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主要因素分析
選題號:3
經融1101 肖金 201104051
制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簡析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新的改革任務提出了要求,其中涵蓋的15個改革任務中有6個是關於經濟的,由此可以看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發展依舊是我國的中心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維持著持續的高速增長,GDP增長率平均在10%以上,但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這一增速慢慢趨緩,甚至逐年呈下降趨勢。有這樣一組數據:2013年上半年的GDP為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201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率為7.8%,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回落。當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確不可能永遠維持一個如此高的水平,但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出現的一些問題確實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其中以下兩點我認為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一、人口問題:包括我國的人口基數、人口結構及人口的分布問題
(1)人口基數: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2005年人口就已經到達了13億,接近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龐大的人口數量就意味著其中蘊含的眾多社會問題,就業、住宅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問題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基數面前都會被無限放大,因此,在這方面,
1/5頁
❷ 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出了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201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2013年增長了60%以上。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2013年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過,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
❸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數量、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對一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是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第二,自然資源是形成產品實體的物質源泉,其質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效用,數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規模。 第三,自然資源是制約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 第四,自然資源制約著生產力布局。 2、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 3、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強大武器。 第二,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變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的構成,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第四,它是促進生產關系變革和制度創新的有力杠桿。 第五,它是促進文化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強有力的手段。 第六,為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七,能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趨國際化。 第九,它還是一國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能夠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素質。經過教育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的存量越大,越來越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現代經濟增長有兩個趨勢,一是從資本——收入比率的長期變動來看,資金相對於收入而言使用得越來越少;二是國民收入相對於國民資源(用於生產收入的土地、實際勞動量和再生產性基金的數量)而言增長得越來越快。產生這兩個趨勢的根源是人力資源的增長,人的能力的改進,這最終是教育的作用。 第二,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惟一途徑。為加強綜合國力,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發展高新技術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是人們掌握和運用最新技術能力的競爭。
❹ 現在的中國社會限制生產力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這個問題太來大了,因素太多了源,不過我覺得中國還沒有一個超級大國的包容能力,總是動不動就抵制什麼,我覺得相反借鑒美國成長史,就是包容性極強,能為自己用的不管是黑的白的都為自己用,當然這是有個度的,我的意思是說這個度可以更加開一點,這樣經濟會更好的發展
❺ 簡答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因素很多,
人才結構,人口結構與其素質,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等是否適應該國,該國的自然資源是否合理利用,最重要的是該國的科學教育產業是否發達以及其影響下的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帕金斯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政治障礙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
1.政府穩定性。穩定的政府能夠為現代企業創造和維持一個穩定的環境。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歷了長期的國內政局的不穩定,長期的戰亂,或是政府的更迭頻繁,新的政策法規和其他限制不斷替代原有的政策法規,投資風險性很大,從而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2.政治獨立。發展中國家即使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但在殖民時期,宗主國在殖民地創造穩定的環境通常只是為了幫助那些來自殖民宗主國的商人和投資者們獲取利益,而殖民地的大眾卻從中受益甚微。而且大多數殖民地政府只投入極為有限的資金,用於培訓當地人民、開發電力資源或推動工業發展。所以,政治上的獨立也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經濟政策。壞的經濟政策,會阻礙經濟的增長,使之無法進行,也可以使已經開始的增長停頓下來。經濟發展本身,尤其在早期階段,會造成社會與政治的高度緊張,從而削弱增長所必需的穩定基礎。對政治環境的理解,是制定經濟政策時最基本的要素。對政治環境的理解應始於一種認識,即政治是由政治家而非哲人領導的。哲人可以不管國內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在傑出的工程師和經濟學家的幫助下,設計出使全社會利益最大化的發展計劃。政治家則必須保證首先採取步驟,使那些選舉他們當政的大眾能繼續支持他們,或者必須小心翼翼地避免各種政策產生新的對立派,或者是舊的對立派別活躍起來,不同勢力的要求和目標造成了經濟政策抉擇上的困難。所以政治與政策揉在了一起,這也是為什麼某些國家能夠有歷史長久的經濟發展,而另一些國家卻不能。
❻ 外國限制中國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外/國/怎/樣/限復/制/了制/中/國/的/發/展/呢?
對/外/國/來/說, 中/國/是/世/界/廉/價/品/的/大/型/工/廠, 控/制/著/十/億/廉/價/勞/動/力. 出/口/大/量/廉/價/貨/品, 使/得/外/國/人/能/有/低/廉/的/價/位/買/到/更/多/的/東/西.
中/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 中/國/很/少/部/分/人/靠/壓/抑/其/他/人/而/富/起/來/的, 都/需/要/購/買/外/國/大/量/的/奢/侈/品.
所/以/中/國/無/論/是/窮/的, 富/的, 對/外/國/人/的/生/活/和/經/濟/同/樣/重/要.
他/們/也/沒/限/制/中/國/的/發/展/啊, 要/知/道/高/科/技/對/於/外/國/的/經/濟/競/爭/力/很/是/重/要/的, 如/果/都/讓/轉/賣/到/中/國/了, 他/們/人/民/靠/啥/為/生/呢?
❼ 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第一要素,落後的科學生產力。中國大多數企業都屬於加工型企業,很少有研發型企業,生產技術基本靠引進,世界工廠只是做利潤最低的加工!
第二要素,龐大臃腫的事業單位跟國企。國企由於處於壟斷地位,靠壟斷發財,技術壓根跟世界先進水平無法相比,成本無法下降。事業單位也一樣,沒什麼競爭力,全靠政府關系發財。
第三要素,廉潔公正的政府,服務型政府。現在中央政策正往這方面努力,但中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做表面工作,中央不知道是不是選擇性失明還是怎麼的,任地方政府搞的雞飛狗跳,樓價瘋漲。
中國經濟的發展正處於瓶頸,政府與工業生產結構必須同時轉型。否則日本當年樓市泡沫破滅後就是中國的前車之鑒。經濟發展要靠內需和發展創新拉動,不能像現在靠加工出口跟房地產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