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二十世紀人類取得了一系列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並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術領域和高技術產業,其中對經濟和社會影響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電子信息技術。四十多年中,在微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雙輪推動下,電子信息設備一方面通過極其迅速的更新換代,使性能高速提高,體積能耗不斷減小,另一方面以驚人的速度降低價格,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可能性。隨著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互聯網在全世界的迅猛興起,對經濟活動和人類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2000年底,互聯網將世界各地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5億用戶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球的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信息大通道,進入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從而揭開信息經濟時代的序幕。(主要有以下五點,受字數限制不展開說)
一、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顯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國致力於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驅使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中心,從典型的技術驅動發展模式向技術驅動與應用驅動相結合的模式轉變。
二、信息產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
三、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
四、勞動力結構正出現巨變
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們的就業結構正從農業人口為主、工業人口為主向從事信息相關工作為主轉變。
五、信息技術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不僅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結構與經濟效率,而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供參考。
❷ 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作用
信息化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信息產業的經濟作用予以體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產業的支柱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支柱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1)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近年來信息產業以3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不斷攀升,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率不斷提高,間接貢獻率穩步提高。(2)信息產業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到2005年年底,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比重將超過30% ,其在國家外貿出口中的支柱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各產業中位居前列,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
2、信息產業的基礎作用
信息產業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1)通信網路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網路與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強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和軟體業是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2)信息技術和裝備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爭奪科技、經濟、軍事主導權和制高點的戰略性產業。
3、信息產業的先導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先導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4個方面:
(1)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
(2)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帶動其他高新技術產業騰飛的龍頭產業。
(3)信息產業的不斷拓展,信息技術向國民經濟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將創造出新的產業門類。
(4)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縮短技術創新的周期,極大提高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
4、信息產業的核心作用
信息產業是推進國家信息化、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3個方面:
(1)通信網路和信息技術裝備是國家信息化的物資基礎和主要動力。
(2)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產品的廣泛應用,將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
(3)信息產業的發展大量降低物資消耗和交易成本,對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集約型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❸ 簡述信息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
在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中,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便可以表現為:
①先導作用,即根據信息專技術的廣泛適用性屬和滲透性,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對整個國民經濟技術基礎的改造,因而,通過信息產業的優先發展,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②替代作用,即通過加大信息資源的投入,或人們智力與知識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種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投入,並減少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從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
③「軟化」作用,即指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中,信息、R&D、公共關系、智力、人才、廣告、管理等等「軟」的無形的方面相對增強,而設備、能源、原材料、基建、實物產品等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對弱化;
④優化作用,即指在經濟活動中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助於優化生產要素本身的質量、優化對各種生產要素的管理、優化其相互間的配置、優化其運行的有序度和效率;
⑤增值作用,即增加財富,擴大供給,提高產品與勞務的附加值,使過去的非資源轉化為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也有人指出這種增值是成倍地增長,因此,把信息技術稱為經濟的「倍增器」,等等。
❹ 信息管理系統對社會企業的經濟影響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它對現代企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深刻影響:
(1)管理內體制合理化容。
(2)管理方法科學化。
(3)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
(4)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5)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❺ 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意義麻煩大家幫哈忙啊,謝謝
首先信息化的發展代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
❻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1、信息產業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
信息技術已成為支撐當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競相投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部門。
2、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
3、勞動力
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們的就業結構正從農業人口為主、工業人口為主向從事信息相關工作為主轉變。
(6)信息化對社會的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有人將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特徵——數字化、網路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當作信息技術的特徵。我們認為,信息技術的特徵應從如下兩方面來理解:
1、信息技術具有技術的一般特徵——技術性。具體表現為:方法的科學性,工具設備的先進性,技能的熟練性,經驗的豐富性,作用過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信息技術具有區別於其它技術的特徵——信息性。具體表現為:信息技術的服務主體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處理與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決定信息技術還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相對性、動態性、共享性、可變換性等特性。
❼ 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二十世紀人類取得了一系列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並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術領域和高技術產業,其中對經濟和社會影響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電子信息技術。四十多年中,在微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雙輪推動下,電子信息設備一方面通過極其迅速的更新換代,使性能高速提高,體積能耗不斷減小,另一方面以驚人的速度降低價格,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可能性。隨著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互聯網在全世界的迅猛興起,對經濟活動和人類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2000年底,互聯網將世界各地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5億用戶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球的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信息大通道,進入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從而揭開信息經濟時代的序幕。
一、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顯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國致力於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驅使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中心,從典型的技術驅動發展模式向技術驅動與應用驅動相結合的模式轉變。
微電子技術和軟體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和運算能力、性能價格比繼續按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幾何級數增長,支持信息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現在每個晶元上包含上億個元件,構成了「單片上的系統」(SOC),模糊了整機與元器件的界限,極大地提高了信息設備的功能,並促使整機向輕、小、薄和低功耗方向發展。軟體技術已經從以計算機為中心向以網路為中心轉變。軟體與集成電路設計的相互滲透使得晶元變成「固化的軟體」,進一步鞏固了軟體的核心地位。軟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功能通過軟體來實現,「硬體軟化」成為趨勢,出現了「軟體無線電」「軟交換」等技術領域。嵌入式軟體的發展使軟體走出了傳統的計算機領域,促使多種工業產品和民用產品的智能化。軟體技術已成為推進信息化的核心技術。
三網融合和寬頻化是網路技術發展的大方向。電話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三網融合是指它們都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在網路技術上走向一致,在業務內容上相互覆蓋。電話網和電視網在技術上都要向互聯網技術看齊,其基本特徵是採用IP協議和分組交換技術;在業務上要從現在的話音為主或單向傳輸發展成互動式的多媒體數據業務為主。三網融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三個網合成一個網,但它的確打破了原有的行業界限,將引起產業的重組與政策的調整。隨著互聯網上數據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別是多媒體信息的增加,對網路帶寬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帶寬,是相當長時期內網路技術發展的主題。在廣域網和城域網上,以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為代表的全光網路技術引人注目,帶動了光信息技術的發展。寬頻接入網技術多種方案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鹿死誰手尚難見分曉。無線寬頻接入技術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之上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正向信息個人化的目標前進。
互聯網的應用開發也是一個持續的熱點。一方面電視機、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等家用電器和個人信息設備都向網路終端設備的方向發展,形成了網路終端設備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打破了計算機上網一統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電子媒體、網上娛樂技術日趨成熟,不斷降低對使用者的專業知識要求和經濟投入要求;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網門服務等技術的提出和服務體系的形成,構成了對使用互聯網日益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使信息技術日益廣泛地進入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從而促進了網路經濟的形成。
二、信息產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術已成為支撐當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競相投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部門。在過去的10年中,全世界信息設備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率是相應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的兩倍,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其中美國經濟在近10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年均GDP增長3.6%,而電子信息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1.4個百分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於信息技術的支撐和信息產業的帶動是不為過的。信息產業本身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些發達國家信息經濟領域的增長超過了GNP的50%,美國則超過了75%,2000年全球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高達15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九五」期間,我國的信息產業以三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主要產品銷量迅速增加,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部份關鍵技術有所突破,產業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底信息產品製造業總產值達10000億元,銷售收入58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信息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國GDP的4%,電子產品出口額約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5,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三、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就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信息技術在以下幾個層面推動著企業升級:1、將信息技術嵌入到傳統的機械、儀表產品中,促進產品」智能化」、「網路化」,是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重要方向。這項工作往往被稱為「機電一體化」。2、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網路設計技術可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3、利用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或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實現對產品製造過程的自動控制,可明顯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成品率;4、利用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統一整合調配企業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實現整體優化。5、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進行供銷鏈和客戶關系管理,促使企業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式的升級,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也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第三產業發展的有力武器。
四、勞動力結構正出現巨變
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們的就業結構正從農業人口為主、工業人口為主向從事信息相關工作為主轉變。以美國為例,1956年,美國的「白領」人數第一次超過「藍領」,到1980年,美國就業比例為:農、林、漁業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3.38%,采礦業和建築業佔7.23%,製造業佔22.09%,服務業佔67.2%。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到1997年其農、林、漁業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2.63%,采礦業和建築業佔6.88%,製造業佔16.08%,服務業擴大為73.34%。服務業中,除了極少部分傳統服務業外,絕大多數是從事與信息處理、信息服務有關的職業。對於這種趨勢,美國學者總結說:「從農民到工人再到職員,這就是美國的簡史。」「我們現在大量生產信息,就像我們過去大量生產汽車一樣。」
五、信息技術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不僅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結構與經濟效率,而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信息技術已引起傳統教育方式發生著深刻變化。計算機模擬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遠程教育技術以及信息載體的多樣性,使學習者可以克服時空障礙,更加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速度。特別是藉助於互聯網的遠程教育,將開辟出通達全球的知識傳播通道,實現不同地區的學習者、傳授者之間的互相對話和交流,不僅可望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且給學習者提供一個寬松的內容豐富的學習環境。遠程教育的發展將在傳統的教育領域引發一場革命,並促使人類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
互聯網已經成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聯網擁有的600多個大型圖書館、400多個文獻庫和100萬個信息源,成為科研人員可以隨時進入並從中獲取最新科技動態的信息寶庫,大大節約查閱文獻的時間和費用;互聯網上信息傳遞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處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為研究夥伴,在網上進行實時討論、協同研究,甚至使用網上的主機和軟體資源,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信息網路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過網路滲入到社會各個角落,成為當今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電子出版以光碟、磁碟和網路出版等多種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體紙介質一統天下的局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和互動式界面的採用為文化、藝術、科技的普及開辟了廣闊前景。網路等新型信息介質、為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傳播,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嶄新的可能性。網路改變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會對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一種新的適應網路時代和信息經濟的先進文化將逐漸形成。 (資料來源:浙江省信息產業廳)
❽ 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
可以提高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