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環境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所以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作為影響市場營銷的經濟環境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市場營銷策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市場營銷的收入指標有很多方面,如:
①國民生產總值。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從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和速度。一般來說,工業品的營銷與這個指標有關,而消費品的營銷則與此關系不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越快,對工業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人均國民收入。這是用國民收入總量除以總人口的比值。這個指標大體反映了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商品需求的構成。一般來說,人均收入增長,對消費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大,反之就小;
③個人可支配收入。這是在個人收入中扣除稅款和非稅性負擔後所得余額,它是個人收入中可以用於消費支出或儲蓄的部分,它構成實際的購買力;
④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這是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減去用於維持個人與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費用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是消費需求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對象。也是可以體現個人購買慾望的一個重要的數據;
⑤家庭收入。很多產品是以家庭為基本消費單位的,如冰箱、抽油煙機、空調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很多產品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講,家庭收入高,對消費品需求大,購買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購買力也小。
2.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從2002到2007年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六年,也是中國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六年。截至2007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4200多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吸納了75%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生產總值佔到全國GDP的60%,出口的70%,稅收的50%,我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從中小企業而來的。可見,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經濟社會的今天。
可是2008年情況卻峰迴路轉。經濟增長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改變,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增長以從第一季度的10.6%回落到第二季度的10.1%,到了第三季度更是首次跌破兩位數的增速,降至9.5%。另外,根據央行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5000戶企業調查匯總分析:宏觀經濟的熱度指數顯著回落,企業家對下季度的經濟下行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出口訂單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國內訂單的景氣度首現大幅度下降。經濟增長還有繼續回落的趨勢。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依賴於中小企業的崛起。而當下經濟增長的內外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這就從外圍給國內中小企業帶來了生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從而給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生存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嚴重的依賴於出口,凈出口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已上升到21.5%。而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國外訂單的減少,出口增速的回落,使我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問題與機遇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中小企業無疑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更為猛烈,雖然有些殘酷,但給中小企業的轉型卻提供了契機。另外,金融危機可以帶來更多政策層面上的優惠,國家近期相關政策的出台便是證明。國家為保增長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也無疑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應該鼓勵多出政策.有了國家的支持,小企業就會有強有力的後盾,
3. 經濟環境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影響
經濟環境指企業營銷活動所面臨的外部社會條件,其運行狀況及發展趨勢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營銷活動產生影響。
1.直接影響營銷活動的經濟環境因素
市場不僅是由人口構成的,這些人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購買力。而一定的購買力水平則是市場形成並影響其規模大小的決定因素,它也是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直接經濟環境。主要包括:
(1)消費者收入水平的變化
消費者收入,是指消費者個人從各種來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消費者個人的工資、退休金、紅利、租金、贈予等收入。消費者的購買力來自消費者的收入,但消費者並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來購買商品或勞務,購買力只是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在研究消費收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國民生產總值。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從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和速度。一般來說,工業品的營銷與這個指標有關,而消費品的營銷則與此關系不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越快,對工業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人均國民收入。這是用國民收入總量除以總人口的比值。這個指標大體反映了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商品需求的構成。一般來說,人均收入增長,對消費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大,反之就小。根據近40年的統計,一個國家人均國民收入達到5000美元,機動車可以普及,其中小轎車約佔一半,其餘為摩托車和其它類型車。
③個人可支配收入。這是在個人收入中扣除稅款和非稅性負擔後所得余額,它是個人收入中可以用於消費支出或儲蓄的部分,它構成實際的購買力。
④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這是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減去用於維持個人與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費用(如房租、水電、食物、燃料、衣著等項開支)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是消費需求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對象。因為這部分收入主要用於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開支,一般用於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旅遊、儲蓄等,它是影響非生活必需品和勞務銷售的主要因素。
⑤家庭收入。很多產品是以家庭為基本消費單位的,如冰箱、抽油煙機、空調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很多產品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講,家庭收入高,對消費品需求大,購買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購買力也小。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營銷人員在分析消費者收入時,還要區分「貨幣收入」和「實際收入」。只有「實際收入」才影響「實際購買力」。因為,實際收入和貨幣收入並不完全一致,由於通貨膨脹、失業、稅收等因素的影響,有時貨幣收入增加,而實際收入卻可能下降。實際收入即是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購買力的反映。
(2)消費者支出模式和消費結構的變化
隨著消費者收入的變化,消費者支出模式會發生相應變化,繼而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結構也發生變化。西方一些經濟學家常用恩格爾系數來反映這種變化。恩格爾系數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當家庭個人收入增加時,收入中用於食物開支部分的增長速度要小於用於教育、醫療、享受等方面的開支增長速度。食物開支占總消費量的比重越大,恩格爾系數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之,食物開支所佔比重越小,恩格爾系數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這種消費支出模式不僅與消費者收入有關,而且還受到下面兩個因素的影響:①家庭生命周期的階段影響。據調查,沒有孩子的年輕人家庭,往往把更多的收入用於購買冰箱、電視機、傢具、陳設品等耐用消費品上,而有孩子的家庭,則在孩子的娛樂、教育等方面支出較多,而用於購買家庭消費品的支出減少。當孩子長大獨立生活後,家庭收支預算又會發生變化,用於保健、旅遊、儲蓄部分就會增加。②家庭所在地點的影響。如住在農村與住在城市的消費者相比,前者用於交通方面支出較少,用於住宅方面的支出較多,而後者用於衣食、交通、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參數。根據國家統計局1995年調查資料,按全國居民平均水平計算,我國的「恩格爾系數」約為54%。據預測,到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可達到4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可達到50%左右。到2010年,則可分別達到35%及40%。按聯合國劃分富裕程度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的國家為飢寒;在50%~60%之間的為溫飽;40%~50%之間的為小康;40%以下的為富裕。按此標准,我國已進入溫飽階段後期,到2000年,可達到小康階段,而到2010年,則可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消費結構指消費過程中人們所消耗的各種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構成,即各種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關系。優化的消費結構是優化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客觀依據,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的基本立足點。二戰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①恩格爾系數顯著下降,目前大都下降到20%以下;②衣著消費比重降低,幅度在20%~30%之間;③住宅消費支出比重增大;④勞務消費支出比重上升;⑤消費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比重上升。而從我國的情況看,消費結構還不盡合理。長期以來,由於政府在住房、醫療、交通等方面實行福利政策,從而引起了消費結構的畸形發展,並且決定了我國居民的支出模式以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為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在住房、醫療等制度方面改革的深入,人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企業要重視這些變化,尤其應掌握擬進入的目標市場中支出模式和消費結構的情況,輸送適銷對路的產品和勞務,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3)消費者儲蓄和信貸情況的變化
消費者的購買力還要受儲蓄和信貸的直接影響。
消費者個人收入不可能全部花掉,總有一部分以各種形式儲蓄起來,這是一種推遲了的、潛在的購買力。消費者儲蓄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銀行存款,增加現有銀行存款額;二是購買有價證券。當收入一定時,儲蓄越多,現實消費量就越小,但潛在消費量愈大;反之,儲蓄越少,現實消費量就越大,但潛在消費量愈小。企業營銷人員應當全面了解消費者的儲蓄情況,尤其是要了解消費者儲蓄目的的差異。儲蓄目的不同,往往影響到潛在需求量、消費模式、消費內容、消費發展方向的不同。這就要求企業營銷人員在調查、了解儲蓄動機與目的的基礎上,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產品和勞務。
我國居民有勤儉持家的傳統,長期以來養成儲蓄習慣。近年來,我國居民儲蓄額和儲蓄增長率均較大。據調查,居民儲蓄的目的主要用於供養子女和婚喪嫁娶,但從發展趨勢看,用於購買住房和大件用品的儲蓄占整個儲蓄額的比重將逐步增加。我國居民儲蓄增加,顯然會使企業目前產品價值的實現比較困難,但另一方面,企業若能調動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就可開發新的目標市場。比如1979年,日本電視機廠商發現,盡管中國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不多,但中國人有儲蓄習慣,且人口眾多。於是,他們決定開發中國黑白電視機市場,不久便獲得成功。當時,西歐某國電視機廠商雖然也來中國調查,卻認為中國人均收入過低,市場潛力不大,結果貽誤了時機。
西方國家廣泛存在的消費者信貸對購買力的影響也很大。所謂消費者信貸,就是消費者憑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權,然後按期歸還貸款,以購買商品。這實際上就是消費者提前支取未來的收入,提前消費。西方國家盛行的消費者信貸主要有:①短期賒銷;②購買住宅分期付款;③購買昂貴的消費品分期付款;④信用卡信貸等幾類。信貸消費允許人們購買超過自己現實購買力的商品,從而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多的收入以及更多的需求;同時,消費者信貸還是一種經濟杠桿,它可以調節積累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當市場供大於求時,可以發放消費信貸,刺激需求;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必須收縮信貸,適當抑制、減少需求。消費信貸把資金投向需要發展的產業,刺激這些產業的生產,帶動相關產業和產品的發展。我國現階段的信貸消費還主要是公共事業單位提供的服務信貸,如水、電、煤氣的交納,其它方面,如教育、住宅建設以及一些商家的信用卡消費正在逐步興起。
2.間接影響營銷活動的經濟環境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外,還有一些經濟環境因素也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1)經濟發展水平
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要受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居民的收入不同,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營銷。例如,以消費者市場來說,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在市場營銷方面,強調產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品質競爭多於價格競爭。而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則較側重於產品的功能及實用性,價格因素比產品品質更為重要。在生產者市場方面,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著重投資較大而能節省勞動力的先進、精密、自動化程度高、性能好的生產設備。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其機器設備大多是一些投資少而耗勞動力多、簡單易操作、較為落後的設備。因此,對於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企業應採取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
美國學者羅斯頓根據他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歸納為五種類型:傳統經濟社會;經濟起飛前的准備階段;經濟起飛階段;邁向經濟成熟階段;(量消費階段。凡屬前三個階段的國家稱為發展中國家,而處於後兩個階段的國家則稱為發達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在營銷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以分銷渠道為例,國外學者認為:經濟發展階段越高的國家,其分銷途徑越復雜而且廣泛;進口代理商的地位隨經濟發展而下降;製造商、批發商與零售商的職能逐漸獨立,不再由某一分銷路線的成員單獨承擔;批發商的其它職能增加,只有財務職能下降;小型商店的數目下降,商店的平均規模在增加;零售商的加成上升。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上升,分銷路線的控制權逐漸由傳統權勢人物移至中間商,再至製造商,最後大零售商崛起,控制分銷路線。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起飛前的准備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到下個世紀初,我國經濟將進入起飛階段。到那時,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企業投資機會增多;市場交換成為企業的根本活動;信息競爭將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因此,企業應當注意經濟起飛階段市場中的變化,把握時機,主動迎接市場的挑戰。
(2)經濟體制
世界上存在著多種經濟體制,有計劃經濟體制,有市場經濟體制,有計劃-市場經濟體制,也有市場-計劃經濟體制,等等。不同的經濟體制對企業營銷活動的制約和影響不同。例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行政機關的附屬物,沒有生產經營自主權,企業的產、供、銷都由國家計劃統一安排,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銷售,都不是企業自己的事情。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企業不能獨立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也就談不上開展市場營銷活動。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一切活動都以市場為中心,市場是其價值實現的場所,因而企業必須特別重視營銷活動,通過營銷,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現階段,我國正處於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時期,兩種體制並存,兩種機制並存,市場情況十分復雜。一方面,通過改革,企業正在逐步擺脫行政附屬物的地位,具有了一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開始真正走向市場並以市場為目標開展自己的營銷活動;另一方面,企業經營機制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政府的直接干預還嚴重存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還受到較強的控制,因而企業的營銷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另外,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極不利於企業開展營銷活動。因此,企業要盡量適應這種「雙軌」並存的局面,注意選擇不同的營銷策略。例如,可以運用「大營銷」策略打破地區封鎖,通過橫向聯合進入對方市場等,從而開拓自己的市場。
(3)地區與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逐步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帶和東高西低的發展格局。同時在各個地區的不同省市,還呈現出多極化發展趨勢。這種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企業的投資方向、目標市場以及營銷戰略的制訂等都會帶來巨大影響。
我國行業與部門的發展也有差異。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將重點發展農業、原料和能源等基礎產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商業、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和部門的相應發展,也給市場營銷帶來一系列影響。因此,企業一方面要處理好與有關部門的關系,加強聯系;另一方面,則要根據與本企業聯系緊密的行業或部門的發展狀況,制訂切實可行的營銷措施。
(4)城市化程度
城市化程度是指城市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動的重要特徵之一。城市化是影響營銷的環境因素之一。這是因為,城鄉居民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經濟和文化上的差別,進而導致不同的消費行為。例如,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居民消費的自給自足程度仍然較高,而城市居民則主要通過貨幣交換來滿足需求。此外,城市居民一般受教育較多,思想較開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農村相對閉塞,農民的消費觀念較為保守,故而一些新產品、新技術往往首先被城市所接受。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時,要充分注意到這些消費行為方面的城鄉差別,相應地調整營銷策略。
4. 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如何影響海爾的營銷決策
1、海爾宏觀市場的分析
1.1海爾的國內環境
海爾的發展順應了宏觀經濟改革與發展,抓住了有利的發展時機,1993年成功上市,為快速發展解決了資本籌措之憂,在中國加入WTO之前,就將戰略重心移至國際市場;其次,海爾地處經濟發展迅速、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山東省,尤其是位於以孕育全國著名企業著稱、交通便利的青島市,除了海爾集團外,這里還有青島海信、青島雙星、澳柯瑪、青島啤酒等國內名牌企業。可見,青島在各方面具有讓企業迅速發展的優良環境。因此,在外部環境方面,海爾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1.2海爾的國際環境
海爾集團曾提出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口號,其本質並非是實體性的產業轉移,而是觀念性的產業轉移,實際上是以顧客滿意為目標的經營理念的轉移。這種轉移意味著海爾想所有顧客提供的將不再是單純的產品,而是最大限度使顧客滿意的「海爾服務」。「海爾服務」既不是單純的服務,也不是單純的產品,而是服務與產品的整合。海爾在洛杉磯、阿姆斯特丹、東京、里蒙特利爾和美國矽谷建立了海外設計分部,幫助本部專門開發適合當地人消費的家電產品,海爾現已批量生產適合歐美亞不同消費者需要的不同功能的家電產品,因而較快的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2、海爾的微觀環境分析
2.1經濟環境面影響
國內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收入提高,消費信心持續增長,消費市場將呈現較快增長趨勢;
家電消費作為城鎮居民預期收入增加支出的第一位,呈現較快的增長。 WTO的加入,家電企業機遇與威脅並存,海爾擁有品牌、管理、技術、產品、網路等全面優勢的巨型企業將面臨更大發展機遇。
2.2消費需求面
城市市場目前擁有的彩電、冰箱、洗衣機三大家電正進入大面積的更新換代期,新的家電品類空調、手機、電腦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家電企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2.3 農村市場發展尚較緩慢。
城市市場三大家電的需求將以更新為主的增購為主體,所以將呈現優勢高檔化的消費。
家電行業作為比較成熟的行業,消費特徵基本已由產品消費進入品牌消費階段。
2.4企業競爭面
三大家電行業集中度較高,經過一系列競爭整合後,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技術更新將成為競爭的主流。
國際品牌挾品牌、技術、資金優勢,加入新一輪競爭,並呈快速增長勢頭。國內家電企業將面臨國內、國際雙面競爭,新一輪兼並整合勢不可免。
5. 生活家用電器的宏觀環境分析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地區家電製造產業的現狀、問題剖析--以順德家電製造業為例
<<軟科學 >>2005年04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順德家電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家電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缺乏自主的知識產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弱.提出:順德家電業必須利用世界家電製造業重心向中國轉移和加入WTO的難得契機,充分利用順德為國內最大家電製造業基地及整機生產水平高、生產能力強的優勢和產業空間集聚優勢,真正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強自己的品牌.
我國家電行業營銷渠道模式的變革
<<天津市職工現代企業管理學院學報 >>2005年02期 葉萍
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使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意識到營銷渠道的重要性,並將營銷渠道管理提升到競爭戰略的層面,把建立銷售網路優勢作為培育企業競爭力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我國家電行業的營銷渠道所面臨的問題,對家電行業的渠道模式的變革提出建議.
家電企業競爭缺陷及其修正
<<開發研究 >>2003年04期 石錦生
近幾年我國家電企業的競爭十分激烈,正視並設法解決企業在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對推動家電企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近年來我國家電企業的競爭狀況出發,分析了家電企業在競爭中暴露出的主要缺陷,並從價值競爭、技術競爭、品牌競爭等角度提出了修復缺陷的對策.
淺議企業的自主品牌戰略
<<科技創業月刊 >>2006年11期 陳婉兒
當今所謂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歸根到底還是品牌之間的競爭.面對加入WTO後的沖擊與挑戰,響應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我國企業如何培育自主品牌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切的問題.從自主品牌的概念和我國企業品牌的困境入手,具體分析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途徑.
順德家電領域專利態勢分析報告
<<廣東科技 >>2005年05期 魏慶華
一、家電業是順德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順德素有"家電王國"之稱,是全國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基地,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競爭優勢.家電的產銷量佔全國總量的12%,2003年,順德家電產業工業總產值達520億元,占順德工業總產值的40%,實現銷售收入475億元,出口20.2億美元。通過專家考察評審,經中國火炬計劃中心審查認定,國家級家電產業基地正式落戶順德.
"新產業區"中企業技術創新的區域空間特性分析--以順德家電產業區為例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01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本文應用新產業區理論、發展極理論和不平衡增長理論提出了企業技術創新存在區域空間特性的新觀點;並以順德家電產業區企業為例分析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區域特性.即空間集聚性、根植性、競爭與協作性和靈活適應性.企業技術創新的區域空間特性,是在產業經濟全球化的宏觀背景中,區域的地理中觀尺度與企業的微觀層面的結合.分析中引入企業創新、成長的地理空間概念,深化和拓展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內涵與外延.
6. 經濟危機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影響
分析比較詳細的文章:
即便在危機不斷蔓延的今天,仍有許多自詡「製造大國」的中國企業人在固執己見,不能正視自身存在產業結構選擇方面「加工並非製造」,以及經營理念方面「生意並非事業」這兩大本質病原。
無情的經濟現實,讓2008年成為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次貸危機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諸多變化,持續的出口受挫和缺乏後續資金等困難,使得中小企業倒閉現象由起初的暗流涌動,惡化至目前的屍橫遍野。隨著奧運後經濟回暖美夢的破滅,股市持續走低,繼之華爾街爆發金融海嘯,乳業更不合時宜地以「毒牛奶」失去世界……製造業的生與死,同樣導致相關行業出現蕭條景象,由此拉開中國企業社會進入冬天的序幕。
一、中國製造的內憂外患
本質表現:哪裡最發達,哪裡最受傷
以玩具巨頭「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團突然倒閉,以及素有「糖王」美譽的廣東中谷糖業集團龐貴雄先生跳樓自殺為代表,加上眾多無良老闆攜眷私逃國外之事,珠三角已然哀鴻滿地;位於長三角的江浙一帶,曾經是民間借貸最發達的地區,同樣墮入無助的深淵。在這場巨大的危機中,除了眾多企業遭遇滅頂之災,也必將有一些老闆陷入絕望。
1.外貿總量表現(1)
從泛珠區域(2)的進出口貿易及相關表現稍作展開。
2008年上半年,在GDP增長方面,僅江西省同比增加13.3%,其他省區的整體經濟勢頭呈放緩趨勢,同比增長率平均下降3.7%。進出口總值4035.1億美元,雖同比(同上年比較,下同)增長16.7%,但低於全國9個百分點,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2.7%。其中,廣東進出口總值為324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3%,但增幅低於全國12.4個百分點。
泛珠區域累計貿易順差675.4億美元,增長8%,同期比增幅回落44.7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順差佔全國貿易順差額的68.2%。其中,出口總額為2355.3億美元,增長15.4%,低於全國出口增幅6.5個百分點;進口總額為1679.8億美元,增長18.6%,低於全國進口增幅12個百分點。
比較中國內地進出口的總體表現得知,進出口貿易呈現出口減速和進口加速態勢。
2.傳統大宗商品及企業總體表現
2008年上半年,由於外需不夠和低價不再等多重原因,泛珠區域出口增幅明顯減緩。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48.4億美元,下降23.2%;塑料製品出口34億美元,下降7.3%;鞋類出口80.8億美元,增長11.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個百分點;傢具及其零件出口58.9億美元,增長23.9%,增幅略微放緩0.3個百分點;箱包及類似容器出口31.5億美元,增長19.3%,增幅放緩8個百分點;玩具出口23.4億美元,增長3.1%,增幅放緩26.5個百分點(如下表)。
同時期,國家發改委資料顯示,全國約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的中小企業倒閉數超過1萬家,另外超過2/3以上的紡織企業將面臨洗牌或重組。僅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就已佔到收入比重的87.6%,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企業融資景氣指數則跌入「不景氣」區間,二季度為98.5,同比下降22點,22.3%的中小企業感到融資困難;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分別跌至122.4和131.5,同比下降22.7和23.3點,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3.相關行業表現
由於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2008年上半年,就泛珠區域相關行業出口而言,鋼坯及粗鍛件出口531.9噸,下降99.9%;鋼材出口333.2萬噸,下降25.2%;鋁材出口45.3萬噸,下降10.5%;水泥出口85.8萬噸,下降20.3%;化肥出口287.9萬噸,增速由去年同期1.3倍減緩為14.8%;農產品出口50.8億美元,增長12.4%,較去年同期回落了6.6個百分點。而在進口方面的主要表現分別為,汽車進口3萬輛,增長62.7%,價值10.7億美元,增長79.8%;銅礦砂及其精礦進口84.7萬噸,增長57.1%;農產品進口65.4億美元,增長52.8%;錳礦砂及其精礦進口127.6萬噸,增長27.5%;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2248.3萬噸,增長19.8%;成品油進口571.1萬噸,增長13.6%。
9月份前後,在金融海嘯的傾巢之下,房地產、鋼鐵及其關聯行業均無完卵。此處不探討房地產市場早已出現的全國性持續低迷問題。
10月份以來,國內鋼鐵及相關行業全面虧損。僅鋼鐵大省河北,已有超過四成的小鋼廠倒閉,鐵礦石企業普遍倒閉,積壓的礦石染紅了港口。由於需求疲軟,這些高價進口的原材料必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而且,行業性虧損現象究竟將持續多久?是不得而知的。關聯行業,如北京市五金建材市場就同奧運前的表現迥異,以及房地產業,銷售情況直到今天仍無升溫跡象。
4.經濟社會受影響的表現
同樣,製造業危機對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也對運輸及服務行業的發展,均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
首先談金融、資本和企業的關系。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要有足夠強勁的現金流,一家成熟的企業並非離了銀行就必然死亡。但中國企業發展具有自身明顯的特色,以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包括類金融機構或個人在內)的關系最為微妙,構成了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同企業「榮辱與共」的特殊關系。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借貸就沒有產業的發展,企業基本上沒有積蓄,有多大產量老闆就敢借多少錢;二是幾乎每位老闆都對資本運作情有獨中,且對IPO上市(4)有某種特殊情結,但又過於關注收益回報表現,疏於精細化管理。
其次說運輸。目前,從事貨運與物流的國內外企業,相繼呈衰敗或破產表現。這一態勢也表現在客運方面。從近期一份並不完整的《中國部分倒閉企業名錄》中,發現其中至少有超過30家大中型國際貨運或物流公司倒閉,超過100家中小型企業破產。而實際上,據筆者考察所知,當前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國內貨運與物流企業均已開始出現虧損,或瀕臨破產的壓力;涉外運輸及港口運營更是風聲鶴唳,相關中小企業頻頻倒閉;中國航空運輸2008年前三季度客貨周轉量,平均同比至少下降5%。
再講對各類基本服務業的嚴重影響。目前,不僅是連鎖商業和零售市場受到影響,餐飲酒店業也難以倖免於難。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坦言,餐飲業將成為「倒閉潮」的下一個「重災區」,未來一年的生意並不樂觀。
綜合國內整體表現,借鑒相關經濟運行數據比較分析可知,中國企業具有的「加工」屬性這一行為病原已沉痾惡化:一旦進口國需求降低,危機迅即爆發。即便是泛珠區域這片國人曾經無比自豪的「製造業熱土」,也就必然驗證了「加工暴富終有期」的命運:這一產業結構素質下的中國企業社會,處於世界經濟危機的大局勢,必然是哪裡最發達,哪裡最受傷。
二、變革謀變
基本點:產業要轉型,企業更要管理轉型
綜合而言,筆者認為,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奉行自由市場原則和凱恩斯主義的美國因政令繁雜而出現眾多金融衍生品終致華爾街風暴,其對本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是間接的;而過於放任的管制環境和過分依賴外貿的中國,目前的企業危機,則是實體經濟潛藏已久的本質病原終於火山爆發,是社會可能發生經濟危機的初步徵兆。
可以說,同發達國家大企業同中小企業在產業分布及營運模式方面涇渭分明的差異相比,中國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幾乎是處在相同的行業和發展水平上:凡是大企業做的事,中小企業都能做,甚至單個私人也能做。此次必然的危機告誡我們,亟需進行不同層面的深度變革與轉型。
1.產業結構調整
在占最大份額的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回落,以及礦產資源進口增長這些不利表現的同時;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半年,泛珠區域機電產品出口值是1532.2億美元,增長21.6%,占出口總額65%;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交叉)出口782.9億美元,增長21.9%,占出口總額33.2%。這說明在出口萎縮的總體態勢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依舊保持了20%以上的穩定增長幅度。從相關分析可以看出,泛珠區域外貿發展globrand.com本身呈現極不平衡的分布狀態,也因為很多省(區)對外貿的依存度不高,可見,中國企業目前尚未頹至「兵敗如山倒」的絕境,但由於一般加工貿易收入佔GDP的巨量比重,充分反映了國內和地區製造業產業結構轉型的緊迫性。
當然,也必須正視產業升級和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挑戰。主要有:一是如何消化和激活勞動密集型或初級加工部門的產能過剩問題?二是如何解決導致附加值不高的技術研發問題(5)?三是如何進行產業整合和優化企業管理?四是如何綜合提升產品質量、成本管理、生產效率和市場運作能力,以提高競爭國際市場的實力?
2.既要增加內需,也要拓展內銷
盡管生產過剩導致大宗商品及相關產品的內銷價格下降,但這只是表面的和暫時的。消極的影響,既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生產,必將迫使眾多企業減產,並導致大量的中小企業破產;同時,必然帶來一定的城市失業問題和農業經濟壓力。所以,從上到下都必須要正視並及時妥善解決此次製造業危機對經濟社會的沖擊。
一方面,中央政府宜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比如取消貸款限制,加大扶持中小企業的力度,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鼓勵技術進步;並通過相關經濟政策,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以各種措施有效增加內需等等。可喜的是,至本文撰文收筆時,近日中央政府已公布注資4萬億人民幣的十大宏觀措施。
同時,地方政府應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擺脫大量的生產過剩,以及企業後期發展的困局。比如廣東省外經貿廳近日出台《關於推進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五大政策舉措,對內銷納稅大戶以及創立了內銷品牌的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予以資金獎勵,鼓勵更多出口企業轉攻國內市場。而針對企業所擔憂的渠道和品牌難題,明確指出將引導和鼓勵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通過一般貿易方式,生產適銷國內市場的產品,逐步建立國內營銷和物流體系,創立內銷品牌;並將組織和引導企業參加國內會展,為外銷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良好的展示和服務平台。
另一方面,相關企業要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增加掌控市場的實力。譬如,「渠道為王」永遠是家電廠商的命脈。在產業利潤被日益攤薄的今天,為應對家電連鎖巨頭的強勢要價, 廠商採取自建渠道、改變渠道或自行開發終端市場等營銷策略,是業界對市場模式進行轉型的積極之舉。這既要求廠商就此增加開支和抓好銷售團隊管理,也要避免採取「層層批發」的傳統模式,確保最終消費者得到實惠。
3.必須改變企業老闆的思想:是矯情、煽情,還是無情?
目前,中國企業社會至少存在如下兩點核心難題:
(1)低端的產業結構以及固化的落後營運模式。
這包括兩類企業,第一類是地理上向內地轉移的沿海企業,並沒有改變產業層次和營運模式;第二類是向沿海企業學習的內地企業,產業層次也是相對較低的。
(2)極具投機性的中國企業社會「造就」「四不像」的中國老闆。
作為企業社會的主動主體,中國老闆既不像投資家,也不像企業家。這正如中國某位知名民營企業老闆所說:「我做企業,就是要將企業當兒子養,當豬賣。」充分反映「只求得,不願舍」這一極端的利己本質動機和過於短視的經營眼光。
必然地,一旦遭遇危機,往往市場「勢如破竹」以及人才「樹倒猢猻散」。前期顧雛軍科龍危機,近期三鹿和牛根生蒙牛危機等等,都是典型範例。
4.企業管理轉型的出路:企業市場化,管理社會化
由於實際控制者在經營理念方面的頭腦病原,即便是新的企業或投資者的出現,或是新管理層(主要是職業經理人)的加入,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命運。也可以說,老闆文化並不一定錯,錯的是形成老闆文化的理念。這證明了中國企業社會各個主體的管理模式之變,在未來具有相同的方向:管理社會化。
何謂「管理社會化」?簡單地講,是產權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契約委託管理,產權所有人不再親自去操作企業和經營資產,而是依靠和委託職業經理人團隊去管理。在管理實踐中,隨著職業化管理團隊的介入以及組織能力的綜合提升,在具體的戰略實施與目標管理活動中,不再是將管理目標當成或有或無的指標,而是首先建立一套必須高度強調管理目標和確保長期收益的綜合績效指標評價體系。這套評價體系承載的各項管理目標,既是企業市場化與管理社會化的一種標志,也是企業履現社會責任感的基本載體,更是企業長期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其中,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我們要正確認識「社會責任感」不僅僅是為向社會捐款和「獻愛心」那麼簡單。
由於國有企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契約委託管理,這里本人稍作展開。由於一直以來,政府沒有解決好以職權、責任和利益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問題,且人為地將經濟指標放在了對國企經營者考核的第一位,這種短視屬性始終導致對管理者進行綜合評價的機制十分不合理。因為追求經濟利益不應損害社會利益,過分強調經濟指標必然滋生經濟掠奪行為;而重視高額收益以及必然出現的管理者貪腐,又似孿生兄弟。這既是中國國有企業走向行業壟斷和市場獨占的根本原因,也是國有企業在頂點階段容易因外資介入而出現瞬間崩塌的主要內部威脅。非國有企業老闆需要注意的問題,其實從本質上講,是同國有企業完全一致的,這也是為什麼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泛國企化弊端的原因。可見,老闆應當高瞻遠矚地站在長期發展的角度,主動地選擇規范管理之路,積極地追求滿足各項管理指標要求的利潤目標。
目前看來,若不利用危機從根本上診治病原,不盡快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和實現企業管理社會化,企業將永遠無法獲得長期生存與發展之機。
我們將拭目以待,在中國企業社會,如同企鵝的中小企業,將如何度過嚴酷的寒冬?如同北極熊的大型企業,將如何迎接炙烤的酷暑呢?
(1) 文中數據均來自於官方。實際情況可能較之更為嚴重與惡化。
(2) 指泛珠三角內地9省區。
(3) 中國海關統計資料。
(4) 一般來說,採用IPO上市的中小企業,公司本身達不到上市的條件,比如資產凈值未達掛牌門坎,因此必須藉助社會投資機構的資金投入,才能順利實現掛牌上市。所以,採用IPO上市的公司,其自身條件相對於用老股上市(NON-IPO)的企業來說,是較為寬松的。也就必然帶來一些盲目上市現象。
(5) 既同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也同新興市場國家有一定差距。據韓國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07韓中公司在製造業領域的技術差距為3.8年,在鋼鐵和紡織業領域的差距是4.1年,而在電子領域差距為3.4年。
7. 金融危機對家電行業的影響(論文)
在過去一年,國內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甚至產生某種程度的過熱。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國內外經濟倒退已成定局,國外市場萎縮對國內經濟已經造成影響。
據業內人士介紹,經濟萎縮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已經開始波及到彩電、白電以及廚衛家電的銷售勢頭。首次發布的2008中國家電行業景氣監測報告認為,在嚴峻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下,我國家電業也從高速增長轉向低速增長,未來2~3年,我國家電業將遭受巨大的沖擊。
在2008年下半年,中國市場需求繼續表現為放緩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消費需求放緩使得技術更新產生的刺激需求作用下降。
? 通脹、房地產市場委靡的影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導致消費需求放緩。
? 現時的經濟景況導致消費者信心受挫,不敢消費。
? 發達國家經濟低迷導致出口環境更加惡化。
盡管如此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的家電產品市場仍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限於全球的經濟陷入衰退,致使家電消費市場呈現萎縮的態勢,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應對金融危機對家電業所帶來的沖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政策扶持,刺激需求
在未來的若干年內,政府將堅持執行擴大內需的方針,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引導和鼓勵消費。特別是國家現在正努力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促進住房改革、加強消費信貸,這些措施的執行刺激了家用電器的需求,同時也會使家電需求保持一定增長的速度。
二、生活質量帶動消費
居民消費總體傾向從提高生活水平慢慢向提高生活質量轉變,人們將更注重家電商品的品牌消費,環保、節能、耐用的產品將成為消費的熱點,智能化、方便化、個性化、綠色化的家電商品將更受消費者青睞。
三、「家電下鄉」,拉動內需
剛剛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決定,將進一步推動農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從今後幾年農村居民家電消費意向看,隨著城鎮家電市場發展趨於飽和,農村家電市場具有較大需求空間,未來農村市場的家電消費增長速度將有可能快於城鎮家電消費速度,因此農村家電需求潛力十分可觀。
近日,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下發通知,將進一步擴大「家電下鄉」的試點范圍。經過擴大後,試點范圍增加至內蒙古、黑龍江等共14個省市地區。這次還將下鄉家電范圍在彩電、電冰箱、手機的基礎上增加了洗衣機。在財政補貼方面,新方案沿用了先前試點的財政補貼政策,國家財政比照出口退稅率,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均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3%給予補貼。通過「家電下鄉」,拉動內需,為家電企業能順利熬過嚴酷的寒冬提供了新的契機。
四、家電業實施「抱團過冬」
在每年接近年末時候,多數家電廠商已經開始年終盤點准備過年了。不過今年面對經濟危機的沖擊,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國,中國家電業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抱團過冬」。廠家紛紛聯手各大連鎖家電終端賣場展開新一輪促銷攻勢,盡可能緩解廠家庫存壓力,共同渡過這個寒冬。
五、實行「差異化戰略」
我國家電業正處於從量到質的轉變,即從銷售的重點從產品數量向產品核心技術與品牌提升轉型。在這樣的轉型中,必將伴隨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同時也意味著品牌價值更加重要。價格競爭不再是企業僅能依賴的手段,「差異化」戰略將為企業贏得先機。
六、調整對外策略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白色家電輸出國之一,其國外的主要消費市場在歐美、日本地區,在金融海嘯發生以後,按照傳統的思路,這些市場出口會受到影響。
國家的出口貿易政策已經開始進行調整,從今年11月開始,將提高出口退稅率,這意味著所有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家電都會享受退稅,退稅的杠桿調整對於中國企業向世界各地的出口都是有力的刺激。歐美市場的價格競爭和發展中國的市場競爭存在著不同,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出口退稅政策的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大出口,這樣即使利潤不高也可確保證不會產生積壓庫存或嚴重虧損的情況。
目前金融海嘯已經切實的影響到實體經濟領域,對於耐用消費品、家電這類產品的需求會減少,家電行業的冬天已經來臨。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危機的到來也意味著重新洗牌的機會,能夠渡過危機的企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經濟危機只是外部環境,家電企業要走出困境最終還是要依賴內因,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自身能動性,在危機之中主動出擊而不是消極等待,則一定能夠渡過時艱,在下一個春天來臨之前埋下生命的種子
8. 當今社會經濟對企業市場環境的影響
你可以參考以下一篇範文,也許對你的論文開題有所啟發,希望對你有用
原 形 畢 露
超級主義者的導論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中國國內的企業,他們對「三井物產」這樣的日本綜合商社的了解也很膚淺。基本上普遍的認識是,綜合商社是一個經營幾乎所有商品的貿易公司。他們簡單地認為「綜合商社」的意思就是「各種商品集合經營的貿易公司」。其實這完全忽視了綜合商社更重要的金融和投資功能。所謂「綜合能力」,不是指「多種商品貿易」的能力,而是強調貿易、金融、投資、物流、信息和人才的綜合運營和協調的能力。而綜合商社的真正意義,更在於其代位政府,以類似民間企業的行為方式,行使著國家微觀經濟管理的職能。
對於普遍接受大學的西方經濟學教育和美國MBA教育的中國企業家們和經濟學家們,日本綜合商社的學問也許已經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和爭論了。在目前普遍矮化日本經濟的輿論導向下,許多研究日本經濟和社會學者被排除出中國主流學術圈外,他們的聲音早已經被人數急劇擴大的美國經濟學博士們的著作所淹沒。特別是當今厭日情緒急升的形式下,似乎也不合時宜去提倡研習日本經濟模式。所謂「不景氣的十年日本經濟」更放大了日本經濟制度的罪過。這對於隱藏和融化在微觀經濟世界中的日本綜合商社和財團體系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雖然它們近在咫尺,幾乎無所不在,卻也無從被中國人關注和發現,更不用擔心被中國這樣一個競爭對手識破和模仿。當我們為中國各種宏觀經濟統計數字的高速增長而欣喜若狂時,他們卻暗自為大方的中國帶給日本的巨額財富而興奮不已。
有一句話叫作「眼不見心不煩」。可是,我偏偏工作在一個處於日本經濟領導地位的最老牌和最有影響力的綜合商社中,眼見中國公司憑借個人英雄主義精神剛剛打出的一片天地,不知不覺中被納入了日本財團的勢力范圍。看到周圍發生的中日沖突,無不與綜合商社或其所關聯的財團企業有關。有誰會想過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是日本三井財團的成員呢?從寶鋼的資本構成和它建設在中國土地上的事實,沒有人會懷疑它是中國人自己的企業。可是,如果寶鋼離開「三井物產」涉獵的巴西和澳大利亞鐵礦,沒有「商船三井」的鐵礦石運輸和「三井造船」製造的大型礦沙船,不與三井物產和新日鐵(三井物產的夥伴)建立合資物流銷售公司,沒有「豐田汽車」(三井財團成員)和「通用汽車」(三井財團夥伴)這樣重要的客戶,寶鋼能夠迅速提升它的產品檔次嗎?另一個問題,寶鋼與外國談判鐵礦價格和合作投資的意志和行為是由中國人自己所能決定的嗎?
去年年底,出現了一件震動中國經濟界的大事,「中航油」在海外石油貿易和期貨市場交易的博弈中,一下損失了5.5億美元。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一員,擁有世界上很多油田的股權,是這場賭博的莊家(受益者)。在這場賭局中,三井財團有兩個重要的關鍵成員,一個是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向賭徒「中航油」進行放債;另一個是參股三井住友銀行的美國「高盛公司」,通過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阿爾龍」向賭徒「中航油」提供財務管理和期貨交易咨詢。顯然,在一個四人游戲的麻將賭桌前,三井財團佔了三個位子,並扮演著不同角色,而另一個位子留給了「中航油」。由於三井物產擁有全球的貿易和情報網路,加上財團另一成員「商船三井」掌握的全球貨運訂單情報,就可以輕易判定石油價格將持續上漲,提前埋下大量訂單。只要「中航油」不斷從「三井住友銀行」借錢,然後按照「高盛公司」的意見投入賭局。這樣一來,三井物產就可以賺到大把的銀子。
現在,「中航油」輸光了銀子,欠了三井財團的成員(夥伴)「三井住友銀行」和「高盛公司」的債。他們向「中航油」催債是再合法不過的事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或者他們可以逼迫中航油的後台為他們莽撞和缺少經驗的兒子「中航油」把錢墊上。「中航油」實在還不起債,把股份折價抵給債主們也是不錯的事情。今後,「三井住友銀行」和「高盛公司」成了與中國壟斷巨頭在一起工作的董事,可以分享超額壟斷利潤。同時,對於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重大行動,三井財團會更容易地捕獲到有價值的情報,這對把握石油市場變化和控制貿易風險帶來了更多的好處。即使「中航油」清盤這種最壞的情況發生,三井物產賺取的利潤從整個財團看足夠彌補「中航油」欠三井財團成員的2千萬美元債款。對於三井財團這一年在石油生意中贏利的不止一個5.5億美元利潤而言,這點兒債款損失只是個小意思。
綜合商社本身就是一個貿易和金融的綜合體,再加上它的財團企業的配合,對於孤軍奮戰的中航油來說,猶如羊入虎口,必死無疑。我在三井物產東京工作的一段期間,親身經歷向韓國和台灣供應美國糧食的貿易與期貨相結合的實戰過程,才真正理解了綜合商社對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機制、貿易實務和風險控制。實際上,對於糧食、油料、糖、棉花、石油、礦產、鋼鐵和有色金屬等具備成熟期貨市場的商品,綜合商社的操作手法都基本一樣。出於商業機密的考慮,我不能在這里做更進一步闡述。「中航油」不過是中國壟斷石油企業的代理人,根本不具備從事大宗原料貿易的資源(包括人才、信息、決策機制、風險控制、實戰經驗等),出現巨額損失只是早晚的事。在舊體制下,由於國營壟斷公司全部依靠政府財政或銀行貸款來補窟窿,市場波動造成的風險和損失沒有暴露出來。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和台灣企業長期與日本綜合商社、其它金融大亨和大鱷們對手大宗原料貿易和期貨,但它們有一套自我保護的組織系統,非常值得借鑒。
中航油事件只是中日兩國在石油領域展開較量的一個插曲,雙方更多的沖突和對抗早就不斷暴露出來了,而背後總能看到日本綜合商社的身影。特別是中日雙方在俄羅斯薩哈林油氣資源上爭奪異常激烈。為爭取俄石油管道項目的走向,日本不惜血本,志在必得。此外,中國和日本還在印尼東固天然氣項目和靠近釣魚島的東海油氣田開發上發生強烈碰撞。事實上,日本是一個能源和礦產資源赤貧的國家,所以它把資源保障擺在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結合國家政策,日本綜合商社在世界各地積極獲取油氣田的開采權。
綜合商社作為投資中介組織,主要利用其長期穩定貿易經營建立起的全球信息網,為財團內部的生產型企業尋找市場定位或投資夥伴。在與財團內的生產企業共同確定投資意向後,通常由生產企業佔有支配股份,綜合商社以10%左右參股。綜合商社為生產企業投資提供中介工作的真正收益來自於未來長期的為該投資企業提供的貿易和物流服務的收入。日本式的以綜合商社為中介體主導財團成員企業對外投資的行為,是金融與商業有機結合的具有戰略前瞻性的長期投資活動,其目的在於獲得對投資企業原料供給和產品銷售的控制權,從而實現其財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長期化。必須提高警惕,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由於掌握著大量國有資產,他們的「投資銀行業務」潛在著成為被外國大資本(財團和基金)利用的工具。外國大資本渴望獲得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資產,從而最終瓦解中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
當大家看到電視劇《小兵張嘎》和《白求恩大夫》中的日本「零式」戰機投下的印有「三井」(「井」字中有個「三」字)標識的軍需品被八路軍繳獲時,是否意識到「零式」戰機和「三井」軍需品是由三菱財團和三井財團的企業製造的呢?雖然二戰已成為歷史,重新組建的當今日本財團還是沿襲了戰時經濟體制的很多重要內容,其當前所屬企業通常是軍民兩用型企業。日本的實際軍事力量並不是用軍費開支來衡量的,而是看其財團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以及企業之間的綜合配套能力。隨著日本財團的產業外移和海外資產的迅速增長,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保護其不斷膨脹的海外利益成為財團的一種迫切要求,這也是他們急力修改教科書和相關法律,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的內在原因之一。名義上的日本政府,還會為以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財團體系爭取最大利益,確立日本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台灣問題牽動著海內外每個中國人的神經。在歷史上,日本舊財閥是對台灣實施殖民統治的真正主角。目前,台灣企業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事業體系。但是,它們又與日本企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產業分工和合作關系。特別是,近幾年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高速成長,引起日本綜合商社高度重視。為了帶領日本財團的成員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商社非常需要既了解中國市場而又按照國際商業規范進行經營的合作夥伴。由於台灣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行為方式接近日本企業,並且擁有在大陸的銷售通路,自然成為日本商社將其納入自己財團體系的首選目標。面臨生存和發展的抉擇,可能會有更多的台灣企業投入日本財團的懷抱。不由的感觸道:沒娘的孩子象根草,這是台灣在大陸發展起來的企業的真實寫照。中國自己的綜合商社和財團體系在哪裡?實現台灣與大陸的統一,是否應該從實現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的統一開始呢?
我們的企業家和經濟領袖們能否重新研究中國微觀經濟的管理模式,盡快行動起來,組建和運轉自己的綜合商社和財團機制,從而確立自主的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支柱體系。否則,我們國家的大量關鍵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就象是沒娘的孩子一樣,將會一個一個被日本財團領養走。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那些以經濟改革為名義實行管理層持股的國有企業往往容易成為日本商社的重點獵取目標。因為當管理層個人持有大型國有企業股份時,日本商社可以投入很小的資本與該企業管理層建立緊密的人脈聯系,從而影響和間接操控大型國有企業的經營與投資決策。管理層個人可能會為了自己股權價值在短期內最大化並兌現為現金,以很小的代價將戰略性國有資產轉給日本商社或其財團企業。當中國聯想收購美國IMB股份時,美國政府立即出面干預和審查,這應該給我們一定的啟示。需要說明的一點,戰略性資產的價值不等於企業的凈資產。
中國原有的經濟體系似乎完全按照美國經濟教科書的指導,在跨國公司的巨大壓力下,如同蘇聯解體一般,正在走向終點。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幫助我們打破了原有的官僚經濟體制結構,引入了市場經濟競爭機制。但是,當一種舊的經濟體制被破壞後,應該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新經濟體制才能確保社會穩定的基礎上,使中國盡快走上富強之路?日本綜合商社和其財團企業在中國的大量經濟活動也有著積極的一面,它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培養出一批重視實踐和經驗積累的綜合性人才,也是制衡歐美企業在華謀取超額利潤的重要因素。日本企業帶給我們更多集體主義的文化和作風,這完全區別於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文化理念。而且,與日本公司的近距離接觸,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樣一個問題:那種以股票市場和基金管理為中心的、拜金主義的、美國式經濟改革方案是否可以真正造就一個富強的中國?也許還有另外一種選擇 —— 重商主義的、日本式的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
明顯感到,隨著美國金融寡頭(基金機構)在宏觀領域(匯率,期貨)的強大壓力,和日本商業巨頭(商社財團)在微觀領域(資源,物流)的激烈爭奪,中國經濟正在受到外國勢力越來越多地控制。當我們為以中國乒乓球隊和中國女排為代表的中國體育軍團在世界比賽中屢見戰功而歡喜雀躍時,日本國民早已習慣於自己的經濟軍團(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財團)在國家間的經濟競賽中所向披靡。美國的好學生南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這樣的發展中地區已經成為日本財團的屬地;不可一世的美國必須承認其製造產業正在被日本財團企業蠶食;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中東的豐富資源正在成為日本商社的囊中之物;毫無疑問印度和非洲正在被列入日本財團的新戰略目標。唯有歐洲是個例外,因為那裡是與日本經濟組織模式類似的德國的勢力范圍,日本財團很難有空子可鑽。另外在東亞,韓國是一個不可征服的國家,因為韓國有著從日本學來的以綜合商社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財團產業。在國內,溫州是僅存的一塊不被外資沾染的凈土,因為它們有著類似日本人的商業行為和儒家理念,但組織方式還很原始。我禁不住要問,中國的未來將會如何?
剛剛提到中國乒乓球隊稱雄世界的奇跡,可是多少青年人知道他們崛起的秘密:正是以日本為最強大的對手,不斷地研究日本、敢於與它們競爭與對抗,最終成為世界乒壇的主宰。中日爭端的實質是爭奪東亞主導權的斗爭,同時也是一場經濟利益的博弈。如何與日本搏擊,建立怎樣的中日睦鄰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讓我們通過《中國乒乓球五十年輝煌歷史回眸》的歷史記錄,重新感受一下那激動人心的年代吧:
1961年4月4日,第26屆北京世乒賽開幕了。4月9日,男、女團體決賽開賽,兩場比賽的對陣雙方都是中國隊和日本隊。女團決賽首先開始,日本女隊經過五盤鏖戰,以3比2獲勝,實現了她們在世乒賽女團比賽中五次奪魁、三次蟬聯的夢想。女團決賽尚未結束,男團大戰便在萬眾矚目間開始,中國隊的決賽陣容是庄則棟、徐寅生、容國團。日本隊應以星野展彌、木村興治、荻村伊智朗。中國隊終於以5:3擊敗了世界乒壇的天皇-日本隊,第一次捧得斯韋思林杯。這枚男團金牌凝聚著中國乒乓球隊九年的夢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男團、男單、女單金牌相繼入帳,在26屆世乒賽上大豐收的中國乒乓隊震驚了世界。
1963年4月,第27屆世乒賽中國男隊繼續保持優勢,奪得男團冠軍、包攬男單前四名、獲得男雙金銀銅牌。中國隊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張燮林。張燮林,江蘇鎮江人,曾進入上海隊,1959年參加了國家隊集訓。在26屆世乒賽中,他的這種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隊的星野和三木。從此,他被中國隊雪藏起來,直到27屆世乒賽。在團體決賽中,他又展示神削絕技,擊敗了日本隊的三木和木村,為中國隊蟬聯斯韋思林杯立下大功。
1965年4月,第28屆世乒賽由梁麗珍、李赫男、林慧卿、鄭敏之組成的中國女隊順利殺入團體決賽,對手正是宿敵日本隊。時任女隊教練的容國團排出奇陣,用林慧卿、鄭敏之兩員削球手出戰,打了日本隊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她們以3:0戰勝了蟬聯四屆冠軍的日本女隊,首次捧得考比倫杯。接著,林慧卿、鄭敏之又在女雙比賽中奪魁。中國女隊連奪兩金,從此吹響了崛起的號角。在女隊打響翻身仗的同時,男隊也連奏凱歌,庄則棟、張燮林、李富榮組成的團體陣容在決賽中擊敗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橋浩組成的日本隊,再度蟬聯斯韋思林杯。
可惜的是,同樣是60年代,以日本綜合商社和主力銀行為核心的日本經濟軍團(財團)重新組建之時,中國卻沒有一隻象中國乒乓軍團一樣能夠活躍在世界經濟舞台與日本對抗的經濟軍團。唯有韓國人在70年代學習日本經驗建立了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成為一隻抗衡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式的財團體制實質上是面對經濟自由化的經濟環境,採取的一種對抗外國經濟霸權,鞏固和發展本國獨立自主經濟體系的一種戰略選擇。根據目前中國人均GDP、人均收入,城鄉差別,教育水平和企業組織等各項綜合指標,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中國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與日本六十年代中期極其相似和接近。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擺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拉美和東南亞道路,一條是日本和韓國道路。今後的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可以說將取決於中國國民對建設富強國家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9.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宏觀經濟政策可分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給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後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但主要是需求管理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說明國家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經濟,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和影響。
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例如:經濟蕭條時,政府採用減稅措施,給個人和企業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增加生產和就業。盡管這又會增加對貨幣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資受到一些影響、削弱一些減稅對增加總需求的作用,但總的說來國民收入還是增加了。再如,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低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因而改變所得稅結構,使高收入者增加些賦稅負擔,使低收入者減少些負擔,同樣可起到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作用。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