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三大經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世界三大經濟組織主要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組織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這些世界性國際經濟組織為促進國際貿易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促進和保持高水平的就業和實際收入;促進匯價的穩定,在各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率安排;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濟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幫助消除阻礙世界貿易發展壁壘起了決定性作用。實際上,目前世界經濟主要框架就是由這些國際經濟組織確定的,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大經濟體主要得益於加入這些國際經濟組織,融入了國際社會的貿易、流通體系。
下面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式,功能及作用。
一、世界銀行集團
世界銀行(World Bank)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
結構方面的法律規范:成員資格;組織機構(理事會和執行董事會);投票權與表決;法律人格(有完全的法人權利,特別是有權簽訂七月、取得和處置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進行法律訴訟。其享有的豁免和特權包括財產和資產享有司法豁免,除非因起訴或履行契約而自動聲明放棄此項權利;財產和資產免受搜查、徵用、沒收以及其他行政或立法行為的任何形式的扣押;財產和資產免受各種限制、管制、統制以及任何性質的延期付款;檔案不受侵犯)。
基金組織作用: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從而促進和保持高水平的就業和實際收入;促進匯價的穩定,在各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率安排;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濟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幫助消除阻礙世界貿易發展的外匯限制。
四、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
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是指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人格,沒有法律人格就不能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參加者,不能直接享有國際經濟法上的權利以及承擔國際經濟法上的義務。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由其成員方在其章程性文件中授予。多數國際經濟組織都在其章程性文件中規定,該組織具有國際法律人格或法律人格,具有締約或簽約權、取得與處置財產權、進行法律訴訟權。有的還規定具有特權和豁免權。事實上,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已得到大多數國家,包括非成員國家的廣泛承認,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個人與國際經濟組織進行經濟往來,簽訂經濟合同。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盡管由主權國家組成,但是其法律地位及權力並不凌駕於主權國家之上,也不是「超國家」實體,其法律地位仍受其章程性文件約束。此外,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更不能等同於國家,它不具有國家主權,不擁有領土和居民。
Ⅱ 三大國際組織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世界經濟正面臨諸多危險和挑戰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5月25日發布了《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的更新預測與分析。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從危機中日漸復甦的階段,而且各國的恢復步伐不一,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繼續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驅動力;今、明兩年全球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3.3%和3.6%,比年初的預計稍有增加。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對危機後全球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繼續帶動全球經濟復甦,而發達國家為了解決公共債務水平的可持續性問題,其財政政策正轉向緊縮,這將在短期內削弱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世界經濟正面臨諸多危險和挑戰: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長期失業的現象可能比解決短期失業更為困難;發達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也在逐漸轉弱;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仍然脆弱,銀行和信貸機構向企業貸款依舊疲弱;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不斷走高的糧食和石�圖鄹袼淙歡砸恍┏隹詮欣跋熗艘恍┟裰詰納睿恍┕椅瞬扇×爍細竦幕醣藝擼庵只醣藝叨躍沒指創戳爍好嬗跋歟淮罅康淖什魅胍哺恍┬灤司錳宕戳艘恍┪侍猓緇醣疑怠⑼ɑ跖蛘偷取�
報告警告說,各國採取的政策遠遠不能解決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危險,由於復甦仍然脆弱,加上高失業率水平,發達國家應注意不要過早採取財政緊縮政策,所制定的財政政策應該考慮到減少失業和促進結構改革等因素,以取得中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主要經濟體之間應該尋求可信和有效的政策協調辦法,當務之急是將二十國集團的「全球可持續重新平衡框架」變得更加具體和具有操作性。
聯合國:全球和平指數連續第三年下滑
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以及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暴力沖突等主要因素導致2011年的世界和平程度連續第三年下降,給全球經濟造成了超過8萬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這是最新一份《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報告的結論。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5月26日在紐約總部舉行記者會,向媒體介紹了由非營利機構經濟與和平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編撰的最新一份《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報告。該研究所董事會主席克萊德·麥康納基(Clyde McConaghy)稱該機構在過去一年對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的和平程度進行了評判,其覆蓋范圍佔到世界陸地總面積的87%,全球總人口的99%。麥康納基分析說,全球和平程度正在變得更加糟糕,這是今年報告的主要結論。它明顯反映了"阿拉伯之春"民權運動對和平的影響。利比亞的和平指數出現了最大幅度的下滑,排名全球第143位,跌了83個位次;巴林和埃及的排名也分別下降了51位和24位。這與民眾和政府之間的沖突緊密相關,說明相關國家需要尋求除武力之外來維持穩定的新方法。此外,經濟不穩定引起的動盪,以及恐怖主義活動的抬頭均導致一些國家的和平程度有所下滑。
麥康納基援引報告指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和平程度仍舊最低,40%的和平程度最低的國家均來自該區域,其中索馬里和蘇丹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和第三位。西歐則連續第五年成為和平程度最高的地區,當地大多數國家均排名在前20位,其中冰島被評為世界上和平程度最高的國家。此外,中國的排名沒有變化,仍處於第80位;美國的和平指數排名則從去年的第85位小幅上升至第82位。
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是一個新興的全球性智庫,其研究方向是經濟發展與和平之間的關系。由其負責編撰的《全球和平指數》報告通過引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資料,對包括武器出口、暴力犯罪、戰爭死傷者、囚犯人數、潛在恐怖襲擊威脅、社會和政治矛盾等23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並為一國的和平程度打分。
經合組織:預測世界經濟2011年增長4.2%,2012為4.6
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5日公布最新經濟(310358,基金吧)展望報告說,由於經濟復甦基礎不斷擴大和可持續能力不斷加強,世界經濟今年增長率可望達到4.2%,明年達4.6%,與該組織去年11月發布的預測保持不變。
經合組織指出,去年中期以來,在個人需求驅動下,全球經濟增速回升,復甦基礎不斷擴大。雖然今年初中東政局動盪引發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在短期內遏制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勁勢頭,但這些事件的負面效應將在今年下半年減弱。然而,全球經濟復甦步伐仍然非常不平衡,不僅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速度不均,即使在發達經濟體內都有很大差別。
經合組織預測,與2010年相比,其成員國經濟平均增長率2011年將下降0.6個百分點至2.3%,2012年將反彈至2.8%。歐元區經濟整體增長率今明兩年都保持在2%的水平。美國經濟增長率今年將達2.6%,明年將達3.1%。由於受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事故影響,日本經濟今年將下滑0.9%,明年將反彈至2.2%。
失業問題仍將是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
經合組織認為,失業問題仍將是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預計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失業率將從2010年的8.3%降至2011年的7.9%,至2012年則將減至7.4%。這一數字仍遠高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平均水平。2011至2012年,歐元區失業率將分別為9.7%和9.3%;美國失業率則分別為8.8%和7.9%。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敦促各成員國政府採取措施,擴大就業。他說:「如果失業率無法得到大幅降低,我們等於還是沒有走出金融危機。」
經合組織預測,強勁的內需、較小的庫存量和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大量資金活動將加大通脹壓力。預計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通脹率將從2010年的1.8%升至2011年的2.8%,到2012年將降至1.7%。通脹壓力將迫使經合組織成員國收緊銀根,而此舉將拖累經濟復甦。
全球經濟復甦風險仍存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卡洛帕多安指出,全球經濟復甦風險仍存,一些風險是經濟擴張內生的,另一些風險與一些特定事件緊密相連。上行風險包括一些結構性帶來的意外短期刺激效應和私營部門因為信心增加而活躍過度。多數風險是下行的,包括油價和糧價持續上漲將催高核心通脹,影響美國和日本削減赤字的努力,並導致房地產市場疲軟。而金融不穩定因素將在歐元區進一步擴大。
帕多安說,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發達經濟體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提高潛在增長率,從而有利於鞏固公共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新興市場經濟體應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脹,但大量資本的流入將影響收緊銀根的實際效果。他建議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採取結構性改革,促進可續持性和包容性增長,同時促進全球經濟恢復平衡。
OECD預測關鍵點:
2011年全球GDP料增長4.2%,2012年料增長4.6%
預計2011年美國GDP增長2.6%,2012年料增長3.1%,11月時預估分別為增長2.2%和持平
美聯儲應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加息,到年底將加息至1.0%
歐央行應暫停調整利率,之後至2012年底時升息至2.25%
歐元區2011年CPI料升2.6%,2012年料升1.6%,11月時分別預估升1.3%和1.2%
料日本2011年GDP將下滑0.9%,2012年將增長2.2%,11月時預估分別為增長1.7%和1.3%
認為英央行在2011年底將升息至1.0%,2012年底升息至2.25%
預計中國2011年GDP增長為9.0%,2012年料為增長9.2%
以下為經合組織對部分國家的預測言論:
美國:上調經濟增長預期,呼籲美聯儲加息
經合組織25日稱,美聯儲未來幾個月應該加息,因其上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經合組織稱,其預計美國2011年經濟增長2.6%,較11月份預期的增長2.2%有所上調。然而經合組織的預期遠遠低於美聯儲的預期,美聯儲4月27日預計美國2011年經濟增長3.1%至3.3%。盡管經合組織認為能源價格和商品價格上漲對於經濟增長構成嚴重的下行風險,但經合組織建議美聯儲開始緩慢撤銷部分非尋常經濟刺激舉措。經合組織在報告中稱,「2011年下半年應該溫和削減貨幣刺激舉措」。經合組織(OECD)經濟學家AlanDetmeister稱,美聯儲在年底之前應該將基準利率從目前的0.25%上調至1%。經合組織表示,持續的高失業率不足以維持利率在歷史低點,因低利率增加了未來的泡沫或通脹風險。該組織預測,美國失業率2012年多數時間仍接近於8%,目前美國失業率處於9%的水平。
經合組織表示,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持續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嚴重增加了通脹預期,或導致另一輪資產價格泡沫,稱原油和其他商品可能是例外。經合組織預計不太嚴重的通脹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持續,預計美國2011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1.9%,2012年增長1.3%。美聯儲6月將按計劃完成6,0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旨在長期維持低利率。該行資產負債表目前處於創紀錄的2.74萬億美元,但大部分銀行儲備仍然在美聯儲,而沒有借貸給企業。經合組織表示,收緊貨幣政策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未來大幅度,而且可能破壞性加息的需要。
加拿大:上調今年GDP增速預期,應迅速重啟加息周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5月25日發布最新預測稱,加拿大經濟今年或將增長3%,該預期增幅大於六個月前預期的2.3%;並稱,加拿大央行應迅速重啟加息周期,以預先遏制通貨膨脹壓力。加拿大央行此前預計,2011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2.9%。2010年加拿大GDP增速為3.1%。OECD將加拿大2012年的GDP增速預期從3%下調至2.8%,但較加拿大央行的2.6%的預期略顯樂觀。
日本:經濟將於第三季度復甦,災後重建支出推動經濟增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周三稱,受地震及海嘯影響,第二季度日本經濟摺合成年率將萎縮3.7%;但隨著供應鏈恢復,且災後重建支出推動經濟增長,下半年日本經濟將強勁復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幅度摺合成年率將分別達到5.3%和3.5%。經合組織預計2012年日本經濟將回歸緩慢增長態勢,增長幅度為2.2%。
歐元區: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溫和復甦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周三發布經濟預測報告稱,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溫和復甦。OECD表示,盡管如此,歐元區各成員國的經濟狀況存在很大差別:德國及其他歐元區核心國家的經濟增長將較為強勁,而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國將面臨低增長或負增長以及失業率高企的困境。
OECD稱,這四個國家根據歐盟(EuropeanUnion)要求實施的赤字削減計劃將給國內需求帶來壓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對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OECD指出,2011年和2012年歐元區本地生產總值(GDP)將平均增長2%;今明兩年的平均失業率將分別為9.7%和9.3%。OECD表示,受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但這些價格因素不大可能對工資產生持久影響。OECD預計,2011年和2012年德國經濟將分別增長3.4%和2.5%;法國經濟將增長2.2%和2.1%。
但該機構預計,今年希臘和葡萄牙經濟將出現負增長,而愛爾蘭經濟增長將持平。OECD還預計,今年西班牙經濟將僅增長0.9%;OECD還補充稱,2012年歐元區外圍國家GDP都將實現增長,只有葡萄牙除外。OECD對於歐洲央行(ECB)3月份將利率從1.0%上調至1.25%表示歡迎,並表示今年再無加息的必要。但該組織表示,為控制通貨膨脹,歐洲央行到2012年底應該將基準利率上調至2.25%的水平。
歐債危機: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債務水準可能無法持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周三(5月25日)發布的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若融資利率長期維持在高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債務水準將會變得無法維持,而所有恢復各國財政體質的政策選項都會帶來巨大風險。OECD在其一年兩次的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即使三個國家都達到歐盟(EU)/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紓困計劃所個別設定的目標,它們依舊面臨著艱巨的挑戰。即使三個國家的政府多少都處在達成財政目標的軌道上,只要市場利率長期維持在目前水準,這些國家的財政情況仍舊無以維持。OECD指出,若市場信心遲未恢復,OECD列出了三個可行的政策選項,但也明確指出,每個選項都會帶來風險,且未為任一選項背書。
OECD列出的第一個選項是由歐盟和IMF持續以遠低於市場水準的利率來提供資金。但是該組織稱:"如果最終有任何國家無法以這個利率來償還債務,持續提供資金協助也只會拖延真正解決其債務問題的時間。"OECD表示,盡管持續提供協助會在短期內安撫市場,但若官方貸款被視為擁有優先地位,則可能會推高債券收益率。該組織表示:"除非這些援助大幅降低了違約的可能性,否則會造成更高的風險。"OECD列出的第二個選項是調整現有債券的久期,但這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進行,而且也要有低利率,才能恢復財政的可持續性。第三個選項是透過廣泛債務重整來降低政府負債。
但該組織稱:"實際上,這個選項有相當嚴格的條件,需要找出以下三個問題的解答:如何避免國內金融業瓦解,否則會有災難性的後果;如何避免影響透過金融體系波及其他國家;以及如何避免其他國家有樣學樣。"OECD無序的債務重整可能會拖累歐元區金融體系的核心,使得全球避險情緒升高。在這種作法下,若有需要為銀行體系提供進一步支撐,可能帶來不利的財政效應,且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可能受到嚴重沖擊,進而給其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帶來風險。對於整體歐元區,OECD預期今年經濟復甦將增強,但也指出基本通脹壓力會維持在低檔,歐洲央行無須進一步調升利率。
法國:今明兩年分別增長2.2%和2.1%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周三將其對法國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期上調至2.2%,之前的預期為2%。OECD預計法國2012年GDP將增長2.1%。
英國:下調經濟年增長預期,必須放慢赤字削減步伐
經合組織(OECD)周四提醒英國政府必須放慢赤字削減步伐,否則將存在損害經濟復甦的風險。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帕多安(Pier Carlo Padoan)向《泰晤士報》表示:「如果在增長前景方面沒有太大的好消息,我們認為英國放慢財政緊縮步伐是有利的。我們已看到英國經濟增長數據略低於預期,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就有放慢赤字削減步伐的空間。」經合組織的建議是在其下調英國經濟年增長預期的背景下提出的。今年年初經合組織預計英國經濟今年增速為1.7%,3月份則調低至1.5%,周三進一步調低至1.4%,並將英國2012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從之前的2%下調至1.8%。經合組織警告英國,由於經濟增長乏力,目前7.9%的失業率將在年底升至8.1%,2012年進一步升至8.3%。它還建議英國年底前溫和加息以遏制通脹,目前4.5%的通脹水平已大大高於央行設定的2.5%的通脹目標。
Ⅲ 基金業的國際化競爭會對我國基金業產生那些影響
第一:促進基抄金跨國銷售行為的襲全球化與國際化;第二,增進對各國主管機構在管理有效性上的依賴。只有以合作協調的方法加強國際管理合作,才能改善並強化證券市場全球化的機制,並且增進全球化投資大眾的信賴,藉以吸引投資,並協助業務之相互交流
基金以其專業理財優勢、理性投資行為和規模經濟效應,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對基金公司全球發展戰略有深遠影響
Ⅳ 國際資金流動對經濟的影響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一、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對世界經濟的一般影響
(1)形成全球利潤最大化。長期資本流動可以增加世界經濟的總產值與總利潤,並趨於最大化。因為,資本在國際間進行轉移的一個原因,就是資本輸出的盈利大於資本留守在國內投資的盈利,這意味著輸出國因資本輸出,在資本輸入國創造的產值,會大於資本輸出國因資本流出而減少的總產值。這樣,資本流動必然增加了世界的總產值和總利潤,而且資本流動一般是遵循哪裡利潤率高往哪裡流動的原則,最終會促使全球利潤最大化。
(2)加速世界經濟的國際化。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是世界經濟國際化的主要標志。這三個國際化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二次大戰後,資本流動國際化已經形成一個趨勢,80年代以來更有增無減。尤其資本流動國際化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不斷充實,如全球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高科技的發明與運用,新金融主體的誕生與金融業務的創新,以及知識的累積、思維的變化等等,這些都使資本流動規模大增,流速加快,影響更廣,而其所創造的雄厚的物質基礎,又反過來推動生產國際化與市場國際化,使世界經濟在更廣的空間、更高的水平上獲得發展。
(3)加深了貨幣信用國際化。首先,加深了金融業的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促使了金融業尤其銀行業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建立,銀行網路遍布全球,同時也促使了跨國銀行的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這些都為國際金融市場增添了豐富的內容。目前,不少國家的金融業已成為離岸金融業或境外金融業而完全國際化。其次,促使以貨幣形式出現的資本遍布全球,如國際資本流動使以借貸形式和證券形式體現的國際資本大為發展,滲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各個角落。再次,國際資本流動主體的多元化,使多種貨幣共同構成國際支付手段。目前,幾個長期資本比較充裕的國家,其貨幣都比較堅挺,持有這些貨幣,意味著更廣泛地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購買力在國際間的轉移或可更有選擇餘地地擁有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的手段。可見,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貨幣信用的國際化。
2、對資本輸出國的影響
在一般情形下,長期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出國的影響有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
積極影響:
(1)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效益。
長期資本輸出國一般是資本較充裕或某些生產技術具有優勢的國家。這些國家由於總投資額或在某項生產技術領域的投資額增多;其資本的邊際效益就會遞減,由此使新增加的投資的預期利潤率降低。如果將這些預期利潤率較低的投資額,轉投入到資本較少或某項技術較落後的國家,便可提高資本使用的邊際效益,增加投資的總收益,進而為資本輸出國帶來更可觀的利潤。
(2)可以帶動商品出口。
長期資本輸出會對輸出國的商品出口起推動作用,從而增加出口貿易的利潤收入,刺激國內的經濟增長。如某些國家採用出口信貸方式,使對外貸款(即資本輸出)與購買本國的成套設備或某些產品相聯系,從而達到帶動出口的目的。
(3)可以迅速地進入或擴大海外商品銷售市場。
(4)可以為剩餘資本尋求出路,生息獲利。
(5)有利於提高國際地位。資本輸出,一般來說意味著該國的物質基礎較為雄厚,意味著該國更有能力加強同其它國家的政治與經濟聯系,從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國際聲譽或地位。
消極的影響:
(1)必須承擔資本輸出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當今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錯綜復雜,資本輸出-不小心,如投資方向錯誤,就會產生經濟業務的風險.此外,還得承擔投資的政治性風險。這體現在資本輸入國發生政變成政治變革,就可能會實施不利於外國資本輸出的法令,如沒收投資資本,甚至拒絕償還外債等。在國際債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有的國家因陷入債務危機而停止還債的現象,便是-個明證。
(2)會對輸出國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在貨幣資本總額一定的條件下,資本輸出會使本國的投資下降,從而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降低國內的財政收入,加劇國內市場競爭,進而影響國內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
3、對資本輸入國的影響
積極影響:
(1)可以彌補輸入國資本不足。
一個國家獲得的間接投資,通過市場機制或其他手段會流向資金缺乏的部門和地區;一個國家獲得直接投資,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國內某些產業的空心化現象。其結果,既解決了資金不足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可以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
長期資本流動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該投資的特點就是能給輸入國直接帶來技術、設備,甚至是銷售市場。因此,只要輸入得當,政策科學,資本輸入無疑會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加速經濟發展進程。
(3)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資本輸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用來創建新企業或改造老企業,這對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這樣,就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增加國民生產總值,進而有利於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
(4)可以改善國際收支。
一方面,輸入資本,建立外向型企業,實現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就有利於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進而起到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資本以存款形式進入,也可能形成一國國際收支的來源。
消極影響:
(1)可能會引發債務危機。
輸入國若輸入資本過多,超過本國承受能力,則可能會出現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導致債務危機的爆發。
(2)可能使本國經濟陷入被動境地。
輸入資本過多又管理不善並使本國經濟不能獲得長勁發展的話,輸入國就會對外產生很強的依賴性。這樣,一旦外國資本停止輸出或抽走資本時,本國經濟發展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甚至使本國的政治主權受到侵犯。
(3)加劇國內市場競爭。
大量外國企業如果把產品就地銷售,必然會使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從而使國內企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二、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或銀行)提供的短期資金融通,如預付貸款、延期付款及票據貼現等,都有利於國際貿易雙方獲得資金便利,從而有利於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2、對各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1)當一國出現暫時性的國際收支失衡時,短期資本流動有利於調節失衡。
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暫時性逆差時,該國的貨幣匯率就會下跌,如果投機者意識到這種匯率下跌僅是暫時的,預期不久就會上升,於是就按較低匯率買進該國貨幣,等待匯率上升後再以較高的匯率賣出,這樣就形成了該國的短期資本流入之勢,這種趨勢顯然有利於調節該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反之,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暫時性順差時,該國匯率會上升,如果投機者意識到該匯率上升只是暫時的,預期不久會回落,於是就按較高的匯率賣出該國貨幣,等待匯率回落後再以較低的匯率買進該國貨幣。這種投機行為形成該國的短期資本流出,這也顯然有利於減少該國出現的暫時性順差。
(2)當一國出現持續性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則投機性和保值性短期資本流動會加劇該國的國際收支失衡狀態。
當一個國家出現持續性逆差時,該國的貨幣匯率就會持續下跌,如果投機者預期到該國貨幣匯率還會進一步下跌時,他就會賣出該國貨幣,買進其他貨幣,以期該國貨幣貶值,其他貨幣升值後獲利。這種投機行為,會使該國的資本流出,從而會擴大逆差,加劇國際收支失衡。反之,當一個國家出現持續性順差時,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就會持續上升,如果投機者預期到這種匯率還會上升,他就會賣出其他貨幣,買進該國貨幣,以期該國貨幣升值後獲利。這種投機行為,會使該國順差擴大,從而也加劇了國際收支失衡。
3、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短期資本流動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表現在它會造成匯率大起大落,投機更加盛行。如上所述,一國發生短期性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匯率將發生波動。因為投機者這時是在外匯供不應求,本幣匯率偏低時,賣出外匯、買進本幣,或在外匯供大於求,本幣匯率偏高時,買進外匯、賣出本幣。這種投機性資本流動,既有利於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又有利於保持市場匯率的穩定。但相反,一旦一國發生持續性國際收支失衡,這時,投機者是在外匯供不應求時買進外匯,而在外匯供大於求時賣出外匯,這種行為顯然不利於國際收支平衡,也不利於匯率的穩定。因此,這種投機行為會促使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即如果一國發生持續性國際收支失衡,是國為匯率偏高或偏低沒有得到及時調整所致,這時,這種投機又會強迫該國適時進行調整,從而使匯率鵑於合理水平,因此,也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資料:http://210.34.5.16/interfinance/7/7-4-3c.htm
Ⅳ 對沖基金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對沖基金成立的初衷是控制或者調整資產風險的一種方法,經過一系列精密的計算,在各種版金融產品之間利權用其中的套利機會獲利。一般來講對沖基金是在現貨金融產品(或者商品現貨產品)跟他們的期貨之間進行對沖操作。
所以對沖基金對經濟是沒有直接的好或者壞的影響的,因為他們只是將現貨和期貨之間的套利空間拉近,但是因為對沖基金的流動性非常大,時常拋售某種商品或者金融產品的現貨或者期貨時往往會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波動影響,甚至對資本市場的長期信心給予打擊,因為這種基金的大出大進金融產品,市場有時會有跟隨效應(羊群效應),使得金融市場的波動誇大化,大大貶低了資本市場中交易產品的價值。
Ⅵ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1.金融業與對外貿易:
影響一
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
影響二
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
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
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影響三
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金融危機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
影響四
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
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其實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我們講輸入型通貨膨脹,其實經濟衰退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輸入性,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它對各個國家的商品、投資等方面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所以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或者許多主要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或者經濟出現衰退。
2.企業:
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小企業,而大企業影響不大。
首先,金融危機導致中小企業本來就很困難的融資更加是難上加難,基本上是無法融資了;
再次,是金融危機導致的需求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但產品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了小企業的產品失去競爭,生存的機會會變小。
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幾乎是災難。由於國外市場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將會導致企業倒閉,工人工資下降以致失業。
對高科技密集型企業來說影響不大。
3.經濟走向:
此次危機將給中國帶來許多方向性的迷失。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盡管有過這樣那樣的波折,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順利。因為中國經濟明顯落後西方,所以跟在別人後面模仿、效仿要比自己開創容易的多,成本小得多,效率高的多。現在「火車頭」壞了,後面的車怎麼走?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游戲怎麼玩?這些都是中國現在和未來將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4.經濟地位:
從短期來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有很多是實實在在的損失。美元大幅度貶值,會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受到嚴重的損失,我國外貿出口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從長期和全球角度來看,如果危機最終得以解決,沒有引發新的世界大戰,相對而言,中國應該會從這次危機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在世界經濟面前,中國經濟的實力和地位將明顯加強。
5.人民生活:
物價會有所下降,因為經濟如果蕭條了,收入水平就會下降,失業人數增加,人們消費能力下降,產品價格也會回落 。
1.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
2.對中國的具體影響:
(1)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2)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
(3)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4)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根據破產文件顯示,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3.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
寫的有點亂 自己修改修改吧!~~
Ⅶ 當前經濟形勢對基金市場有什麼影響,適合選擇什麼類的
從結構上來看,維持從政策驅動和業績驅動尋找方向的策略,特別是政策相關方版向,一方面關注京津冀權、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環保等政策驅動主題;另一方面,關注業績確定性較高且估值合理的行業。債券基金配置上,建議保持謹慎,以防守為主,去杠桿、降久期是個合理的避險選擇,同時選擇偏好中高等級信用債的基金配置。同時,可以關注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較強,權益部分把握較好的二級債基。
這樣的報告凱石財富上面就有,你可以去看看。每周都會出,很有幫助
Ⅷ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其實都抄是形式上的問題。
而中國人的思想是靜止的,總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總是在際的問題上吃虧!
比如,看到別的國家很發達,因為加入世貿的關系,中國於是也要死要活的加入世貿,結果呢,世貿加入了,還不是吃了大虧。
中國古人雲,戰勝於朝庭。當今外國人的策略是,戰勝於概念,所謂世易時移,變法異矣。對於中國這群公眾利益事實無人負責的國家來說,隨便製造一個新的概念,就可以把他們牽著鼻子走,只要某些決定方向者得到好處,他是不會管公眾利益的。也沒人考慮。因為所有的矛頭都是對著這個很大很大而沒有腦子的動物!很容易上當,很空易被牽著鼻子走!永遠處於被動的地位。
這樣戰勝一個國家,兵不血刃。豈不是很高明的?
今天製造一個概念,要你們追著跑,當你們達到後,明天再製造一個概念,再讓你追著跑。
因為這個國家不懂得,概念的本質是什麼。
Ⅸ 目前全球經濟與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可能對於私募基金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
上海正在進行QDLP的試點,也就是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制度。且有望年專內出台相應的政策,屬這對海外私募來說是好事,同時也意味著對國內私募競爭力的挑戰。當然,國家也考慮到對國內私募和信託的影響,對QDLP的機構募集的資金是有限額的。
Ⅹ 中國經濟對國際金融有何影響
改革開放以復來,金融業制逐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35%,超越美國、英國等傳統發達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金融大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金融開放政策和市場波動外溢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一致認為中國的地位正逐漸提高,作用不斷放大。「中國經濟金融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的一個主要力量,對國際金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