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
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具體表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是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四是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五是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六是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七是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八是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2. 16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那些顯著的成就
報告認為,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具體表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是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四是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五是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六是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七是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八是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記者張毅、周英峰)
3. 我國在什麼新經濟領域發展這個顯著取得一定成效
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201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回15677億元,比2012年增答長52.2%,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1%,比2012年提高0.2個百分點。量子通信、高速鐵路、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射電望遠鏡、大飛機、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等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科技成果涌現。
4. 安吉經濟怎麼樣
安吉經濟整體實力偏弱,每年GDP大約在260億左右,而湖州市每年的GDP大約在1800億左右,基本上安吉占湖州總經濟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湖州共有兩區三縣,所以安吉的經濟連湖州平均經濟水平都達不到,算的上湖州經濟最落後的縣城。
一、安吉縣經濟指標參考:2013年生產總值(GDP)265.4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6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9.6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0.13億元,分別增長0.7%、11.1%和7.1%。按戶籍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57614元,比上年增長8.3%,按平均匯率(1:6.19)計算達 到9308美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10.3:48.7:41.0調整為9.6:48.9:41.5;
二、湖州市經濟指標參考: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03.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953.2億元,增長10.1%,其中工業增加值861.1億元,增長10.8%;第三產業增加值724.4億元,增長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7.0:52.8:40.2。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68839元,增長8.7%,摺合11116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61953元,增長8.7%,摺合10083美元。
5.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的重大成就
1、增長速度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
「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從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來比以前有所放緩,但這是在很高基數上實現的增長,而且是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增長。同時,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較,我國仍然處於絕對領跑者地位。
2、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從要素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2014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了53.1%。
3、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
「十二五」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跨步增強,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持續提高。從經濟實力看,2014年我國GDP總量為10.4萬億美元,佔全球比例為13.4%,牢牢占據世界第二位。
從產業競爭力看,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220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
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土地流轉率提高到30%,家庭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製造業是國家間經濟角力和競爭的主戰場,彰顯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近年來,我們一手抓淘汰落後,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一手抓轉型升級,改善品質質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能製造開始興起,成為製造業的新生力量。
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企業脫穎而出,帶動了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動了產業整體素質提升。
6. 安吉發展經濟的建議
安吉的發展,在今年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對於目前的發展態勢,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作為安吉一子民,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過分側重於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地區都有各自的區位優勢,安吉作為緊靠金三角(滬寧杭)地帶的一個山區縣,發展工業在區位上的確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是眾人皆知的,然而面對安吉的本土優勢以及滬寧杭一帶旺盛的旅遊市場,安吉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市場的必然選擇,面對這樣一個歷史機遇,如果放鬆了旅遊業的發展,說不定若干年之後,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批遊客往西(安徽)而去,到時則悔之晚矣!至於工業的發展,我認為安吉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工業發展缺少全盤計劃,各個鄉鎮都將工業作為工作的重點。試看今日之安吉,還有何外不飄煙?我認為,工業要發展,但並不是每個鄉鎮都應該發展工業,工業的發展應當也只能布局在自遞鋪到高禹的省道沿線和遞鋪至曉墅沿線。其他鄉鎮,盡可能的不要布局工廠,特別是遞鋪至章村,能不布局就不要布局,切不可讓外地遊客一進入安吉,就感覺進入了工業區,畢竟遊客是來遊玩的,誰又會喜歡到一個工業區去遊玩呢?再一個各村的環境整治目前是較為成功的,但是成功的同時,我們也要警惕無序的引進企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2、招商引資過於盲目。今年以來大規模的外派招商組,感覺有點大躍進,首先在人員選拔上,比較盲目,如招商人員應該具備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不是每個成員都具備。對於本地實際情況的熟悉程度是否每個成員都有數?前往地的情況是否了解?等等的情況,在我看來,今年的招商組成員的組合上是有極大的問題的!其次,對於成員的監管是否真正到位,怕只怕到時候,外出人員有些是去了,但只是形式上的外出,真正的工作效果卻是零,徒勞無益!
3、過於重視工業發展的速度,忽略工業發展的質量。這樣的觀點和做法,帶來的後果是,一些廠商看中了我縣工業發展的求快特點,將一些污染較重的企業搬遷到我縣,再一個就是部分客商看中我縣地價低的特點,買了廠區就是不動工,造成工業區的實際利用率嚴重偏低。
4、對鄉鎮人員的考核過分偏重於工業。這一措施有相當大的問題,一方面造成各鄉鎮領導為了自己的前程,不考慮本地實際,盲目招商引資,另一方面,造成了鄉鎮人員服務於工業的意識增強、服務於工業的時間增加,而對於本鄉鎮群眾的服務意識卻在淡化,從而造成干群關系疏遠。
對於安吉發展的建議:
一、景區沿線或附近重視環境的治理,盡可能的少建或不建工廠。
二、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土地整治,盡可能的不要改變當地的地形地貌,比如池塘、山丘,畢竟毀掉容易,再建難,等到安吉縣到處是平原的時候也就是安吉不是安吉的時候了。
三、加強招商引資實際效果的清理,改變對鄉鎮領導幹部的考核方法。對於只買廠區不開工的要堅決給予清理,對於我縣南部如山川、港口、天荒坪、上墅、報福、章村、杭垓、孝豐的鄉鎮領導考核,要增加旅遊開發的評分項和環境治理評分項。
四、看準上海老齡化擴大化趨勢,可由政府組織或引導,在我縣多建一些養老中心,地點的選擇應該選擇在環境優美的各個村莊,這一舉措,我認為可以極大的增加我縣農民的收入,畢竟在我縣,農村經濟還相對落後。
五、政府今後在大的項目或規劃上,要盡可能的多公示,多聽取各方的意見,切不可一旦決策就匆匆上馬。像今日之昌高,無論從選址還是從校內布局來看,都存在很大問題,希望政府今後在大的項目上少犯一些類似的低級錯誤。
六、增加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特別是高中段。我們目前對他們的關心還太少,如何集中各方力量來關愛貧困生,給他們以更有效的幫助,這需要我們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領導部門的關注。
7. 安吉在建設中國美麗鄉村中的工作亮點及不足
近年來,我縣致力於建設中國美麗鄉村、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政府推動、百姓參與、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圍,效果顯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和竹產業發展更是全國山區半山區縣市典範,倍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級各類媒體的關注。縣宣傳部門為提高安吉知名度與美譽度,積極為安吉對外宣傳進行吆喝,營造聲勢。一是主動走出去。宣傳部門及時將縣內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整理,製作宣傳資料由部領導親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進行溝通,爭取在全國有影響的媒體上報道安吉建設與發展成果;二是誠心請進來。在與主流媒體溝通的同時,創新形式力邀媒體到安吉采風,實地感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對安吉地方經濟的推動作用和提高農民生活的重要影響,通過記者體驗、百姓暢談等形式生動報道;三是做大做強外宣工作。由常委宣傳部長、分管部長親自帶隊到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負責人聯系協商,力爭播精品、上頭條、擴影響。目前溝通的均是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媒體,如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等。繼2009年9月1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經典中國輝煌60年》為題頭條報道我縣良好生態環境與建設成果後,12月27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題報道了我縣竹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如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安吉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12月28日,央視一套與央視新聞頻道在7點至8點時段的《朝聞天下》欄目中分別以《村莊名片》、《記者體驗:竹子改變生活》、《農民2009:農民老李的致富三級跳》、《數字增收》為題全面報道安吉縣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與地理優勢情形下,政策支持、技術幫扶、產銷跟蹤,因地制宜推動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與典型經驗。通過以記者體驗、農民說安吉、數字證實等不同形式報道安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與竹產業發展,使安吉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作為全國權威主流媒體的中央電視台在重點欄目如此高頻率報道安吉,在安吉對外宣傳歷史上罕見的。這也反映了安吉對外知名度與影響力在擴大,安吉政府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顯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區半山區自身特點的。 浙江省安吉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立縣理念,注重領導方式、思想觀念、載體平台、制度政策、服務方式的五大創新,充分發揚安吉人兼容並蓄、敢為人先、虛心有節、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為抓手,全力把全縣187個行政村建設成為「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產業特色最鮮明、公共服務最健全、鄉土文化最繁榮、農民生活最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據安吉縣委副書記王樹介紹,為保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有序,縣委縣政府把全縣作為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每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每個農戶當成一個小品來改造。現已把全縣所有行政村劃分為40個工業特色村、98個高效農業村、20個休閑產業村、11個綜合發展村和18個城市化建設村,並出台了《中國美麗鄉村實施意見》,明確了實施架構、評價標准、考核辦法、獎勵政策和長效管理機制,使「中國美麗鄉村」建有方向、評有標准、管有辦法,使新農村建設從一個宏觀的方向性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工作實踐,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為人先、堅忍不拔、同心協力、求真務實」的「安吉精神」。 王樹告訴記者,安吉縣通過實施環境、產業、素質和服務「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使安吉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昔日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安吉,如今被稱為中國竹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中國竹地板之都、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成為長三角地區大城市產業轉移、要素外溢的「首選之地」和都市人群摒棄浮躁、回歸自然的「休閑樂園」。 據了解,安吉農村產業發展按照「一產調優提效、二產調強提質、三產調大提速」的發展思路和「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互動目標,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競爭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使農業變強了,2008年,全縣竹產業銷售額達108億元,白茶產值7.8億元,已建成農業休閑觀光園區13個,面積7萬畝。2009年上半年,全縣休閑農業園區共接待遊客307萬人次,旅遊收入12.25億元,拉動農民收入增長2.3個百分點;「農家樂」經營戶達520戶,8800餘張床位,全年可接待遊客68萬人次,解決農民就業3萬人,實現收入1億元。讓農民變富了,200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3元,高於浙江全省農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農民富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富庶,還表現在農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農民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把農村變美了,建成了全國優美鄉鎮12個,省級生態鄉鎮13個;形成了體系完善的「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的農民生活垃圾處理網路,垃圾收集率達95%;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建成生態公益林100萬畝,空氣質量和水質量保持Ⅱ級以上,走進安吉就像到了一個巨大的生態公園,山美、水美、田園美。城鄉也更加和諧了,縣城以山為脈,以水為徑,形成群山環繞水穿城、青山碧水綠綿延的生態城市形態,廣大農村把生態村建設與小康示範村創建等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全縣城鄉收入差距比達到1.96:1,一些經濟活躍鄉村的農村戶口甚至已經成為讓城裡人羨慕的身份。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一種優勢資源,關鍵是如何把生態資源變成生態效益。安吉基於這種理念,大力挖掘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潛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國名牌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同時耐心尋找跨越式發展之路,利用生態環境優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建設大都市後花園,打造休閑度假天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讓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遊客的到來又使安吉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農民由一產「接二連三」(靠一產優勢發展二產、再靠生態優勢發展三產)正在向「跨二進三」(跨越二產,依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直接進入三產)發展,闖出了一二三產聯動、綜合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認為,對於「安吉模式」應該全面、系統地來看待和認識,其中有很多值得總結、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領導幹部忽視的生態資源轉化成了資本,大力發展農業三產化,讓農民分享到了第三產業的資本收益,使農民靠三產增收,而不是靠一產增收,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這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再添一計。再比如,安吉一個縣的產值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村,一個縣的財政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鄉,但是安吉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建設水平卻達到了日韓的水平,而且不是一個兩個點,可以隨處下車,隨處去看。這也為新農村建設怎麼搞、怎麼以極低的成本讓千家萬戶實現生態農業環保農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發達地區才搞得成、是不是財政拿足夠的錢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範例。 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甘士明在發言時說,美、新、富、榮四大要素構建了美麗鄉村,支撐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安吉特點的新農村建設發展路子,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做了最好探索。特別是把保護生態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農民創業和農民增收這個根本著眼點,依靠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打造鄉村旅遊產業,拓展農業的發展功能,使把整個農業產業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創新了農業產業創新模式,很有推廣價值;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資源進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關的社會資本和農民資本來進行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用以獎代補的這一點點資金撬動了比較大的社會資源來共同建設新農村,也值得借鑒。 與會專家認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運作軌跡,體現了通過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的創新思路,實踐了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區推進生態立縣和生態強縣的發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規律,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從「安吉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看,有四條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堅持以農為本發展戰略,跨二進三,實現「三農」跨越式發展。安吉圍繞竹子、白茶、蠶桑這三個農業主導產業做足文章,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真正做到了農業「接二連三」,同時大力打造縣域經濟整體品牌優勢,形成了「中國竹鄉」、「中國首個生態縣」和「中國美麗鄉村」三張亮麗的「名片」,進而使農業在「接二連三」的同時實現「跨二進三」,變農業資源為農業資本,在要素重新定價、重新分配中占據主動,實現了「三農」跨越式發展。二是堅持生態先行發展戰略,強調自然和諧與生態文明,推動「三農」可持續發展。安吉善於挖掘和保護生態、善於經營生態,通過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服務,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產生了綠色GDP,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堅持文化立縣發展戰略,內促外延,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三農」科學發展。安吉憑借底蘊深厚的文化,立足於文化消費的民族性、生態性和專業性,作好農村文化消費這篇大文章。通過不斷挖掘與傳承,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農村文化,涌現出了書畫村、畲族文化村、生態屋、山民博物館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現象,形成了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吸引城市遊客的一大賣點。四是堅持精神傳承發展戰略,突出理念思路轉變,實現「三農」和諧發展。安吉把「奮戰五年·再造安吉」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支柱,傳承先賢遺風,弘揚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連著一年抓,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事跟著一事抓,鍥而不舍,不斷在推進中完善,在落實中提升;通過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了全縣覆蓋、全民參與,共同打造美麗鄉村、共同建設幸福和諧的美好家園。 「安吉模式」對推進全國新農村建設有三大啟示: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走城鄉一體化的道路,採取一二三產業統籌發展的模式,統一規劃,一起推進,統籌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並非只有依靠工業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過開發內源改變了農業弱質本性,使農民可以不離開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樂業,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風光中,享受著城市的現代文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三農」解決方案。二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須有統一的發展思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區位條件、地緣優勢、產業優勢,應該准確定位,科學決策,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農業資源可以轉化為農業資本,山區的生態、環境和文化作為重要的資源同樣可以轉化為資本。只有著力拓展生態、文化的功能,向休閑、觀光、旅遊、環保等方面轉移,才能實現農村的良性循環,才能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安吉的實踐告訴我們,山區縣的資源在山水,潛力在山水,山區縣的發展完全可以摒棄常規模式,走出一條通過優化生態環境帶動經濟發展的全新道路。三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包含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傳承農耕文化、發展休閑農業等豐富內容。老百姓的幸福感並不一定與GDP的增長成正比,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後,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們需要綠色GDP、務實GDP;農民收入與財政收入的增長並無必然關聯,富民與強縣並非完全是同一個概念,安吉2008年的財政收入不足15億元,但安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343元表明,強縣並不等於富民,只有富民基礎上的強縣才最值得推崇。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守聰告訴記者,舉辦此次研討會就是集中有關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的智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安吉模式」進行梳理和研究,探討在農村推廣「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樹立一個鮮活而又生動的典型。 王守聰透露,今年10月底,農業部還將聯合國家旅遊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舉辦「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高層論壇」,屆時將召開「中國旅遊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分會成立大會」和舉辦「2009首屆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暨中國美麗鄉村節」,進一步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山區、半山區的新農村建設。
8. 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什麼舉世矚目成就
一是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3%。從2003年起,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1.1%。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區中位居前列;全口徑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億元增加到2008年817億元,增長近114倍,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1億元,比1978年增長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56.7億元,是改革開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別是2000年以來,新疆進入了大規模投資開發的"黃金"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1377億元,占改革開放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6%,大大超過建國後新疆前50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的總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要基礎產業和新的生產能力,對支撐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新疆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極大地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區水庫總庫容83.8億立方米,在建的水庫庫容約60億立方米,擬建山區控制性水庫庫容70多億立方米,全部建成後庫容將達218億立方米,屆時新疆將依靠大型水利樞紐適時調節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資源配置的主動權。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在相繼建成北疆鐵路、南疆鐵路、蘭新鐵路復線的基礎上,近年來又先後開工建設了精-伊-霍、烏魯木齊-精河復線、奎屯-北屯、吐魯番-庫爾勒二線、喀什-和田、蘭新線嘉峪關-阿拉山口段電氣化改造、庫爾勒-阿克蘇二線、庫車-俄霍布拉克、五彩灣-將軍廟、哈密-羅中等,目前正在同時建設11條鐵路,蘭州-烏魯木齊第二雙線、福海-富蘊、將軍廟-哈密、哈密-策克(額濟納)等五條鐵路將於今年年底前陸續開工,新疆鐵路進入了高速建設時期,這在新疆乃至全國省區鐵路建設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萬公里,在全國排名第10位;民航機場15個,通航里程14.8萬公里,是我國擁有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規劃2009-2013年公路建設總投資1200億元,重點建設境內高速公路網路、加大國省道改造力度、加強口岸公路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除在建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喀什機場改擴建和哈密機場復航工程外,"十一五"後兩年,新疆還將陸續開工建設伊寧、吐魯番、庫車、石河子、博樂等機場。
三是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土地光熱、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優勢,為特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按照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推進糧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1978-2008年,農業增加值由14億元增加到691億元,增長48倍。2008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棉花產量301.6萬噸,比1978年增長54倍,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40%;林果面積1450萬畝,其中南疆環塔里木盆地達1200萬畝,果品產量451萬噸,成為農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長點;肉類產量175萬噸,比1978年增長16.5倍,現代畜牧業產值佔大農業的比重達到27%。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以來,新疆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相繼建成了克拉瑪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瑪依、獨山子、烏魯木齊、庫爾勒-庫車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產量2772萬噸,天然氣產量240億立方米,分別比1978年增長6.7倍、95倍,油氣當量居全國第一位。特別是隨著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中哈石油管線、獨山子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等工程建設,奠定了新疆作為全國重要的戰略能源基地和國際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資源的開發已進入大發展階段,一大批有戰略眼光的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紛紛介入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一批千萬噸級的煤田相繼開工建設。在加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基礎上,相繼建成了卡拉通克銅鎳礦、阿西金礦、阿舍勒銅礦、羅布泊鉀鹽等一批重點項目,鋼鐵、貴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一體化、庫爾勒-庫車石化工業帶等工業聚集區,新型工業化顯示出極好的發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態環境之獨特,旅遊資源之豐富是內地省市所不具備的。新疆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2008年,全區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195萬人次,超過了全疆人口總數,國內旅遊收入197.95億元;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6.32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6億美元。
四是對外對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充分發揮向西開放的地緣區位優勢,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開拓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和俄羅斯市場,加強與內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貿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12個,已與14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2008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222億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區之首。積極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新疆優勢資源開發和優勢產業發展,目前在新疆落戶的區外企業達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強及外國知名企業25家,引進我國500強企業75家。
五是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普九"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推進,率先對貧困地區中小學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義務階段中小學生免收學雜費。全面推進"雙語"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階段教育作為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國家和內地省區的大力支持下,內地高中班和疆內初中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醫療衛生服務逐步改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實現了全覆蓋。大力實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進了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5倍和28倍。
9. 金華市的磐安縣與湖州市的安吉縣經濟發展狀況哪個更好
我是磐安人,也去過安吉,隨便想想也知道這倆個地方跟本沒有可比性,磐安早些年一直都是出了名的貧困縣,雖然這幾年好多了,可再怎麼樣要趕上安吉那也不是十幾年內能夠超越的
10.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2、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3、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4、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5、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6、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7、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8、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