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前和未來對中國經濟形勢的理解
(一)經濟的國際化趨勢
一方面中國經濟越來越浸入國際經濟的色彩,另一方面國際經濟越來越打上中國的烙印,這種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趨勢,可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徵。因此,在這期間,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的推動力量,也有可能繼續成為世界投資者看好的重要場所,因為處於世界經濟大潮的新時期,中國經濟有三方面的獨特優勢。
(二)經濟的城市化趨勢
未來十幾年,更多的農村人口會向城市轉移,每年將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城市化水平會由目前不足40%向50%及以上跨越,各地區今後十幾年城市化率一定會超過50%,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同時,城市化進程每提高一步都將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三)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趨勢
中國工業化剛剛進入中級階段,世界經濟已進入信息化階段,客觀上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使中國可能在完成工業化的同時完成信息化,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實現現代化。
因此,可以預期傳統產業的高技術化及高技術的產業化兩大發展趨勢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推動力量,也可以預計我國可以走一條跨越發展的道路,在工業化中推進信息化,在完成信息化中完成工業化。
(四)經濟的民營化趨勢
不用懷疑,我國今後將繼續發展和壯大公有制經濟,但隨著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形成,特別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民營經濟也會加速成長起來。我們有理由預期,經濟發展的主角會由政府轉到市場和民間,因為市場經濟存在兩個基本條件決定了政府職能的轉變。
(1)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認識擴展閱讀:
越是社會的轉型,越是經濟的國際化,越是現代化,在各種文明的誘惑下,民眾的需求將發生更大的變化,超越控制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會進入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貧富差距也拉大。
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多地超越物質需求以外的需求的滿足體系,可能是我們國家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這需要加快民主、法制、政治文明建設的進程,加快國家精神文明的建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如果我國做到經濟的安全、社會的安定、民眾的安心,未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以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國的目標是實現小康,前兩年經濟增長實現7.7%,未來18年,要達到7.1%。
『貳』 形勢與政策問題:談談你對當前中國經濟趨勢的認識
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向好,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逐步復甦,2010年全球經濟和我國經濟都將全面進入「後危機時代」。人類還會發展,但歷史不會簡單重復。「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都會出現一些新的重大趨勢。只有立足這些重大趨勢,才能更好地把握2010年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發展趨勢。
一、「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格局將會發生深刻調整,中國崛起面臨著新的重大機遇
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正在改變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增長方式,新興經濟體將逐步增加消費,降低儲蓄。「美國消費,中國製造,中東和俄羅斯提供資源」的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全球范圍內的結構調整方興未艾,國際產業分工、貿易方式和資本流向也會有重大變化。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將維持低速增長。
世界經濟發展格局會繼續調整。金融危機動搖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經濟多極化進程,特別是中、印、俄、巴「金磚四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會在較長時期內穩居第一。G20取代G7成為國際經濟協調的主要場所,標志著全球治理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全球金融體系面臨重大變革。金融危機弱化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歐元地位有所上升,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將會加速。特別是,中國政府加快了人民幣雙邊互換和跨境貿易試點進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加快上升。世界各國還就加強全球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機構達成共識,勢必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正蓄勢待發。金融危機和應對氣候變化催生了以低碳經濟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綠色經濟和智慧地球有望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均把新能源、節能環保、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大力扶持其發展。全球新一輪產業升級、調整和轉移,已勢不可擋。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新興產業上的差距有望第一次縮小。
總的來看,「後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環境總體有利於中國,百年危機也為中國崛起創造了百年一遇的戰略機遇。
二、「以轉型促崛起」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
盡管我們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外因要靠內因起作用。中國的加快崛起,關鍵在於自身。今後相當長時間,我國還將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階段,要素供給條件較好,國內需求潛力巨大,仍能保持8%~9%的增長速度。但是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收入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失衡;經濟發展方式不科學,過度依賴外需、投資、資源和要素投入,直接制約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國加快崛起的核心問題不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對轉變發展方式做出了系統部署,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把保增長和促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可以看出,「以轉型促崛起」正在替代「以增長促崛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穩增長,調結構,促轉變」不僅是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也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
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支出規模將繼續增長,但財政赤字會有所壓縮,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重點是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投資資金將保持適度增長,但重點用於完成在建項目,新上項目會受到嚴格控制。可以預見,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節能汽車、醫葯和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都會有大幅增長。
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根據新形勢新情況適度微調。貨幣信貸投放規模會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投放節奏也會更加平穩。投放結構會有較大變化,重點將加大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貨幣當局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動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傳統工具,主要通過信貸政策的動態調整等措施來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投機性購房的信貸政策將會明顯從緊。
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穩步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國內需求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進一步夯實「三農」發展基礎,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在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財稅體制、收入分配製度、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幹部政績考核評價機制改革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化。繼續落實國家已經確定的穩定外需的各項政策,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支持服務貿易出口。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先發展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強公共服務。
作為相機抉擇的政策手段,未來幾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適度改變,但結構調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政策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三、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會好於2009年
總的來看,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會好於2009年。初步預測,全年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8.5%左右,經濟發展將呈現以下特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在高位穩定。2009年新開工項目規模很大,投資增長慣性較強;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房建設將會加快,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會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將會大大增加,都有利於投資增長。但政府控制新開工項目,新增信貸規模減少和對重復建設的政策約束將對投資增長產生一定抑製作用。初步預計,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和2009年大體持平或略有下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在30%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持續較快增長。高儲蓄率使我國居民消費增長具有較強穩定性,就業將保持穩定增長,政府採取一系列改善民生、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將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都會促進消費增長。但經濟型轎車減稅、家電下鄉、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以舊換新等擴大消費政策已經出現政策效應遞減,尤其是汽車銷售增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又會制約消費的增長。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左右,略低於2009年水平。
外貿出口有望恢復正增長。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將實現正增長,我國外需環境將比2009年明顯改善,國家進一步鼓勵穩定外需,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都有利於出口增長。但由於世界經濟只是低速增長,發達國家儲蓄率提高、消費率下降,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我國出口難以實現大幅增長,預計全年增速在10%左右。隨著國內經濟的進一步復甦,進口將更快增長,預計增速在13%左右。外貿順差與2009年大體持平。
居民消費價格將溫和上漲。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會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總供求關系比較寬松,國家糧食庫存比較充裕,不存在消費品價格大面積、大幅度上漲的基礎。但綜合考慮寬松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效應,水電氣等產品價格改革的傳導效應,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出現結構性上漲的壓力較大,預計全年漲幅在3%左右。
四、「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將會在適度增速中加快轉型
從國內外的經驗教訓來看,「增長」與「轉型」是一對共生的矛盾體。高增長,往往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適當控制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政府選擇了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首要目標和中心任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將以一個合適的速度保持增長。從理論上看,隨著應對氣候變化壓力的增大,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在9%左右。2010年中國經濟將保持8.5qo左右的中速增長,2010年以後的增長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像2003~2007年那樣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長速度的時期,恐怕不會再出現了。這是「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特徵。伴隨著這一基本特徵的還有以下特點: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將會大大加快。「通過收入結構調整帶動需求結構調整,進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整思路會更加清晰。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將會步入更快增長軌道,新興產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將會加快發展,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力度也將大大增強。
城鎮化進程會進一步加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進城鎮化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這預示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將會加速,質量也會提高。城市群將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皖江城市帶等中部城市群將會成為新的發展熱土。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受到高度重視。國家將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第三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努力佔領「後危機」時代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區域經濟布局將進一步調整。國務院2009年共批復了9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得到更多的重視。中部地區低成本、接近市場的優勢更加凸顯,遠離港口、物流成本高的劣勢趨於弱化。東部地區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內需導向型產業將加快向中部地區轉移,生產性服務業將加快向重點城市和地區集聚。
如果說,中國的加快崛起是「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重大趨勢,那麼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中速平穩增長將是中國崛起的基本內涵。
『叄』 就當今中國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為話題 你對此有什麼認識我們應該怎麼做
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分區域說,也可以分產業說,分行業說,也可以拿大數據說。未來發展趨勢是主觀成份,目標定在哪裡?
『肆』 談談你對當前和未來中國經濟形勢的理解
如今的中國,在世界上 中國經濟形勢的發展是良好的,發展是良性循環 ,我們的國家正步入快車道 ,只會越來越好
『伍』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
08年中國增長9%,明年經濟是最嚴峻的一年,可能到後年經濟會好轉.
『陸』 談談你對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認識和
中國經濟已從谷底回升,前幾個月經濟增長率一度回落到7.4%,目前已回升到7.6%;製造業經理采購指數前幾個月一度下探到49.6%,11月份已回升到50.9%。產品庫存減少,大宗貨物價格小幅上漲,社會用電量增加,中國經濟回暖明顯。
未來兩三年為中國經濟的恢復期,但並不會大起大落,顯得將會保持平穩增長,增長率將會保持在7.5%至8.2%之間。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從2010年起的未來1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會翻一番,初步建成小康社會,而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就將會和美國平起平坐,再到2030年中國就將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是,美國的綜合實力依然很強。
民眾老百姓的佔有財富、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的中產階級首次占據大多數,這將會減少低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之間的對立,這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追問:
哎,剛剛把卷子交了就看見你的回答,不過還是謝謝,
『柒』 談談你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同時也顯現出一些突出矛盾和沖突。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面:
(1)、經濟總量同比上升。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0%。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甚至衰退,它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排位、佔全球的比重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2)增長速度總體平穩。2013年,消費、出口、工業等都出現回升。據統計數字顯示,一方面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在逐步減緩;另一方面,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企業活力增強,面對外部環境趨緊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業主動轉型,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產品結構應對危機,謀求發展,競爭力日益提高,市場適應力更強。 (3)、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現在處於小康社會決勝的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階段的轉換時期,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或下降,但是本質上來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來自於消費的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創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生產上形成我們新的優勢。 其次,顯現出的矛盾與問題:
(1)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原有產業迅速發展等
對資源與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拉動經濟增長,盡管後來政府採取了相關措施來緩解發展與環境的問題,但成效並不是很大,杯水車薪;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資源還未得到很充分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現如今工廠亂排放廢棄物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如北京等地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又如雲南就有一個小村莊就因為當地工廠亂排放工業廢棄物而污染當地水源,導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為「癌症村」。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注重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以便穩定持續發展,同時為子孫後代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2) 自2008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並對我國
出口貿易型企業造成嚴重沖擊,企業的用工需求急劇下滑、現有的就業崗位流失嚴重,失業數量驟增,致使我國的就業和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再加上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求職者供過於求的現象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作為大學生的我馬上也快畢業了,工作問題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3) 區域發展不平衡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問題,城鄉發展差異
化、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問題仍很嚴重
一是表現在資本存量方面:由於沿海地區由於開放得比較早,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迅速增長, 資本大量積累; 同時改革開放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本的輸入, 為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投入。而中西部由於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響資本存量都不及東部,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東部地區仍然占據優勢
我們不僅要注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注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想出解決辦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缺點,促使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捌』 你對中國目前的經濟有什麼理解,中國未來的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很不景氣,有危機感,看不到轉機,看不到希望。
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是難以專言表的,這里只做屬幾點建議:
1、工業方面,還是要發展全民所有制企業,發展工人民主,加大工人收入,提高工人積極性;
2、農業方面,還是要發展農村合作制企業,加快農業機械化,縮短城鄉差距;
3、商業方面,還是要盡量減低流通過程中的增殖,限制私人商業實體,對不法商戶加大打擊;
4、科技方面,減少科研立項、加大技改力度,多搞點實際的東西,快速轉變產業結構;
5、財政貨幣金融方面:權歸中央、統一管制、清查壞賬、收緊國庫、量入為出、嚴打投機。
經濟問題從來就不是孤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等各種問題本來就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相互支持、相互聯系,很多經濟改革之所以推行不下去,就是因為有其他原因在掣肘限制,想搞好經濟不能只在經濟領域下手,否則是不可能取得進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