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消費對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上半年的消費,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經濟發展第一驅動力的角色;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年中回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已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巨大的內需增長潛力、完善的宏觀調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釋放的紅利,也將有效對沖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可以肯定,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改善供給,消費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發揮更加重要的拉動作用。
Ⅱ 消費為什麼能拉動經濟的發展
關鍵點是能量不是守恆的,會變動。比如甲養的雞子下雞蛋了,那總量就擴大了。你理解的守恆是單從貨幣交換考慮的,比如整個島上只有1塊錢,那麼這一塊錢就不會變了,可是沒錢買東西人們還是會物物交換嘛,蛋越來越多(可以理解為投資),而人們又有需求(消費的需求),所以有了交易,所以總量就變大了,即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再詳細點說,從宏觀角度講,衡量經濟發展主要還是GDP,它有兩種途徑:最終產品總價值法或者總收入法。你看到的守恆就是產品和收入在統計後是相等的,但具體的量是變動的。有種說法形象點叫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你的問題只問了為什麼消費能拉動,這里的關鍵就是造成了總量的變動,而不是像你所認為的東西永遠只有那麼多。就比如人們不把雞殺了卻讓它多下點蛋,也比如甲以前每天只干8個小時,現在干10個小時,這投入多了,產出也就跟著變大了。消費比如原來一頓只吃一個饅頭,現在你能吃2個了,為了滿足你的需求別人只好多生產,所以量也變了。出口就不用多說了,也等於量的變化。而且這裡面也有個乘數效應,即消費的增大可能帶動投資成幾倍的增大,經濟增長就更快了。對於這個問題,你可能會說比如地球上的石油,真的就那麼多,而且生產他們好難,這不是守恆的嗎?可以設想,沒有石油的時候,會有其他替代能源出現的,其他替代能源需求量會不斷上漲,經濟總量還是會變的。這個問題,我感覺基本說清了呵呵
Ⅲ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
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運行總體平穩,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消費需求持續版旺盛,消費對經濟權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
下一步促進消費,就是要圍繞消費升級的方向,努力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滿足基本消費,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激發潛在消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一是要促進實物消費不斷提檔升級;二是要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三是要引導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來有序發展;四是要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要加快農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費的提質擴容。
Ⅳ 消費為什麼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什麼會促進經濟發展---本質是錢。
只有有了錢,才會通過形式多樣回的激勵,促進答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革,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單打個比方,企業有了錢,就會激勵產品、管理創新,讓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為社會積累更多的財富,個人也會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而消費正是促進錢在社會中的流通,讓錢幹了更多能乾的事,所以可以推斷出這樣的結論。
Ⅳ 什麼是消費經濟
消費經濟
●消費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角度辯證看待消費、投資、出口這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科學認識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宏觀經濟政策應有利於消費的總體和長遠發展。
●應適應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情況,優化供給結構,不斷創造新的市場。
●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須積極推進改革,清除各種限制消費的政策和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性障礙,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
針對當前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實際上提出了研究和發展消費經濟的緊迫課題。而研究消費不能離開供給,研究消費經濟不能脫離消費品工業也就是輕工業發展的實際。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經濟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產品供不應求變為供大於求,從生產不能滿足消費變為消費開始限制生產。導致這一重大變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國輕工業的超常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輕工企業首先被推向市場,在市場導向下逐步建立起競爭機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結束了我國消費品短缺的歷史。但與此同時,目前市場上相對過剩的也大多是生活消費品。所以,應結合供給、結合優化供給結構研究消費經濟,研究如何解決消費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研究消費經濟的內涵
消費經濟在我國從理論到實踐都還處在發展的初期,其內涵的界定還不很清晰,其社會影響力還有限。實際上,發展經濟的終極目標和根本動力都是消費。
「消費」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有個人與社會、當前與長遠之分,有國內消費和出口消費之別。狹義的消費指生活消費,廣義的消費既包括生活消費也包括生產消費。從廣義上理解消費,對我們重新認識消費的作用,認識投資與消費、出口與消費之間的關系,也許更有幫助。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資料,而要取得生活資料就需要生產、需要投資。投資是生產資料的消費,屬於長遠的社會消費范疇。投資於擴大再生產和公共設施建設,是為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消費水平、改善消費質量。有些基建投資項目建成後本身就是消費行為的載體,比如在建的國家大劇院、體育場(館)、旅遊設施、賓館等。投資於基本設施最終也是為了全社會的或長遠的生活消費。生產資料的消費最終會轉化為生活消費。如果這種轉化不能完成,它就是一種浪費,由這種不能轉化為最終消費的投資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就不是可持續的增長。這樣的新視角有助於我們全面認識宏觀調控。只要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擴大有效消費需求,而又是財力所能承受的,都應當投入;相反,如果從長遠看不能擴大有效消費,或者國家財力所不及的,則應該遏制。所以,中央提出宏觀調控要從實際出發,有保有壓,是完全正確的。出口消費的對象是國外消費者,我國每年出口總值的80%是生活消費品。我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擴大出口會帶來就業的增加,並通過勞動者收入的增加促進國內消費增長。應處理好擴大內需與擴大出口的關系,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消費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角度辯證看待消費、投資、出口這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科學認識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宏觀經濟政策應有利於消費的總體和長遠發展。
研究消費者
消費者是消費經濟研究的主體對象。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等是衡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消費經濟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首先,關注消費水平的發展趨勢。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居民的消費需求以及市場的產品結構、規模、檔次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一趨勢還在發展。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左右。到那個時候,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會對市場提出哪些新的需求?應如何去適應不斷擴展和升級的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的需求?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研究的課題。
其次,關注消費結構的升級。隨著恩格爾系數的明顯下降,我國整體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新的消費亮點不斷涌現,大眾消費開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過渡。可以說,不同層次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都在升級,這將有力地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為眾多企業提供發展機遇。
第三,關注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供給結構的優化問題。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出現的買方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尚不成熟和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的買方市場,存在著供給結構同需求結構錯位的結構性矛盾。這種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是:一方面,無效供給過剩,主要是工業消費品中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嚴重過剩;另一方面,有效供給不足,特別是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產品及服務(第三產業)的規模、種類和質量都不能適應社會消費水平提高和需求結構變動的需要。我國還有相當數量的高檔消費品及生產高檔消費品的原材料需要依靠進口。人們在生活中也還有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即使基本得到滿足,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檔次也不夠高,花樣也不夠多。填補這樣的需求空白,需要有關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企業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應優化供給結構,不斷創造新的市場。通過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生產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新需求的產品,並不斷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把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慾望激發出來,變成現實購買力。
研究消費經濟的發展規律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許多深層次矛盾的反映,這就決定了我們應把發展消費經濟作為解決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的突破口。為此,應認真研究消費經濟的發展規律,研究如何通過發展消費經濟來實現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良性循環。
消費結構升級將擴大市場需求,促進產業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在普及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後,我國城鎮消費熱點正轉向汽車、住房等新的領域。隨著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居民的潛在購買力開始逐漸釋放,對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呈加速增長態勢。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又一個重要特徵是,實物消費所佔比重減少,教育、文化、餐飲、旅遊、醫療保健服務等消費迅速增加,並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城鄉居民的這一輪消費結構升級,將有力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為眾多產業提供發展機遇。
促進供給結構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優化供給應多從市場創新方面著手,除了做大「餡餅」,還應在創造「新的餡餅」上做文章。第一,適應消費轉型時期的消費需求變化,調整生產經營策略。目前,供求之間的矛盾主要不再是量的不足,而是質的多樣化,企業應從主要根據市場短缺信號組織生產和經營,逐步轉變為既滿足市場的現實需求又滿足潛在需求。第二,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進一步拓寬消費領域。我國城鄉市場空白點還很多,潛力十分巨大,蘊含著無限的商機。如信息、租賃、金融理財、醫療、家政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業,就是非常廣闊的消費領域。第三,優化供給結構,發揮生產對消費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應找准市場、看準時機,通過採用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不僅要分享市場,而且要創造市場,通過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刺激和拓展消費需求。
研究擴大消費需求的措施
從我國當前消費經濟的現狀來看,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須積極推進改革,清除各種限制消費的政策和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性障礙,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
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大力發展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消費增長的堅實基礎。應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和調控,鼓勵居民消費,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把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投資擴張逐步轉為投資和消費雙拉動。
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就業是提高居民收入,進而擴大消費需求的根本。應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大對低收入階層和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縮小貧富差距。通過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而增加的社會消費總量,不但有利於消化在許多領域中相對過剩的生產能力,而且同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一致的。
把刺激農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農村居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是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是擴大農村消費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應改善農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調整農業生產的區域布局,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的收入增長潛力,並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和農產品加工增值,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入增長機會。同時,改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環境,通過工業化和城鎮化大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
消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性障礙,改善消費預期。應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減少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大對義務教育及公共設施等社會公共品的投入,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和配套體系建設,為居民增加即期消費提供切實的保障。
完善市場體系,改善消費環境。深化消費領域的體制改革,清理各種抑制消費的政策,制定鼓勵消費的政策,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改善消費環境。
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當前,我國消費結構正處於由數量擴張型向追求質量型的升級時期。應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住房、汽車、旅遊、教育和文化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消費信貸是促進居民即期消費以及信用消費的重要手段。應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銀行服務的完善,推動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繼續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加快建立健全貸款擔保體系、個人信用信息體系並實現信息共享。
Ⅵ 消費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消費對經濟有絕對的推動作用。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因為人們消費,所以提高了對經濟的需求,也帶動了資金的流通。消費可以刺激社會市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Ⅶ 什麼是消費經濟
經濟效益是指農業生產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與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量的比較。講求經濟效益,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生產數量既多質量又好的農產品。在進行效益核算時,把生產的勞動成果稱為產出或所得,把勞動佔用或消耗稱為投入或成本,則經濟效益與投入、產出的關系為:
經濟效益=勞動所得(產出)/勞動佔用或消耗(投入或成本)
產出和投入比較的結果,反映了生產經營活動達到的目的狀態和程度。同一項生產經營活動,效益大小同勞動成果或產出成正比,同勞動佔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單位投入所得產出數量越多、質量越好,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就表明農戶生產經營的效益差。
Ⅷ 消費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有哪些方面
拉動經濟增長,形成新的需要,提高人們的勞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