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環境污染經濟發展

環境污染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3 17:31:23

⑴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社會帶來怎樣

個人認為是這樣的,社會進步是主流,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污染伴隨著人類社會進程的始終,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例如我國目前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污染問題也會日益嚴重,但是這不是科技進步帶來的,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發展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而科技的進步恰好可以解決一部分的環境污染問題。科技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的、污染少的甚至0污染的清潔能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人類應該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以及將來所要面對的污染問題,如SBR法,脫硫技術等;科技可以促使環保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舉個生活中的實例,我們都知道國家倡導垃圾分類已經很多年了,可一直收效甚微,一方面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另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尚未成熟,試想,如果可以批量生產出自動分類的垃圾箱,那麼城市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也會減少很多,城市的環境會變得更好。綜上,不難發現,污染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而科技發展可以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所以,科技發展利大於弊。下面設計一些防守場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對方辯友今天說科技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可是我想請問您了,污染到底是經濟發展帶來的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2、所以我們看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通過科技的發展解決了,這樣的好處您方都可以視而不見么?3、對方辯友一直在說,科技發展這不好那不好,是對方辯友我們承認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按照您方看法弊端已經這么多了,我們乾脆就不要讓科技再發展了吧?4、(結了這個防守場)所以今天對方辯友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科技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您今天用一個或然的事實來論證一個必然性的辯題您方今天的論證邏輯是不是有事偏頗?以上是個人愚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加油!↖(^ω^)↗

⑵ 經濟發展必然導致環境污染嗎

不是的。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零和博弈論」這種普遍認識,是存在邏輯錯誤的,兩者之間是一種「可能性」的問題,而不是一種「必然性」的問題。

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不矛盾,發展經濟要算環境保護的大賬。因此,無論是發展鄉村工業還是開發鄉村自然資源,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與發展機制。

應用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把綠水青山這個最大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形成完善的綠色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2)環境污染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不矛盾,發展經濟要算環境保護的大賬。因此,無論是發展鄉村工業還是開發鄉村自然資源,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與發展機制,應用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把綠水青山這個最大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⑶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個人認為是這樣的,社會進步是主流,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污染伴隨著人類社會進程的始終,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例如我國目前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污染問題也會日益嚴重,但是這不是科技進步帶來的,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發展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而科技的進步恰好可以解決一部分的環境污染問題。科技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的、污染少的甚至0污染的清潔能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人類應該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以及將來所要面對的污染問題,如sbr法,脫硫技術等;科技可以促使環保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舉個生活中的實例,我們都知道國家倡導垃圾分類已經很多年了,可一直收效甚微,一方面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另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尚未成熟,試想,如果可以批量生產出自動分類的垃圾箱,那麼城市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也會減少很多,城市的環境會變得更好。綜上,不難發現,污染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而科技發展可以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所以,科技發展利大於弊。下面設計一些防守場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對方辯友今天說科技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可是我想請問您了,污染到底是經濟發展帶來的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2、所以我們看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通過科技的發展解決了,這樣的好處您方都可以視而不見么?3、對方辯友一直在說,科技發展這不好那不好,是對方辯友我們承認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按照您方看法弊端已經這么多了,我們乾脆就不要讓科技再發展了吧?4、(結了這個防守場)所以今天對方辯友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科技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您今天用一個或然的事實來論證一個必然性的辯題您方今天的論證邏輯是不是有事偏頗?以上是個人愚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加油!↖(^ω^)↗

⑷ 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也是經濟系統運行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生態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長期的生產和生活等社會經濟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而反作用於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不良影響,其實質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調。環境作為經濟發展所必須的一種資源,其具有資源的特性——稀缺性。自然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環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其收益分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或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判斷環境對經濟發展是外部經濟還是外部不經濟的標準是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的比較。

⑸ 怎樣正確處理好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在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境問題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兩者「雙贏」,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以及環境污染糾紛的頻繁發生,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一)區域生態環境意識淡薄。一方面,環境保護意識較為淡薄,多年的環境污染現狀使得群眾習以為常,只有當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損害時才會去尋求賠償和保護;另一方面,絕大部分企業主缺少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願意在環境保護設備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強管理,甚至經常性閑置環保設備並偷偷排污,往往犧牲和破壞環境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還有基層不少鎮村幹部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夠協調。主要表現在區域生態破壞現象比較嚴重;廢棄物產生量太大且產生二次污染;資源破壞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大氣環境、水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環境質量低劣。
(三)經濟增長方式仍舊屬於粗放型增長。經濟增長主要靠傳統的產品和傳統的生產方式來增長,屬於粗放式增長。表現為:產品質量比較差,技術水平比較低,產品附加值低下;很多企業技術比較落後,環境污染嚴重並存在嚴重的隱患,企業規模比較小,競爭力不強;企業資金不夠,無力承擔排污設備費用等等。
(四)政府有關部門管理不力和執法不力。目前,鄉鎮沒有相應的環保管理機構,缺少相應的專職環保人員,環保工作更多的是協調處理群眾環境污染、糾紛和協助環保局開展收繳排污費等工作;環保部門的監察執法力量也較為薄弱,缺少有專業知識的環保工作人員和工作車輛,難以應付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同時,執法和管理力度不夠,對環境污染行為較為寬容,造成企業存在「違法成本較低、守法成本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較好的措施以推進環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對策建議
目前,鳳岡縣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期,處在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的高峰期,環境狀況距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如何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我們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環境問題,通過解決環境問題來促進發展,走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一)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把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科學理念同中華民族關愛自然、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結合起來,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以及生態環境、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建設,摒棄盲目追求過度消費,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二)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用綠色GDP核算體系代替傳統的GDP核算體系,把環境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教育幹部樹立長遠的、可持續的政績觀,改變以犧牲長遠利益換來短期效益的政績觀。要樹立結構決定功效的宏觀調控理念,著力在調整經濟結構上下功夫。當前,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發展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途徑,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生產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現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堅決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度。
1.建立協調有效的環境管理機制。打破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依法明確各職能部門在環境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增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協商與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和反饋機制。
2.強化各項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的落實,包括環境保護規劃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現場檢查制度、排污許可證和總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等。
3.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環保部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加強監督管理,嚴格環保執法。同時,保障公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監督,讓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活動、環境決策、監督中來。依法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更高的問題。
(五)把環境保護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環節,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市民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資源,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社區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市民生活環境質量。同時,要著力加強農村環保工作,重點抓好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和保護農村飲用水源地,確保農產品基地環境安全。
(六)把環境保護作為產業來抓,依靠科技進步保護環境。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在環境保護領域的作用,整合動員和發揮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當前環境與發展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應用技術的研究推廣。加快先進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逐步形成環境保護技術研發體系,將環境保護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推動環保產業化進程,逐步規范環保產業市場,打破地方與部門分割,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設施資質運營制度,積極推動環保設施運營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競爭有序的環保產業宏觀調控和運行體系,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銀山」,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又保護好「綠水青山」,在生態建設方面作貢獻。

⑹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事例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的共同課題之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 環境污染 。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環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個環境污染的實例,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一聲警鍾。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污染。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⑺ 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問題。

首先要轉變觀念,要端正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思想,要採取各種組織和技術等措施防治污染,做到新賬不再欠,老賬逐年還。對待資源要綜合利用,物盡其用,吃干榨盡,對待污染要綜合治理,化廢為寶,形成良性的循環經濟其實關鍵就看大家自己行動。

⑻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8)環境污染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⑼ 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

很多研究都證明了經濟增長不僅會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是穩定的、長期的,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如果忽視環境污染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那麼環境污染就會吞噬經濟增長的成果,甚至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我國必須及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環境質量和經濟增長這一對矛盾,發揮環境政策的實效性。
一、我國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與之相伴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這對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威脅。以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來看,2000年時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是415.2億噸,1995年僅為373億噸,5年來的增長率超過了10%。1995年我國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04.1萬噸,到2000年竟然已經達到了1995.1萬噸,增長率將近15%。對比1995年和2000年我國的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工業粉塵排放量和工業煙塵排放量,增長率達到了26.6%、70.9%和13.8%[1]。
進入21世紀之後,雖然我國大力強調環境保護工作,並採取了一定的措施,經濟增長也保持著較快的速率,但是由於長期處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具有較大的能源消耗量,我國的環境污染形勢仍然比較嚴峻。鑒於環境污染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治理環境污染。2005年我國投入的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就比2000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458.21元,當年的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超過了2000億元,到2007年就已超過了3000億元,幾乎每年的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都占當年GDP的1.3%左右,而且比例還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我國每年由於環境污染而帶來的損失高達GNP的8%。
自從黨和政府提出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號召以來,我國各級政府都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積極轉變經濟增長的觀念,開始實行主動減排,這些措施都對我國環境污染的治理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開始我國的環境質量出現了一定的改觀,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低將近9%,盡管當前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已經減小到了3%以下,其中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已經開始降低。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超過了80%和90%,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降低了將近6%,其中工業粉塵排放量、煙塵排放量、工業二兩化硫排放量均有所降低。當前我國每年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在GDP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4%[2]。
二、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方面的研究
關於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世界各大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大多數的發展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遇到了環境污染制約經濟增長的問題。一方面要發展經濟就必須開采和利用自然資源、排放工業污染物,必然會導致一定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隨著環境的惡化和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會對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造成制約。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研究者對這二者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環境影響進行研究時,美國環境學家Kruege和Grossma分析了環境污染和人均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並將其繪制稱為你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根據2人的研究成果,在沒有採取環境政策干預的情況下,隨著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其環境污染水平也會逐漸提高。而當國民收入達到一個轉折點時,經濟增長又會對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促進作用,這個轉折點一般為人均4000-5000美元[3]。
三、治理環境污染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可行化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非常迅速,但是環境污染問題也始終困擾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黨和政府對其予以了高度的重視。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總體上仍然依靠勞動力、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投入,控制環境污染對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整合政策
為了達到控制環境污染的目的,應該將科技創新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整合起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環境的積極作用,這樣也可以使我國的科技進步保持環境友好的方向。我國應該在政策方面鼓勵科技創新,並對科技創新的環境後果進行評價,對於開展自主創新的企業,政府應該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推動我國經濟向內涵型發展。
(二)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
要對第二產業進行優化,主要的對策是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以及大力開展污染產業的技術改造。與此同時我國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揮其低污染、低消耗、高就業和高產出的優勢,進一步對我國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應該大力發展旅遊業、能源工業和生態農業,我國的東部地區則應該大力開展產業升級,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型產業,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前提下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
四、結語
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任重道遠,我國決不能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必須正確地處理環境治理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妥善地解決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這對矛盾,走持續發展道路,創建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

閱讀全文

與環境污染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