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曰本經濟高速發展在20世紀哪年

曰本經濟高速發展在20世紀哪年

發布時間:2021-03-06 04:46:40

㈠ 歷史:20世紀80年代 日本又實行什麼經濟發展

首先,日本實行儒家思想加「托拉斯資本主義」的和諧發展模式。日本把中國的儒家思想引進到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的企業里把這種精神的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儒家思想以勤儉,吃苦耐勞為美德,鼓勵遵從和相互信任。日本的企業里,領導者要求員工要有這種意識,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但日本也夾雜了自己本國的一些東西在里邊。

先看文化差異。日本仍然信奉軍國主義的忠誠和民族主義影響。所以他較好的融合了各個體系的優點,將這些東西發揮在企業里,使企業更夠更有長足的發展,這些也許造就了日本的一些強勢民族品牌,比如豐田等。

再看勞資關系,他的勞資關系由文化決定。他們實行的是協商體系的勞資關系。即整個企業里員工可以和股東等共同商討企業發展規劃以及員工可以參加一些高級決策,他們信任自己的員工,並希望員工終身為自己的企業服務。所以為員工制定了終身發展規劃,以及一些及時的技能培訓等。因此員工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比如日本因此而有了零庫存管理之,質量控制體系以及柔性製造。

再次看公司組織,他們推行一種「人性的資本主義」就是他們認為員工可以和領導者平起平坐,員工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找領導商談,避免了許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生產率。

其次,日本政府並沒有像英國,美國那樣,完全實行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他們政府則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實行一種政府導向的市場經濟制度,政府引導企業向一些高科技的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行業進軍,投入巨大的研究,以及人力。進而保持了一種持續穩健的經濟增長。因此日本企業具有先進的技術在一些如計算機,汽車,航空,交通運輸等。政府亦鼓勵3C「汽車,空調,彩電」的消費。他們的可能會認為亞當斯密的看不見得手在經濟里邊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種猜測。

第三個就是,日本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比如發行公債等,來刺激經濟的增長,1964年10月日本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也推行了應急的擴大財政支出凱恩斯政策,凱恩斯的這套做法在美國已經做過好幾次了,但是那次沒有很大的成效。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日本的政府經常會在財政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寬松政策。同時有一個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日本政府嚴格控制政府消費支出,他們的資本支出遠遠大於消費支出,政府的消費支出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國家儲備,同時可能會造成政府組織機構的龐大,可能出現與應有的政府規模極不協調的現象出現,同樣也會引發腐敗等問題。正好我想起了前一陣,陝西省人事廳的那件事,就是陝西省人事廳一共有40多輛車,稱其名曰公車,但是這個人事廳部門總共只有120人左右,平均每3個人就一輛車,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我想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人事廳況且如此,試問如何管理其它部門,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腐敗問題也應運而生。這種消費支出是很不應該的。

上面是鄙人的一點拙見,最重要的是我們中國能從中吸取一點什麼,來提高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我泱泱中華有一天一定會屹立與世界強林之中,諸位共和國的驕傲要全力以赴實現自己的價值觀。以促進我大中華之繁榮,富強,文明,和諧。

㈡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下列哪一項不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 [ ] A、美國

C本國豐富的資源

㈢ 二戰後,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大國是在20世

(2019·孝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同二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材料中的挑戰是指西歐和日本的崛起。
(2019·隨州)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並發展起來。日本兩次崛起的共同原因是積極因時變革。
(2018·鄂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2017·孝感)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後,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佔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2015·孝感)二戰後,日本和聯邦德國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原因是重視教育與科學技術。
(2014·黃石)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進行社會改革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③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⑤確立「科技立國」的政策
(2013·孝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這說明「二戰」後日本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2010·鄂州)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出現了軍國主義復活的現象。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軍國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日本存在軍國主義復活的社會土壤。

㈣ 概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的二十年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外部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㈤ 20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與中國目前的經濟高速增長有哪些相同點

相同點就是原材料資源和產品都是對外經濟,靠廉價勞動動起步

㈥ 日本發展歷史

日本戰後分為三個時期:戰後初期、後昭和時代、平成時代。

1、戰後初期

日本投降後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彌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

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此時,盟軍送來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部要求罷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論的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彌宮內閣於是總辭。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壽命五十四日。東久彌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1945年10月9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幣原外交。

民主政體改革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公布公職追放令,所謂公職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2、後昭和時代

日本經濟的崛起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

如此長時間的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政黨政治的勃興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來,由石橋湛山繼任,然而石橋組閣不久,身體出現重大問題,又不得不辭職,最後由曾被指為戰犯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斗爭」。

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後,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繼任。池田勇人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把沖澠縣回歸日本。

經濟放緩與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第一次石油沖擊和戰後第一次負增長,日本經濟就由高速增長轉為了低速增長。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為4.0%、4.4%和5.3%,與高速增長時期比,還不及1965年經濟危機時5.7%的水平。盡管如此,但1978年後已擺脫了蕭條的影子,景氣確實是處於上升階段,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

中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動不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仍屬於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穩定增長時期。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

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3、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1986年底海外凈資產一千八百零四億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資產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估計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萬億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應國,東京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擴大。

(6)曰本經濟高速發展在20世紀哪年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㈦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日本經濟為什麼會迅速發展

1.明治來維新為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自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2.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日本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及時吸收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減少了日本工業的重復投資;3.依靠軍事手段奪取殖民地、取得市場和原料產地(依賴國外市場),如.,甲午戰爭對日本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推動了日本經濟的發展;4.日本巧妙利用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的復雜關系,開展積極外交,增大自身的發展空間。

㈧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

二戰後日本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1、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

戰後日本進行社會改革,通過解散財閥、不允許獨自佔有、勞動民主化等方式,進一步掃清生產過程中的障礙,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下,根據國際形勢分析,美國為日本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在朝鮮戰爭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軍工產品,經濟得到很大恢復。

2、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

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神武景氣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受到很大沖擊,製造業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8%驟降至-1.2%。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開發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以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經過一段調整後,日本率先走出危機,但從此經濟增速明顯放緩,1975~199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5%。

(8)曰本經濟高速發展在20世紀哪年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本土遭到轟炸,工廠、機械以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但人才和科技還在,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注入很快就能進行重建。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

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業、社會等各個方面,日本基本確立了民主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富有活力和動力。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扶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僅是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援助大國和債權大國,1987日本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閱讀全文

與曰本經濟高速發展在20世紀哪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