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兩宋經濟發展水平

兩宋經濟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2021-03-05 06:45:13

㈠ 宋朝"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的表現

宋朝"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的表現如下:
宋代的科技,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巔峰時代。
中國引以為傲的古代四大發明,火葯與活體印刷術都出現在宋代,指南針技術在宋代也得到大大改進。這三種大發明,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火葯開啟熱兵器時代,指南針在航海的運用,為大航海奠定基礎,印刷術的發展,使得書籍得以普及,人類偉大思想得以傳播並發揚光大。對此,英國漢學家麥都思這樣評價:「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宋代的科技發展是全方位的,並產生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最偉大的一人便是沈括,他在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夢溪筆談》一書包羅萬象,成為網路全書式的著作。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誡則是偉大的建築學家,他所著的《營造法式》一書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全面的建築學巨著,受到現代建築大師梁思誠先生的鼎力推崇。此外,宋代在機械、紡織、造船、冶金、采礦、數學、天文、醫學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可以說,這些科學發現、發明,極大刺激經濟的發展。
宋代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行精耕細作與擴大復種制。由於引進水稻的早熟品種,過去只能一年一熟的地方可以實現一年兩熟,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土地耕種面積也大大增加,梯田、圩田、淤田、架田陸續出現,充分利用山地、窪地、沼澤地等,開辟新的耕地。此外,宋朝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擴大水田的灌溉面積。史學家王曾瑜先生稱之為宋代的「綠色革命」,並認為「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畝產量。」據估算,從11世紀到12世紀的一百多年時間里,宋朝的水稻產量增長了一倍。
糧食增長帶來了人口的增長。據歷史學家的估計,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突破1億大關。人口增長同時又進一步推進生產,城鎮增多了,城鎮人口也隨之增多。令人驚訝的是,宋代城市人口比重,要遠遠高於其他朝代,達到20%以上。北宋首都東京開封人口超過一百萬人,著名史學家史景遷稱它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
農業之外,宋朝的工業也有長足進步,特別在冶金業上。由於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業實現一次革命。北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後來淮河以北被金國佔領後,金國取代宋成為第一產煤國。美國史學家墨菲在《亞洲史》一書中寫道:「中國在11世紀生產的鐵、鋼和其他金屬製品,可能比歐洲直到18世紀中葉生產的還多。」而宋朝採用煤進行冶煉的技術,比歐洲要早了七百年。
農業、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大等等,都刺激商業的繁榮。
在宋代之前,大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行政中心,而宋代卻出現許多以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當時的大城市裡,店鋪林立,匯集各地的商品,商業氣息之濃厚,不遜今日。只要看看《清明上河圖》,便可想像汴京當年商業之繁榮,在圖上,有形形色色的商店,賣酒的、賣葯的、賣布的、茶坊酒肆等,各行各業,無所不具,商店還掛著招牌,懸著小旗,招攬顧客,還有橋頭路邊的販夫走卒,搖擺在河上的商船等等。一副圖所能承載的內容有限,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泛黃的畫卷,仿若走向千年前的大宋帝都。《東京夢華錄》中這樣寫道:「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殆可見當時帝都非但是商業之中心,幾乎可稱為世界之中心了。

商業的發達,也促進金融的發達。
宋代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於商業的發展,商品的大量流通,就需要更多的貨幣,金屬貨幣滿足不了需求量。宋代除了金銀、銅錢之外,還有大量的鐵幣,幣值輕而重量大,使用相當不便。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這是有原因的。在平定後蜀後,金銀被掠到京城,造成貴重貨幣不足;而四川商業向來發達,王小波、李順起義爆發的原因,正是朝廷設「博買務」,壟斷布帛、茶葉買賣,嚴令商旅不得私下交易,激起民變。農民起義失敗後,宋太宗派張詠治理蜀政,而交子正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起初交子只是一種信用憑證,即把錢存到交子鋪後,換取一張可兌換的憑證,這樣就省卻攜帶許多銅、鐵錢的不便。隨著商業的發展,大家覺得交子使用方便,信譽又高,逐漸就直接以交子作為支付手段,便具備貨幣的職能。1023年,朝廷在蜀地設「交子務」,發行「官交子」,交子正式成為官方貨幣。這也是世界貨幣史的重大事件,歐洲在六百多年之後,才出現紙幣,美國學者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從這個意義看,宋朝的確顯得十分「現代化」。
當然,交子的出現也引發新的問題。後來宋朝一度濫發,導致交子急劇貶值,形同廢紙。這在世界紙幣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事。
宋代金融的發達,同樣體現在王安石的變法中。新法中的「青苗法」就是由政府二分利息貸款給農民,從當時實際情況看,王安石提出的二分利息並不算高,因為民間貸款的年利息往往在100%以上,甚至在200%以上,青苗法實施不利,主要原因在於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被地方官吏以各種名目擅自提高利息。再如「市易法」,政府設「市易務」以平抑物價,商人們也可以向市易務抵押貸款或賒貸貨物,這也是採用金融手段維持市場穩定。可以說,王安石的許多經濟思想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只是太超前了,最後一執行就變調了,比如說市易法,原本是要打破商人的壟斷,最後卻成了政府壟斷。

海上貿易的興起,是宋代經濟的又一看點。
在漢唐時代,中國對外貿易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將商品經中亞運往西亞、歐洲。可是宋代在疆域面積上遠不如漢唐,對河西走廊、西域都沒有控制權。特別到了南宋,中原淪陷後,商品通過西北的絲綢之路運輸更難。在這種情況,對環境有極強適應力的中國人轉而開拓海上航線,海上貿易也由此而興盛起來。
宋代發達的造船業有力地支撐海上貿易,此期為中國古代造船業大發展的時代。一方面是造船的數量很多,全國有二十幾處船場,年造船數量在三千艘以上。用於海上貿易的大海船,載重可達萬石。另一方面,造船技術有突飛猛進的進步。我們借用墨菲在《亞洲史》中的一段話:「航海用的船舶在大小和設計上都有了驚人進展,有些船除了貨物外還能運載600多人,比近代以前世界任何地方的船都大。這些船採用了多重桅、分隔密封艙(其他地方很久以後才知道)和同樣重要的船尾舵,後者代替了難操縱又經不起海上風浪的搖櫓。在所有這些方面,宋代的船都超前於當代西方船舶許多世紀。」除此之外,指南針的發明對海上航行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上貿易事業的發展,對宋朝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
當時中國人的海上航線包括東南亞、南亞、西亞以及非洲東海岸。也就是說,後來鄭和下西洋時所到過的地方,宋人基本上都去過了,只是船隊規模不如鄭和的寶船隊大。對外商品貿易首先帶來巨額利潤,據史學家估算,光是朝廷從海上貿易徵收的稅,約相當於政府總收入的五分之一。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人湧入東南亞,有的經濟史學家估計有一百萬人僑居於國外,而中國東南沿海的港口也迅速繁榮起來。
宋朝政府在開放性上要遠遠超過明清兩朝,中國海上貿易最繁榮的朝代是宋代與明代,但明代除了早期鄭和下西洋值得稱道外,多數時間都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明代海禁政策的後果,是海上商人們奮起反抗,海盜之禍與明朝歷史相始終。反觀宋代,朝廷的政策顯然比後世更為開放與靈活。

㈡ 與兩宋時相比,西漢時南方經濟發展水平怎樣

只能給你個提綱吧
問題一:西漢時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人們主要從事農業,漁業。且人口密度低。
問題二:說明到南宋時期,國家的經濟重心已經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偏安南方,對南方的經濟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問題三:1 由於北方的連連戰亂,迫使人民從北方遷徙到南方,躲避戰亂。2南方受災的影響叫北方很容易恢復,所以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
問題四:因地制宜

㈢ 宋朝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1、賦役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成人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

2、農業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

3、手工業

瓷器製造: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

紡織業: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造紙術: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稈等。重慶、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渝川地區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

造船技術: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

4、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

5、會子危機

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寧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出現了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

6、海外貿易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

㈣ 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 農業
兩宋時期,由於水土氣候的便利因素,南方地區最適宜種植水稻.南方的農業以種植以水稻為主.這一時期,南方在水稻的耕作技術和方法上也有新的變化,即從直插發轉變為移植法,也就是秧插水稻.改變過去那種直接把稻種撒播在田裡的做法,先把稻種在秧田上加以培育,然後移植到大田上栽培.也就是這種方法提高了稻苗的存活率,為水稻的穩產高產提供了條件,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水稻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北宋末南宋出,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麵食的習慣,也帶來了種麥的豐富經驗,小麥種植在南方便有了更大的發展.小麥的普遍種植,改變了這一時期我國南方地區過去單一種稻的耕作制度,確立了稻麥輪種的先進耕作制度.這標志著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糧食生產的增加,兩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及福建南部普遍種植,之後又向北推廣到江西、兩浙等南方各省份.這一時期,水果的生產發展很快,兩浙的柑橘,越州的楊梅,蘇州的梨,福建的荔枝、甘蔗.茶樹在兩宋時期幾乎全在地區種植.
總之,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時,我國南方的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明顯的標志便是「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這說明當時的南方已經成為全國糧食的主要仰給地.
2. 手工業
采礦和冶鐵.在兩宋時期南方是以銅、錫、銀等有色金屬為優勢.先進的冶銅技術應用,大大提高了銅的產量,經濟效益也隨之增加.南方冶鐵技術以廣西、福建最為先進,梧州發明了銅鐵合金,福建則是南方重要的冶鐵基地.
南方的絲織業經過唐、五代這樣一個長時期的發展,到兩宋時大大改變了唐中葉以前的面貌,兩浙和四川成為絲織業的中心,整個沿海地帶都比較發達.宋代的絲織品有羅、綾、絹、綢、粗綢、絲棉六種.當時南方的南京製造的雲錦、蘇州的宋棉、杭州的絨背棉、越州的趙羅棉、成都的蜀錦都是文明全世界的絲織品,由此也成為南方絲織業的中心.
宋代是我國制瓷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江西景德鎮是宋代具有獨特風格的瓷窯,所產的瓷器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有白,白中帶青,因此成為青白瓷.
造船業.南方是宋朝造船業的主要基地.對於宋朝來說,漕運是保證京師糧食供應的最重要的船運部門.漕運所需的船大多是淮南、兩浙等地打造,也就促使了製作技術的提高.
3. 商業
在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需要擴大他們的交換市場.北宋的同意和水陸交通的開辟,則為商品交換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刺激了南方地區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從而使這是的商業活動也空前活躍起來.
(1)城市商業的繁榮
北宋定都汴京,南宋定都臨安,由於農業、手工業的進步,南方城市的商業活動盛極一時.
(2) 市鎮與集市貿易的發展
北宋時,商品交換已日趨頻繁.無論是城鄉之間,或者村與村之間都要依靠市場貿易來滿足自己的生產和生活需要.因此,南方的城市周圍及農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就成了集市貿易的好地方.
(3)紙幣的推廣和使用
商業的繁榮,必然帶來貨幣需求量和流通量的擴大.北宋的金屬貨幣主要有銅錢和鉄錢兩種.隨著經濟發展的增快,雖然銅錢製造逐年增加,但數量上仍是供不應求,流通和交換出現短缺,還有金屬貨幣笨重、攜帶困難、容易磨損,這就給貨幣和商品流通帶來很大的麻煩.這種情況下,四川、重慶地區首先使用了紙幣(交子).在南宋時紙幣進一步推廣,推行於南方的紙幣主要有東南會子,通行於東南地區,兩淮會子,也叫淮交通行於淮東、淮西及長江南岸的太平、常州、江陰等地.

㈤ 兩宋商品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兩宋時期商業城鎮數量增加,大城市裡店鋪很多,突破了唐朝對「市」的版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出現「權通曉不絕」的夜市,東京居民達20萬戶,娛樂場所「瓦肆」的出現顯示了城鎮的繁華。《清明上河圖》表現出政治性城市向商業城市的轉化;
城鎮發展促使北宋商品經濟有較大的發展。紙幣即「交子」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兩宋與周邊民族政權不斷進行商品交換,榷場貿易不斷擴大。海外貿易方面與眾多國家經常往來。南宋時發展更多快,廣州、泉州、明州成為主要港口,從國內外出土的瓷器、船塢遺跡中可見海外貿易空前發展,那時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
農村人口走向城鎮,城市人口增多;小商品經濟關系浸潤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海上貿易已經取代漢唐以來的陸上「絲綢之路」,商品經濟水平處於當時世界的前列。

㈥ 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

農業的新成就
制瓷業的輝煌
商業的繁榮
經濟重心的南移

㈦ 宋代的經濟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賦役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成人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關於歲入1.6億貫實為銅錢、米麥、白銀、布棉、絲絹、草料等不同物產單位的合加總數,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商稅占財政總收入約70%。

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

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7)兩宋經濟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曾指出:「在兩宋統治的三百年中,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為先進、最為文明的國家。」

歷史教授楊渭生先生也認為:「兩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是座頂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佔領先地位。」

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也認為:「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經濟最先進的地區。自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曾說:「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宋朝)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

日本宋史學家宮崎市定認定:「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時代。中國文明在開始時期比西亞落後得多,但是以後這種局面逐漸被扭轉。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亞而居於世界最前列。然而由於宋代文明的刺激,歐洲文明向前發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響了世界。

㈧ 兩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社會意義

⑴經濟重心完全南移:在古代史上,我國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到南內宋時期,江南經濟已完全超容過北方,全國經濟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⑵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少數民族政權受漢族文化的吸引,一些政治家主動採取漢化政策,吸收內地先進的制度和文化;邊地各族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漢族人民向邊疆地區的遷移等,都促進了封建生產方式不斷向邊疆地區擴展。⑶商品經濟活躍:北宋東京、南宋臨安是商業大都會,商業活動不受限制;農村集市逐漸形成市鎮;北宋東京市內出現了「瓦子」,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以雄州、霸州邊地榷場貿易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邊地貿易固定化、制度化。⑷海外貿易發達:北宋在廣州等地設「市舶司」管理外貿;南宋鼓勵外商來華,設蕃坊,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外稅成為國家賦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㈨ 簡述兩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的表現

南宋時抄,江浙地區成為全襲國經濟重心.
太湖流域蘇州、湖州的稻米生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江南水田精耕細作技術全面成熟.
推廣稻麥復種制
越南引進的占城稻推廣到江淮地區.
棉花種植由福建、廣東推廣到長江流域.

㈩ 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狀況達到了我國古代的一個巔峰,這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狀況達到了我國古代的一個巔峰,這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的經驗,宋朝兩宋期間的發展很很好

閱讀全文

與兩宋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