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案件分析社會經濟發展

案件分析社會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3 17:17:26

『壹』 發展經濟學案例分析題求解

發展經濟題案例,分析,求體檢應該找你買一下經濟學的書,按照例題的方式讓。

『貳』 求 法學 案例分析和社會調查報告。 案例分析2000字左右。在線等。急用

你還不如去中國知網 下載幾篇。

然後東拼西湊。

2000字的東西沒有人願意幫你寫的。

再說你連懸賞分都沒有。

『叄』 求今年發生的發展經濟學案例及分析,謝謝~!

近年來,社會上有關我國人口態勢的討論越來越多。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的發布,更引起了大眾對於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關注。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繪制的我國人口金字塔(如圖),我們可以看到底部已經萎縮,即20歲以下的人群大幅減少。這次人口普查的公報指出,我國0~14歲的人口為2.2億,只佔全國人口的16.6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下降了6.29個百分點。進入21世紀後短短10年,我國少年人口從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降為六分之一,萎縮得非常嚴重。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群不斷增大。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億,佔全國人口的13.26%,比10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上升了2.93個百分點。仔細看人口金字塔會發現,現在還不是情況最嚴重的時候,因為30~50歲的人群是人口金字塔上最大的年齡人群。但在今後10~20年中,這個年齡人群將進入老年行列,那時的勞動人群,將由目前萎縮了的少年人群來擔當。那麼小的勞動人群,要撫養這么大的老年人群,這個社會將會怎樣?目前我們還很難想像。
在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化趨勢下,「人口紅利」時代的消失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規律所致。
中國勞動力隊伍的變化,將是一個三步曲:第一步,是年輕勞動力的減少;第二步,是勞動力隊伍年齡結構的老化;第三步,是勞動力整體數量的萎縮。這三步曲必將在今後20~30年中陸續顯現。
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民工荒」,更是人口結構變化在招工問題上的反映。對於「民工荒」出現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持續20年的低生育率造成新生人口多年萎縮,而使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不斷減少。
當然,人口結構變動最明顯的結果,是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預計我們今後每年將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由於我國生育率下降得十分急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也必然十分快速。隨著我國人口中位數迅速上升,出現的將是整個社會變老的問題,這對社會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人口老齡化必然帶來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局面。這對於在努力實現現代化的中國,不啻是一個嚴重警告。
分析:
人口快速老齡化,必然給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會的未來、國家的命運、家庭的幸福乃至個人的前程都事關重大。因此,我們既要關注人口數量,還要加強對人口結構和人口態勢的關注,才能對未來的人口趨勢有更好的預見把握。

『肆』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行為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行為大體分兩類:
第一類,自發型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網路經濟,回可以預見答將來的經濟發展也某種產業或多種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如未來的海洋經濟。
第二類,受領導人的理想抱負或哲學思想家影響的互動型經濟,如受到《契約論》影響的市場經濟,收馬克思影響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

『伍』 綜合案例:華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調查的需求分析

按照大地構造單元的分布特徵,在原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將山東和河南兩省歸入華北地區,轄內蒙古自治區(除東三盟和赤峰地區),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省,作為規劃、部署和實施地質調查工作的區域單元,一級稱作華北地區。轄區國土面積139萬km2,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近1/7;人口3.2億,約佔全國人口的近1/4;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32931億元,約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華北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經濟相對發達,環首都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帶、黃河中下游經濟區以及內蒙古中西部開發區均處於華北地區,因此,研究和分析華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調查的需求,對於搞好地質調查規劃,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地質調查的基礎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華北地區社會經濟構成特點

1.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布特點

盡管華北地區的GDP總量較大,但分布不均勻。據2000年統計年鑒(下同),京津地區(首都經濟圈)的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北京為2696美元,天津為2165美元;山東超過1000美元,達到1143美元;其餘各省依次為:河北918美元,內蒙古711美元,河南652美元,山西606美元。

2.三次產業構成特點

華北地區的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構成平均為:一次產業為15%,二次產業為48%,三次產業為37%,三次產業接近二次產業,表明華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整體處於工業階段。

北京的三次產業超過二次和一次產業的總和,達到58%(一次產業為4%,二次產業為38%),表明北京的經濟發展已經初步具備了後工業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徵;天津的三次產業為39%,比二次產業51%低12個百分點,盡管天津的一次產業較低為7%,但產業構成表明,天津的經濟仍然具有典型的工業階段的特點。

山東、山西、河南三省的產業構成有相似之處,一次產業11%~16%,二次產業50%~51%,三次產業33%~39%,正處於工業化發育時期。

河南與內蒙古的三次產業構成表明,該地區尚處於工業經濟的早期,一次產業仍然是經濟構成的主要部分(23%~25%),而三次產業在30%~35%之間,接近二次產業的規模。

3.採掘與原材料工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

華北地區的採掘與原材料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占華北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3%,表明在華北地區仍然是工業的主導產業。

北京的採掘業產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不足1%,但是原材料工業規模仍有671億元,說明盡管北京市已進入後工業化經濟發展階段,但仍帶有工業階段的色彩。

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仍以礦業大省而著稱,採掘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重達到44.23%,相反,原材料工業僅為245億元。山東、山西、河南、內蒙古、天津五省(區、市)的採掘工業產值比重總體保持在6.58%~9.63%之間。

統計數據表明,華北地區除北京以外,國民經濟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無論是採掘業對資源地質儲量的需求,還是原材料工業對礦產品的需求,均顯示出強勁的趨勢。而在這一產業鏈條中,資源儲量的增加與地質勘查呈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華北地區礦產資源對地質勘查的需求,在今後一定的時期內,不是降低的,而是呈增長的趨勢,其中還沒有考慮已建礦山資源枯竭對地質勘查的需求。

二、華北地區資源經濟分區

華北地台以及地台周邊造山帶所形成的華北地區大地構造單元格架,奠定了華北地區自然地貌的基礎。以地貌單元為基礎,參考資源特點、經濟特徵,把華北地區劃分為4個資源經濟區。

1.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是我國的第二大平原,其基底為華北地台,資源以煤和石油等能源礦產為主,是華北地區的「銀盆」。西起太行山,東至海濱;北達燕山,南抵淮河,是淮河、黃河與海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因此,又稱黃淮海平原,平原總面積達31萬km2,約占華北地區總面積的22%;耕地面積約800萬hm2,糧食與棉花的產量分別佔到全國總產量的15%和40%。除山西、內蒙古以外,華北地區的各省會城市均坐落在平原區,因此,工業比較發達,城市化程度較高。

泰山山地為平原區內的孤島。

2.平原周邊地區

華北平原的周邊基本上是由造山帶圈閉而成,總面積約為33萬km2,占華北地區總面積的24%,素有華北平原的「金邊」之稱。

北部為華北地台的北緣,以燕山造山帶為主體,呈北東方向展布,長度超過800km,寬度超過200km,是華北地區的重要成礦遠景區。冀北山區和北京、天津的北部地區在這一區域內。

南部為華北地台的南緣,以秦嶺造山帶為主體,近東西向,在大別山一帶略偏南。

西側為太行山造山帶,一直延伸到山西隆起,近南北呈S形展布,山西省的大部和冀西地區均在這一區域內。

東部邊界為渤海和黃海的海濱地帶。

華北地區重要的成礦遠景區帶均處在周邊地區,資源以固體礦產為主,資源種類多,資源潛力巨大。經濟亦為以資源開發為主體的工業經濟。

3.環渤海經濟區

從渤海海濱向內在延伸100km所組成的環渤海海岸帶,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帶,城市化程度高,商業經濟發達,是鑲嵌在華北地區東部海岸的「鑽石帶」。環渤海經濟區從遼寧省的丹東起,沿海岸帶往南依次經過大連、營口、盤錦、錦州,進入河北省的秦皇島、唐山、滄州和山東的惠民、東營、濱州、煙台、青島,還有天津和北京兩個直轄市,包括了14個市和地區,總面積達20.5萬km2,人口1億。其中13萬km2處在華北地區,約占經濟區總面積的64%,占華北地區總面積的9%;人口7509萬,占經濟區人口的73%。1994年,國務院將內蒙古的中東部地區和山西省劃入環渤海經濟區,使該區的面積達到112萬km2,人口2.4億。

4.內蒙古中西部生態恢復區

從錫林郭勒盟到阿拉善盟東西跨度1500km,國土面積62萬km2,占華北地區總面積的45%,人口1211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20人,阿拉善盟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幅員遼闊,人口稀少,自然生態脆弱,荒漠化程度加劇,經濟仍然以農牧業等自然經濟為主,工業和商業不發育。這個地區的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低,礦產資源潛力大,處於我國西部開發戰略區域。無論是從生態環境恢復的調查評價還是尋找新的資源基地,該地區均是地質調查的重點工作區域,只是需要探索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開發模式。

三、地質調查的需求分析

華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分布的不均衡特點,決定了不同資源經濟分區對地質調查的不同需求,包括地質調查的內容和專業。從國家地質工作的角度,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華北地區地質調查的需求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和領域:

1.華北地區基礎地質圖件的更新

華北地區的基礎地質調查自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起步,工作程度較高。1∶20萬區域地質填圖完成國土面積的91%,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完成;1∶5萬區域地質填圖完成國土面積的22%,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是在新一輪地質調查才開展的,面積僅為國土面積的17%。因此,華北地區的基礎地質調查完成的時間較早,圖件陳舊,服務對象單一,成果表達形式落後,已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區域重力掃面、區域化探掃面在華北地區的工作程度較高,但精度不高,服務方向單一,如適時開展農業地質調查,在前期物化探工作的基礎上,從農業發展的角度,整合資料,開展地質調查。

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及時提供基礎地質圖件是地質調查工作的基本任務。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對基礎地質調查成果的需求不盡相同,而基礎地質填圖受技術水平和地質認識水平的限制,要求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對基礎地質圖件進行更新。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發展,數字國土的概念已經提出並正在實施過程中,對基礎地質調查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首先,基礎地質調查的信息化,從野外調查的方法、地質信息的採集到基礎地質成果的表達方式,從紙介質的平面地質圖到電子化的三維資料庫,要求對已取得的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進行全面的升級和更新;其次,從單純的為尋找礦產資源服務到根據經濟的發展為不同經濟領域提供服務,要求新部署的基礎地質調查,無論是調查的目的還是調查所採用的手段方法,都要從需求出發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第三,採用新技術和新方法,縮短基礎地質成果的周期,提高更新的速度,使基礎地質調查的部署和安排與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保持同步。

2.華北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評價

華北地區對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的需求,重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華北地區地下水動態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立。該系統應是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地質調查、觀測、評價和整治規劃的系統工程,通過系統的建立,實現地下水資源、地下水環境的動態評價,在地下水資源的動態變化、地下水開發方案的調整、應急供水方案的選擇以及預測地質災害發生的類型、規模、程度、分布和預防等方面,實行公報制度,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服務。

平原區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側重於華北平原地下水大漏斗的地質調查與整治規劃。平原周邊地區則側重於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與評價和缺水地區的找水勘查示範。

(2)海岸帶地質環境變化方面的調查評價。環渤海經濟區是華北乃至我國北方最重要的經濟區域,對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有特殊的需求。如城市地面沉降的監測與防治、海水倒灌的防治、海岸帶地質環境的演化規律及變化趨勢、評價海岸帶地質環境的容量和適宜性等,對於海岸帶經濟區的建設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3)為生態環境的保持和恢復提供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方面的基礎依據和服務,如荒漠化的防治、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的基礎支撐、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評價等,都有很強的需求。

3.華北地區礦產資源潛力地質調查與評價

如前所述,採掘和原材料工業仍然是華北地區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資源工業對地質調查的需求仍十分強勁,而區內的資源潛力如何,是確定工業布局和經濟走向的基礎性依據。

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各省區礦業發達,資源潛力巨大,華北地區的主要成礦遠景區大部分分布在這些省區。山東省盡管經濟相對發達,但金礦為主的礦業仍是主導產業,另外,從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的角度,山東對地質調查的需求不是萎縮了,依然存在較強的需求。由於規模型礦業比較發育,礦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資源的回收程度,降低成本,已呈現出需求的勢頭。因此,上述地區的地質調查工作應擴展領域,加強伴生礦產資源的調查,研究利用的工藝方法,評價可利用程度,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在華北地區應開展以煤層氣為主的新能源資源潛力的地質調查和評價,為接替能源的開發利用規劃提供基礎依據。

4.華北地區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

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是提高區域地質調查研究程度的基礎。因此,在開展地質調查工作的同時,應根據地質調查的需要,同步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工作,以取得地質規律的認識和地質理論的突破。重點在兩個領域展開:一是前寒武紀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二是第四紀和城市地質技術方法的研究。

5.為中國北方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配套工作,在華北地區應部署生態環境地質調查,為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規劃提供基礎性依據

重點包括3個方面的需求:一是以內蒙古中西部為重點的中國北方荒漠化地質調查與評價,從地學的角度調查掌握荒漠化的原因和規律,提出治理的方案;二是南水北調工程對沿線地質環境的可能影響進行調查和預測;三是礦山開采對周邊環境影響的地質調查與評價。

『陸』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犯罪案件體現的經濟發展規律

06汽車?

『柒』 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調研報告怎麼寫

調研報告格式種類及相關調研報告的寫法
不同種類的調研報告,其調研報告格式與寫法總體上大致相同,但由於強調的重點和要求不完全一樣,因此,每種調研報告格式的寫法也有一定的區別。下面,對幾種常用調研報告格式及 調研報告的寫法分別作一些簡要介紹。

1.反映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主要用於反映某一地區、某一領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於報告全面的情況,為決策者制定方針政策、規定任務、採取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常用於向上級報告工作,如黨委、人大、政府和政協機關,以及部門和單位領導下基層了解面上情況後所寫的調研報告,多用於此類調研報告格式。這類調研報告格式的寫法偏重於反映客觀情況,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對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論性的主題思想。在寫作過程中,這類調研報告格式的標題,一般要點明是關於什麼單位或者地區、什麼問題的調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紹調查的緣由、目的、時間、地點、范圍和方式等。由於這類調研報告格式的主體內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較寬,因此,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在寫作上往往採用橫向結構。如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情況,可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組織領導等若干方面來撰寫;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況,則可分為基本概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若干層次。當然,每個大的部分中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小的問題來寫。

2.總結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主要用於對先進典型進行深人調查分析後,提煉出成功的經驗和有效措施,以指導和推動面上的工作。因此,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寫法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突出成績、具體做法、主要體會等。這類調研報告格式的標題一般要反映主題。前言大多採用概述主要成績、發展變化,並提示基本經驗的寫法。主體部分需要充分展開,不僅要寫具體做法,而且要寫切身體會;不僅要寫感性認識,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具體做法,體會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就難以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結尾可以歸納全文、強調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來。在行文的語氣上,經驗調研報告格式與經驗總結不同,經驗總結用第一人稱,行文語氣必須謙虛,而調研報告則用第三人稱,可以熱情贊揚,以促進經驗的推廣。

3.反映新生事物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主要是用於報告和評價新生事物,幫助人們提高對新生事物的認識。新生事物往往代表著事物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寫作這類調研報告格式時要抱著滿腔熱情的態度給予充分肯定和積極支持。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寫作的特殊性上,都緣於一個「新」字,不僅要說明新生事物的孕育、產生和發展過程,而且要指出它的背景,也就是說要指出它是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產生的,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過程,遇到了那些矛盾、困難和問題;不僅要說明它的性質和特點,而且要指明它的作用和意義,包括對其發展前景的預測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由於新生事物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往往不夠成熟,甚至存在某些弱點和不足,所以在結尾時,一定要如實地指出它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和可能帶來的新問題,以便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4.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又可細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以及不良傾向等而撰寫的調研報告,其目的在於揭示問題、反映情況,而不在於追究責任者。另一種是為了處理違法亂紀事件或嚴重事故等而撰寫的調研報告,這一類調研報告格式的寫法不僅要以確鑿的事實分清是非,而且要弄清性質、分清責任,提出解決和處理的具體意見。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格式上,標題往往多採用揭露式的,有的標題甚至還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主城區違法建築觸目驚心》,這一個標題,不僅表明了調研報告的主旨,而且也表明了作者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能夠起到強烈的警示與提示作用,吸引讀者的眼球。主體部分所反映的如果是一個具體事件,一般採用縱向結構;如果反映的是一種傾向和狀況,多採用橫向結構。在敘述完問題的主要事實後,要寫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性質和危害程度。結束語有的可呼籲對問題予以重視或關注,有的可扼要提出解決辦法或處理意見。

5.考察歷史事實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通常是用於對某一歷史現象或某一歷史事件進行重新調查,用確鑿的事實,揭示歷史真相,作出正確的評價,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如為平反歷史冤假錯案所寫的調研報告,就屬於這種調研報告格式。這類調研報告 格式的政策性和針對性較強,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較復雜。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上,正文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事實的本來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況;三是糾正和處理的意見。在這類調研報告格式在寫作時,事實真相與被歪曲的情況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敘述清楚,要說明事實被歪曲的原因和有關的責任者。寫處理意見時,態度要明確,辦法要具體。如果問題正在處理和解決中,就要把進展情況寫出來;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問題尖銳地提出來,敦促有關部門盡快予以解決。

6.研究探討性的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主要用於研究探討某項政策或工作,以統一認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也可以用於在作出某項決策之前,進行可行性調研,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探索性和論證性。這類調研報告的寫作雖然取材廣泛,但總是針對某個現實問題,或者緊緊圍繞黨委與政府的中心工作展開,通過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統的材料,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有時還要與不同的意見展開商榷和爭鳴。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上,標題大多數採用直述主旨的方式,當然也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作標題,如《打開寶島的「金鑰匙」在那裡?—關於海南島開發建設的調查》,這種標題,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准確反映主旨,又能對讀者產生較強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討、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此問題的意義。如果對問題有不同的認識,則要把各方面的主張擺出來。研討性調研報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觀點、新見解,所以在主體中,不僅事實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還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必要時,還應對不正確的意見進行批駁。這就要求對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上,把立論和駁論有機結合起來。但不管是立論,還是駁論,都要以事實材料為基礎,切記不要偏離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論證明上去。此外,由於調研報告的目的是探討解決問題,所以應採取平和的、商榷的語氣,切忌冷嘲熱諷。這類調研報告 上,結束語可採取歸納全文,強調主旨的方法,也可以採用提出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結尾。

7.調研報告格式——調查附記
調查附記又稱為調查後記,雖然也是一種文體,但沒有獨立性,在調研報告格式上,它依附於原件而存在。在有些情況下,如果知情者所提供的材料比較具體實在,並能充分說明問題,這時便以原件為主,在原件後附上調查附記或後記,起證明情況的作用。 一般調研報告的格式附記都比較簡短,在寫法上,往往首先是對原件所反映的問題表示明確的看法,並說明經過調查,原件完全屬實或基本屬實等。接著可以就其中某一關鍵問題作補充說明或有所強調。必要時也可以指出當事人或單位目前的認識和行動。由於原件所反映的問題,有可能與事件的發展情況不同,可能已圓滿解決,或正在解決,或尚未著手解決,因此,調研報告格式上,附記的結束語應針對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寫法。

要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調研報告,需要按上述幾類調研報告的格式和結構要求謀好篇布好局,還要兼具一定的文字駕馭能力之。(摘編自《新重慶》2006.1,原文:「幾種主要調研報告的寫法」作者 樊啟霖)

『捌』 經濟學案例分析

第一個是股票漲跌.攝及到如下原理.
1、股票漲跌是二級市場的操作。
2、簡言之,買的人多就漲,賣的人多就跌。(舉例表述,因為我剛才的形容有偏差,例一隻股票當前10元價位,有人賣有人買則10元,如有人出11元買,卻無人賣,則為11元,依次類推,是為上漲,反之下跌)
3、個人感覺,公司業績好壞對股票漲跌影響不大,股票漲跌主要由題材及政策消息面主導。例如,奧運會前可買北京旅遊。熊市時絕大多數都跌,牛市時,絕大多數都漲。政府一個信號就能主導股市漲跌。
股票的漲跌有宏觀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還是資金面或者受主力的關照程度。

第二個是經濟恢復理論.股票板塊輪動規律.
第三個是宏觀調控規律,分解如下.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經濟運行無論是市場唱主角還是政府唱主角,都帶有混合經濟的色彩。純粹的市場經濟或純粹的計劃經濟都是不現實的。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在市場失靈時,政府對經濟進行一定的干預,使經濟運行回到原來的均衡區域。房地產無論是作為消費品還是投資品,都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各國政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干預程度則依市場發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國這樣自由市場經濟運行得較好的國家,政府對市場干預較少。而像新加坡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在市場剛起步階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設性的工作,待市場較為成熟後政府逐漸淡出,將大部分任務交給市場完成。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在政府決定進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實施住房的商品化、貨幣化、社會化後才開始起步。房地產業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但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支柱產業。但由於起步晚,加之發展不完善,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起伏性波動和其他一些較為典型的初級市場特徵,如投機氣氛較重,市場運行機制不規范,有關法律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會採取一些經濟、法律、行政的措施對經濟進行干預,以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項政策前,首先應該明確,基於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我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目標應是為了保持市場的均衡發展,為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不是一些媒體所宣傳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經濟學上對政府政策進行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該項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率和經濟運行質量。本文擬對我國政府當前若干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進行經濟學分析,來權衡其利弊得失,並在此基礎上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 房地產產業政策分析
產業政策是指示產業發展方向、規劃產業發展目標、調節各個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結構產業化的措施和手段的總和,是整個經濟政策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促進和限制政策等。產業政策對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導向功能,在現代經濟增長過程中起著市場機制難以替代的制衡和穩定作用。政府在實施產業政策時,其取向是產業發展目標的體現。而各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在一系列約束條件下生成的。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所表現出來的初級市場特徵決定了房地產產業政策目標在於完善房地產市場,充分發揮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功能。這需要政府採取恰當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包括產業競爭和反壟斷政策、產業聯合和集團政策等。在生產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條件下,合理有效地組織這些生產要素,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徑。同樣,房地產的發展,不僅要制定合理的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組織政策。
由於房地產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投資風險巨大等特點,使得房地產業的發展要求走規模經濟的道路。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較其它行業更為明顯。規模小,開發商的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廣告策劃、營銷推廣、環境改造,配套設施、物業管理等方面規模較大的公司也佔有明顯優勢。另外,規模大,尤其是具有較強現金實力的開發商在選擇項目最佳開發時間上也具有主動權。這在客觀上要求造就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房地產企業,這要通過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來實現。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能有效地節約房地產開發和經營成本,資本的適度集中還有利於節約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費用,這是通過企業間的合並、兼並等經濟機制來實現的。由此可見,通過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集中,可以優化房地產市場組織,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並優化房地產企業的規模結構。
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與規模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以上海市為例,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選上證30指數的房地產股僅陸家嘴一家。這8家房地產公司在整個上海房地產業中的規模,市場佔有率,業績等多項指標大多平平,在1999年上海房地產企業銷售面積,金額100強中也難見上市公司的蹤影。而香港聯交所房地產上市公司達100多家,恆生股指33個樣本股中,地產或以地產為主業的公司近一半。這十幾家大地產商的開發量、市場佔有率等主要指標要佔到整個香港地產市場的九成,其中長江實業、新鴻基、恆基兆業、新世界四大超級地產商更成為財富的象徵。滬港兩地房地產上市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距甚遠,其原因自然與兩地市場發育程度、微觀主體的競爭實力有關,但兩地政府對房地產業產業政策的不同取向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大陸各種媒體上,乃至政府正式文件上,經常有報導宣稱政府決定把住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具體實施政策時,有關方面採取了凍結房地產公司上市的做法。當初之所以採取凍結上市的做法,管理層是出於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的確,到1992的年,房地產開發數量、開發投資額、開工面積等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這遠遠超過發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承受力,造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許多地方的炒樓、炒土地風較為嚴重,致使市場運行出現混亂無序的局面。鑒於此,政府果斷地採取了緊縮供給的宏觀調控政策,控制住了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衡的局面。而亞洲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地把金融危機的原因歸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這使得中國政府在解開房地產企業上市禁令上更為謹慎。然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刻誘因是經濟結構的老化與調整的滯後,是知識儲備的貧乏,是全要素增長率的落後。房地產泡沫只是這種危機的表象之一。因此,管理層大可不必因為擔心房地產泡沫而阻止房地產企業上市。況且,股市除了籌集資金的作用外,還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在較為健全的股市上,資金會從業績差的企業流向業績好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股市本身的進入與退出制度也在客觀上對股市的安全直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管理層目前應做的是放棄保護政策,不再ST 、PT下去了,讓中國股市真正成為企業的試金石。如美國股市最近的振盪,有人指出這是股市正在擠除泡沫,使高科技股票定價更符合其實際價值的表現。
我國房地產企業除了擴大規模,向規模經濟要效益外,提高資產素質,向管理要效益也是從微觀上培養一個健全的市場所必需的。政府在宏觀層面上的制度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創新在這方面是大有作為的。當前,房地產證券化是一個可取的方向。房地產證券化可以促使房地產經營專業化,導致資源的合理配置。房地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發育的初級階段,更需專家經營。證券化的優點之一,在於它促使了房地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這就為其專業化經營提供前提條件。我國的房地產主體行為很不規范,真正具有實力、精於管理的房地產公司並不多,"房地產熱"引致的市場虛假繁榮誘使大批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紛紛涉足房地產,其結果勢必導致資源特別是管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藉助證券化,房地產交專家經營,業主借證券化工具獲得應有的收益,投資者亦可分享房地產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房地產市場主體行為從混沌走向有序。

二、 房地產稅費分析
根據中房指數的統計,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及稅費佔39%,建安成本佔51%,其他費用佔10%。在房地產利潤率已普遍降至10%左右的情況下,稅費負擔過重就成了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稅費不僅關繫到房價的高低,其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有些稅收,如所得稅等直接稅也就成為市場經濟均衡運行的潤滑劑。

<一> 房地產稅費總量分析
稅,是政府憑借其行政權力強制獲得的收入。而各種各樣的費用更是名目繁多。這些費用的徵收部門有三個層次。一是擁有立法、執法、司法權,執行廣泛的社會管理職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各委辦部機關、公檢法等;第二層:一些負責提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事業單位,如環保、衛生、教育等。它們的收入由政府撥付,同時政府又賦予它們在本部門負責的事業范圍內執法監督的權力,如衛生檢查等;第三層,一些享有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地位,擁有一定強制力的國企,如電力、自來水、煤氣公司、政府辦的有行政壟斷權中介機構。這些名目繁多的稅費給房價下降造成了很大的剛性。清理稅費,理順房價的呼聲日見高漲。但有人擔憂清理稅費會減少政府部門收入。
從稅的角度來看,短期里,降低稅率會減少政府部門的收入。但從中期來看,如果減少房地產稅收負擔能使房價下降足夠的幅度,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上升,此時部分因房價過高難以銷售的空置商品房實現銷售,政府就可以收到本來稅基被各種規費侵蝕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契稅等,完全可以抵消各種雜費的減少。將稅收與稅率的關系用坐標圖表示出來, 從圖上可以看出,稅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稅率只有達到一定最優點,才能使稅收達到最大。從長期來看,據世界銀行測算,房地產投資對相關產業的系數效應為2倍。當住房消費啟動後,每億元住房投資會帶來相關產業的GDP增長2億元,經濟發展,稅基擴大,政府的收入呈現出良性的增長循環。
從費的角度來看,清理各種規費能減少對經濟的扭曲作用,使各種規費給經濟帶來的間接成本減少到最小,提高經濟效率,促進公平,這將有利於經濟良好穩定的發展。各種費用給企業事業的間接成本遠大於本身。名目多、部門多、環節多的規費,意味著企業至少要跑遍20幾個部門、收集40幾個公章才能獲得或維持其合法地位。盡管有些規費本身數額並不大,但企業為遵循這些規定卻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房地產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並且國內大多數開發商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而來,資金的時間成本十分可觀。除此之外,在房產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天,房產市場上開始不斷推出各種流行房型設計。這使得市場先機對開發商來至關重要,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此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各種規費的存在降低了經濟運行的效率,提高經濟運行成本。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各種規費則成為各政府部門自己的收入,並進而有可能成為腐敗的重要原因。因此清理規費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二> 部分規費分析
從公共品的理論來看,政府部門提供公共品時,靠稅收來籌集資金;提供私人品時,應按市場規律收取價款,而提供混合產品時,則應考慮依靠稅收或收費補償成本,哪一個效率高。在目前的房地產業中,有些看似應由政府部門提供的產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應交給市場來運作效率更高。
如政府代行市場職能收取的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費,雖然說由政府出面監督工程質量可以保護消費者利益,但其中卻有一個極大的弊端:當質監站通過了一項工程,意味著政府對工程質量的認可,如果以後工程出了毛病,政府是否替房產商承擔賠償的責任呢?如果政府承擔責任,則政府容易混淆作為經濟運行的管理者和市場主體中的一方的角色;如果政府不承擔賠償責任,政府官員就完全沒有了把好質量關的約束機制。如果這項服務交給市場的中介機構來做。中介機構、房產商、購房者之間是平等關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中介機構會因擔心招致賠償而嚴格控制房產質量,這無疑是一種效率的改進。
工程質量檢驗費是政府行為應轉為市場行為的例子。而對水、煤、電增客費這三類傳統的自然壟斷產業來說,這些收費在經濟學上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則。自然壟斷產業固定成本所佔的比重很大,變動成本的比重小,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如果不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政府管制,它們就會進行壟斷生產,導致低效率;如果把這類企業分割成幾個小企業,又會導致成本上升,規模不經濟。這是政府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自然壟斷產業的理論基礎。政府可以採取邊際成本定價,也可以採取平均成本定價。無論採用哪種定價,公用事業部門,都可以從價格和補貼中完全彌補成本。現在房產商交納了增容費,最後由消費者承擔,建設了管道、纜線輸送網,但卻是公用事業部門從水電費、煤氣費和補貼收回了成本,這等於消費者支付了雙重費用,公用事業部門獲得了超額利潤。這背離了誰得益誰投資的市場法則。從提高社會效率的角度出發,這些增容費應由公用事業部門而非房產商來承擔。如果公用事業部門資金困難,可由房產商負責建造水電、煤氣的輸送網的成本,建築成本不能分攤到房價中,待以後公用事業部門收到水電、煤氣費了,再向房產公司支付輸送網的使用費。

三 、經濟適用房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適用房作為現階段的國家住房建設政策,旨在通過某種傾斜,如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來達到擴大住房供給,調節房地產投資結構和啟動市場有效需求的目的。它是基於我國目前特殊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發展市場發展階段的一種政策選擇。但是,對於經濟適用房制度的運行機制,與當前地產市場的關系、現行政策規定可能產生的市場反應、經濟適用房政策的適用范圍以及經濟適用房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尚有待從理論上進行再探索。
經濟適用房政策作為一項政策,本意是通過政府補貼來提高中低收入購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但付諸實施後卻暴露出諸多問題:第一,補貼利益的流失與對完全商品房供給的"擠出效應"。目前,有些經濟適用房把銷售目標定位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偏高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以吸引開私家車的一族來爭相購買為榮。如果在地段、質量、功能、環境或者舒適性等一方面標准上,這類住房在各方面均能滿足中等偏高收入家庭的需要,高收入階層也會想方設法擠入經濟適用房的消費群,從而使所流失的財政補貼效益最終轉化為生產者剩餘和少數中等偏高和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剩餘。而那些真正應該享受到補貼的,居住困難的中等偏低收入階層反而被排斥在受益范圍之外。經濟適用房提高標准後,其消費群與完全商品房的消費群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第二,助長了市場不公平競爭和違規操作。作為具有政策傾斜性的經濟適用房,實際上享受了特定階段的政策性資源。如果經濟適用房的操作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從而形成"黑箱運行",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獲得經濟適用房的有關政策優惠,受利益驅動,有可能會打著經濟適用房的旗號爭項目、爭計劃、爭土地、貸款,這就容易誘發政企間交易和尋租行為的發生。第三,提高政策的調控成本,降低政府調節市場的效率。為了使政策優惠能按預期的設想轉移到中低收入階層身上,就需要控制經濟適用房的受益面,避免不該享受財政補貼的階層也從中"沾光"。這就需要將政策調控的重點引向鑒別居民家庭收入層次,監督經濟適用房的流通和分配這些繁瑣而又無效的工作上,偏離了其主要職能。
用經濟學上的博奕論來分析,經濟適用房作為一項政策,涉及的利益方有政府部門、開發企業、消費者三方。在這三者中,有關政府部門擁有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權力。目前,政策優惠對眾多開發商來說是稀缺資源,是眾多開發商爭奪的對象。而在開發商以各種方式掙得政府政策優惠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有可能進行違規操作。由於政府對經濟適用房價格進行管制,按照建房《1998》154號文,經濟適用房住房價格除成本、稅金外,其開發利潤不得超過3%。而理性的開發商是不會願意從事這種回報率低於同期市場利率的投資項目。而在現實生活中,開發商卻對此趨之若鶩。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開發商虛列成本以降低利潤,使其符合規定標准,而作為主管行政部門對此卻無能為力,甚至可能與開發商合謀使虛列的成本合法化,人為拉高經濟適用房利潤與售價,使價格管制名存實亡。政府部門為了達到經濟適用房的政策意圖,需要付出一定的監督費用,以對合格的開發商做出鑒別。而對購房者來說,雖然經濟適用房面向的對象是中低收入者,但具體操作過程中並沒有制定有效的收入調查措施。一部分高收入者也加入了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行列,甚至有些人將經濟適用房上市套利後再次購買經濟適用房進行投機。有關利益三方的相互博奕使得經濟適用房政策在操作過程中背離了原來的政策意圖。
由於經濟適用房是向住房供給者提供補貼,補貼的結果是在同等投資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市場供給量,從而導致均衡價格的下降和住房需求的相應增加。為了使補貼的效益盡可能傳遞給政策所指向的收入階層。只有在消費者犧牲其他消費品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如果政府直接補貼給消費者,則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所謂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做出的消費選擇。用無差異曲線說明如圖:
用發補貼的方法會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用,而發補貼給供給者,則可能供給者供給的住房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或最重要的,這時消費者就難以得到最大的滿足了。在圖中,MN線代表其他消費品(x)和住房(y)的價格一定時,發了一筆現金所形成的預算線,如發補貼給者,該消費者可得到y1的其他消費品和y1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1,如發現金讓消費者根據偏好自由選購,消費者會買x2的其他消費品和y2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2, u2>u1。

『玖』 如何分析社會重大問題和發展需求

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

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實際上就是指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為此,必須首先弄清楚「社會」的基本內涵。所謂社會,動態地看,就是指社會活動,無非是財富活動與非財富活動之和。財富活動是指創造財富的活動,又分為兩類:

一是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即經濟;

一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活動,即文化產業

非財富活動也分為兩類:

一類是與財富沒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系的活動,是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即人際交往活動;

另一類非財富活動則是與財富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系的活動,是直接不創造財富而間接創造財富管理活動,說到底,也就是直接不創造財富的管理活動。

這種管理活動又分為權力管理及其規范和非權力管理及其規范:前者即政治與法;後者即德治與道德。於是,社會就其動態結構來說,無非由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7類活動構成。

這樣,關於中國社會未來發展重大問題的思考,實際上就是關於未來中國社會總體及其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7類活動面臨的重大問題的思考。具體說,未來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總體及其經濟、文化產業、人際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七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如下:

第一、經濟方面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社會未來創獲物質財富的經濟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

(1)如何在持續抓好創獲財富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的同時,突出抓好「分配、消費」環節的建設問題,即抓好「共建共享」,特別是「共享」的問題。如果不抓好這「四個環節」,特別是後「兩個環節」的問題,就可能因為喪失公正的經濟秩序,不但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弱,同時也會阻滯,甚至終止創獲財富的活動。

(2)如何大力支持和扶助民營企業做強做大,逐步降低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比重,減少國有企業由於資源壟斷和低效給全社會經濟活動秩序的扭曲與侵蝕。

(3)如何既抓好大型骨幹企業和項目的引進與扶持工作,又抓好中小企業的培植與扶持工作,要把大力發展草根經濟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以便逐漸培養和壯大中國未來企業家後備隊伍,在市場中鼓勵和培育現代企業家精神。核心問題是如何減少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性束縛,降低一切創獲物質財富活動的有形與無形成本,特別是正稅以外的各種行政收費、罰款,包括一切無端增加財富創造主體成本的所謂管理成本,力爭中國社會一切創業活動治理的理想境界——「零成本」(不包括各種合法的稅收等規費)與「零束縛」,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動員全社會的創業熱情。

第二,文化產業方面的重大問題。文化產業方面的重大問題就是關於精神財富創獲活動方面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對精神財富的創作、出版、發行、教育、表演、學習、欣賞等等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由於這些活動雖然都是關於精神的,但卻不是精神活動,不是那種無法進行強制管理的無形體的大腦反映活動,而是可以進行強制管理的有形體的物質活動。因此,也就存在一個如何治理的問題。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三:

(1)如何通過解放思想,探索文化產業管理的新路子,既能做好方向性的引導,又不會窒息全社會創獲精神財富的活力。

(2)如何通過構建公平的社會醫療、養老保障機制,減少或消除因公平缺憾而導致的社會沖突隱患。

(3)如何切實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問題,緩解中小學教育中的公共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縮小城鄉差別與貧富差別,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證機制。

第三、人際交往方面的重大問題。人際交往活動是指那些與財富沒有必然的、不可分離關系的活動,亦即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如朋友來往、同學交往、血緣關系、同事交際、愛情婚姻、拐騙盜竊、打架殺人等。這些活動雖然屬於完全不創造財富的活動,但卻是社會活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整個社會的治理質量與水平。因此,未來中國發展,在人際交往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是:

(1)如何不斷優化社會治安狀況,為廣大民眾提供安全舒心的生產、生活環境。關鍵在於如何預防惡性案件以及危害市民人身安全案件的發生,及時處理日常的人際沖突,避免誘發大規模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發生。

(2)如何加強家庭、社區以及單位的文化建設,從基層從家庭細胞從單位群體化解人際矛盾,減少人際沖突。

(3)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奠定誠信的社會生活基礎,減少每個市民的生產、生活成本。

第四、政治方面的重大問題。孫中山先生早就說過,政治是一種管理活動:「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政治是社會對於人們行為的權力管理,因而也就是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的管理。政治的管理對象僅僅是那些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這也決定了政治不能不具有「應該且必須服從」的力量,決定了權力是政治的本性:政治是權力管理,它要求被管理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如此,未來中國在政治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自然也是權力的授予與監督制約問題,即民主、法治與憲政建設問題。目前只能受制於大系統的政治體制改革,但在整體性的整體改革未啟動前,如何通過基層民主建設,通過不斷創新民眾的現實利益表達機制,緩解中國社會局部的政治危機,主要是官民沖突與權力失控、濫用導致的腐敗問題,這是未來必須給予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具體表現在:

(1)如何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村民主化建設,提升農民自治的水平,理順農村管理中的根本利益關系,繼續探索農村民主制度建設的新途徑與新方法。

(2)如何在城市社區開始民主化建設試點,緩解城市社會的危機壓力。

(3)如何大膽試點和探索鄉鎮民主及區縣以上的政權民主建設,為即將到來的整體政體改革積累豐富的經驗與教訓。

(4)如何在各級政府財政公開化透明化的民主化建設方面有質的突破,充分發揮人大的財政預算監督職能,不斷提供廣大民眾切實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以及主體功能區,緩解財稅方面的「官民」沖突與矛盾。

(5)如何在實質民主未實現以前,通過協商民主等多種途徑,傾聽民間呼聲,尊重民意,更多地滿足民眾的共同需要。

第五、德治方面的重大問題。與政治不同,德治是非權力管理,是社會依靠非權力力量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管理。德治的對象是人們的一切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因而既包括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又包括不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就是說,德治是非權力管理,是社會依靠非權力力量對於人們的行為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管理。所謂非權力力量,就是使人應該而非必須服從的力量。它一方面是指使人自願服從的力量,亦即所謂教育,如思想的灌輸、熏陶、培養等;另一方面則是非權力強制,即輿論強制,如人們的議論、譴責、贊揚、批評等。中國社會未來在德治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主要有:

(1)如何通過全方位的教育途徑,藉助思想的傳播、熏陶與培養等方法,凝聚全社會的積極力量,動員各種優質的精神資源參與和諧中國的建設。

(2)如何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和管理,藉助各種媒體,傳播先進的文化與有益的信息,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鞭打丑惡,揭露無恥,譴責腐敗,倡導有助於社會繁榮與進步的價值觀。

(3)如何摒棄落後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極左社會治理理念,清除腐朽落後社會治理思想的干擾與破壞。

第六、法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為了使經濟、文化產業和人際交往以及一切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不致亂成一團而有一定秩序,從而保障社會存在與發展,僅僅有政治和德治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被管理者怎樣活動和管理者怎樣管理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無非兩種。一種是政治規范,是政治活動遵循的規范,亦即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且必須如何的權力規范,這就是法。另一種就是道德規范。未來中國發展法制建設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如何在國家根本大法的前提下,遵循社會創建法律的終極目的——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在地方立法許可權內,不斷優化有助於中國社會繁榮進步的現行法律體系。

(2)如何強化公正執法與公正司法力度,維護法制的公正秩序,捍衛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滿足公眾基本的公正需求。

(3)如何強化監督檢察部門的保障與清潔職能,減少各種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給廣大民眾造成的硬傷。

第七、道德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在於如何通過社會治理道德的終極目的——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從而發現和創建優良的道德規范,並使之轉化為廣大民眾的穩定的心理品質。中國社會未來在道德建設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是:

(1)如何不斷提升道德規範本身的優良性,最大化地實現道德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利益總量的終極目的。

(2)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集體主義道德主導下,突出完備集體主義的基本特徵:1.即人道主義的,而不是整體主義的特徵;2.這種集體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言,既不是利他主義的,也不是利己主義的,而是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之辯證統一;3.這種集體主義是一種溫和的集體主義,是一種相對的、有條件的集體主義,而不是極端的、絕對的集體主義。它認為在集體與個人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對於個人利益追求的任何壓抑和限制都是不道德的。

(3)如何突出道德原則的層次性,既注重最高道德原則的導引與激勵作用,更注重基本道德原則的激勵與保證作用,同時包容和認可最低道德原則的社會價值,最大地發揮道德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的治理作用。

(4)如何通過不斷的制度與機制創新,減輕微觀道德建設的壓力。

(5)中小學品德教育如何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將優良、科學的道德規范作為品德培養的基本內容,以培養合格的現代公民品德為基本目標,改革以往注重培養革命者職業品德的傳統品德培養模式,讓品德培養回歸「使人成為人」的本質。

(6)如何改變以往重私德教育輕公德培養的現狀,緊跟時代的文明步伐,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構建培養一大批擁有優良的公共品格、健全的心智、強健的體魄的現代公民,造就一批富有社會正義感和人道精神的現代公德楷模與榜樣,促進中國社會整體公德水平的明顯提高。

總體而言,上述關於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是就七個社會構成要素內部的沖突與矛盾提出的。就七個社會構成要素之間的沖突與矛盾而言,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如下:

(1)如何激發和凝聚中國社會發展的活力。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在於,推動社會發展的行為主體願不願意和能不能自覺參與到促進社會發展的活動中來。中國未來的發展同樣在於,廣大民眾願不願意和能不能自覺參與到促進中國社會繁榮與進步的偉大事業中來。

(2)未來中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究竟是「誰」的繁榮與發展。具體說,未來中國的繁榮與進步,誰才是其成果的真正享有者。即,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和安排,從根本上解決「共建共享」的利益歸屬問題。既處理好當前利益的公正分配問題,又能兼顧代際間的公正問題,不至於為了所謂後代的利益而犧牲現代人的利益,當然,也不能為了當代的利益而犧牲後代的利益。更不能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犧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3)既然憲法已經規定「主權在民」,各級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那麼,各級政府和領導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才能落實這一現代社會治理的根本原則,最大地體現廣大民眾的治理意志,滿足廣大民眾的真正需求,改變以往以政府和領導偏好為廣大民眾偏好的現象,擺正位置定好位。

(4)如何防止政府公共權力的濫用、政府工作人員的腐敗給廣大民眾的傷害,阻礙未來中國社會的繁榮與進步。

(5)如何探索和構建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表達機制,減少因言路不暢導致沖突與危機。

(6)如何在減少亂收費與強化財政預算方面爭取新的突破,增加政府花錢的透明度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公平分配。

閱讀全文

與案件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