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太原市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公報

太原市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公報

發布時間:2021-03-04 06:08:26

① 2013年3月22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000萬人

17000萬=170 000 000=1.7×108
故選D.

② 根據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相關數據,繪制關於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統計圖的一部分: 請根

(1)如下圖;(2)2009年;(3)10060.1;(4)131180億元

③ 太原市最新人口數量有多少

2011年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太原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
2012年3月18日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據2011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3.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3.02萬人,增加5.96萬人;鄉村人口70.52萬人,減少2.89萬人。城鎮化率83.35%,比上年提高0.81個百分點。男性人口216.29萬人,女性人口207.25萬人,性別比為104.36∶100。
全年出生人口3.78萬人,人口出生率8.96‰,比上年下降0.16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61萬人,死亡率3.82‰;自然增加人口2.17萬人,自然增長率5.14‰。

④ 2012太原市各區縣市gdp和人均gdp是多少

2012年太原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54440元,首次突破5萬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8624美元內。太原容市所屬10個縣(市、區)中,排名前三的縣區均超過6萬元,分別為迎澤區69197元、小店區62182元,尖草坪區61421元

⑤ 太原有多少人

太原總人口已達342萬

據最新權威統計,到去年年底,我市總人口達342.85萬人,比上年增回加答1.46萬人。

市統計局3月15日發布我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根據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我市去年全年出生人口2.98萬人,死亡人口1.52萬人,人口凈增加1.46萬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我市人口繼續保持低速緩慢增長態勢。

去年年末全市總人口中,城鎮人口比例為82.4%,較上年略有增長,鄉村人口比例為17.6%,較上年略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增加較多。全市男性人口有175.33萬人,比女性人口多7.81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4.66:100,比上年103.44:100略有增長,表明去年增加人口中男性居多。

另外,目前我市10個縣(市、區)中,萬柏林區人口最多,有57.05萬人,其次是杏花嶺區,有53.01萬人,人口最少的仍是婁煩縣,有11.46萬人。

綜合全省各地人口抽樣調查,去年年末全省總人口為3355.21萬人,比上年增加了20.14萬人。

⑥ 太原經濟現狀

系統標准答案:

一、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9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99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430.67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444.83億元,增長13.4%

&nb
sp;(一)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步伐加快,結構調整效應進一步顯現。制定了《太原市產業投資指導目錄》,明確提出政府在產業發展和投資方向上的調控意圖,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正確導向。太鋼40萬噸不銹鋼冷軋薄板、太重火車軸及油墨軸承、晉機火車輪等技改項目完工。全市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8%提高到20.7%。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由39.2%提高到40.1%。關停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後生產設施117個,取締土小企業66家,關閉小機焦項目9個,減少產能146萬噸。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3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2.11億元,增長20.4%。輕工業完成增加值38.41億元,增長40.0%,高出重工業22.3個百分點,比重由11.6%提高到13.1%。工業企業實現利稅96.60億元,增長14.3%;實現利潤36.07億元,增長13.3%;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0.39,提高8.83點,為近年來的最好水平。

(三)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鄉鎮企業高速增長。農業總產值(現價)完成3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糧食播種面積125.25萬畝,總產量29.19萬噸。菜、奶、肉、蛋分別增長3.4%、11.4%、9.1%和2.3%。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增長11.1%。解決了6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48.14億元,增長29.9%;上繳稅金30.14億元,增長58.8%。

(四)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21億元,增長28.5%。城南集中供熱二期、南寨公園、濱河東西路南北延伸、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北郊污水處理廠、玉門河改造等12項工程完工或基本完工;西北環袁家莊連接線、城南防洪排水一期、教育新區、婁煩庫區移民、天然氣工程、玉門河公園6項工程正在按計劃組織施工。

(五)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加。財政總收入完成163.05億元,比上年增長35.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6.95億元,增長3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增長12.0%;農民人均純收入4402元,增長13.7%。

(六)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利用外資成效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8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1%。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5戶,比上年增加8戶;實際利用外資1.65億美元,增長15.6%。利用加拿大政府貸款建設城南區域集中供熱工程已簽訂貸款協議,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中環路的東環、北環和汾河二期蓄水美化項目可研報告、初步設計方案編制的招標工作順利完成。

(七)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4.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23萬人,其中,「4050」再就業753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全市參加養老、失業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57.54萬人、67.5萬人和76萬人,農村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數1.1萬人。城市居民低保覆蓋人口達到10.5萬人,2.5萬農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待遇。

(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安排176項科技發展項目,申請專利886項,轉化科技成果500餘項。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兩免一補」受助4.5萬人。改造中小學危房和新建校舍竣工面積7.2萬平方米。《褐馬雞與少年》入圍全國前20部優秀劇目。迎澤、杏花嶺、尖草坪和萬柏林被列入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率81.4%。獲得2008年自行車BMX世界錦標賽暨奧運會預賽舉辦權。全年旅遊總收入80.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27‰。市區大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45天。

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市新世紀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圓滿實現。主要指標均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和市八次黨代會提出的65144奮斗目標。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4.0%;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比「九五」累計增長1.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7%。五年實際利用外資5.64億美元,年均增長16.8%;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4.6%。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焦炭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凸現,價格下跌,利潤下滑,影響全市工業增加值、利稅、利潤增幅回落。二是城鄉發展不夠協調,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欠賬較多,三農問題比較突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三是受產能擴張與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國際焦炭、金屬鎂價格大幅下跌,使我市以焦炭等資源性產品為主的出口受到很大沖擊,全年地區出口總額完成21.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5%。四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20戶虧損,比上年增加30戶;虧損總額7.59億元,增長67.6%。虧損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9戶,占虧損總額的81.2%,主要集中在焦化、熱力、電力、機械等行業。

二、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圍繞跨入全國先進省會城市行列的目標,堅決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總攬率先發展的各項工作,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為支撐,實施綠色轉型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努力轉變增長方式,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致力構建和諧社會,全力推進思想觀念創新、科學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環境創新、文化氛圍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確保實現「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達到103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達到35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6.5%,達到19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達到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達到52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達到434億元;地區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3%,達到23.9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達到116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達到4885元;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8.3%;市區大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60天;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

實現上述預期目標,要著力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實施不銹鋼及深加工、機械裝備製造、精細化工、能源環保等科技專項,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抓好太重油膜軸承技術改造、山西亞日電腦公司20萬台電腦等已完工項目的達產達效;加快太鋼150萬噸不銹鋼、西山熱電等項目的建設進度,促進投產見效;著力推進山汽集團2.3萬輛華宇重汽、雙喜輪胎180萬套全鋼載重子午胎項目建設以及山西水塔老陳醋公司5萬噸老陳醋等新開工項目。按照同業入園、專業集群、形成循環、綠色發展的要求,優化產業布局,設置「綠色高壓線」,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加強協調服務,繼續推進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的建設和發展,搞好不銹鋼工業園二期建設,促進富士康科技工業園二期建成投產、三期基本建成。啟動信息產業園區、鋁鎂加工園區和民營區陽曲工業園建設。繼續加強與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的問題。

(二)以解決「三農」問題為核心,務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有良好開端。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及新農村建設試點。加快農村路網改造和建設,扎實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建設康莊生態家園。加強農村通信、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實施人畜飲水安全工程,解決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落實好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推廣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奶、肉、菜、果、醋」五大加工產業,大力扶持水塔老陳醋、森泰牧業、旭美薯業等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擴大農民增收空間。大力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加快河西農副產品批發等大中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以縣城和建制鎮為重點,推進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建設。

(三)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炭工業結構調整,關閉年產9萬噸以下且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布局不合理的礦井58個。取締、關閉古交市、婁煩縣和陽曲縣境內的違法違規小機焦項目8個,減少產能80萬噸。積極推廣節約煤、電、油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堅決淘汰高耗能工藝設備。加快河西北中部污水廠管網配套和城南污水廠建設進度,搞好再生水利用,鼓勵使用雨水和中水進行城市綠化養護。抓好太鋼、煤氣化等重點企業和高新區、經濟區、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點,推行清潔生產。以二氧化硫和煙塵減排為重點,嚴格實施環境容量總量控制,搞好一批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城區綠化美化工程及汾河二期工程建設,繼續完善天然林、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突出抓好東西山綠化、環城林帶、通道綠化等城市周邊增綠工程,恢復西山生態,打造汾河景觀。

(四)拓寬投融資渠道,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圍繞突出「汾河景觀、文化品位、立體交通、新區引領」四大亮點,要在安排好城南防洪排水、西北環袁家莊連接線、濱河西路南延、長風街東延、汾河蓄水美化二期、婁煩庫區移民等續建項目的同時,重點安排新農村建設、機場大道、城南污水廠、侯村垃圾衛生填埋場、採煤沉陷綜合治理以及文化旅遊等新開工項目,統籌安排好農林水利、科教文衛等專項資金。做好天然氣利用項目工作,開工建設武宿門站及其到小店、晉源、南部新區的管道工程。加快教育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做好山西國際會展中心、山西大劇院、太原博物館、太原音樂廳、太原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等大型文化體育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等前期准備工作,力爭具備條件的項目早日開工。加快符合中低收入居民需求的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同時要嚴格控制在老城區大規模拆遷和成片開發建設。

(五)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抓好太原鋁廠、太原銅廠、山西針織廠和太原玻璃瓶廠政策性破產工作。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領域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推進城南污水廠、城南集中供熱等項目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經營。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向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社會公共事業以及服務業等領域投資發展。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的項目,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准制、備案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資責任約束機制,對政府投資項目一律實行招標,推行代建制。

(六)創新投資發展環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展以優化政務環境、整治城市衛生、創建文明交通為主要內容的「環境創新年」活動,進一步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做好利用外資項目篩選等前期准備工作,完善擴充招商引資項目庫,組團參加省赴香港、上海大型招商引資活動。抓好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城市交通設施項目可研報告、環評報告和移民拆遷方案的編制工作。繼續鼓勵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支持成套設備、特色農產品出口,提高對外貿易質量。大力培植多元化的進出口經營主體,努力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

(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把發展服務業、私營個體經濟和開發社區崗位作為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繼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完成下崗職工出中心並軌工作。實施「分類施保」,鞏固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低水平、廣覆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努力實現農村低保的應保盡保。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統籌協調各方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學生免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啟動「百校興學」工程。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商品,搞好旅遊促銷和市場開發,全年旅遊總收入達到94.3億元,增長17.2%。恢復和打造雙塔、文瀛湖等歷史文化景區,加快五一、南宮等文化廣場及青年宮旅遊演藝中心等文化設施的改造和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組建文廣集團,加快「解放數碼電影娛樂城」建設進度和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在十縣(市、區)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協調發展其他社會事業。

⑦ 山西近年來發展情況如何它的省會太原能算作幾線城市

山西位於我國的華北地區,擁有3700多萬人口,也是我國的產煤大省。這里不僅有煤,而且有重工業。但是由於這兩年山西出現了產能過剩,所以導致了經濟發展不如前兩年。那麼山西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如何呢?他的省會太原能算作幾線城市呢?

山西的經濟增長速度比較慢,但是在緩慢回升。雖然說由於產能過剩導致了山西的經濟停滯不前或者說不景氣,但是山西在2018年的總產值達到了16,818億元,比2017年同步增長了6.7%。而且已經過了全國的及格線。

太原的奢侈品消費在全國名列前茅。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我們能夠看到街頭有很多的豪車,而且有一項數據表示太原街頭的豪車比例佔到了全國第1位。所以提起太原,就能夠讓人聯想到土豪,聯想到豪車。

⑧ 根據省統計局發布的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小明將我省2012年社會消費品銷售額按城鄉劃

(1)根據題意得:(21+100+14)×(1-84%)=21.6(百億元),
則圖①中鄉村消費品銷售額內為21.6百億元,

(2)根據題容意得:批發業增長率為

21?18
18
=
1
6
,零售業增長率為
100?90
90
=
1
9

住宿餐飲業的增長率
14?13
13
=
1
13

1
6
1
9
1
13

∴增長率最大的行業為批發業,

(3)設零售業要增長x,才能使全省2013年的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長12%,
根據題意列出方程得:100(1+x%)+(21+14)(1+10%)=(21+100+14)(1+12%),
解得:x=12.7%,
則零售業要增長12.7%,才能使全省2013年的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長12%.
故答案為:21.6;批發業.

⑨ 求關於太原的經濟建設情況

詳見太原經濟信息網http://www.tyeic.gov.cn/

2005年太原市國民經濟發展綜述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國民經濟各行業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十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年奮斗目標,加快改革開放,推進結構調整,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增長質量繼續提高,地方財力迅速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率先發展取得新進展。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895.49億元,增長14.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11億元,完成計劃103.6%:增長20.4%,增幅高於計劃0.4個百分點;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0.21億元,增長28.5%,增幅高於計劃8.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03億元,增長15.1%,增幅高於計劃0.1個百分點;

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3.72億美元,下降0.6%。其中:出口總額21.17億美元,下降19.5%:

財政總收入163.01億元,完成計劃114.8%;增長35.8%,增幅高於計劃17.8個百分點;

一般預算收入56.95億元,完成計劃116.2%增長33.6%,增幅高於計劃18.6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完成計劃100.0%,增長12.0%,增幅與計劃持平;

農民人均純收入4402元,完成計劃103.3%;增長13.7%增幅高於計劃3.7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1.1%,低於計劃1.9個百分點。

二、 「十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遞增

2005年,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順利完成「十五」奮斗目標劃上了圓滿句號。 「十五」時期的五年間,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

地區生產總值由396.27億元提高到895.49億元,增加499.22億元,年均遞增14.0%;

財政總收入由56.36億元提高到163.01億元,增加106.65億元,年均遞增23.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90.51億元提高到292.11億元,增加201.60億元,年均遞增19.6%;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山73.55提高到142.53,提高68.98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60.94億元,年度投資由104.77億元提高到438.51億元,年均遞增33.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89.42億元提高到384.03億元,增加194.61億元,年均遞增15.2%;

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0.31億美元提高到33.72億美元,增加23.41億美元,年均遞增26.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19元提高到10476元,增加4457元,年均遞增11.7%;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643元提高到4402元,增加1759元,年均遞增10.7%;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五年上漲3.2%,年均上漲0.6%。

「十五」時期,成為我市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最快、增長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

2005年國民經濟運行狀況

一、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重為:2.2:48.1:49.7,第二、第三產業構成全市經濟的主體。從發展趨勢看:

第一產業平穩發展。實現增加值19.99億元,增長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0.2%,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領先發展。實現增加值430.67億元,增長17.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1%,拉動GDP增長7.5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較快發展。實現增加值444.83億元,增長13.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7%,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

從2001年開始,我市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擴張周期,國民經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經過幾年的加速增長,目前正在從加速增長階段向穩定增長階段過渡,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明顯增強。

二、繼續優化農業結構,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預計2005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農業產值19.96億元,林業產值1.42億元,牧業產值11.44億元,漁業產值0.27億元。

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鼓舞下,我市繼續實施「惠農」政策,農民種地熱情進一步提高,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83.4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29千公頃,增長4.1%。糧食總產量為29.18萬噸,其中:夏糧產量3.09萬噸,秋糧產量26.09萬噸。

突出發展城市農業,蔬菜種植面積繼續擴人。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5.1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1%:蔬菜產量為143.22萬噸,增長3.4%。

畜牧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肉類總產量6.51萬噸,比上年增長9.1%;禽蛋產量4.32萬噸,增長2.3%;牛奶產量9.44萬噸,增長11.4%。

鄉鎮企業繼續發展。全年完成總產值620.87億元、增加值148.14億元,分別增長30.0%和29.9%;營業收入549.64億元、上交稅金29.96億元,分別增長30.6%和58.5%。鄉鎮企業的不斷發展,對於壯大農村經濟、改變農民的收入構成與生活方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規模工業生產趨穩,經濟效益繼續提高

2005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下同)工業增加值292.11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增幅比上年減緩3.6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完成增加值54.22億元,增長40.0%;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138.73億元,增長9.7%;市屬企業完成增加值17.74億元,增長19.8%:縣屬及以下企業完成增加值81.42億元,增長28.2%。

輕工業加速增長,完成增加值38.41億元,增長40.0%,增幅快於上年14.9個百分點;重工業平穩發展,完成增加值253.70億元,增長17.7%,增幅比上年減緩6.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比重為13.1:86.9,輕工業比例上升1.1個百分點。

國有控股企業仍保持主體地位,完成工業增加值210.39億元,增長16.0%: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2.2%,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

經濟效益繼續攀升。前11個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2.53,比上年同期提高13.31點;實現利潤34.95億元,增長26.0%;實現利稅91.89億元,增長22.5%。

煤、焦、鋼生產平穩,初步統計,全年原煤產量4070萬噸,焦炭產量1196.8萬噸,成品鋼材產量434.6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0%5.8%和8.4%。在重工業增速減緩的影響下,電力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全年發電量149.4億千瓦,比上年下降1.3%。

四、投資增幅趨於平穩,市屬投資比重較高

在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作用—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逐步從高位回落,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增速比上年回落37.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21億元,增長28.5%。增速回落22.9個百分點。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增長差距縮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差由上年的41.8個百分點下降為11.0個百分點,有效需求回升的均衡性有所提高。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特點如下:

工業投資主體地位突出。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26億元,增長75.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9.55億元,增長49.4%,其中:工業投資258.80億元,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64.7%,增長50.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9.40億元,增長1.8%,其中:房地產投資79.44億元,增長5.4%。

國有投資領先增長。國有投資完成232.39億元,增長48.5%,非國有投資完成167.82億元,增長8.4%。國有投資與非國有投資的比例為58.1:41.9,國有投資比例較上年上升7.8個百分點。

市屬項目投資仍佔有較高的份額。中央項目投資完成23.09億元,增長32.1%;省屬項目投資完成175.06億元,增長97.6%;市屬項日投資完成202.06億元,下降1.6%。三項投資主體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中的份額分別為:5.8%、43.7%、50.5%。

五、財政收入再創新高,金融運行持續平穩

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35.8%:其中:市級財政完成98.79億元,增長32.8%:縣區財政完成64.22億元,增長40.3%。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6.95億元,增長33.6%。一般預算支出執行72.03億元,增長26.9%。

在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帶動下,財政收入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第二產業較快增長,企業效益迅速攀升,使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87.1%;第三產業繁榮,消費需求明顯回升,使營業稅比上年增長18.4%。企業自主發展能力增強、骨幹財源的壯大,為財政增收提供了保障。

2005年,貨幣政策呈現「穩健」基調。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539.25億元,比年初增長15.3%: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69.14億元,比年初增長9.6%,分別比上年回落8.2和5.3個百分點,存、貸款增長差由上年的8.6個百分點下降為5.7個百分點。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4491.48億元,現金支出4361.41億元,凈回籠貨幣130.07億元。

六、消費需求繼續擴大,市場流通保持旺盛

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68.04億元,增長13.0%;縣城消費品零售額6.00億元,增長108.7%;縣以下零售額9.99億元,增長95.8%。

從消費地域看,城市零售額佔到全市的95.8%,城市消費主體仍然突出。但是由於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促進了農村消費品市場的活躍,出現了城鄉市場全面走旺的局面。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高於城市零售額,城鄉消費差距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

七、市屬外貿出口活躍,利用外資水平提高

受焦炭、金屬鎂出口量、平均出口價格下降,以及煤炭出口量減少的影響,地區出口出現下滑趨勢。2005年,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3.7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21.17億美元,下降19.5%:進口12.55億美元,增長64.2%,實現貿易順差8.62億美元。

在面臨出口政策調整,資源性、高能耗產品出口減少的情況下,我市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經過市政府與各出口企業的共同努力,市級外貿出口實現大幅增長,出口額在全地區的比重迅速上升。前11個月,市屬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5.8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2%。其中:出口3.36億美元,增長 31.9%;進口2.51億美元,增長2.4倍。市級出口額佔全地區出口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5%上升為17.4%。

2005年,全市新批准成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35戶,比上年增加8戶,實際利用外資16490萬美元,增長15.6%

八、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民人均純收入4402元,增長13.7%,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1.7個百分點,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由上年的100:41上升為100:42,呈現差距縮小趨勢。

居民收入增加帶動了消費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06元,比上年增長9.8%。消費多樣化趨勢明顯,恩格爾系數為30.9%,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在八大類消費支出中增長的有:食品支出增長5.5%,衣著支出增長24.1%,醫療保健支出增長35.7%,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3.4%,居住支出增長14.5%,雜項商品與服務支出增長31.5%。下降的有: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0.4%,交通及通信支出下降2.1%。

儲蓄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截止200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24.92億元,比年初增長25.7%。其中:城鎮居民儲蓄950.39億元,增長26.6%;農村居民儲蓄74.53億元,增長16.0%。

九、物價指數溫和上漲,消費價格總體平穩

2005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1%,與上年同期3.9%的上漲幅度相比,漲幅減緩2.8個百分點。物價水平回歸平穩,經濟形勢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了高增長低通漲的穩定運行格局。

從分類價格指數看,呈現「五漲、—平、兩降」的趨勢。上漲的五類是:食品類上漲3.8%,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2.4%。持平的是: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的兩類是:衣著類下降3.8%,交通和通訊類下降3.7%。

物價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糧食需求增長逐步趨於平穩,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食品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居住類、娛樂教育用品及服務類、煙酒及用品類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與上年相比有所同落。

十、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二級以上天數增多

2005年,我市共出現二級以上天氣245天,比上年增加21天。市區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為0.139毫克/立方米,下降15.2%;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為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2.5%;二氧化氮濃度年口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下降9.1%。綜合污染指數由上年的3.23下降到2.92,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2005年,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圓滿完成「十五」計劃寫下了最後的一筆,隨著「十—五」時期的來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又迎來一個新的、更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生產要素加速流動,有利於我市依託資源優勢,承接國外和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提升競爭力;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有利於我市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太原率先發展的支持力度,必將增強我市的發展動力、拓展發展空間:通過幾年的結構調整,我市經濟增長方式不斷轉變,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市經濟發展中還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如:經濟運行中結構矛盾仍比較突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任務仍很艱巨。

2006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當前經濟發展的有利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創新意識,提升發展水平,進一步鞏固「十五」成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為進一步加快太原率先發展步伐而繼續努力。

與太原市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公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