國家工商部門應會同電商企業一起打擊假冒偽劣銷售行為,利用對電商適當提高營業稅貼補實體店的方式保持兩種業態共存,讓不同的消費群體各取所需,盡情消費。對發展電商的利弊必須一分為二看待,據統計2014年電商的商品正品合格率只有58%,本人也體會到了還有許多開網店的業主掛羊頭、賣狗肉欺騙消費者,惡習始終改不掉,電商對一般消費品的銷售是看不見、摸不到、實際體驗少、憑誠信消費的模式,不能取代實體店,全國經過幾十年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各級商業網點不能在一夜之間都被摧毀,西方發達國家的零售業態讓給電商的份額並不高,有專門的法律制約,國家應當對電商對傳統百貨、超市形成的巨大沖擊分析利弊,拿出正確的辦法應對。對電商「價低者得」的產品推廣模式要謹慎看待,這不利於中國企業產品的優質優價、做大品牌、最終走向世界的戰略實施,對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集資更要拿出來研究,不對的必須堅決取締,對電商積極推廣的農面對經濟下行的趨勢,十三五關鍵應對措施有哪些
㈡ "十三五"期間經濟將呈現什麼樣的趨勢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第一,世界經濟增長格局變化趨勢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經濟持續低速增長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紀以來,新興經濟體開始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世界經濟呈現「東升西降」的態勢。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這一態勢更加明顯,發展中國家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世紀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來這種狀況出現了新的變化,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2%,2014年達到2.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和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將高於3%。不過整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和歐盟復甦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興經濟體受到資金外流、商品/能源價格下跌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等影響,經濟增長放緩。未來美聯儲加息等將會進一步收緊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空間,增加其系統性危機爆發的可能。這些都意味著全球增長格局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此外,近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基本金屬價格等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各種工業製成品、生活日用品等價格相應疲軟。第二,全球生產組織方式正發生劇烈變化,價值鏈中製造環節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但是主要從事低端環節。「十三五」我國製造業如何實現由全球價值鏈低端向高端攀升,這對作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提出新的挑戰。第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低成本國家工業化使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雙重擠壓的形勢更加嚴峻。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製造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發達國家經歷了「去工業化」過程,勞動力迅速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製造業占本國GDP的比重和佔世界製造業的比重持續降低,製造業向新興工業化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製造業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推出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內容的「再工業化」政策,吸引高端製造業迴流,對我國製造業發展形成新的挑戰。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憑借低成本的初始稟賦條件,以代工方式與國際經濟接軌,吸納了數以億計的勞動力,並成為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全球新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將面臨發達國家和低成本國家雙重競爭壓力。第四,全球投資和貿易的規則醞釀新變化,全球化進程面臨新的挑戰。隨著全球化一體化和區域化一體化的推進,全球投資和貿易規則正發生新變化。第五,大宗商品價格將可能維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迴旋餘地,也給我國帶來了收入的相對增加。能源領域,主要是頁岩氣、頁岩油的開發推動了美國的能源自立,其對中東地區的原油依賴進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東的油氣資源走向歐洲市場,擠壓了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也導致了原油價格的暴跌。原油價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資源領域,礦石、大豆、金屬、橡膠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國需求減弱影響,以及傳統資源大國希望通過資源出口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一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也希望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的影響,價格下跌明顯。自2014年以來,礦石、大豆、金屬、橡膠等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平均跌幅超過15%。這種趨勢有可能繼續保持一段時期,將增大「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迴旋餘地,同時為我國帶來了成本節約的紅利效應,提高我國的相對收入。「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環境第一,我國將處於由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我國在2000年左右,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邁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2010左右實現了由從中低收入國家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接近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的標准。不過,無論是按照匯率法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標准,我國人均GNI在世界銀行所列舉的200多個國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數據),仍處於欠發達國家的地位沒有改變。與此同時,隨著高收入社會的到來,人民群眾的需求將更高、更加多樣化,特別是對政府服務、對生態環境將更加關注。如何滿足這些日益增長多樣化的更高需求,將是我國「十三」時期乃至以後相當長時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第二,我國經濟處於增速的換擋期,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經濟更是以高於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的階段,特別是供給約束強化及房地產等長期需求峰值的到來,我國經濟正步入增速換檔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2%,其後逐漸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別增長7.7%和7.4%。「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不僅難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就是實現較高的個位數增長也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增長速度的下滑將有可能加劇財政金融的風險,短期內還會加大結構性的就業壓力。
㈢ 再談怎樣看待「十三五」面臨的經濟形勢
再談怎樣看待「十三五」面臨的經濟形勢
王金瑛
(2016年4月26日)
關於怎樣看待「十三五」面臨的經濟形勢,是國內外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問題,是人們持續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很難回答清楚的一個問題,也是政府最操心的一個問題。為此,本人曾發過兩篇博文予以闡述,但總覺認識不到位。在這里,再發一篇,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1、「十二五」時期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根據2015年10月12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和2016年3月17日,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公布的數字,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10個方面:
(1)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49351元(摺合7924美元);
(2)年均增速達到7、8%。尤其是2015年,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6.9%的增速。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如發達經濟體年均增長2.4%-2.6%,發展中經濟體年均增長4、8%-4.3%相比,我國增長速度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
(3)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農業穩定增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達到50、5%。
(4)從產業競爭力看,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5)從科技實力看,科技經費投入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員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從設施看,4G網路規模、互聯網用戶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從要素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
(7)城鄉區域差距趨於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
(8)從交通條件看,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2014年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9)從國際競爭力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自2013年起穩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自2012年起穩居世界第三位。
(10)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據測算,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美國則為15.3%。2015年1—9月份,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30%左右。正如德國《商報》所言:「中國經濟每一個變化都牽動全球的神經。中國已主導者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得到明顯提升」。
2、怎樣看待2015年的經濟形勢
全國兩會期間,中外記者在形勢方面提了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比如,有的問,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近20多年最低。政府對中國經濟形勢怎麼看?有的國外記者提出,中國經濟的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也有提出,中國經濟已經拖累了全球經濟和市場;有人還認為中國經濟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風險策源地。
近幾年,遼寧、阜新經濟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遼寧2015年的GDP增長只有3%,在全國各省區排行中墊底。「十二五」時期,阜新預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0億元,年均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億元,年均增長4.3%。其中2014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626億元,增長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2億元,增長1%。2015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下降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負增長。
對2015年的經濟形勢怎樣看?這里有一個用怎樣的視角來看的問題。我想,應以兩個新視角來看。
第一個視角,應該用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個視角來看待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對中國經濟最核心的是三個概括,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應該從這三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經濟。
(1)速度變化,就是在經濟平穩運行當中實現了速度變化。從主要宏觀調控指標看,中國經濟體現在「四個穩」上。一是經濟增速比較平穩。去年全年GDP增長6.9%,符合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在7%左右的區間。在全球經濟體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位居前列的,而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二是就業保持穩定。去年一年我們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1000萬,實際上是1312萬,所以就業應該說是比較穩定的。三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四是物價漲幅平穩。CPI全年上漲只有1.4%,屬於溫和上漲。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有變化,但是它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
(2)結構在不斷優化。從需求結構來看,消費的貢獻已經高於投資,消費貢獻率達到66.4%。從產業結構來看,三產已經佔了半壁江山,達到50.5%。
(3)動力在轉換。從增長動力看,中國經濟表現出「三個持續」,一是新動能持續增強,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創新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二是改革持續深化,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正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局面;三是民生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為改革發展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厚的根本動力。
第二個視角,就是今年3月24日,克強總理李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應從整體、走勢、長遠三個方面看中國經濟。
一是看整體。克強總理講,去年中國增速雖然放緩,但是就一個10萬億美金的經濟體而言,能達到6.9%的增速,是在高基數上的增長,而且又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實現的。
二是看走勢。據國家發改委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開門紅」,具體體現在六個「升」上:一是投資增速有所回升。二是價格總水平有所回升。三是企業利潤由降轉升。四是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五是財政收入增速回升。六是市場預期有所回升。
三是要看長遠。克強總理講,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中後位,它本身是差距也是潛力,尤其在中國的中西部還有巨大的迴旋空間和餘地。中國總體上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內需有空間,發展有韌性,創新有手段。經濟學家遲福林講,十三五中國有「4張王牌」:第一張是經濟結構調整空間,三產已超過二產,佔到50%以上,以後其比重會更大;第二張是城鎮化,十二五中國城鎮化率為56%,到十三五末要達到60%;第三張是消費升級,會由40%升到50%;第四張是服務貿易升級,到十三五末要達到16%以上。
從整體、走勢、長遠上看,我們應該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㈣ 談談你對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的認識
1、創新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內、容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
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注重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3、綠色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
必須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㈤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是:
1、創新是第一動力
創新是引版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權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內在要求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必要條件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開放是必由之路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本質要求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㈥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是什麼內在關系如何試舉一二項中央或地推出的舉措說明其是如何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是:
創新是第一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內在要求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必要條件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開放是必由之路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本質要求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上面是這道題的簡答題型的答案。你的問題是論述題,這個答案沒找到。只能給你這個參考下。查找不容易,望採納我的回答。
㈦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㈧ 2020年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基本與2019年持平,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從定性因素上分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宏觀經濟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的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20年GDP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第二,經測算,2020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微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第三,美國、歐元區以及日本採取降息、擴表等措施,總體有利於我國外部需求的增加,從而帶動我國出口增長;中美雙方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經貿摩擦導致的負面影響有所減緩。
2020年,國家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信號清晰可見,同時,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下,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實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靈活調控政策下,房地產投資總體穩定,總體保持較快增長,但由於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居民儲蓄率下降、居民杠桿率提升、房地產投資觀念發生顯著變化等因素,使得房地產需求逐漸趨於平穩。
對於製造業投資,有利因素是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這些政策將有效提高企業利潤,激發企業投資熱情。整體而言,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依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有效手段。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8.5%,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4.1%,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比上年減少0.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5.1%,比上年略微減少0.1個百分點。
2020年,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過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匯聚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存量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優質增量資源進一步擴充,可以靶向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熨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影響。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4.4萬億元,名義增長7.8%,增速比上年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進一步收窄。
2020年,物價總體運行平穩,前高後低。物價的推動因素通常可歸結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貨幣超發和外部輸入等。需求拉動,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或者說出現正的產出缺口,通常由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差來判斷。從影響物價的主要因素上看:其一,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5.8%,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存在負的產出缺口。表明我國工業整體仍然處於去產能去庫存的調整階段,負產出缺口對CPI增長有向下的推動力。其二,2019年M1和M2依然維持正常增速,基本與GDP名義增長率相一致。因此,不存在明顯的超額貨幣供給對CPI上漲的推動力。其三,根據世界銀行判斷,2020年國際油價將與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動。因此,未來如果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不出現大幅上漲,PPI價格總體平穩,由PPI價格變動向下游CPI傳導的動力將不足。其四,針對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目前國家已經實施了多項政策穩定豬肉價格,相關措施效果也逐步顯現,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雖然豬肉價格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但總體趨勢是逐漸下行,從而帶動食品價格和CPI價格有所回落。其五,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一方面,減稅降費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抑制產品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拉動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對物價產生向上的推動力。由於減稅效應的復雜性,政策效果以及對CPI的影響強度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綜合以上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2020年我國物價水平將處於政策調控目標范圍之內。據預測,2020年,物價總體處於溫和上漲階段。
預計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6.2%和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
總之,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㈨ 「十三五」十大發展趨勢是什麼
世界石油供需將在變動中尋找新平衡, 國際油價難回歷史高位;全球天然氣發展內遇到階段性瓶容頸,供需格局轉為寬松;油氣仍占據能源主導地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或放緩;亞洲在世界油氣市場地位提升,亞洲油氣基準價格將逐步形成;國際石油公司進入戰略調整期,國際油氣競合格局將從資源主導轉向技術與市場主導;資源國油氣政策將更加開放,國際油氣合作空間加大;能源政策更加強調低碳、清潔;烏克蘭問題將長期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美國對世界油氣市場影響力提升,中美尋求競合新關系;我國油氣市場進入轉折期,油氣需求增速放緩,供需寬松常態化;我國油氣行業有望基本實現市場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㈩ 分析我國在「十三五」期間,應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從經濟的短期增長看,主要決定性因素是總需求結構的變化,其中消費需求的特徵變化對企業投資、生產方式等的影響是直觀且重要的。2015年3季度,我國GDP增速下調至6.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至10.3%,繼續創新低;進出口增速同比下降9.7%,這都表明中國經濟短期正經歷著結構調整、動能轉化的陣痛。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對短期穩增長尤為重要。但是,投資與消費關系的調整並非簡單的此消彼長,而是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在工業化中前期,消費結構及產業結構的提升會引致投資率呈周期性上升趨勢,而當一個經濟體進入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化時期,投資率則會呈周期性下降趨勢。投資持續力下降,傳統製造業領域投資回報率下降,個性化定製、智能化、專業化生產成為趨勢,資本投入應轉向互聯網+智能製造領域、向新的商業模式、新興業態等領域,才能獲得高的回報率。近年來,消費需求日益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特徵,傳統的以成本加規模為主要特徵的標准化生產企業將遭遇空前的市場競爭壓力,大量傳統企業門店關閉,發展方式轉變必然從生產組織方式和形式的轉變滲入,當然,並非所有的傳統企業都有能力實現這樣的轉變,這種產業組織形式的轉型本身,就是市場競爭格局重新布局的過程和結果。企業順應消費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的過程,也必然是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政府應依據經濟增長中的消費需求變化,引導企業在生產組織方式上進行變革,以工業4.0戰略為藍本,不應為企業設計既定轉型路徑,而應放寬市場准入,讓企業自我適應、調整、創新、轉型。
從經濟的中長期增長來看,主要決定性因素則是供給側的調整,這種調整應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作為經濟增長源泉的生產要素的結構調整。勞動、資本、技術進步作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在不同生產力發展階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同,總體而言,工業化水平越高,以技術進步為主要內容的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大。改革開放前三十多年,我國經濟主要依靠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的規模投入和驅動,人口紅利的日益衰減,傳統產業中投資回報率的下降,都將迫使經濟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從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看,工業中後期及後工業化時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超過工業,且其比重還會進一步上升。2014年,政府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為中國經濟中長期均衡增長指明了方向和路徑。2015年前3季度,我國服務業比重達到了5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最終消費率佔比達到58.4%,表明產業結構繼續在深度向好調整中。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正在不斷涌現,以3D列印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浪潮正在孕育,各國正在展開以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為主要特徵的工業4.0競爭,有利於市場創新的內外部環境正在不斷形成,盡管從事創新活動的企業、通過創新成功的企業從來都只是少數,但創新環境的培育卻有利於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總之,發展方式轉變必須順應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處理好短期增長與中長期均衡的關系,著力從總需求結構與總供給結構的調整為重點,通過深化改革和激勵創新來推動發展方式的切實轉變,為中國經濟發展贏得可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