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影響
活力而迷惘,自尊而敏感,好勝而抱怨,光鮮而空虛……一個年輕人所擁有的一切特質與矛盾,年輕的深圳也一概擁有。25年的創業歷史,已經足以使之回味自許,但僅僅25年的進程,也能不斷引發「前途」之憂。彈指之間與百年之感,令年輕的深圳獨一無二。
時間在一座城市中被如此壓縮,又被如此拉升,所有的得意與沮喪,「聚變」成能,擴張成局。到今天年屆25歲的深圳,其光榮與夢想,疾進與躑躅,是整個國家心情與心事的縮影。
特區還要不要「特下去」的爭論,已逐漸淡化;深圳會不會被「拋棄」的發言,也不再繼續。無論是市委書記,還是超級網民,用不同的筆調為這座城市「立碑作傳」。筆墨的背後,是情緒,情緒的背後,是不舍的光榮。
而這光榮是什麼呢?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深圳的光榮,便是這「血路」上的一再搏殺。搞三來一補,搞資本市場,搞土地拍賣,搞所有制辯論……如今「血路」已成坦途,星火燎遍中原,小至現代化的物業管理、超級市場,也是先從深圳登陸而示範全國。深圳臨危受命而不負所託,是彼時整個國家的樣板與未來。
不過,雖然在特殊的語境下,深圳的光榮與成就,被習慣性地稱之為「創新」,但究其本質,只是「學習」--尤其是向毗鄰的香港模式與經驗學習。一個社會逆轉性變革的開始,需要控制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觀察效果。深圳因此代表整個國家來測試自身的接受能力與適應能力。中央不是授課者,卻是閱卷人,打勾,或是打叉。深圳的方向與活力,一開始便是整個國家的期許與預設。
正如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創新」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制,深圳於種種學習之下的「敢為天下先」,只有順應了上層對於改革開放的邊界把握,才被允許,才被肯定,才被保存,才被復制。因此,10年的選舉試驗,隨袁庚的離休而息鼓;效法港府的政務咨詢委員會,無疾而終;「行政三分」的體制設計,也遇阻止步。經濟上要放,政治上要穩,以強政府搞出好經濟,是中國執政力量的主流思路。深圳雖然先行一步,但終究也是在這一邏輯與軌道之上行進。自由經濟與威權政府,正與此契合。
改革當然是無止境的,但轉型時期的中國經濟改革,已經行至這樣一個節點:能夠自我滿足的經濟改革空間,已幾乎都被觸及;任何更進一步的機制改良與能量釋放,都需要更廣領域的變革來配合啟動。在上世紀90年代領先全國接近這一經濟改革節點的深圳,在其他地區還仍然處在消化「深圳經驗」的時候,便已然感受到了自身定位的迷失與焦慮,以及強烈希望「二次創業」的沖動。而新一輪的創業摸索,從高新技術城市、國際化大都會,到效益深圳、和諧深圳,成為對深圳的「新優勢」多方探求。不過這本質上與此前的改制代言、示範價值之取向已大為不同。
香港回歸、珠三角整體崛起、長三角後來居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深圳完成了經濟改革的啟蒙與普教,雖然不復再有獨一無二經濟熱土的榮耀,但也因此開始回歸一座正常城市的心態--與香港爭,與廣州爭,與上海爭。不管願不願意,自不自覺,深圳前途與家國前途風雲際會的時代暫告一段,深圳對自己的本位關照開始昂頭。在改革節點等待新突進,改革邊界等待新拓進的蟄伏期,深圳也正需要自己的新醞釀。
Ⅱ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過程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
深圳經濟特區的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起到了重要的一個發展作用。
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廣東省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2)成立深圳經濟特區影響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前身為原寶安縣的縣城,197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6000萬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開發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業區,興辦了23家工廠,開通了國際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貨運碼頭。其後又吸引外資興辦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的工業小城。
1980年8月,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利用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與部分地方財政,參照「蛇口模式」在羅湖區0.8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金融、商業、旅遊住宅設施提供給外商,利用從中賺到的利潤繼續進行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
這種利用銀行貸款「滾雪球」式的發展為珠海、汕頭的起步建設提供了經驗。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
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
Ⅲ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影響
有利於帶動中國的經濟
Ⅳ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這些年深圳有哪些巨大的變化
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這些年深圳有哪些巨大的變化?可以總結現在概括,那就是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從各種層面上,對比前後的深圳,你都會發現如今是一個嶄新的深圳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我們具體來說一下深圳發生的較為大的變化吧。順便是深圳在經濟上的變化以及甚至在城市面容上的變化。
深圳的變化是其實力的增強最為突出的表現。上文所說的經濟變化以及在城市面容的變化,這是深圳翻天覆地變化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深圳在很多地方,很多領域都有著較為大的變化。本文通過這兩個突出的變化來側面展示了深圳在這十幾年中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Ⅳ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有以下意義:
1、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版發揮了權對內地示範、輻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
2、經濟特區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輸出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成為內地許多省份走向國際經濟舞台的「橋頭堡」,也成為國際資本、技術、信息走向內地的橋梁,直接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3、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擴大了對外貿易,增加了外匯,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 ,擴大了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是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窗口,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1980年8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Ⅵ 建立深圳經濟特區的影響是什麼
全國人都跑深圳去了
Ⅶ 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有什麼發展優勢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政策上給了優惠。比如企業經營自主權,稅回收,土地使用,答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
深圳交通便利,毗鄰香港。建成經濟特區後,資本的流動更大,更頻繁,促進了深圳的經濟發展。
Ⅷ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有什麼影響
特區還要不要「特下去」的爭論,已逐漸淡化;深圳會不會被「拋棄」的發言,而這光榮是什麼呢?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
Ⅸ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對內地示範、輻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經濟特區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輸出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成為內地許多省份走向國際經濟舞台的「橋頭堡」,也成為國際資本、技術、信息走向內地的橋梁,直接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Ⅹ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有哪些重大的改變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飛速的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一個國內一流的大都市。具體來說,深圳的40年來有以下的重大改變。第三個改變是教育更加先進,吸引更多人才。
現在的深圳不僅僅經濟發達而且科技進步,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人才保障。現在深圳吸引了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知名的高校在這里建立分校,培養了一大批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大多數人都留在了深圳,為這座城市貢獻他們的聰明智慧。時深圳還有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對於人才英雄不問出處,這些人才成為了推動深圳不斷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