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造成的影響
三,危機復的影響:
師:那麼這場持續多年的制危機給各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請大家閱讀122頁課文分析.
生:經濟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教師小結:從各國國內看經濟危機帶來了普遍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各國政壇丑聞層出不窮,政府信譽掃地;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乘機興風作浪,促使社會更加動盪不安,整個西方世界出現了社會大動盪.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各國進一步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勢危機四伏.
師:在危機的打擊下,資本主義各國都採取各種經濟,政治措施,以求擺脫危機帶來的種種困境.由於各國經濟條件和政治傳統不同,所採取的應急措施也不盡相同.
② 列舉1929年~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三個主要特點
1、涉及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版危機
2、持續時間權比較長:從1929年到1933年,前後共5個年頭
3、破壞性特別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
(2)經濟大危機時間特點影響擴展閱讀:
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原因:
1、具體原因: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①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②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③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④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2、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③ 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是什麼啊
世界經濟危機:指的是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經濟危機可能是:
1、經濟政策錯誤
2、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3、自然災害
4、全球化的後果
5、金融政策錯誤
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是:
1、社會動亂
2、國民經濟調節和經濟恢復
3、政變
經濟危機的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後有所不同。但無論是戰前或戰後,其共同點是: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主要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並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混亂和倒退狀態。生產下降和失業激增,是戰前與戰後經濟危機的共同的主要標志。戰前與戰後不同之處,主要是在貨幣、金融危機方面。
主要表現: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銀根緊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嚴重破壞,銀行紛紛宣布破產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採取了通貨膨脹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
④ 1929至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和影響
一、特點:
1、涉及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
2、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929年到1933年,前後共5個年頭。
二、影響:
1、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即凱恩斯主義;
2、以關稅的形式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
3、激起了作為共產主義替代物的浪漫-極權主義政治運動(如德國納粹)。大蕭條相對於其他單一原因來說是最能夠解釋為什麼在1932年到1938年之間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各國政治逐漸右翼化。
4、使德國、日本為了擺脫大蕭條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法西斯主義道路。
5、阿道夫·希特勒、東條英機等獨裁者的崛起,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6、為蘇聯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期。
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
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
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
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
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⑤ 經濟大危機(1)時間:_________。(2)首先爆發的國家:________。(3)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
(1)1929-1933年 (2)美國 (3)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4)政治危機;羅斯福新政 |
⑥ 概述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主要原因:生產與銷售的矛盾激化
具體原因:盲目生產、無序競爭、自由放任主義盛行、財富分配嚴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幹預等因素
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強
影響:破壞社會生產力 , 浪費社會資源 ,激化矛盾
⑦ 列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的特點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大危機,使當時社會陷入大蕭條境地。使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主要特點是
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影響程度深。
具體描述
特點一,范圍廣。過去危機只發生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裡。但這次危機則席捲整個世界資本主義世界,既波及到資本主義國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這次危機也影響到工、農、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經濟領域,這也是過去任何一次危機所不及的。
特點二,時間長。以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般是幾個月,最長的是一、二年。危機後經歷短期的蕭條,便轉入復甦,而這次危機前後持續了5個年頭(1929-1933年)。 這次危機持續時間之長,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機所沒有的。
特點三,破壞性大。:(1)工人大量失業,勞動人民生活惡化。失業隊伍的增加,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工資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無著、流離失所。(2)銷毀商品、生產破壞。一方面是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
特點四: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導致資本主義世界的不斷分化,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經濟集團。1933年6月,66個國家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在資源戰日益激化的情況下,資源自給率較低、金融力量相對薄弱的德、日、意逐漸相互靠攏,形成了法西斯集團;而壟斷了國際市場、資源相對雄厚的英、美、法面臨著法西斯國家的爭奪,逐漸捐棄前嫌,於1936年秋分別簽證了《三國貨幣穩定協定》和《三國黃金協定》,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三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兩種不同類型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分化對立和重新組合,為以後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鋪墊了道路。
⑧ 1929—1933經濟大危機對國際關系產生的影響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特點,前面的三個特點都不用說了,關鍵是第四個:深刻影響國際關系,為什麼說是深刻影響國際關系呢?原因是這: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導致資本主義世界的不斷分化,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經濟集團。1933年6月,66個國家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在資源戰日益激化的情況下,資源自給率較低、金融力量相對薄弱的德、日、意逐漸相互靠攏,形成了法西斯集團;而壟斷了國際市場、資源相對雄厚的英、美、法面臨著法西斯國家的爭奪,逐漸捐棄前嫌,於1936年秋分別簽證了《三國貨幣穩定協定》和《三國黃金協定》,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三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兩種不同類型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分化對立和重新組合,為以後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鋪墊了道路。
所以說1929-1933年經濟危機深刻影響國際關系。 主要影響有以下幾點:1、沉重的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他們的經濟下降40%以上,對外貿易萎縮60%以上。
2、使德、日帝國主義國家受到慘重的打擊,資產階級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漸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走上擴軍備戰侵略擴張之路。與此同時,美法和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西斯運動猖獗,各國人民和民主進步力量與法西斯主義斗爭。大危機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戰的到來。
3、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挽救了行將就木的資本主義制度。
4、大危機期間蘇聯勝利的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飛速增長,顯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偉大力量和優越性。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勝利奠定了基礎
影響:
1 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即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和世界 局勢的緊張;
2 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傳統經濟政策的變化,即由自由資本主義的 經濟政策轉變為國家全面干預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政策;進而開創了資本主 義國家對企業干涉的先河;
3 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世界性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⑨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為何會爆發有何特點和影響
直接原因:20年代二三十年代經濟虛假繁榮出現的股票和地產投機狂熱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根本原因:資資本主義制度的伴生現象。
特點影響:首先,持續的時間特別長。其次,發生的范圍特別廣。第三,破壞性特別大
⑩ 簡述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過程及特點。美國是如何應對危機的
開始是在1929年十月華爾街股市崩盤,導致信貸、貨幣、農業、工業全部癱瘓。
特點:內范圍廣:不但美國本土容出現問題,牽連到英、法、德、日等國,最後波及全世界。
持續時間長達4年。
破壞程度:工業1/3,國際貿易2/3
1932年羅斯福上台,開始新政。在金融業提高信譽度,農業政府扶植恢復,以工代賑。最核心的是工業——開創了資本主新的管理模式,國家干預經濟,也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