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如何發展三農經濟

如何發展三農經濟

發布時間:2021-03-03 06:43:48

『壹』 怎樣發展村級經濟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辦17 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干群關系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盡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財,築巢引鳳」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三是開展物業租賃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按照科學利用的原則,發展物業管理等有償服務業?熏對那些集體閑置的土地、漁塘、房產等實行租賃經營,積極實施項目開發,興辦各類集體經營項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搪下村樓宇經濟方面已經取得較好的經驗,他們充分發揮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條件優越等優勢,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集體經濟原來比較薄弱的村,駐村幹部和村兩委幹部一定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切實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盡快脫貧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利用閑置的房屋、地皮,以集體所有的土地.房屋通過租賃、改造等形式,實行業主經營,集體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盤活資產,提高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 2、大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發展局面。切實加強村級事務監督管理,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上?熏嚴格村級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一些發展項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項,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村民議事會,全體村民參加,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財務制度,嚴防挪用集體資金,建立議事機制,提出並公開討論村事務,提交村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時,監督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大力宣傳新形勢下帶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創業氛圍,共同營造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以項目促發展,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3、選准村級領導班子和幹部,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並根據不同對象量身定製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要涵蓋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藝技能等,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培訓主體可邀請黨政領導、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作培訓,地點可在村委會、田間地頭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 總之,村集體要「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解決了「有錢辦事」問題,才能調動幹部積極性,達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證,確保村集體經濟及各項工作健康發展,三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有錢辦事」是實現「三個有」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貳』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在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設農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市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對高效農業的貢獻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推進「三大合作」作為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支持和引導農技部門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合作組織,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工商企業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組建合作組織;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由簡單的「抱團取暖」、節約成本式合作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鼓勵農民以資產、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二是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實行聯組發展、整村推進的辦法,擴大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單體規模,取得規模效益;把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與發展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農業所佔面積達到60%以上。三是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重點在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

『叄』 未來三農如何發展,

中國農業的發展問題就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問題。農業、農村、農民,三農也。現實是:在中國,三農是落後、苦難、愚昧的代名詞,我們的農民及子弟拼了命的向城市擠,進城成為中國農民的集體意識,就是不為了自己,也要為了下一代。我們的教育也在高聲叫喊,上大學就是擺脫農村的一個有效的途徑,上了大學,進了城市就會擺脫貧困,過上好生活。全社會都在無意識的唾棄、鄙視農民,高喊著城市的建設者,城市的美化師,可是內心又是咋樣想的:農民工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是為城市人服務的,是低人一等弱勢群體。這種意識下的中國農民,會建設一個什麼樣子的農村,會有一個什麼樣子的農業,我不說,大家也會想得到,現實的三農問題就在那裡。人是社會的主體,有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我國的農村缺少有能力有知識的人才,也沒有讓人才留下來的土壤,沒有讓人才留下來的理由。現在的農村就是被現在【科技】社會遺忘的角落,是放任自流的狀態,與現代社會、思想、科技是不相稱的。沒有人才願意為農業服務。社會就想著如何索取。三農沒有一個如何發展的藍圖。
這幾年黨和國家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只是一個偉大的戰略目標,並且加大了對三農的政策和經濟的傾斜,但是對於如何建設,建設一個什麼樣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具有可行性的可實施的能夠長遠發展的藍圖,這就導致了整個社會不知道如何去做。最可怕的是:全國上下一致高喊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使得人口75%進入城市。
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是太多方面的,我就不去展開說了,我要說的是如何解決和發展的問題。鄙人能力有限,謹以個人的觀點,發表不成熟的論述,期望廣大仁人志士批評斧正,並展開討論。

第一、 要到清楚我國的國情: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有限。

農業人口多與城市化發展之間的問題,這是一個首先要清楚的問題,沒有正確的指導方針,就不能很好的引領社會的發展。好多學者認為,將農業人口快速的轉變為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進程,就可以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並實現全民族的小康生活,其理論依據是,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成功經驗。我認為這是片面和不符合實際的經驗主義,與我國的現實情況不符,照搬西方的發展模式,一定不會成功。
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時期到現在,總的來說,工業產品稀缺,社會需求大,生產能力小,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隨著工業技術的成熟,生產力的提高,工業從業人員在相對減少,多餘的人員轉入第三產業,所以西方國家得以順利的工業化城市化。當今的中國已不在是以往的西方發展的時期,工業產品產能過剩,社會需求漸緩,工業生產力隨著生產技術的革命,已不在是依靠人力來滿足對生產的需要,而是通過技術的革新,來擴大生產,所以工業對人力的需求已沒有大的空間,不要全部指望增加工業,發展第三產業,來增加從業人員,來進行城市化道路。各個行業的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的時期是相對固定的,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出問題。
西方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是以全球為市場的,工業產品面向全球,工業人口相對需求大,城市化道路是以農業人口變為工業人口為主要特徵,當今社會以發生本質的變化:一、發達國家的工業已經在萎縮,美國汽車工業就是一個例子;二、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發展工業,我國工業的發展空間在壓縮;三、人口總量還在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數量,這就為,需求低工資的大量使用產業工人的工業生產提供了保證。四、工業人口的需求與人口總量增加的相對關系相比較,工業人口的需求相對在不斷減小;五、全球工業的發展趨於平緩,就當前來說已沒有新的工業增長點;六、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的趨勢強烈;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人口又在不斷的湧向城市,工業又沒有足夠的崗位,中國就業問題嚴峻、產業工人工資低(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加工資,設定最低工資標准,可實際上工資還是相對的低。)就是最好的例證。
所有這些因素,都在預示中國的發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一定要本著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我國的發展道路,不能單純依靠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發展道路。我國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應當大力發揮人口多的優勢,發展精細農業、差異農業、精耕細作,大力深度開發農業產業,及相關產業,以增加農業從業人口為目標,以改善全民族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制定國家發展戰略。

『肆』 當前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農牧業是國民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較大比重,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是關繫到我國全局的重大問題,因此黨和國家歷來都將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當前,發展我國農牧業的途徑就是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根本落腳點就在發展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無經濟結構,讓廣大群眾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國的三農問題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擺到很高的位置,農村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務之急。 1 發展農村經濟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三農問題非常突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的收入問題。如果說「 三農」 存在問題, 則問題並不在「農業」本身,而在於「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展緩慢,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不足,導致「農民」增收難,農村財政增長慢。 2 發展農村經濟的建議 2.1 保證農民種植農作物高產穩產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農民收入的高低。因此,農村建設中應突出抓良種壯苗的使用。當前農民豐產靠壯苗, 長遠發展靠良種, 良種壯苗是農民種地的基礎。據調查,用良種壯苗的蓄積生長量比一般品種提高30%~150%。要解決良種壯苗的推廣落實問題,以確保農作物的速生豐產。 2.2 加強項目建設 如世行項目在河北省的實施,大大提高了相關農民的經濟收入。據了解,世行貸款造林一、二期項目,重點分布在中南部平原農區,其土地資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實行林糧間作後,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項目造林3 700hm2,僅間作物一項平均年增加小麥、花生作物產量5 000t,增加收入700 多萬元。永清縣、安次區在沙荒次耕地發展的6 666.67hm2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效益。世行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有力地說明了世行項目造林在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產業結構以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項目村的林業發展模式,亦是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2.3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 2.3.1 在長期穩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用工業化理念來謀劃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2.3.2 農業產業化的目標。一戶建一棚,冬季不閑空;效益看得見,農民樂其中;農業工廠化,工貿一體化;家家有「工廠」,農村新氣象。我國有8 億多農民,而且都是以第一產業很低的勞動生產率來維持生存,多年來,農業生產上「人種天收」的被動局面,並沒有太大改變。因此,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年輕力壯的農民成群結隊地外出打工(此舉並非是最佳的選擇),走出去才知道自身的落後。農業產業化在我國多個農村的成功運行表示「人種天收」的被動局面可以改變。農業產業化即:有投入、有設施,能擺脫自然條件束縛,按照農民意願在生產設施內進行的標准化農業生產,生產的農產品為綠色無公害的精品。農業產業化與農村城鎮化,其實都是工業化的表現或結果。發展經濟學家錢德勒(美國)認為:「發展中國家渴望工業化,因為他們意識到,這是與發展緊密相連無法擺脫的,而且歷史地看,工業化是發展的惟一途徑。」實現工業化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由之路。 2.3.3 農業產業化的探索。一是開展調研,優化示範和帶動方案;二是規劃現代農業園,明確農業產業化基地;三是政府支持,公司化運作,先抓好示範基地和示範戶的硬體建設。此外,也可在開發區的一角,融資建造「農業工廠」,實施規模經營。 2.3.4 農業產業化的效應。冬天,農民缺少農活干,城市居民缺少蔬菜吃。如果在城市的郊外農村城鄉聯動建設農業產業化區,帶動農民冬閑時搞蔬菜生產,再將生產的蔬菜等農產品銷往城市,則需要一座連通城鄉的貧富和諧之橋,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座連通城鄉的貧富和諧的彩橋。農業產業化具有以下效應:一是農民變閑為忙,解決了農民冬閑缺少農活乾的歷史問題,充分利用農業產業化這一生產設施, 加快「 冬閑經濟」 的發展。並充分把握「新農村建設」這一機遇,統籌兼顧城鄉供求和諧,市縣鄉村幹部聯動,牽線搭橋,組織農產品有序地向鄰近的城市流通。二是政府引導投資,重點是農村的農業產業化的設施建設和城市的農產品銷售市場的布局。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應推行生產方式的變革,運用農業產業化這一新的生產模式,發展農村「冬閑經濟」,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推進生態農業、精品農業、出口農業的發展,進而實現貧富和諧,共同富裕。

『伍』 如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在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設農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市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對高效農業的貢獻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推進「三大合作」作為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支持和引導農技部門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合作組織,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工商企業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組建合作組織;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由簡單的「抱團取暖」、節約成本式合作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鼓勵農民以資產、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二是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實行聯組發展、整村推進的辦法,擴大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單體規模,取得規模效益;把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與發展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農業所佔面積達到60%以上。三是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重點在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地處城郊結合部和工業園區所在地的村組實行社區股份合作,建設標准化廠房、門面房和宿舍樓等,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帶動農民增收。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根據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切合實際的原則,使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規劃相銜接,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推進。二是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通過實施農民培訓工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等措施,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和帶動作用。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為了少走彎路,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樹立一些先進典型,通過典型來示範和帶動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同時,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探索發展高效農業和農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陸』 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保障。
一、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多數村主要的收入還是依靠村集體公房的出租和村集體土地的徵用。許多村集體經濟的好壞是由出租集體公房和徵用土地的多少來決定的,並沒有廣開思路,通過新方法、新途徑,大力增強集體經濟。
2、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比較狹小。除縣城各村和集鎮部分村外,絕大多數村集體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資產價值低,開發成本高,難以帶來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幹部觀念陳舊,能力不強。有些村幹部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在思想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陳舊觀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沒有大力去開拓新思路,只會抱怨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政策,只會抱怨農村工作難做,村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沒有明確的思路,「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面對新形勢只能束手無策。
4、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導致部分村幹部敢管,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另一方面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經常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發展思路,大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自己組織經營,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於有豐富礦、灘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 二是開展服務創收。村級組織可以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三是通過工業強村。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
2、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做到村務、財務公開、公正、透明,按時公布,讓廣大村民都來進行監督,一切都在陽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
3、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總之,只有切實搞好集體經濟,壯大了集體經濟,才能使老百姓得實惠,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柒』 如何發展中國農村經濟

民主。沒有這個,中國再多的發展成果都只會變成官員的美食。中國人均收入世回界排名:1960年第78名,答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名;但反觀中國GDP世界排名: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其它比較:教育投入世界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平均佔GNP的比例為5.1%,發達國家為5.3%,撒哈拉的南非國家為4.6%,印度為3.5%,最不發達國家為3.3,中國為2.3%(成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國家?)。200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41%,2003年為3.28%,2004年為2.7%,逐年減少。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國,只用了佔世界各國教育總開支的1.5%;美國兩億人口,教育經費為7千億美圓,中國十三億人口,教育經費僅0.4千億。一個以公有名義佔有了國家財富的襠派,壟斷分配財富的權力,其結果就是產生世界上最大的腐敗組織。

『捌』 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

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自己組織經營,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於有豐富礦、灘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

二是開展服務創收。

村級組織可以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

三是通過工業強村。

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

四是創新管理機制。

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五是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強化培訓提高。

嚴格按照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選出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

拓展資料:

農村集體經濟亦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我國憲法第八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繫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大局,而且關繫到中國廣大農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根本問題。

『玖』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為此,要:(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展三農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