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十個中心城市有哪些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3、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4、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1)石家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擴展閱讀:
中心城市定位: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應當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重慶地處內陸腹地,居承東啟西重要戰略地位。
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鄭州承擔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的樞紐作用 ;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發揮區位交通連接東西、經濟發展承東啟西、文化交流東西互鑒的獨特優勢。
北京: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天津: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上海: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廣州: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
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武漢: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
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增強輻射中部的現代服務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築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鄭州: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堅持內外聯動,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建設,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
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保護好古都風貌,統籌老城、新區發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❷ 保定三年大變樣規劃圖是具體怎樣的規劃的
太多了,發不完,就這點吧。
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
保定市人民政府
2008.8
目 錄
第1章 總則 5
第2章 市域發展目標與戰略 6
第3章 城市性質與職能 9
第4章 城市規模與城鎮化水平 9
第5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0
第1節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0
第2節 市域空間管制 13
第3節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14
第4節 市域基礎設施規劃 19
第5節 旅遊發展規劃 22
第6章 中心城區規劃 23
第1節 中心城區用地布局 23
第2節 中心城區空間管制 27
第3節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28
第4節 綠地系統與景觀風貌 33
第5節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34
第6節 市政設施工程規劃 38
第7節 環境保護規劃 43
第8節 綜合防災工程規劃 45
第9節 近期建設規劃 50
第10節 遠景規劃設想 50
第7章 規劃實施建議 50
第8章 附則 52
附表1:中心城區現狀建設用地匯總表(2008) 53
附表2: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2020年) 54
附表3:中心城區規劃道路一覽表 55
附表4:保定市域嚴格控制發展區一覽表 57
附表5:保定市2020年城區與縣城人口規模預測 單位:萬人 58
附表6:保定市縣城以外建制鎮職能類型分布 59
附表7:保定市區城市人口規模預測表 60
附表8:城市快速路網路節點立交設置統計表 60
附表9:停車場配建指標統計表 60
附表10:配建停車位統計表 61
附表11:分區域停車布局一覽表 61
附表12:公交站場規模一覽表 62
附表13:貨運中心一覽表 62
附表14:文物保護范圍一覽表 62
附表15:保定市市區環境雜訊標准 64
附表16:戶外允許雜訊級(dB) 65
附表17:市區河道治理標准表 65
附表18:規劃消防站一覽表 65
附錄19:建設部:關於同意調整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67
附錄20:河北省建設廳:關於保定市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 69
第1章 總則
第1條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為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編制《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以更好地指導城市各項建設活動安排。
第2條 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3)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關於同意保定市調整城市總體規劃的復函》;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5)《河北省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辦法補充規定》;
(6)《河北省城鎮體系規劃(2004-2020年)》;
(7)國家、河北省及保定市的其它有關法規與技術規范;
(8)《保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3條 規劃指導思想
(1)堅持區域一體化的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堅持在規劃中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思想,走中國特色的健康城鎮化道路;
(3)堅持尊重、保護人文資源和歷史文化;
(4)堅持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總目標。
第4條 規劃期限
近期:2008年~2010年
遠期:2011年~2020年
遠景:2020年以後
第5條 規劃區范圍
本期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除延續上版規劃內容,包括市區312.3平方公里、白洋澱澱區366平方公里、西大洋水庫水源地保護區210平方公里之外,還增加徐水、滿城、清苑行政轄區,總面積為3127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內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第6條 規劃層次與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市域、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城區。
(1)市域
范圍:保定市市域行政區劃范圍,面積22109平方公里。
規劃內容: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2)城市規劃區
規劃范圍:包括市區,白洋澱澱區,西大洋水庫水源地保護區,一畝泉水源地保護區,徐水、滿城、清苑行政轄區,總面積為3127平方公里。
規劃內容:空間管制分區規劃。
(3)中心城區
規劃范圍:市區內城市建設用地17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規劃內容:中心城區規劃。
第2章 市域發展目標與戰略
第7條 定性目標
積極融入京津冀城市價值鏈體系,成為世界級城市密集地區——京津冀城鎮連綿帶的有機組成部分,建成華北內陸地區向沿海開放的橋頭堡,並繼續發揮生態屏障作用;京津冀都市圈中以承接京津項目擴散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節能節水型企業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京津綠色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京南現代物流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北地區特色旅遊休閑勝地。河北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具有明顯龍頭帶動作用的示範地區。
第8條 定量目標
以2005年保定地區生產總值1072億元為基數,設想保定宏觀經濟2006~2010年以12%、2011~2015年以10%、2016~2020年以8%的速度發展。屆時2010年保定地區生產總值為1889億元、2015年為3042億元、2020年為4470億元。2010年前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例超過50%,到2020年三次產業結構呈「三二一」型結構。
第9條 保定市域宏觀經濟發展戰略
(1)積極推進外向經濟,打破經濟發展桎梏。
(2)利用區位優勢條件,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3)立足自有基礎條件,積極主動謀劃發展。
(4)發揮緊湊型城市的優勢,制止城市無序蔓延。
(5)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城市特色。
第10條 產業發展策略
保定市的產業發展應實施以工業經濟為核心動力,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的二元化新型工業道路。
第11條 宏觀經濟布局:兩片四區
第12條 (1)兩片——西部山地經濟片區和東部平原經濟片區。西部山地經濟片區包括淶水、易縣、阜平、唐縣、順平、淶源、曲陽7縣的山區部分。該片區以保護自然資源、涵養生態為重點、主要發展林果種植業和旅遊業;東部平原經濟片區包括西部山區7縣的山前平原部分和保定市域除西部7縣以外的其它縣(市、區)部分,是工農業並舉的發展地帶,也是規劃期內保定市生產力布局的主要區域。
第13條 (2)四區:經濟發展的四個次區域:西部山區次區域—生態農業旅遊發展區;中心城次區域—保定城鎮與經濟發展主體區(包括保定市區、徐水縣全部、清苑縣全部、安新縣全部、滿城與順平縣的平原部分);東北部次區域—承載京津輻射擴散區(包括涿州、高碑店、定興、容城、雄縣的全部和淶水、易縣的平原部分);東南部次區域—省會中心城市石家莊輻射影響區(包括定州、安國、望都、高陽、蠡縣、博野的全部和唐縣、曲陽的平原部分)。
第14條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戰略。 面向北京天津,「工業立市」、「錯位發展」引導保定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以高科技企業和「規模經濟」企業參與較大地域范圍的產業分工與競爭、增加地方經濟總量、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以適用型、勞動密集型和地方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解決就業,提高農民收入。
第15條 統籌城鄉建設發展戰略。選擇副中心城市,以「一城三星」的組團式格局共同擔負起保定中心城市作用,協調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城的關系。保定城鎮應選擇有重點的非均衡發展道路,新農村建設重點落實到居住生活環境的改善上。
第16條 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戰略。加強東西向路網的建設,構築以高速公路為主的市域快速路網,完善普通公路網,並提高其等級和路況。加強保定與山西、內蒙古等周邊地區之間、保定東西部地區之間、保定市域各級城鎮與中心城市之間、都市區各組團城市之間的聯系,構築縱貫西部山區的南北向交通軸帶。
第17條 統籌城鄉生態環境建設戰略。保定市域范圍內用地的生態分區,按保護等級分為三個級別: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生態環境二級保護區和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
(1)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主要包括山區生態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區,為生態環境各要素密集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需要保護的重點地區,執行嚴格的保護措施,禁止建設用地侵佔。市域一級生態環境保護區佔地比例達16%,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以及白洋淀濕地區,還包括大型水庫區與重要河流水系及其緩沖區。
(2)生態環境二級保護區:主要包括生態廊道和山前生態緩沖區,為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的周邊緩沖地區,執行較嚴格的控制措施,限制建設用地的置換。該部分區域為生態影響較大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建設用地的性質和開發量在該區內應盡可能進行控制,盡可能做為環境保護和科學研究用地。該部分區域佔地比例達37%,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前區,用地類型以林地、草地為主。
(3)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主要包括建設用地和農田,是生態限制性因素較少的地區,在該區域內建設用地佔地選擇條件相對寬松,比較適合建設發展。市域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佔地比例達46%,主要集中在中部、東部的平原地區。
第3章 城市性質與職能
第18條 城市性質: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冀中地區中心城市。
第19條 城市主要職能
(1)京津冀都市連綿帶南翼的中心城市。
(2)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基地。
(3)京南的區域性教育中心。
(4)商貿發達的市域中心城市。
(5)文化發達的宜居城市。
(6)京南交通樞紐、物流樞紐。
第4章 城市規模與城鎮化水平
第20條 保定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2010年,保定市域總人口為11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30%;
遠期2020年保定市域總人口為12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40~50%。
第21條 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25萬人;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70萬人。
第22條 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13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4平方米;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17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第5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1節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23條 城鎮空間結構
本次總規確定保定市域的城鎮發展軸為「一帶兩軸」結構:一條城鎮發展帶為由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規劃的京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用線以及規劃的京石高速公路復線共同構成的復合型城鎮發展帶。兩條城鎮發展軸由保津高速公路、保霸鐵路構成的發展軸,由省道定(州)蠡(縣)線接蠡(縣)高(陽)線構成的城鎮發展軸。一帶兩軸的城鎮空間結構是對保定市域宏觀經濟布局與市域城鎮發展戰略的落實。
第24條 城鎮等級結構
保定市域城鎮體系將形成四級等級結構:
第一級—市域中心城市:由「一城(保定城區)三星(滿城、清苑、徐水城區)」構成都市區組團式中心城市。
第二級—市域次中心城市:涿州城區與定州城區。
第三級—縣域中心城市:高碑店、安國城區及其它16縣的縣城。
第四級—建制鎮:縣城以外的其它建制鎮。
第25條 城鎮規模結構
2020年,保定中心城區將超過百萬人口,為特大型城市;涿州、定州、高碑店、徐水為或接近中等規模城市;安國城區和其它縣城鎮為小城市。建制鎮中高碑店的白溝和徐水縣的大王店發展潛力較大,人口規模可能會大一些,其它規模較大的建制鎮還有昝崗、留史、辛興、李親顧、清風店、靈山等。參見附表。
第26條 城鎮職能結構
(1)市域中心城市
大北京(或京津冀北)地區南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其中:
中心城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點發展教育、文化和高端服務業,以及科技含量與附加值較高的現代製造業。
徐水城區—以大中型機械製造企業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清苑城區—以汽車及其零配件生產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分擔中心城區部分倉儲與物流配送功能。
滿城城區—分擔中心城區部分文教、居住功能,休閑、度假、旅遊服務基地。
(2)市域次中心城市
涿州城區—北京衛星城,保定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京津輻射擴散項目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定州城區—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南部地區中心城市,以汽車、能源、煤化工等為主的產業基地。
(3)縣域中心城市
高碑店城區:縣域(縣級市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安國城區:縣域(縣級市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成葯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順平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淶源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性交通樞紐,「涼城」旅遊服務基地。
淶水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易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輕工產品生產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唐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阜平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性交通樞紐,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曲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石雕加工業為特色的小城市。
定興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汽車及其零配件和輕工產品生產為主的小城市。
望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容城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服裝製造及流通為主的小城市。
雄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塑料包裝和印刷為主的小城市。
安新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旅遊工藝品生產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高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興的紡織品生產及流通基地。
蠡縣縣城—縣域政治、文化中心,縣域棉、毛紡及皮革加工業服務中心。
博野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橡膠加工業為主的小城市。
(4)重點鎮
涿州松林店—以汽車零配件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定州李親顧—以金屬拉絲為特色的小城鎮。
高碑店白溝—以箱包生產及小百貨集散為主的小城鎮。
徐水遂城—以釀酒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小城鎮。
容城大河—以服裝製造業為主的小城鎮。
高陽龐口—以農機配件集散為主的小城鎮。
蠡縣辛興—以化纖及毛紡織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雄縣咎崗—以塑膠製品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定興固城—以制葯及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鎮。
阜平城南庄—以紅色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鎮。
淶水三坡—以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鎮。
安新三台:以製鞋業為主的小城鎮。
保定市縣城以外建制鎮職能類型分布見附表。
❸ 《雄安規劃綱要》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何要求
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質量」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作用明顯,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顯著,為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1、雄安新區交通建設
雄安新區將構建「四縱兩橫」區域高速鐵路交通網路,加快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重點加強雄安新區和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的聯系。
「四縱」為京廣高鐵、京港台高鐵京雄—雄商段、京雄—雄石城際、新區至北京新機場快線,「兩橫」為津保鐵路、津雄城際—京昆高鐵忻雄段,實現20分鍾到北京新機場,30分鍾到北京、天津,60分鍾到石家莊。
2、雄安新區基本公共服務網路建設
雄安新區將建設「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路。城市級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於城市中心地區,主要承擔國際交往功能。
組團級公共服務設施圍繞綠地公園和公交樞紐布局,主要承擔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於社區中心,主要承擔日常生活服務功能。構建社區、鄰里、街坊三級生活圈。
3、雄安新區綠色建設
綠色主要體現新區建設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建設環白洋淀綠化帶、環起步區綠化帶、環新區綠化帶,在城市組團間和重要生態涵養區建設大型森林斑塊,增強碳匯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
沿新區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線兩側建設多條綠色生態廊道,發揮護藍、增綠、通風、降塵等作用,實現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生態濕地融入城市空間。
4、雄安新區城市風貌建設
雄安新區城市設計堅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為主,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留中華文化基因,彰顯地區文化特色。
依託白洋淀清新優美的生態環境,利用城鎮周邊開闊自然的田野風光,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鎮空間,清新明亮的宜人環境,舒展起伏的天際線,形成體現歷史傳承、文明包容、時代創新的新區風貌,展現新時代城市形象。
5、雄安新區空間布局開發
空間布局是雄安新區功能定位在空間上的具體體現,也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選擇特定區域作為起步區先行開發,在起步區劃出一定范圍規劃建設啟動區,條件成熟後再有序穩步推進中期發展區建設,並劃定遠期控制區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人就雄安新區規劃
❹ 國家將對雄安新區進行怎樣的規劃,新區包括現在的哪些地方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在《綱要》中對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是: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本次新區規劃范圍包括雄縣、容城、安新三縣行政轄區(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鎮、苟各庄鎮、七間房鄉和高陽縣龍化鄉,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里。
(4)石家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擴展閱讀
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為105公里,距石家莊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新機場5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地質條件穩定,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准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雄安新區的建設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趨於完善,新區交通網路便捷高效,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完備,高端高新產業引領發展,優質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態環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實現城市治理能力和社會管理現代化,「雄安質量」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作用明顯,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顯著,為解決「大城市病」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新區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努力建設人類發展史上的典範城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❺ 石家莊未來向東發展還是向西發展
石家莊市的城市定位:中國經濟增長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點,首都經濟圈的第三級,冀中南經濟圈的經濟振興中心,河北省省會,中國醫葯之都,華北中南部的物資集散和交通樞紐。建成產業強大、生態優良、環境優美、功通完備、文化先進、交通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
空間發展戰略:整合重構,空間向北。城市的重點發展方向是向北,高端職能向北向西,基本職能向東向南,在繼續建設老城區的同時,要加快濱河新區的規劃建設,同時盡快啟動四組團縣(市)與主城區的同城化建設,使組團縣(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組成部分。
一、城市布局
石家莊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為「一城三區三組團」。
■一城即中心城,包括現狀主城區以及正定古城及其高速公路以東地區,是城市公共服務職能的聚集地區和未來城市發展建設的核心區。
中心城區依託正定歷史文化名城構築石家莊「一河兩岸」發展新格局,城市空間結構概括為「兩帶三軸多中心」,規劃建設用地500平方公里,人口500萬。
■三區即中心城內由滹沱河和京珠高速綠帶分隔的三個建設區,包括老城區、濱河新區和東部新區。老城區位於滹沱河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重點發展金融商貿、文化娛樂、商務辦公、信息流通、商業服務等第三產業和生態環境建設。濱河新區位於滹沱河以北,重點發展行政辦公、會展旅遊、文化體育、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職能。東部新區位於京珠高速公路以東,滹沱河以南,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葯及研發中心。
(一)老城區改造
1、舊城改造:推進62個佔地50畝以上的舊城改造項目
拆除建築203萬平方米,推進主路沿線62個佔地50畝以上的大型舊城拆遷改造項目,其中正在實施的32個。重點抓好正在實施的開元環球中心、遠洋商貿城、「萬象天成」商務城、「金世界」商業中心、「南花園」步行街、北方葯博園、新華和南三條市場升級、大經街改造、締景城、聯邦名都等10個精品亮點區域建設項目。
2、城中村改造:拆除334萬平方米
拆除334萬平方米,基本把位於「四橫六縱」主幹道、二環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兩側100-200米縱深范圍內城中村改造完畢。
3、拆違改造:實現主次幹道兩側無違法建築
拆除156萬平方米,實現主次幹道兩側各縱深100-200米范圍內無違法建築和超期臨建。對四橫六縱主幹道和出入市口道路,從每一座樓房、每一塊廣告、每一棵樹木、每一塊綠地、每一盞霓虹燈、每一塊便道磚抓起,全部清理佔道經營,全部拆除違章廣告,全面整治門頭牌匾,全面整修粉刷清洗建築牆體,架空線纜全部入地。
4、鐵路改造:完成中山路以北鐵路入地工程
圍繞鐵路「客進貨出、穿城入地」工程實施,完成貨運系統遷建工程和中山路以北鐵路入地工程,實施鐵路沿線土地收購儲備和綜合開發改造,啟動城市中心軸線帶狀綠地公園建設,高標准規劃建設新客站,並規劃「留白」金融中心。
(二)濱河新區將以滹沱河、太平河生態綜合整治為依託,打造集會議博覽總部經濟、教育科研、文化旅遊、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型新區,規劃區面積55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10平方公里。濱河新區功能定位:一是在太平河和滹沱河兩河口的交叉口規劃石家莊的國際會展中心;二是依託該區域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打造總部經濟;三是建立濱河的景觀住宅、文化、旅遊、休閑的混合功能區,同時完備教育配套設施。
(三)東部新區用地規模為8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0萬人。西起京珠高速公路,東至良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邊緣,北起307國道,南到石環南路。用地范圍內現有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區和良村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區已建成用地9.7平方公里,主要支柱產業有醫葯、化工、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及機械製造等;良村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建成用地3.6平方公里,現有企業主要以醫葯、化工、機械製造等為主。
按照東部新區規劃方案,其總體將形成一「心」一「島」多組團的發展格局。
一「心」,指的是新城中心區(石家莊副中心)。一「島」,則指傑島,是高端產業研發基地及產業中心聚集地。多組團,是指居住區中心,分布於新城區多處,起調節城市功能作用。
新城中心區,南北由已建成的長江大道和未來的南二環東延線、東西由昆侖大街和秦嶺大街圍合,面積3.2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區由北向南將分為門戶街區、生活休閑街區及地標信息商務區。其中,門戶街區分為新城區政府行政機構、會展中心、科技交易大廈、綠色辦公區等,主要以星辰廣場為依託向南發展,整合現有的開發項目,是近期內主要建設發展地段。
中部生活休閑街區,位於槐安路以南,主要項目有多功能活動中心、小型文體中心、購物娛樂中心,結合高架輕軌的建設,沿街將主要發展商業和辦公項目,並預留一定的居住區域,成為新城中心區的過渡街區。多種形式充滿生活情趣的公共綠化空間滲透到城市中,是中期主要建設發展地段。
南部地標信息商務區,位於二環東延路以北,將建設商務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會議中心、行政辦公區、酒店公寓等。結合未來兩條高架輕軌的建設,和特有的雙公共開敞空間——城市公園和城市廣場的共置,不限高的標志性高層建築,將是新城中心區空間發展序列的最高潮。是遠期主要建設發展地段。
在交通設置上,新城中心區將形成四橫兩豎的道路結構,四橫指主要東西向交通路線長江大道、珠江大道槐安路東延、塔北路東延、二環路東延線。兩豎指南北向交通路線昆侖大街和秦嶺大街。
新城中心區公交系統將採用高架輕軌、公共汽車、步行系統與綠地進行有機結合,南北向輕軌沿昆侖大街穿越新城中心區,東西向輕軌位於金沙江道上,連接新火車站和新城區。
傑島將成我市小「矽谷」
以高端產業發展和研發為核心的傑島最終將建成4大功能分區,主要為產業園、科技研發園區、住宅區及服務業、第三產業和商務行政區。除此之外,作為東部新城區的「綠肺」,該區還引入城市動態自然的概念,妥善組織城市功能,在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布置緩沖區(技術開發區、校園等),把科研區和鄉村景觀、住宅區和自然景觀聯系起來,使空間更富有變化性。
傑島道路規劃將形成「四橫兩縱」交通格局,「四橫」包括槐安路(珠江大道)、北二環東延、南二環東延線以及和平路東延線(307國道)。「兩縱」指石環路、太行大街。
■ 三組團:即鹿泉、欒城和藁城三個外圍組團。
鹿泉由工業與建材基地向省會「西花園」轉化;欒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造城郊型現代農業,進一步提升服務省會的能力與水平;藁城以「三區八園」為平台,實施與省會思路、產業、規劃、形象的全方位對接。
城市一城三區遠期人口規模為500萬,三組團人口遠期規模為100萬人。城市產業發展重點是打造中國現代葯都,華北商埠,現代裝備製造、循環化工和信息產業基地。
二、交通建設
在對石家莊市周邊各縣市與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信息聯系強度,各縣城與中心城市地域上的鄰近性等因素進行了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新版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城市高速公路外環、石環公路,解決過境交通。中心城區與四個組團間各建設兩條以上快速路和一條國道,形成「環路+放射」型的都市區快速交通網路。建設由中心城區通達正定、藁城、欒城、鹿泉四個組團的快速軌道線。中心城區二環路至城市組團的出行時間控制在30分鍾以內。
■京石第二條高速公路通道
規劃建設京石第二條高速公路通道,協調張石高速與京石二通道的銜接;優化石家莊市域京珠復線,調整都市區高速公路環線;規劃增加天津—石家莊高速公路通道;實現石家莊市域范圍內「縣縣通高速」。
石家莊市域形成「11縱9橫」的國省道干線公路網布局;2020年全市公路網密度達到0.55公里/平方公里。組織以放射干線為主、環形聯絡為輔的「三環九射」公路網主構架。提升贊皇—元氏—趙縣聯系公路等級;提升果王線—藁趙線為省道,溝通石閻線與正港線省道聯系。
■京石、津石城際鐵路
落實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建設京廣客運專線、太青客運專線。落實環渤海城際鐵路系統規劃,建設京石、津石城際鐵路。遠景規劃建設石家莊—滄州—黃驊普通鐵路,形成石家莊與省域東部沿海城市直接鐵路客運聯系。預留市域城際鐵路站。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市郊鐵路列車。
■3大鐵路客運樞紐
鐵路樞紐布局將形成「一主一次一輔」的客運樞紐和「一主一次」的貨運樞紐。
客運樞紐:新火車站———石家莊鐵路客運主樞紐站、石家莊東站(東開發區)———次要樞紐站、石家莊北站———輔助客運站。
貨運樞紐:結合石家莊鐵路編組站搬遷至永壁和普通鐵路貨運線外移,設置石家莊中心城區平南+竇嫗、良村兩個鐵路貨運綜合樞紐。平南為石家莊鐵路集裝箱辦理站,竇嫗為鐵路貨運主樞紐站,良村為次要貨運樞紐站。
■6大公路客運樞紐
公路樞紐布局將確定石家莊中心城「2+4」的公路客運主樞紐布局模式,即服務鐵路客流集散的新火車站客運站、鐵路東站客運站和輻射4個方向的白佛客運站、西古城客運站、留營客運站、南焦客運站,共計6個客運樞紐。
■7條軌道交通線
石家莊遠景軌道交通線網採用「放射+網狀」結構,共由7條線路構成,總規模208公里,其中軌道1號線、2號線、3號線為骨幹線,5號線、6號線、7號線為外部連接線,4號線為填充線。
1號線———鹿泉至新城中心區;
2號線———植物園至經濟技術開發區;
3號線———正定至西山組團;
4號線———正定東部新區至主城東南副中心;
5號線———石家莊東站至藁城;
6號線———串聯欒城、竇嫗,銜接2號線、4號線南部端點;
7號線———正定舊區至正定機場。
遠景軌道交通線網將達到對大型客流集散點的良好覆蓋,有效服務市中心商業區,省、市級行政中心,市文化體育中心,新客站地區,新城中心區,東南副中心及外圍各組團中心,主城各片區中心等。主要鐵路客運站、公路客運中心、機場等全部將在軌道交通線網的覆蓋范圍內。都市區主要功能中心間的快軌交通出行一般為直達或換乘一次。
■軌道交通分期實施規劃
第一階段:2015年左右建成快軌1號線局部(中華大街至高新區北部中心區)、2號線局部(中山路至石家莊新客站東部商務區),形成首期軌道交通線路(石家莊新客站東部商務區經中山路至新城北部中心區),發揮對石家莊新客站地區、新城中心區開發的支撐作用,有效增強中山路沿線城市功能聚集。線路全長約18公里。
第二階段:快軌1號線、2號線向兩端延伸建設,有效增進新火車站地區、中山路地區、東南副中心、新城中心區城市功能的聚集。於規劃期末形成軌道線網對中心城區適當規模的覆蓋,有效發揮軌道運輸快速、准時、高效的優勢,有力支撐中心城區用地布局的實現。
第三階段:建設快軌3號線(西山至正定),向西延伸快軌1號線至鹿泉組團,2號線至植物園,並利用2號線銜接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30年左右形成面向都市區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線網基本骨架。
每四階段:建設快軌4號線及5號線、6號線、7號線,形成促進石家莊都市區充分一體化發展的新型軌道交通線網骨架。
■快速公交方便出行
6條BRT連接外圍組團
依託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組織以新火車站樞紐、高新區北樞紐、高新區南樞紐、東南副中心樞紐為中心放射聯系外圍組團的BRT(快速公交系統)。
連接外圍組團BRT
BRT5號線:沿建設大街-勝利北街客運走廊,由新火車站樞紐至規劃的正定西公交樞紐。
BRT6號線:沿新石中路、時光街、石獲南路,由新火車站樞紐至規劃的鹿泉公交樞紐。
BRT8號線:沿建華南大街,東南副中心樞紐至規劃的竇嫗公交樞紐。
BRT9號線:沿珠江大道東延線,由高新區北樞紐至規劃的藁城公交樞紐。
BRT10號線:沿太行大街北延線,由高新區北樞紐至規劃的正定東公交樞紐。
BRT11號線:沿太行大街南延線,由高新區南樞紐至規劃的欒城公交樞紐。
市中心規劃3條BRT
規劃3條BRT承擔中心城區內部主要客流,此外BRT5號線也將承擔中心城區內部部分交通。
市中心BRT
BRT1號:線沿中山路-裕華路客運走廊,由西部山前公交樞紐至白佛客運站公交樞紐。
BRT4號線:沿建設大街、塔北路,由運河橋樞紐至高新區北樞紐。
BRT7號線:沿市庄路-光華路、建華大街,由火車北站樞紐至東南副中心樞紐。
BRT5號線:除承擔正定組團與主城區間客流聯系外,還沿塔北路、建設大街、勝利北街,溝通沿線主要客流吸引點間及其與新石家莊站、西古城客運站、運河橋樞紐等之間的客運聯系。
■10條公交專用道
在規劃骨幹客運系統(軌道及BRT)基礎上,在主城區東西向的和平路、裕華路、槐安路、倉豐路及南北向的泰華街-紅旗大街、新勝利大街、平安大街-勝利北街、廣安大街-富強大街、體育大街-旅遊路、談固大街等道路上,布設公交專用道系統,規劃期公交專用道規模達到123公里。
■中心區建5座立交橋
省會將按照中心區交通集散及分流建設和平路、槐安路沿線關鍵節點的立交工程。此外,將延伸維明街至和平西路,拓寬路面至6條機動車道;向南延伸富強大街至槐安路,還將改善現有支路及街坊道路,逐步新建48條支路,疏通15條支路,改善商業集中區街坊道路。
■5座立交橋
槐安路-體育大街立交、和平路-中華大街立交、和平路-北新街立交、和平路-廣安大街立交、槐安路-富強大街立交。
■近期改造道路
富強大街、民生路、大經街、工農路-槐北路、槐中路。
■2020年中心城停車泊位70.4萬個
遵循「適度保持配建停車比例、降低路內停車比例,增加路外公共停車供應比例」的平衡原則,確定2020年石家莊中心城停車設施供應結構比例。2020年石家莊中心城停車泊位總規模將達到70.4萬個,其中,住宅區內停車37.6萬泊位,佔53.4%,住宅區外停車32.1萬泊位,佔45.6%,二環路以內地區占停車泊位總量的48%。在住宅區外停車規劃規模中,公共配建停車泊位26.28萬個,路外社會公共停車泊位4.29萬個,路內停車泊位2.04萬個。
三、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至2020年底城市公共綠地總面積為4191.0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3.97平方米。其中綜合公園29座、專類公園6座、居住區級公園79座和街旁綠地190餘公頃,沿城市主次幹道規劃綠化帶110餘條。
1、市域環境綠化
以石家莊主城區為核心,在全市域范圍內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進行大環境綠化。西部山區,為西部綠色屏障區,圍繞生態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重點建設天然次生林保護區、水土保持林區、水源涵養林區、風景文化林建設區、淺山經濟林發展區等五個綠化區。北部的「四河」、「三灘」,為北部防風固沙綠色屏障區,重點建設郜河、沙河、磁河、滹沱河四條防風林帶。東南各縣,為東南輸氧通風區,重點建設高標准農田林網和南北向交通干線防護林。東部平原縣(市),為弱生態關聯區,按農田林網進行綠化。
2、主城圈綠化
在石家莊主城區外圍至各組團間控制大范圍的農田、果園、林地,形成主城圈綠色隔離空間。其中,城區東部二環路外側至高新區之間,為永久性綠色隔離空間,除綠地和重大基礎設施以外,嚴禁其它建設或開發行為。城區西北部及北部為永久性綠色隔離空間,宜保留農田或建設苗圃、林地、果園,禁止居民點無序連片發展。城區南部,為階段性綠色隔離空間,作為遠期備用地進行控制,宜保留農田。
沿京深高速公路、銀歧高速公路、主城區外圍高速公路環,京廣鐵路、石太鐵路、主城圈專用聯絡線,107國道、307國道、308國道以及三環路控制和建設綠化帶,形成主城圈區間交通綠化走廊。
3、主城區綠化
主城區綠地系統布局規劃形成「一軸、三環、五帶」的布局框架。
「一軸」,西起引水入市西線,主要沿中山路、裕華路之間的東西向綠化帶向東逐步展開,至引水入市工程東線結束,全長約7公里。綠軸由連續分布的7條綠帶串聯6個城市廣場、5座城市公園、近20塊街頭綠地組成。
「三環」,即沿引水入市綠化工程形成的水體景觀綠化環、沿二環兩側規劃的風景綠化環和沿三環路兩側規劃的防護林帶環。
「五帶」,即沿濱河街、京廣鐵路、建設南大街、總退水渠和談固南大街控制預留五條通風走廊。
四、風景名勝資源開發規劃
規劃將區域內的風景資源劃分為八個旅遊功能區27個風景區,以石家莊休閑旅遊中心區為中心,由北至南呈「C」字型依次為駝梁—五嶽寨生態旅遊區、西柏坡—天桂山風景名勝旅遊區、背水陣—清涼山風景名勝旅遊區、蒼岩山風景名勝旅遊區、嶂石岩風景名勝旅遊區、封龍山歷史文化旅遊區、趙州橋歷史文化旅遊區。
石家莊休閑旅遊中心區包括市區、正定古城、抱犢寨、龍泉寺、九景山莊等風景區;
規劃確定正定、鹿泉、平山、井陘四縣(市)為全市重點旅遊縣(市),近期重點開發正定歷史文化名城、西柏坡革命聖地、溫塘溫泉、天桂山、駝梁—五嶽寨、背水陣、蒼岩山等景區,形成市區—正定、市區—毗盧寺—溫塘溫泉—西柏坡—天桂山—駝梁/五嶽寨—五台山的西北旅遊線,市區—背水陣—蒼岩山—娘子關—太原晉祠—祁縣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的西部旅遊線。
五、城市主色調
石家莊市城市主色調定為米黃色與微紅色,其中米黃色定位應用於城市公共性建築區域,是城市居民進行社會活動以及外來遊客認知城市最為頻繁的區域;而微紅色所應用的城市居住區,則是城市建設量最大的城市功能區域。
在米黃、微紅兩個城市主色調基礎上,為避免城市色彩過於統一而造成單調的城市色彩環境,淺咖啡灰色、磚紅色兩個相近色彩成為主色調拓展色,在建設過程中可以選擇拓展色對城市總體色彩進行活躍和調節。
建築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建築層數6層以上;建築用地在2000平方米以上,高度在10米以上;70戶以上的集合住宅。石家莊市將對符合以上三種情況的建築進行建築色彩的嚴格控制。
❻ 雄安新區對石家莊的意義
「雄安新區」的發展可能會促進緊鄰它的石家莊的同步發展。
雄安新區規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准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准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6)石家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擴展閱讀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專家咨詢委員會等方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
緊緊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創造「雄安質量」、成為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培育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匯聚全球頂尖人才,集思廣益、深入論證,編制雄安新區規劃。
❼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國家中興城市有什麼不同
國家提出要編制新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劃定10個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後,全國各城市都在力爭進入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名單。只要被國家列入了中心城市名單,未來將會在各項政策方面獲得國家更大的支持,比如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撤縣設區名額等等。
一、10個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11]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二、100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浙江省:浙江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打造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因此,杭州積極爭取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浙江省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為寧波、溫州、金華-義烏。
2、福建省:福建省十三五規劃提出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廈門、泉州都將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3、廣東省:《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了廣佛肇(廣州-佛山-肇慶)、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三大較為成熟都市圈,廣佛肇+清遠、雲浮,珠中江+陽江,深莞惠+汕尾、河源的三大組合型新型大都市圈,以及粵東城鎮群、粵西城鎮群、韶關都市區。目前,廣州已經被確定為了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將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是汕頭、湛江、韶關。
4、江蘇省:《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提出構建「一帶二軸,三圈一極」城鎮格局,至2030年,全省共將形成2個特大城市、15個大城市、12個中等城市、28個小城市和540個鎮的城市等級規模體系。2個特大城市將是南京和蘇州;15個大城市則是無錫、常州、徐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江陰、崑山、常熟和張家港。南京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而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有蘇州、徐州等城市,無錫、南通、淮安、連雲港有望爭取列入。
5、江西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南昌、九江、贛州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4] 。
6、四川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綿陽、樂山、南充、瀘州、宜賓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7、重慶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重慶為國家中心城市,萬州區、黔江區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8、湖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武漢為國家中心城市,襄陽、宜昌、荊州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名單 [4] 。
9、雲南省:《雲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11236)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格局,「一核」指昆明為中心城市,曲靖、玉溪、楚雄為三個副中心城市,將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但大理、蒙自可能比楚雄更有資格入選。所以雲南省應該是昆明、曲靖、玉溪、大理、蒙自。
10、貴州省:根據貴州省十三五規劃,貴陽為全省中心城市,而遵義、六盤水、畢節、銅仁、凱里、都勻、興義為區域中心城市,但是能夠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貴陽、遵義、興義、畢節。
11、河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13] 以及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在2017年河南省兩會答記者問環節的解讀 [14] ,鄭州為國家中心城市,支持安陽、洛陽、南陽、商丘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5-16]
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根據新疆城鎮體系規劃,新疆的城鎮體系結構為一主三副多心多點,一心為烏魯木齊,三副為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喀什,因此新疆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是烏魯木齊、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喀什4座城市。
13、青海省:按照《青海省城鎮體系規劃(2014-2030年)》,青海省規劃1個百萬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即西寧;3個20—100萬人口和1個10萬人組成的區域中心城市,即海東、格爾木、德令哈和玉樹。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省會西寧、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爾木以及海東。
14、西藏自治區:西藏城鎮稀少,城市規模較小,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自治區首府拉薩,如果極力爭取,日喀則也是有可能的。
15、甘肅省:根據《甘肅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蘭州為全省中心,酒嘉(酒泉、嘉峪關合並)、張掖、金昌-武威、天水為省域區域中心城市,但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蘭州、天水和酒嘉。
16、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了「把寧夏作為一個城市進行規劃建設」,也就是寧夏就是一個銀川為中心,其他城市均為衛星城的城市型省份,因此,寧夏應該只有銀川、固原兩座城市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7、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提出構建「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確定了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3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巴彥淖爾、烏海、呼倫貝爾、赤峰等為地區突出發展城市,因此內蒙古能夠列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呼和浩特、包頭2座城市。
18、陝西省:《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一核一群兩軸三帶四極」的城鎮發展格局,西安為全省中心城市,以寶雞、榆林、漢中、渭南為四極。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 [11] ,而寶雞、榆林、漢中、渭南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9、山西省:《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規劃綱要》和《山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提出了「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總體布局,太原(太原晉中同城化)為全省中心,大同為省域副中心,陽泉、忻州、呂梁為區域中心城市。山西省望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是晉城、運城、大同、長治。
20、湖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岳陽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名單 [4] 。
21、河北省:《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規劃(2016—2020年)》提出,石家莊、唐山為兩大省域中心城市,保定、邯鄲為區域中心城市。因此,河北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有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
22、山東省:《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全省將建立「雙核、四帶、六區」網路化城鎮空間體系布局,濟南、青島為兩大核心城市,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青島──濰坊、煙台──威海、濟寧──棗庄──菏澤、東營──濱州、臨沂──日照等六個城鎮密集區。山東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有濟南、青島、煙台、臨沂。
23、安徽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合肥、蕪湖,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4] 。
24、海南省:海南省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省會海口和第二大城市三亞。
25、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自治區首府南寧、柳州、桂林和北海(包擴防城港、欽州)。
26、黑龍江省: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哈爾濱為規劃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定位為國家對俄合作中心城市,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規劃為人口100萬以上大城市,其中佳木斯爭取到2020年成為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因此,黑龍江省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有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佳木斯。
27、吉林省:《吉林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年)》提出構建長吉都市區(長春、吉林)、延琿城市組合區(延吉、龍井、圖們、琿春)為核心的城鎮發展格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做大長春和吉林兩大中心城市,培育四平、松原、遼源等區域中心城市。吉林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是長春、吉林、松原、延吉。
28、遼寧省:遼寧省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沈陽國家中心城市,以沈撫(沈陽、撫順)同城為重點,沈本(沈陽、本溪)、沈鐵(沈陽、鐵嶺)、沈遼鞍營(沈陽、遼陽、鞍山、營口)、沈阜(沈陽、阜新)同城化一體化步伐,建設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以丹東、錦州為兩翼,錦州建設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因此,沈陽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遼寧省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是大連、錦州、丹東。
❽ 石家莊BRT的規劃建設
近日出台的《河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提出,我省各設區市將建設快速公交系統(BRT),力爭到2020年末全省建成BRT線路150公里以上。
未來幾年,省會石家莊、唐山兩市將積極推進快速公交系統(BRT)建設示範工程。圍繞軌道交通和BRT站點設置,規劃、設計和建設多種交通方式銜接的公交樞紐,初步建成以軌道交通、BRT為骨架,常規地面公共交通為主體,其他公共交通為補充的公共交通網路。其他設區市圍繞BRT和常規公交站點設置,規劃、建設換乘方便的公交樞紐。
河北省還將加強公共交通專用道建設,市區內單向三車道以上道路將全部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單向兩車道的主幹道合理設置高峰時段公交專用車道。
通知要求,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車輛,鼓勵使用天然氣、混合動力、純電動等節能環保公共交通車輛。力爭到2020年,節能環保公交車比例:一類城市達到90%以上,二類城市達到70%以上,三類城市達到60%以上。根據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我省城市被劃分為三個類別:一類城市,省會石家莊;二類城市,唐山、保定、邯鄲;三類城市,張家口、承德、滄州、邢台、秦皇島、廊坊、衡水。
按照規劃,BRT2號線全長27公里,沿體育大街、旅遊路布設,連接南焦客運樞紐與正定新區。
BRT1號線全長24公里,沿裕華西路布設,連接裕西公園與天山路換乘樞紐。
BRT5號線(BRT2號線支線),全長6公里,連接新火車站東廣場與正定新區。
BRT3號線,全長30公里,沿友誼大街、南二環布設,連接友誼北大街居住區與軌道交通3號線東首末站。
BRT4號線,全長26公里,連接西北部植物園與南二環東部商業中心。
BRT6號線,全長38公里,連接中心城區與空港工業園區。
❾ 求《中共保定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保定市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保定實際,討論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刻認識保定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對我市未來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加壓奮進,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局面。我們正確把握保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為中心任務,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我們不斷深化對基本市情的認識,大力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之舉,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妥善處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安保任務,維護了全市大局穩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0億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緊緊抓住「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京津冀區域規劃即將出台,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使我市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深入謀劃,主動對接,率先突破。從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路清晰,幹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3、主動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外、省內外競爭更加激烈,我市發展面臨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巨大壓力。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臨的基本市情。工業化進程不快、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社會轉型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社會矛盾易發多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等發展制約加劇。加快發展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全市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跨越發展新局面。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體現目標的進取性,確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繼續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深入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把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作為統領全市各項工作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加註重統籌協調發展,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壯大縣域經濟,更加註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切實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決保定所有問題的關鍵,凝神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之舉,通過項目帶動,加快全市發展。
——始終堅持協調發展不動搖。把統籌兼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方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關系,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市、興縣、富民相統一。
——始終堅持低碳發展不動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既為當代提供發展支撐,又為未來奠定發展基礎。
——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不動搖。把社會和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始終堅持共享發展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確定,要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核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相銜接,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次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的梯次城鎮體系。重大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
——社會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衛生事業加速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就業再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日趨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對接京津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三、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戰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為重構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帶動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工業西進作為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舉措,把對接京津作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加大實施力度,統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7、強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龍頭作用。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以主城區為中心,完善大保定發展規劃,對清苑、滿城、徐水、安新實行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明確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區縣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體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一城三星一淀」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高新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物流等優勢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市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電谷新區、高鐵新區等城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展壯大河北保定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高校創業園區,實施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城區規模倍增計劃,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鎮人口達到200萬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區域帶動能力。堅持把三個次中心城市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涿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北地區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機遇,發揮涿州毗鄰北京的優勢,全力啟動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對接京津的橋頭堡。統籌制定涿州、淶水、高碑店環首都一線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與定興、易縣等保北各縣的區域協調,整合優勢,加快發展,形成保北經濟板塊,打造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全市、梯次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以定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南地區發展。強化定州市的區域帶動功能,完善城市規劃,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經濟實力。堅持產業立市,加快建設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沙河產業聚集區,提高汽車、電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加強定州與周邊縣市的規劃協調和產業對接,輻射帶動安國、博野、曲陽、望都等周邊區域,重點扶持安國中葯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保南經濟板塊。
以白溝新城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東地區發展。以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為定位,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市加快發展帶動區、現代特色產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白溝新城為區域中心,科學規劃容城、雄縣、高陽、蠡縣等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群體集中、特色明顯、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保東經濟板塊。
9、力促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繼續加大對西部八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山區大發展。以京昆、榮烏、保阜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線,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新型工業項目,一手抓綠色生態經濟,形成西部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山前、山間經濟板塊,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著力支持淶源加快發展,發揮河北冶金工業園區和礦產資源、生態特色、交通區位等優勢,加大縣城規劃建設力度,向河北經濟強縣和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保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意見》,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0、做大做強骨幹支柱產業。按照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扶持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從做產品、做質量向做品牌、做標准延伸。以國際一流為目標,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業,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擴大整體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自主創新,叫響「中國電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營特色,著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做大做強整車企業,加快發展零部件企業,重點抓好一批整車專業化生產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協作配套基地建設,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和「河北長安汽車城」。其它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盡快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幹支柱產業。
1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戰略,開展企業對標行動,加速傳統優勢產業從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移,努力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佔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突出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依託白溝箱包、容城服裝、高蠡紡織、博蠡膠帶、安新製鞋,建設京南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食品飲料業,以發展有機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為重點,建設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帶。化工醫葯業,引導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建材業,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打造西部綠色建材和環京津新型建材產業帶。塑膠、腸衣、雕刻等其它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
12、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區、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各級各類科技示範園區為平台,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佔有率。
13、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加大謀劃和跑爭力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規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重點實施一批規模型、財源型、環保型工業支撐項目,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大產業、支撐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14、發展壯大工業園區規模和實力。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結構合理、聚集效應明顯的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形成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市級產業園區為依託,縣級工業聚集區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簡化入園審批手續,搭建投資融資平台,促進項目向園區投放、企業向園區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健全園區管理機構,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確保園區建設規范、有序推進。
15、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環首都旅遊帶為重點,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完善設施、改善服務,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遊和旅遊產業聚集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由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以產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基地,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會展經濟。積極培育養老、社區、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
16、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低碳城市的指導意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搞好節電、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和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和工業、農業、城市循環發展。建立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節能減排市場調節機制,強化統計監測和目標責任考核。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帶動作用
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更大的氣魄、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17、構建梯次型城鎮體系。認真落實《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發展規劃綱要(試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構建布局合理、梯次輻射、拉動明顯的城鎮體系。改造保定舊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加快清苑、滿城、徐水、安新與保定主城區在水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打通樂凱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陽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線旅遊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組團之間更多的連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溝新城三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產業集中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縣城向中小城市發展,加快鄉改鎮進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加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更多農民向市民轉變。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線,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為標志的城市名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堅持規劃至上、精細至上、生態至上,促進歷史、文化、生態相互融合,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在實現兩庫連通、西水東調、引水濟市的基礎上,打造「兩環四廊、五湖十園」等高標准水韻景觀,加快推進穿府補淀工程,打通市區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科學配置學校、醫院、市場、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堅持公交優先原則,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一批城市標志、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幹道,謀劃建設一批城市立交橋、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
19、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石客運專線、保津城際鐵路、京石城際鐵路建設,謀劃建設京石城際鐵路高碑店—白溝新城支線。建成京昆、張石、張涿、保阜、榮烏高速公路,規劃建設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支線、大廣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線,謀劃推進曲陽支線北延—曲陽靈山、曲陽靈山—淶源高速公路建設,改擴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積極謀劃推進保定民航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全市區域發展整體布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縣鄉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強電源、熱源、氣源等能源保障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郊、東北郊、涿州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積極發展光電、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城鄉覆蓋。
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20、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優型設施蔬菜比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林果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建設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果品生產基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成果轉化率、良種使用率。
21、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帶動農戶的原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開發一批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拓展增值空間。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把「一村一品」建設與標准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
2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加快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
2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田節水項目建設,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解決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鼓勵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25、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村市場,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等值化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逐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和人口服務等信息系統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溝新城等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
七、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強全市發展的整體實力
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發展的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縣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對強市富民的支撐作用。
26、構建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本著提高效率、有利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省管縣改革趨勢,逐步理順市、縣(市)管理體制。構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管理、財稅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務等制度體系,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堅持分類指導,改革考核辦法,下放管理許可權,完善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標行動,各縣(市)經濟總量、規模企業和財政收入凈增量每年都要有明顯增長,一批縣(市)進入全省30強。
27、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特色興縣理念,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支持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縣域特色產業。實施縣域經濟「四名工程」:每個縣(市)都要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特色園區」、一批「知名特色企業」、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產一批特色產業重點項目。
28、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著力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民營經濟總量、比重和企業規模的新突破。著力建設中小企業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三大平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納稅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民創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9、加大縣城建設力度。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城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努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充滿活力競爭力的縣城群體,提高承載和帶動能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熱網、氣網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提高環境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縣城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依託縣城建園區,努力實現集約經營、集群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提高縣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