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❷ 當前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這些階段性特徵進行了集中闡述。
這些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❸ 試述我國當今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答: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主要是: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矛盾和問題;
(3)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4)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6)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選擇性、多變性、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8)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❹ 中央對於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重要判斷是
中央對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重要判斷,是我們國家盡管經濟發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❺ 經濟周期各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
1、繁榮:國民收入高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其特徵為生產迅速增加,投資增加,信用擴張,價格水平上升,就業增加,公眾對未來樂觀。
2、衰退:是從繁榮到蕭條的過渡時期,這時經濟開始從頂峰下降,但仍未達到谷底。
3、蕭條:國民收人低於充分就業水平。其特徵為生產急劇減少,投資減少,信用緊縮,價格水平下跌,失業嚴重,公眾對未來悲觀。蕭條的最低點稱為谷底,這時就業與產量跌至最低。
4、復甦:是從蕭條到繁榮的過渡時期,這時經濟開始從谷底回升,但仍未達到頂峰。
(5)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擴展閱讀
經濟周期的成因
1、太陽黑子理論
子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歸因於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周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
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周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S. Jevons)於1875年提出的。
2、創新理論
創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釋經濟波動與發展的一個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產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
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而一旦用新組合的技術擴散,被大多數企業獲得,最後的階段——停滯階段也就臨近了。
在停滯階段,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因而很難刺激大規模投資,從而難以擺脫蕭條。這種情況直到新的創新出現才被打破,才會有新的繁榮的出現。
總之,該理論把周期性的原因歸之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可能始終如一地持續不斷的出現,從而必然有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3、政治性理論
經濟周期的一個主要例證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論把經濟周期性循環的原因歸之為政府的周期性的決策(主要是為了循環解決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周期
❻ 簡述我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特徵
答: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主要是: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矛盾和問題;
(3)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4)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6)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選擇性、多變性、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8)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❼ 9,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中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什麼樣的階段性特徵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❽ 中國傳統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及特點。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
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
2、封建社會
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
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④設置邊貿易市場——榷場;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⑥海外貿易發達.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資本主義萌芽.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一、農業是主導,小農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
二、手工業、商業是農業的補充,以官營為主;
三、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❾ 如何理解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分析「新常態」,首先要釐清「舊常態」。從時間區來看,與當下版新常態對應的舊常態權,大致為新世紀以來十年左右時間的中國經濟狀態。中國經濟「舊常態」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徵:首先是經濟增長率的持續性上升;其次,高儲蓄—高投資是其第二個重要特徵,同時也為經濟增長率持續上升提供了資本供給上的保障;第三,人口紅利貢獻巨大;第四,經濟舊常態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度上升,經濟、金融和地方財政均有房地產化的傾向;第五,扭曲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第六,在貨幣層面,舊常態表現為貨幣供給機制的高度美元本位化的同時,走的是高信貸、高貨幣投放的通脹之路。
❿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
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二、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顯
投資體制改革明顯滯後。政府投資范圍過寬,習慣於藉助預算內投資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不善於通過政府消費來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准入方面偏重經濟性指標,忽視社會性指標。對全社會投資重監管、輕服務,缺乏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宏觀產業導向。
財政稅收體制不規范,政府存在過多干預經濟的內在動因。公共財政體系不健全,分稅制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務開支不足,一般經濟建設開支過多。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劃分不夠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獨立的正常收入來源。預算外收入和體制外融資的使用隨意性很大,其中相當多資金直接用於盈利性投資。
金融體制改革進展遲緩,金融參數失真。銀行體系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市場化融資的需要。利率、匯率機制僵化,資金價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經濟增長,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久拖不決,難以發揮擴大直接融資、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設項目幾乎不計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礦產資源稅目前還是按照實物量徵收,刺激過量開采。煤、電等資源型產品價格失真,容易導致不計成本、忽視效益的低水平擴張。
土地配置缺乏規范、長效的管理制度。土地產權主體和權利界定不清,保護不力。土地供應方式過於行政化,導致地價嚴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質缺乏明確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當混亂,各種「黑箱操作」和腐敗行為猖獗。缺乏權威的國土資源總體規劃和跨行政區域規劃,導致地方各自為政、任意調整規劃和貪大求洋。
政治領域的改革滯後於經濟領域,誘發增長速度攀比和數量擴張沖動。我國經濟波動的「政治周期效應」十分明顯,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黨委和政府換屆的時間。現行幹部選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體制都存在明顯缺陷,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機制也很薄弱。
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尖銳
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公共教育資源向高等教育過分傾斜,而義務教育的公共投入嚴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經費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為20%左右),農村義務教育卻面臨危機。公共衛生資源過分向城市傾斜,而農村缺醫少葯仍很嚴重。
現有公共財政和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挑戰。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大量轉移,而城市財政體系遠遠沒有做好准備。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日益高漲,而貧困群體和社會邊緣群體的呼聲往往被忽視;部分社會成員既得利益的減少或喪失將引發不滿情緒甚至過激行為。
人口發展態勢仍然嚴峻。基數大、增長偏快、素質偏低、「未富先老」,是未來二三十年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在現有技術水平和制度框架下,這種態勢必將加劇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多重經濟社會壓力必將接踵而至。
城鄉貧困問題有所反彈。隨著城市化浪潮和社會轉型加速,在失業人口、流動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貧困群體,貧富差距迅速拉大。這也鮮明地折射出社會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問題。
四、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生產要素流動將越來越取決於投資回報率和區域專業化分工等客觀經濟規律的導向,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勢將繼續擴大。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在加快,但與東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要害並不在於經濟發展差距,而在於社會發展差距。目前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還不夠,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還較低,區域政策在消弭市場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還沒有明顯改善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沒有顯著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後勁,還不能普遍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將不利於逐步改變目前全國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狀況。
五、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加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存,各國和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長期持續,並且可能發生分化重組。參與全球化將給我國帶來一系列新的經濟風險,而我國符合開放型經濟要求的宏觀調節手段和風險防範機制還不健全。
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將帶來持續的貿易摩擦。由於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而出口增長方式粗放,加之處於非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已經處於貿易摩擦高發期。今後我國還會遇到綠色標准、技術標准、勞工標准、企業社會責任標准等「新貿易壁壘」。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對國際市場和資源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經濟體和國際市場波動可能引發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異常。
入世過渡期結束後,我國將要全面兌現開放市場的承諾。國內弱勢產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國際競爭,同時還會進一步暴露現行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對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干擾加大,台海局勢動盪和朝鮮核問題等區域不穩定因素正在凸現,對我們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構成嚴峻威脅。這種復雜局面必將對我國完善趨利避害的機制和藝術提出更高要求。
很詳細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