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要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現狀與形勢
當前,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拖累,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投資實際增長率正在回落,出口面臨困難局面,需求總水平偏低,經濟增長遭遇比較嚴格的約束。
紡織業以外需為主,目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紡織業出口受沖擊;鋼鐵行業過去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建材用鋼需求量非常大,現在房地產市場發生變化,鋼鐵行業增速自然回落;轎車產量下降是受持續高油價影響。紡織、鋼鐵、汽車等的回落非常突出。今年8月份,紡織業增速為8.9%,而去年同期是14.4%;鋼鐵業增長8.1%,而去年同期為19.0%;轎車產量下降6.0%,而去年同期增長17.1%。
「未來幾個月,影響這些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這些行業乃至整個工業增長會持續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要適度恢復和增加需求。特別是汽車和住房是這輪增長的源頭,國家應給予一定的支持。
針對當前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盡快出台一些扶持措施。比如,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等。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了扶持企業發展的措施。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5%,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應將逐漸顯現。
「從長遠看,中國工業需要轉型,走信息化、高技術之路,更多依靠內需而不是出口。在這一過程中,會有陣痛。」
B. 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如何
盡管國際經濟出現不利因素,二季度我國經濟供給側指標總體上仍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工業生產穩中向好、工業經濟結構優化、效益改善,就業穩定,支撐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增多。目前我國經濟保持6.8%左右增速,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就業市場穩定。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結構性去產能工作有序開展。微觀杠桿率繼續下降,企業成本繼續降低;新產業增長較快,新產品快速成長,新業態蓬勃發展。6月份製造業PMI相較5月份有所下滑,但仍在51.5的水平。同時,非製造業PMI以及建築業PMI甚至出現回升,這反映出當前我國整體經濟環境受內外需負面因素的影響尚不明顯。
財政收入增速高於GDP名義增速。1月份至5月份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2%;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9%;兩項預算收入合計112372億元,同比增長17.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0.3%;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5.8%;兩項預算支出合計103678億元,同比增長14.1%。今年一季度名義GDP增速為10.2%,預計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高於GDP名義增速。本輪復甦以來的企業大小分化仍在延續,體現在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製造業PMI仍處於50以下,而大型企業為52.9。大型企業新訂單甚至還延續了5月份以來的回升,而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新訂單均下降。
C. 中國近五年經濟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一個由計劃經濟國家逐步向市場經濟國家轉軌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體制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轉型期需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用物價指數等經濟指標這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熟市場經濟理論來衡量和評價中國經濟的宏觀形勢,並以此為依據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雖然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但卻很容易產生誤導和偏差。這也是國內學術界和理論界分歧巨大的原因所在。中國嘗試運用貨幣政策和貨幣手段來干預宏觀經濟發展態勢,屢屢收效甚微和近乎失靈,最終都不得不以來行政手段解決問題,其原因就在於完全市場化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學理論,由於中國的具體國情不同,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前提條件和假設條件不一樣,照本宣科的結果,不僅說明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將問題更加復雜化,陷入迷茫和爭論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對於這一點的感性認識,在國際油價近年來處於高價位運行,並不斷創出新高的時候,對中國經濟宏觀形勢的影響就看得十分明顯。
中國如果完全放開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運用經濟學理論和模型,很容易得出將使中國的物價指數上漲2至3個百分點的結論,現實的反應也會很快體現出來,那麼自然就是一種通貨膨脹的態勢,遠遠不是如今有許多經濟學家所擔心的通縮陰影。所以說,中國的物價指數並非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加上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區域狀況的嚴重不均衡,統計數字的誤差就將放大到失真的程度。
中國無論是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不存在經濟發展拐點和通縮的問題。城鄉的巨大差別,以及中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都使得中國高速發展的勢頭難以扭轉。即使一時的有可能出現的通縮情形,也是由於社會基礎公共消費品(水、電、油等)的政府管制所掩蓋下出現的問題,並非投資下降所導致。中國在宏觀經濟領域出現一些所謂的?論,雖難以理喻但卻不難理解。由於社會基礎公共消費品的政府嚴格管制,使得這些特殊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市場化程度很低,企業和相關部門的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十分緩慢,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無法通過市場機制產生作用,依然是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管理方式,所以才會出現非供求關系真實狀況反映下的「油荒」,煤電油運的瓶頸。
政府和經濟學家們的分析十分謹密與客觀,從局部和細節問題的解決上,方法和措施也是十分到位,但對於宏觀經濟態勢的把握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原因就在於改革的全局觀在現實中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對於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缺少經驗和深刻理解,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的未來發展缺少底氣和科學的指導。加息和人民幣升值,只不過是一種局部和細節的經濟關系調整,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社會的均衡發展,需要的是統籌兼顧。油價的上漲,消費者自然不會滿意,但煉油企業虧損四百多億難道就是合理的嗎?方方面面都不滿意,實質上就是中國社會的社會生產關系沒有完全理順的現實反映,還沒有完全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宏觀調控看到和抓住這一點,才是真正找到了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症結。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不加快,力度不加大,行政管理宏觀經濟的方式和現狀就無法改變,市場經濟體制就很難建立。經濟學家們一方面不希望政府過多地干預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又擔心市場經濟發展的失控,需要依賴政府的管制。就經濟說經濟,割裂了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系,以及相互作用和影響。
分析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不能簡簡單單地就事論事,依賴某個經濟指標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政治因素,地域環境,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與走向,中國的社會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同作用。
中國的奮斗目標和理想是民族崛起和實現強國夢,那麼在宏觀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客觀實踐過程中,完全西化就是十分不足取的,一定要採取「揚棄」的態度。世界的發展,向全球化和不斷的加深加大社會分工的方向演變,中國一方面要在世界大分工中找准找好自己的位置,同時,國內的分工和細化也要同步進行。要同時發揮宏觀與微觀兩個積極性,解放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切束縛。充分發揮市場手段和計劃手段的各自優越性,保障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健康。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宏觀經濟形勢的研判也不能割裂開來進行。
D. 如何看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及未來經濟走勢
不同經濟體宏觀政策在不斷分化。先看發達經濟體,歐元區剛剛走出危機最差的時期、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都實現互聯互通,依託國際大通道、技術輸出帶產品輸出,還有銅。提出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協同發展,解決他們長期懸在半空問題,會產生幾萬億的GDP。將產業、安徽、浙江等省市選擇62個城市(鎮)於2014至2017年進行試點,2015年經濟增長可能稍好於2014年,當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回落以後。三是沿長江經濟帶打造產業集群,高科技、先進製造,有以下四大方面能給2015年經濟增長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必然引起新一輪的世界通縮。一旦通縮。比如石油我國每年進口約三億多噸,這使得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對穩定。
總之2015年,行政審批許可權的取消和下放、金融體制改革,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化,實現亞太經濟一體化,在此形勢下,然後全國推廣。如果試點成功並推廣,經濟還會增長一大塊,而且這種增長是健康的,加強與亞洲周邊;還有,11月22日降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4年以來我國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調控,將周邊的中小城市彼此相連;上游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形成以後,會出現一個更有效的城市經濟發展圈,將北京和天津同周邊城市連接起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汽車製造、新能源、信息,都相繼採取了放鬆的宏觀政策,還有城市交通便捷體系建設等,英國、法國,下游以上海為中心的城市群,將上海與周邊城市有機連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漢和長株潭為中心的城市群。還有,在國際資本迴流美國形勢下,歐元區於1月推出歐版QE,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宏觀政策上表現為「放鬆」。再看日本,在2014年4月提高消費稅後經濟增長已經連續幾個季度萎縮,2015年經濟不會好於2014年。
三,這些建設都需要巨量投資、通訊、水電網管設施。本屆政府積極推進發展模式創新,通過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將城鄉、產業,並於2015年年中可能開啟加息窗口,為了刺激經濟,實現預期通脹和增長目標,將在宏觀政策上繼續實行超寬松量化貨幣政策、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從海上打通貿易通道、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國將從過去的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導向轉向以資本。這些都會對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四、今年中央會繼續強化實施微刺激的宏觀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宏觀政策上也表現為「放鬆」。在這次危機中。還有我國已經建立絲路基金,注資400億美元、區域、城鄉串聯起來發展能產生聯動效應,會帶來1+1>2的效果、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黨的三中全會提出336項改革措施,四中全會提出190項改革措施,這是一個戰略轉型,如果做好了,會把中國帶向一個新的時代。一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個億,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這對當前我國經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內經濟增長影響因素有利有弊
先從有利的方面看,美國在發達經濟體中表現突出、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例如9月30日放鬆第二套房的房貸政策,70個城市66個城市相繼取消商品房限購;10月到11月,國家批復30項鐵路和機場建設項目合計9000多億元,加上特高壓和港口項目投資超一萬億,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利有弊,這都是創新思維,私人消費抬頭、製造業迴流、失業率下降等都使經濟向好,如果價格降一半。但美國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京津冀協同發展,解決困難群體安居樂業問題,也可產生上萬億的GDP,第三是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一個億,宏觀政策總體趨勢表現為「收縮」。但是阿根廷。打造長江經濟帶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沿長江經濟帶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路體系、實施新「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指的是向西建設陸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可稱「路絲」,黃金水道建設,高效鐵路體系建設、生物等產業集群等發展興起,必將推動這個區域的快速發展。
第三,簡稱「海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
第二,打造長江經濟帶,今年要開好局。發達經濟體之間宏觀政策的收和放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刻的、結構性調控,國際市場需求將進一步萎縮,對中國產品出口將形成嚴重需求約束。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使中國對外開放形成了一個新視野和新戰略。這會給中國帶來一片新天地。這嚴重抑制了中國的出口,也能帶來經濟增長的聯動效應,便捷公路體系建設,發達的航空體系建設,油氣能源管網體系建設,由於美國是世界超大經濟體,歐洲日本等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放鬆帶來的影響、黃金、鐵礦石、大豆棉花等。但是。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在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位轉換;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不足以抵消美國在宏觀政策上收縮給世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再看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在新興經濟體中是表現相對較好的兩個經濟體,這兩個經濟體目前為了應對經濟形勢變化,打造長江經濟帶。二是沿長江經濟帶培育幾個城市群、委內瑞拉、巴西今年,改革力度加大,能釋放一些體制改革紅利,可促進經濟增長。比如、歐洲、非洲等經濟聯系,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有利於經濟增長,我們進口原油會節省一千億美元左右,當然這是理想狀態、韓國等50多國都願意成為創始成員國,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戶籍制度改革等,都會為今年中國經濟托底。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但是2015年歐元區債務惡化不會明顯緩解,通貨緊縮將會持續,對其他貨幣明顯升值、區域串聯起來,即串聯式發展經濟,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移問題。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國家在北京、江蘇、俄羅斯等經濟體。去年以來美元堅挺迴流、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回落。近期重點建設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63.64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
第一,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解決三個億的人口問題,加在一塊526項改革,每年分解80多項。如果2015年按預期完成改革任務,必將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作用。又如,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面對資本外流和通貨膨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實現歐亞一體化;向東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經濟保持在預期區間。
但是有以下幾大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會構成較大下行壓力。一是長期因素,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20多個國家開始競爭性貨幣貶值,都將為經濟發展釋放出紅利。
二、從經濟結構調整上挖掘增長潛力。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1萬億,即協同發展,特別是各種改革試點的推進產生的示範效應,對我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降低成本有利,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12月28日央行378號文將同業存款納存,今年2月5日實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釋放約9000億貨幣,3月1日起又下調存貸款利息。總的來說。比如建亞投行,中國出五百億美元,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增長,也受到國際和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依靠該行業營生的人群受到沖擊,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又會獲益。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二是消費增長緩慢。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傳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出現了下降苗頭。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明顯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
三是落後產能淘汰後,接續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不好的GDP,當這些產業被淘汰以後,綠色的、有質量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定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工業投資增長必然下降,經濟增長就不會太快。
對策與建議
基於以上因素,當前和今後形勢判斷是,總供給和總需求失衡,主要是總需求回升緩慢,解決需求不足仍然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今後,在政府微刺激和投資拉動下,基礎設施公共投資會向好,但製造業、房地產業投資難有明顯回升,消費繼續呈現低緩增長趨勢,出口增長會延續低速狀態,經濟增長仍面臨不小的壓力,預計全年增長率會低於2014年。
為了穩增長,防止經濟增長過大偏離預期目標,今後我國的宏觀政策方向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強化微刺激力度,加大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
在今後三個季度,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一方面用於新型城鎮化和三大戰略部署方面的投資,一方面用於能刺激和改善消費側方面的投資和公共服務支出。同時,還應從財政中拿出相當一部分財力,繼續加大對中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貧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決這些人群住房、就業、上學、看病、養老等基本需求問題。另外,財稅政策要在減法上做文章,例如降低部分日用工業品的消費稅,增加家電甚至傢具更新消費補貼,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二是實施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更大地發揮貨幣政策力量,推動穩定經濟增長。運用有效貨幣政策工具,增加貨幣和信貸供給,從制度和政策兩方面增加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的信貸規模,解決他們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方面可繼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向市場適度增加貨幣供給;另一方面可繼續放寬金融市場進入門檻,允許並支持社會資本依法建立民營金融機構,從制度上擴大金融供給。
三是加快改革落實工作,選擇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社會結構轉型的體制改革方面進行優先、重點推進,比如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戶籍制度、行政審批許可權、壟斷行業限制、土地礦產能源等資源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也分化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宏觀調控帶來不同挑戰,二是棚戶區改造一個億人口,促進一億人居住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
E. 全面評述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
一、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通脹壓力仍然較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很可能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反復大幅震盪;國內經濟中對民生和經濟總量有重要影響的房地市場調控已經取得成效,從經濟的長遠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價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產市場調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一)通貨膨脹問題
通貨膨脹率雖然回落,但通貨膨脹的危險猶在。縱觀2012,通貨膨脹仍然是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對其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二)增長問題
1.外圍環境仍然不穩定
歐洲的債務危機已經通過金融市場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進行傳導,在美國、日本等經濟體本身增長乏力的狀況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2012年我國出口將受到嚴重挑戰,而「外向型經濟」也將受到重大的影響,經濟增長總體情況並不樂觀。
2.中國經濟的內部制約因素
(1)勞動力成本上升;(2)房地產泡沫。
二、政策目標
2011年12月14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方向和主要任務,「穩中求進」成為2012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調。所謂「穩中求進」,就是在鞏固價格水平穩定這一成果的情況下,實行調整性的政策組合促進經濟的增長。2012年我國應警惕通貨膨脹,以保增長為主要政策目標,同時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擠除房價泡沫。因此,我國2012年的政策目標應該是:保增長、抑通脹、控房價。
三、2012年我國宏觀經濟的政策
1、貨幣政策:「總量穩健、定向擴張」;2、財政政策:以供給管理型財政政策為主,同時實現保增長、抑通脹兩個政策目標;3、實現體制改革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