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

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3-06 03:33:27

『壹』 2020年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

《2020年的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2012年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共同舉辦的、以「新興經濟體公平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主題的「2012」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對話」的論文選編。《2020年的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許多發展挑戰與處在類似發展階段的其他新興經濟體相似。考慮到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舞台的地位不斷上升,《2020年的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重點討論了這些國家在形成包容性增長全球觀念中的特殊作用。這次對話吸引了許多很有思想的學者參與未來道路的討論,他們貢獻的真知灼見包含在《2020年的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中。
應答時間:2020-10-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貳』 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

人民幣難成自由兌換貨幣,穩內健升值是大勢所趨 ,

趨勢之二容:新能源助中國成汽車強國

在中低端汽車市場上將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眾品牌

趨勢之三:能源消費居世界第一
國內能源產出與需求間差距拉大,能源進口占總消費比例進一步提高

趨勢之四:銀行走向「金融百貨公司」
銀行杠桿化產品將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實體經濟投資產生積極影響

趨勢之五:由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

創新將促使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叄』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會有怎樣趨勢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也就是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中國經濟結構目前還不健全,房地產在經濟中占的地位還很重,而現在住房問題又很嚴峻,只有盡量通過政府的調控讓房價趨於穩定,另外通過一些政策房滿足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然後不斷轉變產業結構,從而實現其他行業升級,減少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比重。所以國家提出改變經濟結構體制也正是為了這個這個目的,最後的目的也是讓社會經濟適應人民大眾的需要,這樣社會才能進步!
樓主,我建議你拿2009年的GDP數據,按照每年遞減一個百分點計算至2015年,得出你要的大致結果。 然後拿2009年的人口總數,以每年十萬分之一的負增長,計算至2015年,得出各年大致的人口總量。 以前者,除以後者,得出逐年的人均數字。這樣就差不多是你想要的了。 同理,你也可以得出上海的各項數據,問題是上海的人口負增長更高一些。所以你要查一查上海前幾年人口負增長比率,然後稍微加大一點點,得出未來的人口負增長比率,這樣計算會准確一些。

『肆』 各個國家經濟發展趨勢

同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不一樣的,並且都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也很大

『伍』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
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

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陸』 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趨勢

未來10年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質量可能會更好,將會大大的改寫整個國際經濟格局。今天整個世界經濟形勢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滿目瘡痍,而我國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當年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我國人民正在用人民幣給世界不斷的施捨,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不斷的加強,大有取代美元和歐元之勢,很顯然,美國經濟非常象二戰結束時的英國和法國,表面很強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在美國經濟不斷下滑,美元持續疲軟的情況下,需要人民幣卻毫不猶豫地堅挺出來,而我國跟一系列國家簽訂了"國家貨幣互換協議",說明人民幣將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結算的本位金,這對於我國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對穩定各國的貿易結算體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全球貿易蕭條的狀況下,在貿易保護主義日趨抬頭的狀況下,我國對於歐洲,依然派出了強大的,高規格、高標準的政府采購團,我想,這不是政治問題,當然也確實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國,不跟我合作,就不會受到人民幣的眷顧,你的企業產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為商品在於流通,流通產生價值;另一方面告訴各國,我國很強大,不差錢,各國自有緊密的協作,加強貿易,才可以共渡難關;最重要的是我國可以乘機獲得"巴黎統籌委員會"所限制的產品和技術,對於提升自我技術和產業升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叫"仍一塊肉,牽回一頭獅子",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目標;當然,還有更好的誘餌,不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政府采購嗎,我國軍方的武器采購清單已問歐盟准備好了嘛?非常明確,貿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國家不斷強大的綜合實力基礎上的,盡管老歐洲一些人仍然偏執和偏見,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誰會和人民幣過不去?除非那個笨蛋薩科奇!
當前,我國的經濟也面臨著同樣困難,在整個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會獨善其身?我們所說的是,金融危機遲早要過去的,也許年底就會有轉機,或者3年,但絕不會超過5年的時間,所以我國絕不會坐等時機,愁城坐困,我國在著眼於未來十年,我國在為未來十年做准備,所以我國主動出擊。我認為我國還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大的改變:
1、在整個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這叫"抱團取暖,同舟共濟",所以今後我國更會以人為本,政策更利於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傾斜,並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加強社會治安的力度,這樣我國政府在現階段及未來更顯貼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國目前不要忌諱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術,新領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後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產能,除了技術升級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自主品牌,加強企業文化和銷售渠道,尤其是在重點的領域里,不單是要讓企業生存,還要讓企業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並國外優秀的企業,我們也更需要在十年內,大量培養新一代的高技能產業工人!
3、如果整個世界經濟在年底持續惡化下去,我國也必將採取 更激進的"A、B、C"刺激內需療法
A、購房者和已向銀行申請暫時在(3)年內,停止向銀行 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間,購房者不算違約;
B、大病醫療費用全部減半,政府、保險公司和個人共同承擔;
C、失業者,尤其失業的產業工人,半年內有國家支付失業保障金,半年後,國家強行安排工作上崗;
除此之外,國家每月給每個公民發 300-1000元的 消費券,用於消費指定范圍內的消費。
結論: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彩虹!!!未來十年,我國將繼續沿著他的特色之路堅毅不拔,毫不動搖的走下去,他走過了大江大河,爬過雪山,踏過草地,什麼路沒見過,什麼凶險沒遇過,如今我國走的是康莊大道,高速鐵路向著未來疾馳!!!

『柒』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也就是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捌』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

『玖』 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

人民幣難成自由兌換貨幣,穩健升值是大勢所趨

未來10年,將是人民幣加快走向國際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將超過10%,在國際儲備和外匯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將高達15%。到2020年,在美元沒有出現崩潰性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將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約4.5%。

今後10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更多地受到我國經濟和外貿持續較快增長的推動,人民幣加快國際化將推動我國利率匯率改革、資本市場擴展、貨幣監管調控水平提高。

相對於我國經濟規模和外貿佔全球總量的比例,目前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已明顯滯後,但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於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和金融監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和現有主要國際貨幣尤其是美元的沖擊,為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預計今後1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8%,至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將達到75.7萬億元左右,按目前匯率計算,大約相當於11萬億美元。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屆時我國經濟規模可能接近美國水平,超過日本一倍,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20%。

貿易方面,我國進出口也將年均增長8%,仍將快於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國外貿總額至2020年將達到6.4萬億美元,大大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占屆時全球貿易總額的13%。並且我國外貿將由順差轉為逆差。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將大致與我國外貿佔全球貿易的比例相當,而人民幣在儲備資產中的比例或許更高。

人民幣國際化的羈絆依然存在。首先,我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出口和投資,貿易和投資的雙順差阻礙了人民幣的輸出,而這是本幣國際化的首要條件。即使外貿和投資全部以人民幣結算,出口和投資雙順差也將吸干通過進口支付和對外投資流出的人民幣,造成境外人民幣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匯儲備來支持人民幣國際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匯的流入換取人民幣的輸出。

人民幣走出去的過程還將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和拓展,為境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較充分的可供投資的「資產池」。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形成機制也將更加市場化,使得持有人民幣的風險降低。資本項下的資金進出管制將放鬆,以滿足人民幣資產投資者對投資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動性要求。

這些趨勢都將推動我國貨幣金融調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內,人民幣依然難以成為自由兌換貨幣。但人民幣穩健升值則是大勢所趨。預計至2020年對美元將累計升值60%以上,先慢後快,年均升值約4.5%。

趨勢之二:新能源助中國成汽車強國

在中低端汽車市場上將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眾品牌

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仍將較大落後於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將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車市場高速成長帶來的能源和環保壓力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可能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縮小與汽車強國之間差距的一個契機。

過去10年,我國汽車生產和市場以超過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長,私人消費成為推動我國汽車市場快速增長最大的動力。10年之後,汽車在我國城市的普及程度將像今天的彩電一樣,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擁有兩部或多部汽車將非常普遍,汽車也將大規模地進入農村地區,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為生產資料的車型,如輕卡、皮卡和越野車等,將在農村開拓出廣闊的市場。

中國新車消費市場規模超過美國的時間可能比想像的要快,這一天將在2015年來臨。2020年,我國汽車年產量將超過2000萬輛,比今年翻一番。屆時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至少1.85億輛,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高速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將給能源和環保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中國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同時繼續提高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技術進步將促使中國汽車工業縮小同世界汽車強國的差距。

如果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堅持以我為主的發展思路,我國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率先突破,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擁有各類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國家之一。

2020年,我國汽車出口占整個國內生產的比例將會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隨著汽車的大量出口,中國將在中低端汽車市場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眾品牌。

10年前,中國有110家整車生產企業,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車集團的產量占整個國內產量的44%。2008年,國內整車生產企業數雖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團的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個百分點,為48.7%。未來10年,三大集團在國內的地位有可能面臨其他企業後來居上的挑戰。

趨勢之三:能源消費居世界第一

國內能源產出與需求間差距拉大,能源進口占總消費比例進一步提高

未來1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但人均能源消費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歐國家的一半,不到美國的1/3,相當於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國國內能源產出與需求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能源進口占總消費的比例將從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國能源政策將面臨巨大壓力,國際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多減排義務的呼聲將逐漸高漲。國內民眾環保意識也將明顯加強。兩者將共同推進我國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變,經濟結構向低碳化轉變。

近年,我國節能減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自2004年的1.6逐漸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發展中國家和新型經濟體極其罕見。如果這一相對於發展中國家超低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夠維持,今後10年我國GDP平均增長8%的情況下,能源消費將年均增長約4%,至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45億噸標准煤,相當於32億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總和。

國內能源的增產將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過進口滿足。預計2020年,我國能源凈進口將超過八億噸標煤,相當於5.6億桶油當量,約佔全球能源出口總量的1/5。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將快速推高能源價格。以石油為例,10年後原油價格將沖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變價),至少牢牢站穩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氣、液化氣以及鈾的實際價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沒有懸念。

能源消費增長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正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今後10年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將超過恐怖主義成為頭號國際議題。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費增加約20億桶油當量,其中我國消費增量佔一半以上。

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乃至太陽能等非碳基能源,並大力發展和推廣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潔能源技術,是我國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預計到2020年,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比例將從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對清潔高效的油氣比例將從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將從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趨勢之四:銀行走向「金融百貨公司」

銀行杠桿化產品將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實體經濟投資產生積極影響

未來10年,我國商業銀行將從傳統以「融資中介」為核心向以「財富管理」為核心轉變,零售業務將成為未來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目前對銀行利潤貢獻最大的對公業務佔比將明顯下降。

未來銀行將減少對靠存款籌集資金的依賴,金融創新帶來的高杠桿化金融衍生品將大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傳統銀行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將逐漸讓位於中間業務的盈利模式。

未來銀行對客戶的意義不再是「存錢罐」和「貸款批發商」,而是以銀行業務為核心,輻射保險、證券、基金、產權經營等多個領域的「金融百貨公司」。對客戶的財富資產管理將是銀行最核心的業務。

未來銀行在代客理財時,投資領域將從股票、債券、基金等傳統領域擴展到結構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藝術品。

銀行將不再以櫃台服務為主,目前在銀行網點供客戶繳費、存取款、查詢的金融終端有望「飛入尋常百姓家」,網上銀行將完成過去只能在銀行網點辦理的各種業務。作為銀行為客戶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銀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將有大的飛躍。

隨著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逐漸向銀行滲透,出於追求規模經濟和分散風險的考慮,大銀行不得不採取兼並、收購等手段,擴大自身規模,以提高競爭力,由此將催生一批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從事混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為金融加速器,銀行杠桿化產品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實體經濟投資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銀行消費信貸推動消費者杠桿化率提高,對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轉型戰略發揮積極作用。

趨勢之五:由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

創新將促使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未來10年,中國將由紡織工業大國躍變為強國。在紡織服裝市場整體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家用尤其是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的擴展將尤為引人注目。就纖維消費總量而言,服裝、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將「三分天下」。

作為時代變遷的重要符號,服裝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歷史的變遷。未來10年服裝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趨勢,休閑生活理念將更廣泛更深入地滲入服裝消費,人們更加追求通過服裝顯示自己的文化層次和品位。

我國服裝市場的發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顧改革開放30年,我國服裝企業數從僅約兩萬家增加到近30萬家,從業人員從不到百萬增加到超過400萬,服裝產量從不到20億件增加到超過200億件,服裝出口從約10億美元發展到超過1000億美元,我國成衣出口總量佔全球出口總量份額超過三成。目前我國城鎮人均衣著支出超過1000元,是農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來城鄉服裝消費市場都將呈現巨大的發展空間。

相對於服裝,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目前我國服裝、家用、產業用紡織品消費纖維的比重為53:33:14,與本世紀初的68:22:10相比,服裝佔比明顯下降,預計10年後,這一比例將演化為40:35:25,類似於當今歐美國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來10年,我國紡織工業的增長點及對社會的貢獻將主要體現在產業用紡織品上。產業用紡織品市場規模將急劇擴張,覆蓋交通、鐵路、水利、機械、醫葯衛生、軍工等領域。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也將充分釋放裝飾用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紡織品市場需求。

未來10年,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實現本世紀頭20年發展目標的進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紡織工業產業規模將保持增勢,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產業結構得以優化提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將突破4000萬噸,保持在全球總加工量中40%的比重。

趨勢之六:文化創意產業迅速崛起

潛力最大的是文化與其他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深層次結合

未來10年,文化創意與傳統產業將快速融合,形成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範式———文化創意經濟。文化和創意元素的融入將提升傳統產業,而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也將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互聯網等數字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將極大地激發全民創意,並將加速創意的商業化實現。今後10年大量文化創意企業將層出不窮,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數個綜合性旗艦企業。2020年,這些企業對我國GDP的貢獻率將從目前的3%提高到約7%。

今後10年將是我國文化消費高度繁榮的10年。傳統文化產業在自身升級發展的同時,將加速向其他產業的滲透。文化和創意將大規模地作用於旅遊業、製造業甚至農業等其他產業,全面催生以傳統文化產業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經濟,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未來10年,擴大內需和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將為文化創意經濟的發展添加新的催化劑。潛力最大的還是文化與其他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深層次結合。

高新技術將是文化創意經濟的加速器。數字傳播技術傳入千家萬戶,使個人隨時隨地參與和發表創作成為可能,數以億計的網民是一筆非常巨大的創意資源。

個人化屬性強烈的數字傳播技術還將催生無數中小文化創意個人和企業。目前,我國已有約32萬家注冊登記的文化企業,從中將會崛起一批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跨地區的文化多媒體集團,其中將會產生三到五家跨國界的超大型旗艦集團。

中小文化創意企業將在專業化、精細化的細分市場各領風騷,但大量零散的創意人才和企業趨向於按領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區域集聚。這些文化創意集聚區也將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趨勢之七:網路生活進入物聯網階段

「物聯網」將引領電子消費進入一個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最近"物聯網"這三個字開始迅速走紅。也是,每天一堆所謂的"物聯概念"往漲停板上封,想不紅也不行。

未來10年,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將加速相互融合,我國消費電子產業融合創新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物聯網將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廣泛應用,引領電子消費進入一個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消費類數碼產品設計將呈現出更加便攜化、個性化的趨勢。小型化、超薄化並具有時尚、輕巧、簡單易用特性的數碼產品將成為消費的主流。綠色技術成為消費類電子產業首要關注的焦點,節能、環保、健康的產品設計理念,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主要發展趨勢。

未來10年,高科技結合人性化、個性化將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技術追求和研發哲學。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催生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新應用不斷涌現,消費電子產業的邊界將日益模糊,產品門類五花八門。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大屏幕、可上網液晶電視、大容量快速存儲技術、高清晰數碼影像產品、高度集成的信息終端等產品將實現結構的不斷創新和彼此無縫連接,在工藝設計領域趨於實現人與信息的充分完美結合。

數字家庭將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未來的強勁增長點。信息技術的家庭應用實現了家電產品高度的數字化和聯網化。

數字娛樂產品設計更注重個性和時尚,更強調用戶的情感體驗和用戶界面的設計,追求讓用戶在使用中得到樂趣甚至是驚喜。工業設計由產品設計轉向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由硬體設計為主轉向軟硬體設計融合。超薄產品進入普及時代,無數新產品將以更輕、更小的面貌呈現。

健康消費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的主流之一。消費者對消費類電子產品特別是家電產品的關注點已從價格向產品、技術、品質和使用成本轉移,尤其對節能降耗的關注度普遍提升。

未來10年,「物聯網」這個高科技名詞將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規模應用,掀起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它通過感應器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形成普遍連接的互聯網路,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神奇整合。藉助「物聯網」,人類能夠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全新的網路新體驗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趨勢之八:糧食長期處於緊平衡

良種推廣、化肥應用和提高機械化水平仍然是糧食增產的有效手段

未來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結構改善,將對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糧食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將來自人口總量增加。到2020年,我國人口總數將達到14.1億左右,糧食工業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調控下有望保持相對穩定,糧食需求的增長將在10%左右,需求剛性較強。

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對保障糧食供應至關重要,而科技進步對糧食單產的貢獻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10年我國糧食增產將超過10%。但長遠來看,糧食生產受資源、氣候、技術、市場等因素影響,大幅增產的難度加大,我國糧食中長期仍處於緊平衡狀態。

未來10年應著眼於糧食安全的國際視角,樹立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糧食安全觀;著眼於我國豐富的食物資源,樹立以穀物為中心、糧食為重點的綜合化食物安全觀,最終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當前,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是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單產水平。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等,我國糧食總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但隨著科技進步、農業投入加大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作物單產水平卻不斷上升。2008年我國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提高的貢獻率達到81%。預計到2020年糧食單產年均增長1.13%。根據糧食安全戰略目標規劃,到2020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將穩定在15.5至16億畝,糧食產量將達到5.7至5.9億噸。若此期間,糧食單產能保持年均增長1.70%以上的較高水平,到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將突破六億噸關口,達到6.1至6.3億噸,步入一個新台階。

良種推廣、化肥應用和提高機械化水平仍然是糧食增產的有效手段。良種將是提高糧食單產的首要因素,預計未來10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覆蓋率將接近100%,大豆將提高到95%以上,良種因素可使糧食單產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將會不斷提高,預計未來10年,化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在10%左右;農業機械化可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和提高糧食單產,預計到2020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0%,實現主要作物關鍵環節生產機械化。

生態農業和轉基因技術對未來10年我國糧食生產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生態農業作為一種可持續和環保的發展模式,是一個長期趨勢,短期內還不會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導模式;對於轉基因技術的爭議也難以很快得出明確結論,因此主糧大規模轉基因商業化種植仍將受到嚴格限制。

要保障未來10年我國的糧食安全,必須做到「四個確保」:確保糧食總產量持續穩步上升,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5.5億噸,人均糧食佔有量實現400公斤;確保我國大宗穀物基本自給,大米、小麥和玉米的自給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給率力爭恢復到55%—60%,豆類、蕎麥、穀子等小雜糧擴大出口;確保國家糧食儲備規模保持在相當於當年糧食消費總量的25%—30%的水平上,小麥和稻穀的儲備量分別保持在50%和25%左右;確保形成建全和完善的現代糧食物流系統。

趨勢之九:資本市場趨於國際化

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將提升我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份額和地位

未來10年,中國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向市場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基本完成從「新興加轉軌」向成熟市場的過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格局。

我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將大為拓展,股票、債券、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全面發展,市場層次更為豐富,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和作用不斷發展、提升,成為與中國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資本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際化的資本市場。

未來10年,上海將躋身於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市場種類比較完備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OTC衍生品、產權交易等在內的金融市場體系。創業板主戰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將給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業注入生機。

2020年,滬深市場市值將達到80—100萬億元人民幣,比目前翻兩番,上市公司數量有望從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其中共同基金、信託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基金和社保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的份額將佔到90%左右。

屆時債券市場規模將超過股票市場,可能會是股票市場規模的2至4倍,債券融資占國內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的比重將從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將陸續推出,能源、金屬、農糧畜牧產品等期貨品種日趨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債券期貨和外匯期貨也相繼推出。

在我國資本市場廣度和深度擴展的同時,其市場化改革到2020年也將基本完成。

市場各主體分工更加明確。一是市場在產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監管要求上,將具有可供投資者選擇的多個層次。二是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能將從目前代替市場對發行人和投資者作實質性判斷和審批,轉變為完善各市場的監管規則並監督市場參與者執行。三是投資者可視其需要自主選擇參與哪個金融市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由監管部門決定其參與哪個市場以及如何參與。

未來10年,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將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兩年之內,外國企業很可能有望獲准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預計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將達15%左右,約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強至少有50家;B股市場將有可能與A股合並;同時更多優秀的外國企業可以在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隨著資本流動限制的逐漸放鬆和外匯管制的不斷改革,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將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投資機會。預計到2020年,境外的機構投資者會成為上海、深圳等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掌管投資資金將超過2000億美元。

外國投資者將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國債將成為外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一部分,我國的企業債也將成為大型金融機構全球資產組合的組成部分。其次,人民幣「外國債券」,即國外政府、企業在中國大陸發行以人民幣為面值的債券,市場規模將越來越大。第三,到2020年在海外還將出現相當規模的人民幣「歐洲債券」市場,我們認為中國香港最有可能成為人民幣「歐洲債券」的主要市場,上海也將為人民幣「歐洲債券」交易提供離岸市場服務。

趨勢之十:城鎮化率將接近六成

戶籍制度將逐步開放,中小城市將成為吸納農村人口轉移的主力。

未來1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八億,城鎮化率將接近60%。與發達國家普遍的80%的城鎮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戶籍制度將逐步開放,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將成為吸納農村人口轉移的主力。

計劃生育政策將長期實行,因此城鎮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城鎮人口增加與過去20多年一樣,將主要來自農村人口的轉移。

按戶籍計算,我國目前城鎮人口不到五億,比常住人口少一億多。這一億多城鎮常住人口屬於「不完全遷移」,其特點是單身、短期流動,人在城市工作,其家庭、消費、權利行使和保障都在農村地區進行。這部分「不完全遷移」人員今後若得不到制度設計的保障,將成為中國社會重大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現有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相關的配套公共服務的完善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進程將加快,進一步清除農村進城務工勞動力在城市落戶的體制和制度障礙。由此,今後10年我國實際城鎮化率將從目前的約37%提高到42%以上。

但現有的戶籍制度不可能完全取消,否則我國將出現其他不少發展中國家出現的城市大規模貧民窟的現象。

由於戶籍制度在大城市放開的阻力較大,而且如果就業環境允許,農民更願意選擇離家較近的城市實現永久性遷移。預計今後更多的資源將向中小城市分配,擴大其就業容納能力,改善其生活環境,加強其公共服務水平,使這些城市的戶籍制度有條件向進城務工人員徹底放開。

城市化進程將推動中國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隨著進城務工農民的加速增加,非農務工收入占農村居民收入的比例目前約為40%,預計未來10年將提高到50%。考慮到相當一部分轉移勞動力已經實現「完全遷移」,其收入增長將劃歸城市部分,因此原有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將比統計中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更快。
證券界

『拾』 2020年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基本與2019年持平,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從定性因素上分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宏觀經濟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的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20年GDP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第二,經測算,2020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微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第三,美國、歐元區以及日本採取降息、擴表等措施,總體有利於我國外部需求的增加,從而帶動我國出口增長;中美雙方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經貿摩擦導致的負面影響有所減緩。
2020年,國家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信號清晰可見,同時,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下,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實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靈活調控政策下,房地產投資總體穩定,總體保持較快增長,但由於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居民儲蓄率下降、居民杠桿率提升、房地產投資觀念發生顯著變化等因素,使得房地產需求逐漸趨於平穩。
對於製造業投資,有利因素是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這些政策將有效提高企業利潤,激發企業投資熱情。整體而言,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依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有效手段。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8.5%,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4.1%,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比上年減少0.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5.1%,比上年略微減少0.1個百分點。
2020年,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過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匯聚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存量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優質增量資源進一步擴充,可以靶向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熨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影響。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4.4萬億元,名義增長7.8%,增速比上年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進一步收窄。
2020年,物價總體運行平穩,前高後低。物價的推動因素通常可歸結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貨幣超發和外部輸入等。需求拉動,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或者說出現正的產出缺口,通常由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差來判斷。從影響物價的主要因素上看:其一,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5.8%,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存在負的產出缺口。表明我國工業整體仍然處於去產能去庫存的調整階段,負產出缺口對CPI增長有向下的推動力。其二,2019年M1和M2依然維持正常增速,基本與GDP名義增長率相一致。因此,不存在明顯的超額貨幣供給對CPI上漲的推動力。其三,根據世界銀行判斷,2020年國際油價將與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動。因此,未來如果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不出現大幅上漲,PPI價格總體平穩,由PPI價格變動向下游CPI傳導的動力將不足。其四,針對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目前國家已經實施了多項政策穩定豬肉價格,相關措施效果也逐步顯現,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雖然豬肉價格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但總體趨勢是逐漸下行,從而帶動食品價格和CPI價格有所回落。其五,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一方面,減稅降費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抑制產品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拉動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對物價產生向上的推動力。由於減稅效應的復雜性,政策效果以及對CPI的影響強度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綜合以上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2020年我國物價水平將處於政策調控目標范圍之內。據預測,2020年,物價總體處於溫和上漲階段。
預計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6.2%和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
總之,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閱讀全文

與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