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源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絕不僅僅是保障國內能源供應平衡的版問題。由權於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能源市場的國際化,國內能源供求矛盾需要依靠能源進口來化解,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狀況與能源對外依存度密切相關。因此,國家的能源進口來源可靠性必然與世界其他能源資源豐富國家、運輸通道必經國家的外交關系密切相聯系。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變化將影響到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
能源戰略選擇的側重點不同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政治、軍事等國家大戰略發達國家以石油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使得能源保障供應的重點放在石油方面。能源戰略的變化促進能源結構和能源工業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能源結構的轉變,同時也促進了能源工業結構的變化,使得能源產業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BP等世界級的大石油公司目前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技術,以後將不再僅是單一石油業務的公司,可能會成為能源公司。
② 石油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總體來說,20世紀是廉價的石油時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撐了人類工業的大發展,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價的石油在20世紀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幾次石油危機使世界為之震撼。20世紀世界石油工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迷茫,因為我們到現在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蘊藏多少油氣資源,只是憑借我們現有的手段來發現我們能發現的油氣資源,盡量提高採收率,產出更多的油氣來。石油工業發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21世紀的世界石油工業充滿了希望,但隨著人類對油氣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及油氣資源的不斷減少,決定了油氣資源這種不可再生能源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 有人預測21世紀石油時代即將終結,因為人類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從地下開采了一個多世紀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油氣的產出急劇加大,油氣消費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氣需求還在以比較快的速度增加著,以這種趨勢持續發展下去,人類將會在21世紀用完地下的油氣資源,石油時代將要在21世紀終結。而21世紀油氣對人類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得依靠油氣資源來維持發展。這里我們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和認識,對21世紀的世界石油工業做一些初步展望。
③ 原油價格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
原油高漲只會對A股中的能源類公司有好處,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是有害的,因為原油價格的上漲必將推高企業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原材料,物流運輸等,所以會對絕大多數企業的業績造成負面影響。不過當原油價格開始走高時,國內的煤炭和有色金屬股票會聯袂走強帶動指數上行(他們在上證中的權重還是比較大的),經濟過熱之前,原油適度漲價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隨著對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將對企業業績的影響逐漸顯露,大盤會隨之回落。
④ 天然氣對整個世界經濟體的影響
[編輯本段]主要用途
1、天然氣發電,具有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2、天然氣化工工業,天然氣是製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 3、城市燃氣事業,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
4、壓縮天然氣汽車,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
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世界需求干凈能源的呼聲高漲,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程序來傳達這種趨勢,天然氣曾被視為最干凈的能源之一,再加上1990年中東的波斯灣危機,加深美國及主要石油消耗國家研發替代能源的決心,因此,在還未發現真正的替代能源前,天然氣需求量自然會增加。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高。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其優點有:
① 綠色環保
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 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② 經濟實惠
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③ 安全可靠
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④ 改善生活
隨著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氣,將會極大改善家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天然氣耗氧情況計算: 1立方米天然氣(純度按100%計算)完全燃燒約需2.0立方米氧氣,大約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氣。
中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勢頭仍在繼續,但是保障經濟的能源動力卻極度緊缺。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石油、天然氣所佔比例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提高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和引進LNG將對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有效解決能源供應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天然氣的普遍應用,天然氣供應已經成為國家能源安全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速度將明顯超過煤炭和石油。到2010年,天然氣在能源需求總量中所佔比重將從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至10%。屆時天然氣需求量估計將分別達到938億立方米和2037億立方米。
有關專家指出,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具有自然資源和技術裝備的基本屬性。其中技術與裝備是增加能源供給、調整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減排、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載體和物質基礎。
世界能源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對能源開采技術與相關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據孫開明介紹,世界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就為無縫鋼管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推動了無縫鋼管產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球僅無縫油井管消耗量達到1300萬噸左右,占無縫管的30%。中國能源行業無縫油井管消耗達330萬噸,已經成為無縫管最大的用戶。與此同時,能源行業也對無縫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井管要求超高強度、高韌性、高抗擠、抗腐蝕、耐高溫高壓、特殊氣密封等;電力則要求有專門的耐熱高合金鍋爐管、核電管等;煤炭行業則需要大型化高強度液壓支柱管。由於能源用管要求高、風險大,必須配備先進的冶煉、軋制、熱處理和管加工以及高精度檢測和整管使用性能評價等一整套技術裝備,才能滿足要求,現在全球只有少數大集團具備這一實力。
據悉,目前世界無縫鋼管生產線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等一些國家。其中中國無縫鋼管產量最大,2008年達到2018萬噸,佔全球產量的50%,成為無縫鋼管生產大國。中國從2003年開始由無縫鋼管凈進口轉變成凈出口國。孫開明介紹,將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效結合,是天津鋼管集團公司快速成長的成功經驗。天津鋼管集團公司與德國西馬克米爾公司聯合研發的世界第一套PQF三輥式高精度連軋管機,代表了當今世界無縫鋼管生產工藝技術的頂級水平。同時,天津鋼管集團公司聯合建設白俄羅斯BMZ無縫鋼管項目,實現了由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歷史性飛躍。
石油短缺和生態惡化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能源的短缺將直接影響各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而環境污染則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天然氣是當今世界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煤炭、石油並列為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據研究資料顯示,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按汽車現在消耗的速度,還能支撐40-70年。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預計可以開采200年。從這個意義上講,天然氣汽車是21世紀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天然氣汽車的發展現狀
近二十多年來,世界天然氣需求持續穩定增長,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專家預計2020年其在世界能源組成中的比重將會增加到30%。21世紀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21世紀將是一個天然氣世紀。
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的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後的主要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其產生的溫室氣體只有煤炭的1/2,是石油的2/3。天然氣汽車則是以天然氣作為燃料的汽車,按照天然氣的化學成分和形態,可分為壓縮天然氣(CNG)汽車、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和液化石油氣(LPG)汽車3種。近年來,天然氣汽車在全球發展很快,在應用與運營方面比較成功。天然氣汽車是一種理想的低污染車,與汽油汽車相比,它的尾氣排放中CO下降約90%,HC下降約50%,NOx下降約30%,S02下降約70%,CO2下降約23%,微粒排放可降低約40%,鉛化物可降低100%。可見天然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遠遠小於石油和煤炭,是一種優良的汽車發動機綠色代用燃料。同時,天然氣汽車的使用成本較低,比燃油汽車節約燃料費約50%。此外,與電動汽車相比,天然氣汽車的續駛里程長。有關專家認為天然氣汽車是目前最具有推廣價值的低污染汽車,尤其適合於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使用。目前,它已在世界上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四百萬輛天然氣汽車,其中中國約有九萬七千多輛天然氣汽車。目前,世界上有六七十個國家在進行壓縮天然氣的研發和使用,全世界約有三百六十七萬多輛汽車使用壓縮天然氣作為動力。中國使用壓縮天然氣的汽車約有九萬輛,主要分布在四川、山東等西部地區。其中,四川省使用壓縮天然氣的汽車最多,達到四萬八千輛,加氣站也有一百八十多個。上海有四百餘輛CNG公交大客車投入使用。可以預見,隨著國內其他城市供氣系統和全國范圍內的加氣站網路建設的完善,天然氣汽車必將得到大力推廣,天然氣企業和天然氣汽車行業的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二、天然氣汽車存在的問題
用天然氣作為汽車動力有很多優勢,如污染少,燃料經濟性好、價格低等。但由於它與汽柴油在燃燒特性和儲存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在天然氣車的開發和應用中,存在如下問題。
動力性較低。燃用天然氣與汽油相比,混合氣的熱值低(天然氣/空氣混合氣熱值為3.36MJ/m3,汽油/空氣混合氣熱值為3.82MJ/m3),進氣(空氣)量少,分子變更系數少,動力性約下降20%。
供氣體系建設有難度。天然氣汽車在國內大城市推廣應用,必須建立相應的加氣站及為加氣站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涉及到城市建設規劃、經費投入和環境安全等諸多因素。而且建加氣站的費用相當高,需500-1000萬元人民幣,甚至更多。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些地區發展天然氣汽車的瓶頸。
貯氣瓶佔用空間較大,攜帶不便。1m3常壓天然氣裝入20MPa的貯氣瓶中,約佔5L容量。而與之等熱量的汽油(0.81kg)只佔1.1L容積,CNG所佔容積等於汽油的4.5倍(容積系數等於4.47)。要保證相同的續駛里程,天然氣汽車貯氣瓶的體積比汽車油箱就要大許多,相對降低了車輛的承載能力。貯氣瓶在壓力下的攜帶,技術上不是難題,但畢竟不如汽油和柴油方便。而且氣瓶貯氣量直接關繫到行駛的里程。
汽車用戶的初始投資較大。天然氣汽車的一些部件如貯氣瓶、安全閥等,要求嚴格,成本較高。此外,尚未形成規模效益,使得它們的造價下降受限。對於目前採用的兩用燃料車,則要在原車上另加一套價值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的天然氣供氣系統。
三、發展我國天然氣汽車的對策
1.加快天然氣發動機關鍵技術的研究
電子控制技術。應用先進的電控技術對天然氣發動機的燃料供給、點火定時等進行精確控制,是實現天然氣汽車發動機高效率、低污染燃燒的關鍵之一。電控系統主要包括電控單元、感測器和執行機構等。
空燃比控制技術。為協調發動機排放(NO/HC)、氣耗率和可靠性(排溫),空燃比在整個萬有特性圖上的快速與精細控制是關鍵。
優化燃燒技術。發動機燃燒技術和高能點火技術及其協調優化是實現最佳性能的必要條件。
先進的後處理技術。由於歐Ⅲ排放法規不僅要求限制天然氣發動機的非甲烷碳氫(NMHC)而且要求控制總碳氫排放(THC),先進的氧化型後處理技術就成為關鍵技術之一。
2.改善供氣能力,加快加氣站基礎設施的建設
利用「西氣東輸」和進口天然氣的管網建設在沿線和周邊城市改善供氣能力,為大力發展天然氣汽車提供必要條件。影響天然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加氣站的建設。發展天然氣必須有大量適用的加氣站網點作保障。天然氣汽車的發展要有計劃有步驟的作好發展規劃,逐步實施。各大城市,特別是有條件建設的城市應將天然氣汽車加氣站的建設列入城市的發展規劃中,並盡早投入經費建立天然氣的供氣系統。
3.貯氣瓶的研製
研製儲存量大、耐高壓、輕質的車載復合氣瓶已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關鍵技術。這方面國外已經成功地研製並生產了壓力大於25MPa的復合材料氣瓶,且其P/V(質量/容積)僅為0.6。我國應盡快開展這方面的研製工作。
4.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影響燃氣汽車發展的一個最重要因素。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為了保護環境,在價格,稅收,投資,補貼等方面制定優惠措施,積極鼓勵燃氣汽車的發展。我國政府應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發揮引導、支撐和排障的作用,如在法律方面予以保障,在燃氣汽車生產、改裝、零部件生產、加氣站建設、燃氣汽車購買和使用等環節給予稅收、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上海市政府對新增天然氣公交車進行補貼,政府投資進行加氣站建設,由委託企業經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燃油稅改革,實行稅改後,燃油價格將上升,對燃氣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材料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天然氣燃料的優勢將會大力被開發和利用。從長遠來看,天然氣將會成為最有前途的車用「低污染燃料」。因此,發展天然氣汽車對解決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⑤ 新能源對經濟的影響
新能源總體發展趨勢不會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當前經濟危機不會影響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雙重壓力,新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不可逆轉。盡管經濟危機對風力發電的發展速度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但總體來講利用包括風能和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解決環境問題的總體戰略不會改變。相對於國際其他經濟體,中國應對危機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有理由相信,新能源產業應對這場「寒冬」問題不大。史立山還強調:「此次經濟危機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調整機遇。」他談道,新能源產業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企業家缺乏對新能源相關項目的經濟和技術可行性的客觀分析,抱著淘金的不良心態進入這個行業,這樣必然會出問題。此次危機提供了一個冷靜思考的契機。新能源產業對技術、資金和管理各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客觀評價、合理整合資源刻不容緩。史立山總結道:「新能源產業在此次拉動內需、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抓住機遇,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方面有所作為。在解決技術和市場等發展瓶頸方面要加大力度。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規模基地進入電網等課題要繼續進行探索。」
新能源企業攜手轉危為機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全球變化背景下的新能源前景」,在論壇上與會代表深入探討了中國新能源政策背景,對經濟危機背景下怎樣應對已經到來的產業發展寒冬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充分進行了研討。特別是通過剖析當前經濟危機、氣候變暖危機、國際能源危機等全球局勢,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尋找方向。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在論壇開幕式上的發言中提出:「金融危機終將過去,而能源安全和氣候安全問題將長期存在,還需要我們新能源產業界的同仁堅定信心、不懈努力、共同應對。」他提出一個看法:「針對新能源這個充滿挑戰的產業,很多人往往高估了一兩年的變化,也往往低估了10~20年的發展。」
在27日下午舉行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眾多新能源企業的領軍人物深入探討了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
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麥耀華發言時談道:「中國經濟,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新能源產業是高科技企業,同時也是一個外向型企業居多的產業類型,所以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尤其大,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沖擊尤其大。盡早作好過冬的准備,新能源企業更應該聯手,同行之間聯手共渡寒冬。同時也期待中國政府在擴大內需中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同時實現能源結構轉型。新能源不會因為金融危機的到來而影響未來。」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坦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寒冷,目前要作好過冬的准備。但從長遠來講,金融危機可以過去,但氣候變暖等能源危機卻是更長遠需要人類面對的,所以作為有效應對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的新能源產業『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施正榮無奈地表示,目前還沒有從國家4萬億元人民幣拉動內需的計劃中看到對中國光伏產業傾斜的絲毫跡象。而因為有「兩頭在外」的頑症,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龍頭的無錫尚德依靠國內市場過冬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而通威集團有限公司和中海陽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卻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危機加快實現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轉型,而這個危機醞釀著多個發展機遇。光伏產業鏈可趁機向更有序的方向發展,撇出很多泡沫。常州天合的代表也認為:我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好好調整我們的思想和思路,一定要靠我們的創新、管理,與業內互相支持。
當更多的人將新能源產業發展遭遇寒冬,導致眾多太陽能企業面臨現金流和市場疲軟等諸多問題歸咎於國際金融危機時,有專家卻認為更多的原因其實是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內部原因更為主要。針對本報記者的這一問題,常州天合、中海陽等企業的人士認為:太陽能光伏企業,尤其是在海外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大。最近面臨的就是市場的萎縮、合同無法執行等現實情況。中國製造業最近幾年得到很大發展,但是依靠的大多是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不懈努力。在中國各級政府層面,也提供了一些優惠政策扶持,包括常州天合在內的新能源製造業發展,例如土地使用政策等。包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產業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產業政策,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行業政策方面,因為新能源企業的動作太快,過去的幾年從來不存在銷售問題;二是相關技術的發展還存在很多爭議,沒有統一的說法。從造福子孫後代的立場來看,這個產業一定要做下去!
政府應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在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產業已經得到比較好的發展,中國在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和能源危機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有信心成為世界領軍國家。而值此危機時刻,需要政府和企業各方面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對能源機構調整起關鍵性作用的新能源是一個朝陽產業,應對全球變暖的發展目標不應該也不會動搖。所以在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中,應拿出更大份額給新能源,應該在政策層面給予新能源應有的政策。而新能源企業,此時科技創新的力度絕不能減小,國際間的合作也更應該加大。作好過冬准備,迎接更美好的春天來臨。
⑥ 能源危機對我們經濟生活的影響
如果能源缺乏,抄那麼很多汽車需要呆在家裡,人們出行得坐馬車,很多工廠會倒閉,意味著很多人將失業。世界將發生能源爭奪戰,也就是世界大戰發生,意味著你居無定所,日日提心吊膽,吃不好穿不暖。社會會倒退,回到原始社會,意味著你可以過原始人的生活。所以能源缺乏,就沒有經濟的存在了。
⑦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7)能源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
⑧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世界能源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影響
負面:1.發達國家消耗能源大,並且將加工基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污染極其嚴重!2.發達國專家對能源都是毀滅性屬地開采,並且都想達到壟斷的目的。 正面:1.發達國家技術精湛,有利於提供能源的利用效率,並且可以提煉出很多副產品,做到物以致用。
⑨ 國際原油價格對股市有何影響 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
原油高漲只會對A股中的能源類公司有好處,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是有害的,因為原內油價格的上漲容必將推高企業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原材料,物流運輸等,所以會對絕大多數企業的業績造成負面影響。不過當原油價格開始走高時,國內的煤炭和有色金屬股票會聯袂走強帶動指數上行(他們在上證中的權重還是比較大的),經濟過熱之前,原油適度漲價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隨著對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將對企業業績的影響逐漸顯露,大盤會隨之回落。
⑩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對世界經濟政治的影響
世界的油氣地緣中心,經歷了從墨西哥灣到波斯灣以及現今環裏海地區和俄羅斯對波斯灣地區的挑戰。世界石油工業經歷了150年的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中東的波斯灣、環裏海大中亞、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三大產油區以及以北美、亞太、西歐為主的世界石油消費區域格局。上述三個地區消費世界近80%的石油,據世界組織預測,到2030年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將達到163億噸。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費結構為:石油佔35.3%,煤佔24%,天然氣佔21%,核能佔6.5%,水力佔2.1%,太陽能、風能及地熱佔0.5%。發達國家,生物再生能源佔10%以上。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石油仍將是一次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至2015年天然氣將成為第二大能源產品,煤是第三大燃料。目前乃至2030年,這三種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
俄羅斯石油總儲量約44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10,天然氣儲量為127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3,其中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石油儲量佔全國的60%,天然氣儲量佔全國的40%,遠東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全國的6%和7%。俄羅斯出口的燃料超過4.8億標准噸,佔世界一次能源載體出口總量的12%,2003年則超過20%。俄羅斯經濟增長或衰退與其在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上的地位息息相關。
石油天然氣既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也是全球地緣政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石油天然氣資源能給出口國帶來巨大的利潤;另一方面,擁有並經營這些資源已成為國家對外政策的有效工具。能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具有特殊的戰略價值,世界能源中心已成為各種政治力量角逐的焦點。石油安全問題、石油供需、油市波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成為世界能源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或停滯不前都與石油供應及價格波動直接相關。美俄兩個大國為此都採取了相應的策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無外乎是為了中東海灣地區的石油,一是經濟發展需要石油,二是把石油作為戰略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的長遠意圖。」俄羅斯更是制定了「突破北美、穩定西歐,爭奪裏海,開拓東方,挑戰歐佩克」的石油戰略,逐步確立了其能源大國的地位。俄羅斯擔心,「其如此高的能源出口將導致自身對世界能源市場的高度依賴,會對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一再強調俄羅斯發展經濟不單純是為了擴大能源出口,利用現有能源的收入去優化未來的俄羅斯經濟結構,是俄長期優先發展方向」。此外,「強調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特殊作用;俄羅斯的目標將准備改變世界能源體系」。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將挑戰歐佩克,最終達到壟斷世界能源的目的。
歐佩克成員國遭到美國的打擊和以俄羅斯為主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挑戰。歐佩克成員除委內瑞拉外,全是伊斯蘭國家,其石油剩餘探明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8.7%。伊斯蘭國家2003年的石油產量為24.06975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70.1%,但遺憾的是伊斯蘭石油輸出國大部分集中在敏感的中東地區,這就為俄羅斯挑戰歐佩克創造了可能。當今世界依次出現了以北美、亞太、西歐為主的世界石油消費區域格局。這三個地區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但其石油剩餘探明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2%,歐佩克成員國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的2/3,自身消費量卻不到10%。世界石油消費區域構成與資源區域構成的嚴重失衡,使全球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伊拉克戰後,美國仍難主導海灣能源供應,為俄羅斯挑戰波斯灣地區帶來了契機。俄羅斯非常想在世界能源市場上起特殊作用,擔心如此高的能源出口會對世界能源市場高度依賴,將會對俄羅斯經濟安全構成威脅。為此,俄羅斯一直把能源作為政治武器,為其經濟服務。為防止變成單純的能源出口國,俄羅斯極力利用現在出口能源的收入去優化未來的俄羅斯經濟結構。俄羅斯准備為建立世界能源安全體系作出貢獻。俄羅斯不僅想出口石油而且還極力想在出口石油的同時附加出口石油加工產品。
俄羅斯能源外交的本質就是「國家利益至上主義」,即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普京大力推行能源外交,以豐富的油氣資源為武器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能源攻勢、奮力角逐,並制定了長期能源戰略:與歐盟簽署戰略性能源協議,旨在擴大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的份額,參與獨聯體國家油氣企業的私有化。參與裏海國家油氣合作的實質是控制獨聯體與中亞國家的油氣開發權與定價權。與美國建立長期的石油供應關系,企圖取代沙特佔領美國市場,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並與中日韓建立新的能源夥伴關系。俄羅斯利用手中豐富的油氣資源,欲面向亞太佔領能源市場,進而有意取代歐佩克。俄羅斯把能源作為國家對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視石油、天然氣為「能源外交」的資本。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而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對能源的需求都在上升。因此,能源外交無論對於全面振興俄羅斯經濟,還是提高俄羅斯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源產業是俄羅斯經濟支柱之一,產值約占其工業總產值的30%,為政府創造54%的年預算收入和45%的外匯收入,俄羅斯也希望通過對外能源合作大規模吸引外資。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奉行遏俄戰略,俄羅斯戰略空間收縮,在政治、軍事安全和國際事務中備受西方擠壓。因此,如何利用手中的能源,改善各方與俄的關系,成了俄羅斯外交當前的重點。「9·11」事件後,隨著俄美關系升溫,兩國在能源領域加快了合作的步伐。中東動盪的局勢促使美國開始加緊實施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美國選擇了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政策。俄羅斯不僅要藉此佔領一份市場,同時也欲利用石油天然氣資源確立與美國的「新戰略夥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