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按照經濟發展區域分為哪幾個區

中國按照經濟發展區域分為哪幾個區

發布時間:2021-03-06 08:18:38

① 中國分為幾大區各區包含

中國一般分為

1、七大地理地區: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東部)。

2、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1)中國按照經濟發展區域分為哪幾個區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劃分方式,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

根據美國地理學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對區域的定義,「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並限於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區域往往有具體的地方所指」。

② 按照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中國分成哪幾個區域

由於抄歷史的原因。
傳統襲產業依賴於能源資源,能源和資源,分布不均,地區差異造成的。
3。進口和出口貿易的因素導致的水陸交通樞紐,該地區的發展
傳輸的業界領先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在地域上的發展水平的變化,使一些地區和城市建立了比較優勢,現代金融,軟體,生物技術等。以上是不依賴於傳統產業的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些行業為主導的區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先發優勢。

中國的商業地理的現狀從來沒有被認為是長而窄,已經有5款發動機是說: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東北,成都和重慶地區,這些地區是區域發展的重心。國家區域發展不平衡是顯而易見的,沿海的環比在西北,東北。

消除重要的是在產業結構相結合,經濟發展要素的轉移,現有的資源和人口轉移的政策支持有競爭力的產業或新興產業的發展利用的基本條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

③ 中國地域版圖上,960萬平方公里我們按照經濟發展區域分為( )。 多選題

不包括,只包括陸地面積,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 海洋領土

④ 中國內地分為哪八個經濟區

1.東北綜合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2.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之一;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3.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之一;4.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高檔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5.黃河中游綜合經濟區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奶業基地;6.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及相關深加工工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漢「光谷」和汽車生產基地;7.大西南綜合經濟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以重慶為中心的重化工業和以成都為中心的輕紡工業兩大組團;以旅遊開發為龍頭的「旅遊業-務業-旅遊用品生產」基地;8.大西北綜合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綜合性優質棉、果、糧、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亞地區經濟基地和特色旅遊基地。

⑤ 中國的區域怎麼劃分的

五)按經濟帶劃分

1.東部沿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18個省、區、市)。

2.中部內陸地區: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

3.西部邊遠地區: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9個省、區)。

(六)按行政區域劃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市、區)。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4個省、市)。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寧波、夏門、青島(10個省、市)。

4.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市)。

5.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省、市)。

6.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個省、區)。

三、適用范圍

(一)國有資產年報數據,國有資產季度監測數據匯總、分析。

(二)清產核資數據匯總、分析。

(三)各省、區、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國有資產年報數據測算評價指標標准值。

按行政區域劃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區、市)。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4個省、市)。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寧波、廈門、青島(10個省、市)。
4、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區、市)。
5、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省、區、市)。
6、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廈、新疆(5個省、區)。

中國經濟區域劃分
1 三大地帶

東部地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

中部地帶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

2 八區域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面積79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0696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二市兩省。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127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3582萬。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南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2019萬。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黃河中游地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總面積160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863萬。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總面積6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3085萬。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4611萬。這一地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大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總面積39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5800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鑒於目前關於中國區域的各種劃分方法存在眾多弊端,不便於深入分析地區差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的課題報告《中國(大陸)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特徵分析》提出了劃分中國(大陸)區域的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把中國分為八大區域,即東北、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區。報告指出,各地區在地域范圍、人口規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較大差別。大西北地區地域最為寬闊,西南地區人口最為眾多,東部沿海地區最為富庶。綜合各特徵,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實力、產業能力最強,市場前景最大,是中國21世紀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中國是一個大國,幅員廣闊,陸上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達12.8億。由於歷史和現實諸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各地區之間存在著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達37382元,而貴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兩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國的區域問題,必須把中國分成若干不同的區域。
20世紀50年代,有關方面曾經將中國大陸分為沿海和內地;60年代,曾經將中國大陸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地區。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區域經濟研究的活躍和深化,人們提出了多種多樣的劃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帶。這一方法將中國劃分為東、中、西三大地帶,但不同的時期,每個地帶覆蓋的地域范圍不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三大地帶覆蓋的地域范圍逐漸被確定了下來。東部地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中部地帶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
(2)六大綜合經濟區。包括東北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東南沿海、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3)七大經濟區。包括東北、西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
(4)九大經濟區。這里有兩種劃分方法。第一種劃法包括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黃河中游流域、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中游地區、東南沿海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等。第二種劃法包括東北地區、北部沿海、北部內陸、東部沿海、東部內陸、中部內陸、南部沿海、西部內陸和西南內陸等。
(5)九個「大都市經濟圈」。包括沈大(沈陽、大連)、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石家莊)、濟青(濟南、青島、煙台)、大上海(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寧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吉黑(長春、哈爾濱)、湘鄂贛(武漢、長沙、南昌)、成渝(成都、重慶)等。
總的來看,目前中國區域的劃分方法比較零亂。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較接受的是「三大地帶」的劃分方法。
區域劃分既要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要方便區域發展問題的研究和區域政策的分析。借鑒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國情,我們認為,為適應區域研究和區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國區域的劃分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空間上相互毗鄰;(2)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結構相近;(3)經濟發展水平接近;(5)經濟上相互聯系密切或面臨相似的發展問題;(5)社會結構相仿;(6)區塊規模適度;(7)適當考慮歷史延續性;(8)保持行政區劃的完整型;(9)便於進行區域研究和區域政策分析。
對照以上原則,可以發現,前面提到的各種劃分方法均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有的區塊過大,不便於深入分析區域差別;有的沒有保持行政區劃的完整性,不便於搜集整理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數據;有的沒有考慮歷史延續性,提出的概念與常識不符;有的覆蓋的區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區域劃分。
根據以上原則,考慮到目前各種劃法的種種弊端,我們將中國大陸劃分為如下八大區域:
(1)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面積79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0696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2)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兩市兩省。總面積37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8127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3)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3582萬。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

⑥ 中國分哪幾個區,各包含哪幾個省

按行政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按經濟帶劃分

1.東部沿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18個省、區、市)。

2.中部內陸地區: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

3.西部邊遠地區: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9個省、區
八區域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面積79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0696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二市兩省。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127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3582萬。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南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2019萬。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黃河中游地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總面積160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863萬。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總面積6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3085萬。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4611萬。這一地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大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總面積39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5800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⑦ 中國三大經濟圈是指的哪幾個區域

中國三大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
1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珠三角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實現了富饒地區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導入式」為主的發展模式;呈現出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爆發式」城市化;表現出多中心、高強度、聚集式的城市群發展形態;勾勒出內、中、外三個圈層的「圈層式」經濟與城市發展特點;在城市與鄉村的連接地區出現了一種「既非城市又非農村」的特殊空間結構形式。
2長三角經濟圈
長三角緊臨東海,為我國最大的內河長江的出口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以及多條鐵路為紐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長江的黃金通道流經29個主要城市,把長三角引向內陸腹地,是世界與中國大陸連結的重要門戶地區。長三角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的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綜合性產業基地;城市化呈現結構性大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圈層特徵明顯;城市與城鎮工業化水平較高;城市大物流條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實力雄厚,高層次人才密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全國領先。
3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通過京津唐城市帶引向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由京津領銜的環渤海灣經濟區產生於1986年,一般認為,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其目標是打造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城市。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北京和天津兩個市。環渤海地區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大型城市群;區域規劃發展的起步較晚,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明顯落後;開始全力構建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新平台,建立「多贏」的區域協調和合作新機制。
--網路
詞條標簽:

⑧ 中國共分為哪幾個區域,每個區域所包含的省市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簡稱「華東」,位於中國東部。包括(現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七省一市。

華東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經濟區。輕工、機械、電子工業在全國佔主導地位。鐵路、水運、公路、航運四通八達,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

華東地區總面積83.4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8.7%,2016年末總人口4.3億左右,佔全國30%,2016年GDP生產總值28.8萬億元,佔全國38.7%(以上數據均不包括台灣)。

2、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位於中國南部,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民國時代, 華南范圍涵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雲南、貴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又列入台灣省,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包括福建及台灣省。

3、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簡稱「華北」,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區相接。

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華北地區地理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錫林郭勒市、烏蘭察布市)。

4、中國華中地區

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

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5、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共五個省市區。

口語中提及的西南地區有時也只指老四川(含重慶不含川西高原)、雲南、貴州,即「西南三省」。西南地區省區行政區劃代碼均以數字「5」開頭。

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6、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地理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或自治區。

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7、東北地區

1945年至1954年中共設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以轄遼東、遼西、熱河、內蒙古自治區、吉林、松江省、黑龍江7個省區。許多人會混淆東北地區與行政區劃,但只有個別時期,東北地區才與東北所處的行政區重合。

比如清朝1636--1644年盛京總管;1947--1954年東北人民政府管轄的7省區就是今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理區劃

閱讀全文

與中國按照經濟發展區域分為哪幾個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