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臨猗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臨猗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06 14:21:11

『壹』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金秋的北京。2010年10月18日下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

肩負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會經過充分討論、認真審議,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會明確提出未來5年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發展目標、指導方針和總體部署,是繼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

堅定前進信心,激發奮進力量。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豪情滿懷邁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

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謀劃未來的宏偉藍圖,在繼往開來的歷史關節點上更加彰顯時代意義——

黨中央高瞻遠矚、科學判斷,處在關鍵時期、攻堅時期,要緊緊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承上啟下、與時俱進的歷史新方位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收官、「十二五」規劃即將鋪開的承接之年。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時空交替點上,回首過去極不平凡的5年,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這5年,我們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續推進,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這5年,我們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全面實施和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

這5年,我們戰勝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任務依然艱巨。「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本世紀第二個10年正在啟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正步入具有決定意義的新階段。

統攬國內全局,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抓住機遇推動發展任重而道遠。

綜觀國際風雲,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甦,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中流擊水,趁勢而上。緊緊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承上啟下的歷史方位所在,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使命所在。

站在歷史的關節點上,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提早部署研究規劃,科學謀劃發展藍圖。

『貳』 十二五規劃與經濟發展

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是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編制的綱領性文件。「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於編制「十二五」規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第一,《建議》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黨的十六大確定,我國現代化建設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大根據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發生的新變化,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新世紀的頭10年已經過去,現在到2020年還有10年時間,「十二五」時期是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在新世紀頭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但也要看到,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特別是與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我國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也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在全面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和趨勢的基礎上,對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目標、戰略任務、重大舉措作了全面部署,這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二,《建議》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黨的十七大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2010年初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建議》提出,「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並在各項任務和重大舉措的部署中,全面貫穿了這一主題和這條主線,這必將有力地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三,《建議》對於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國外貿出口總值已居世界首位,境外投資規模也在迅速擴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開放面臨新的形勢,即由出口和引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如何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進一步開創互利共贏的格局,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建議》對未來5年的開放戰略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等項任務,必將推動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四,《建議》對於各級政府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在「十一五」規劃主要任務勝利完成之際,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各地黨委正在研究提出指導當地「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建議》,各地政府也正在開展當地「十二五」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科學分析了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明確了今後5年我國發展的大政方針、奮斗目標、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這對各地區各部門貫徹中央精神、結合全國和各自實際制定好中長期規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一)為未來30年的轉型發展開篇布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產業價值鏈和經濟循環中的重要構成,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亦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因西方社會長期產業結構錯配(只重信息、科技、金融等高端發展,而忽略中低端產業配置)和經濟結構失衡(只重消費經濟的繁榮,而忽略實體經濟的增長),大量的基礎產業移植到勞力和資源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
在當前錯綜復雜、危機四伏的環球經濟形勢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將倍受世界矚目。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的重整與升級,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健康發展,都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二)確定人民共享繁榮推動經濟轉型的發展方向
為適應全球產業、經濟結構的重整,建立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制高點,中國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整體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必須盡快改變傳統出口依賴、資源高耗、產能低效和環境污染型經濟增長方式;迅速突破體制改革、社保發展和法制建設的瓶頸,並迅速建立收入分配公平、藏富於民、社保健全和擴大內需、鞏固出口與發展現代服務相輔相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市場經濟格局。

(三)對於凝聚全黨力量、明確努力方向、提升思想境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規律可循,如何發現把握規律並指導實踐,對做好工作意義重大。五中全會審定的「十二五規劃」,是對我國發展形勢進行規律性認識的集中體現。認真學習領會五中全會精神,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把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這個高度上來,使五中全會精神成為推動全國上下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激發廣大黨員加快發展的理論基礎和落實各項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

『叄』 簡述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 人民生活生活持續改善的目標。

全國總人復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制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達到74.5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57億人,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我們也考,順便給你了。不要忘了,給個最佳答案呀,親!!!

『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過程: (1)請指出「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過程反映的《

(1)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科學、民主、內依法執政;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容原則,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我國公民有權利、有機會直接參與民主決策;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決定權.4分,
(寫出其中2點即可;學生從其他角度回答問題,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1)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這些條件決定了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①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③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寫出其中3點即得6分)

『伍』 山西十二五規劃的內容

山西「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

來源:發展導報 2011年01月22日 10:39

剛剛收獲「十一五」的碩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上,《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草案)》(以下簡稱《綱要》)的出台,為「十二五」時期的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路線圖」。

未來5年,山西將有哪些變化?山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著力點在哪裡?關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數的發展指標又將如何實現?

居民收入比肩GDP達到13%

今後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的總量翻番,就業持續增加,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資源型經濟轉型取得明顯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十二五」時期我省主要發展指標:山西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目標為13%,2015年將達1700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5%,2015年達到 364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5年達到50000億左右;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5年增長 1.1%,2015年將達到93.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目標提高到13%,2015年將達30000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2015年達到9000元以上;森林覆蓋率5年增長5%,到2015年達到23%。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鎮空間布局

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總體要求,調整和完善空間開發結構,優化產業空間、城市空間、生態空間布局,努力形成區域分工合理、區際良性互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按照「空間集聚、組群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吸引人口、產業向發展條件好的6個盆地相對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鎮空間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區、晉中市區、清徐縣城、陽曲縣城構成的太原都市區,是全省城鎮體系的組織核心,經濟轉型發展的增長極核。「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區為核心,太原盆地城鎮密集區為主體,輻射陽泉、忻定原、離柳中城鎮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晉中、呂梁、陽泉、忻州5市的30個縣、市、區。「三群」即以大同、朔州為核心的晉北中部城鎮群,以臨汾、運城為核心的晉南中部城鎮群,以長治、晉城為核心的晉東南中部城鎮群。

省會到各地級市高速公路3小時通達

著力打造「一軸兩縱三輻射,四網五橫六樞紐」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構架,實現省會到各地級市高速公路3小時通達、相鄰地級市2小時通達、地級市到本行政區各縣(市、區)1小時通達和省會到省內主要區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時通達。

公路:到2015年,「三縱十一橫十一環」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0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鐵路:建成大西客運專線,規劃建設大同至張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運專線。完善晉煤外運通道建設,重點建成中南部鐵路通道、准朔鐵路、太興鐵路等。

航空:完善全省機場布局,將太原機場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區域樞紐機場,完成大同、呂梁、五台山等機場擴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機場、平遙通勤機場。

綜合運輸樞紐: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要求,重點建設6個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和5個省級綜合運輸樞紐。

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城際輕軌和地鐵等軌道交通,推進供電、給排水、供氣、供暖、交通等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

到2015年,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年以內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煤炭工業:到2015年,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年以內,重點培育4個億噸級、3個 5000萬噸級特大型、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焦炭工業:到2015年,全省焦炭總產量動態控制在1.2億噸/年左右。

冶金工業:到2015年,全省生鐵、粗鋼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4000萬噸,氧化鋁、電解鋁、金屬鎂產能分別控制在800萬噸、200萬噸、180萬噸。

電力工業:到2015年,電力裝機達到0.8億千瓦至1億千瓦。

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以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為重點,推進產業園區化、規模化、生態化,努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我省「7+2」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在國家確定的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型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的基礎上,增加煤層氣產業和現代煤化工產業。

建設1萬個專業村、60個基地縣加快太原都市圈發展

抓好大同、晉中、運城三大現代農業示範區和10個現代農業示範縣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一縣一業」基地縣和雁門關、太行山、呂梁山、晉中盆地和晉南盆地五大特色農業板塊,到2015年建設10000個專業村、60個基地縣。全力抓好新增1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加快實施10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和大同盆地100萬畝鹽鹼地改造工程。

加強民生工程建設力度

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的,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搞活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努力實現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

以太原都市區為核心,太原盆地城鎮密集區為主體,輻射陽泉、忻定原、離柳中三個城鎮群,構建太原都市圈「一核一區三組群」的城鎮空間格局,把太原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大都市,增強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力。

加快推進太原榆次同城化,加快太原南部新區和晉中北部新區開發建設,將兩市結合部劃定為「共建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實現兩市道路、軌道交通、供水、供熱等設施對接共建,共建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大型綜合物流園區。

推進晉北中部城鎮群建設,加快晉南中部城鎮群建設,促進晉東南中部城鎮群建設。

實施「大縣城」戰略,到2015年,10萬以上人口規模的縣城達到20個,5—10萬人口規模的縣城達到40個。

綠化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

堅持「綠色、低碳、潔凈、健康」的發展理念,以加強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綠化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

以造林綠化為重點,改善生態空間質量,繼續實施國家八大水土保持工程,重點推進省級六大水土保持工程。盡快啟動重點水源保護工程。

到2015年,設區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5%,縣城燃氣普及率達到75%,建制鎮燃氣普及率達到50%。

「凈化山西」要重點開展「2+10」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污染減排工程、節能重點工程、藍天碧水擴容提質工程。

建設健康山西,到2015年,全省群眾健康素質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群眾健康保障水平處於中部前列。

加強民生建設,積極擴大就業,調整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達到省級統籌;加緊建成和發放「社會保障一卡通」。

對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廉租房制度。對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到2015年,基本解決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3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和農村危房改造問題。

充分利用試驗區這個大品牌、大載體、大平台,緊扣「資源型經濟轉型」和「綜合配套改革」兩個關鍵,先行先試,大膽探索。

重點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實現支柱產業由單一向多元、產品由低端向高端轉變。

創新金融體制,加快推進區域金融綜合配套改革,著力發展資本市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進來,為加快資源型經濟轉型提供強大金融支撐。

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工作,制定總體方案和專項實施意見,統籌布局一批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市、縣,開展先行先試。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積極發展城鄉學前教育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重點建設一批省級、市級、縣級文化設施工程,實施文化惠民建設工程,重點文化保護工程,如大遺址保護開發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省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實施「大作品、大集團、大景點、大會展、大服務」戰略,重點打造一批反映五台山、雲岡石窟等體現山西文化符號和元素的大型旅遊演藝項目,重點打造一批反映山西重大歷史事件,提升山西文化形象的影視、舞台、美術等作品。

加大整合與重組力度,培育一批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大型文化與旅遊企業集團,通過市場運作,提升我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的競爭力。

積極發展城鄉學前教育,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鼓勵社會力量辦園,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高等教育要堅持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並重的原則,優化結構,增強實力,加快推進高校新校區建設。

推進教育改革,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動素質教育,促進培養創新人才,深化學校內部體制改革,促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增強辦學活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促進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協調發展。推進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轉變。

擴大民間資本市場准入范圍

進一步擴大民間資本市場准入范圍,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行業和領域,對民間資本全部放開;重點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領域;鼓勵和支持煤焦、鋼鐵等資源型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轉產轉型,發展新興產業。

全面落實首問責任制

在加強硬環境建設的同時,特別注重優化軟環境。全面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行政不作為和瀆職責任追究制,嚴格執行行政許可公開制度、收費公示制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創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規范行政執法和司法行為,創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本報記者 王 黎 沈沁芳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

①中國共抄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關注公眾社會心態,表明黨堅持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十二五」規劃制定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③黨中央起草和通過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過程是黨不斷探索和遵循執政規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

①中國共產黨是執來政黨,是中國特自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十二五」規劃制定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
②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中央起草和通過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過程是黨不斷探索和遵循執政規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關注公眾社會心態,表明黨堅持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保證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每點3分,共12分)

『捌』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是什麼關系

十五規劃是指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十二五規劃指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它們的關系是一個前、一個後十年。

『玖』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為完成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這一主要任務,提出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在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進展。這里,重點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議》圍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對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為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就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加強基礎前沿研究,搶占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二是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保護知識產權,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這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要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現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質量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健全國家資助制度,加快縮小教育差距。要繼續推進和完善免費師范生教育制度,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水平。四是建設人才強國。人才是第一資源。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二)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議》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十二五」期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總體要求。符合國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適應,把握好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系;比較完整,就是這一體系應該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個主要領域;覆蓋城鄉,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既覆蓋城鎮居民,也覆蓋農村居民,特別是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要實現城鄉全覆蓋,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個人賬戶跨省可接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持續,就是制度的設計和財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種常規的、長效的機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隨著國力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建議》從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一是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們都必須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充分就業。要加強政策支持和就業指導,著力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要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系。二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這是群眾呼聲最強烈、全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不斷完善,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出現了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註重公平。這對我們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不懈地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根本目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須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的分配製度和政策既要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不斷增加社會財富;又要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十二五」時期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方向,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讓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總體上看還不完善,主要是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蓋面還比較窄,基本統籌層次低,保障水平不高,與全體人民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時期,要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更大的實質性步伐。四是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總量相對不足,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差距較大,「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央已經作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也是一個逐步的、長期的甚至是艱苦的過程。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改革。「十二五」時期,我們既要完成近期任務,也要向長遠目標邁出堅實的重大步伐。《建議》對未來五年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工作落實到位,讓人民群眾享受醫改工作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增強他們對醫改的信心和對政府的滿意度,確保醫改工作順利推進。五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提高社會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三)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建設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建議》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務。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沒有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要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范。二是推進文化創新。要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的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隨著現代經濟與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明顯。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的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和權益。同時,要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與臨猗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