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什麼上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㈡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以為主線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版提出:貫徹新發展理權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基礎上,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二、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這兩方面建設,均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具有客觀必然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體現,就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從根本上決定了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㈢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做到那六個方面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准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二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五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准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六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㈣ 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什麼上
放在實體經濟上
㈤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1、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2、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3、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4、積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5、著重發展開放型經濟。
6、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
(5)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包括以下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它們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㈥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什麼為主線
貫徹復新發展理念,建設制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6)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與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聯系,如何全面准確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
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是我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啟現代化經濟建設新征程,必須讀懂、弄通、做實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㈦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_______為主線。
C.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拓展資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版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權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增速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特點。同時,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國民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台階。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仍然曲折,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只有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更是我們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㈧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什麼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首要任務。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也意味著實體經濟必須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實體經濟是根基,其他方面工作,都可視為從不同側面服務於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我們必須繼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補短板,強弱項,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著力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除了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他方面工作也必須注重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以創新驅動引領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階。值得一提的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需要創新體制機制,藉此調動微觀主體積極性,並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各個體系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與高質量發展緊密對接。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發展提出的基本要求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途徑密切關聯,可以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故而,必須把推動高質量發展貫穿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整個過程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質量強國,推動中國經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㈨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何重要意義
有以下三點重要意義: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上個世紀80年代,黨中央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宏偉願景,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顯著提高發展質量,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正是持續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增速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特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更是我們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9)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主要任務如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