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代幾種經濟曲線圖
進的幾種經濟群圖在中間舉一些圖應該很多,大概有三種,具體的這三種你可以上網搜索。
⑵ 1952-1976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曲線圖
1952——1976年,中國人均GDP增長62.2%,日本增長396.7%,台灣增長310.7%,韓國增長306.4%!
1949年中國誕生時GDP在全球所內占的比重是5.7%,1976年毛容去世時下降到 0.8%!
⑶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曲線圖
宏觀經濟有很多變數,看要如何選取……可以參照發達國家同階段的趨勢圖
⑷ 請問哪有中國GDP增長率曲線圖
這種情況在經濟活躍省份表現得最為明顯。其中,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大超過萬億的省份, 2004年初步核算GDP增長率都在14%-15%;上海、北京分別為13.2%和13.5%。上述省份、直轄市的GDP之和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這是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9.5%的統計數字。
另外,來自其他省市、自治區的GDP核算或預計數字,也遠高於10%。比如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都預計2004年的GDP增長率在12%-14%;湖北公布的2004年GDP增長率最低,只有11%;內蒙古自治區預計的增長率最大,為增長20%。
地方GDP增長數字高於全國的現象,過去一直存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指出, 2003年國家統計局最終核實的全國GDP增長數字是9.3%,但當時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增長率低於9.3%的只有兩個,高於9.3%的有29個。這29個中,高於10%的有27個。這說明,地方的GDP統計中有些水分。國家統計局關於統計方法、統計程序的改革是必要的。
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原因很多。地方統計制度是有些問題——內地各地方領導追求GDP增長作為政績;從投資的角度看,存在政府主導的因素。
該回答在由
⑸ 中國未來五年經濟趨勢圖
簡單一點,自己用過往數據回歸分析作圖吧。每一家的數據都不同,人家研究報告里也不會說數據依據的。
⑹ 改革開放前中國外來gdp變化曲線圖
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65年來,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堅韌、智慧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令人贊嘆的「中國奇跡」。1953—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122倍,年均增長8.2%。1952年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79億元,1978年增加到3645億元,居世界第十位。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均增長9.8%,增長速度和高速增長持續的時間均超過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韓國。GDP連續躍上新台階,1986年超過1萬億元;1991年超過2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2010年達到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達到568845億元,佔全球GDP比重達到12.3%。我國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1908元(約合6767美元),根據世界銀行劃分標准,已由低收入國家邁進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1953-2013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7%;
1953-201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8.2%;
1953-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
1953-2013年,中國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分階段來看,改革開放前(1953-1977年):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6.4%;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9%;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5%;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7.2%。
改革開放後至今(1978-2013):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5.5%;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6%。
分五年計劃來看
一五計劃(1953-1957):名義GDP年均增速9.5%,實際年均增速9.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
二五計劃(1958-1962):名義GDP年均增速1.5%,實際年均增速-2.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
調整鞏固(1963-1965):名義GDP年均增速14.3%,實際年均增速15.1%,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
三五計劃(1966-1970):名義GDP年均增速5.7%,實際年均增速6.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
四五計劃(1971-1975):名義GDP年均增速5.9%,實際年均增速5.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
五五計劃(1976-1980):名義GDP年均增速8.6%,實際年均增速6.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
六五計劃(1981-1985):名義GDP年均增速14.7%,實際年均增速10.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
七五計劃(1986-1990):名義GDP年均增速15.7%,實際年均增速7.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
八五計劃(1991-1995):名義GDP年均增速26.6%,實際年均增速12.3%,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
九五計劃(1996-2000):名義GDP年均增速10.3%,實際年均增速8.6%,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
十五計劃(2001-2005):名義GDP年均增速13.3%,實際年均增速9.8%,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8%,實際年均增速11.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前三年:
名義GDP年均增速12.3%,實際年均增速8.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後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1978-1992):
名義GDP年均增速15.2%,實際年均增速9.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2%,美元GDP年均增速7.1%。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1993-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5.6%,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美元GDP年均增速1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
加入世貿組織前(1978-200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1%,實際年均增速9.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8%,美元GDP年均增速8.7%。
加入世貿組織後(2001-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4.4%,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4.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
⑺ 中國近代自然經濟發展狀況的曲線圖
⑻ 中國GDP增長率曲線圖
地方GDP核算的GDP增長數字,都遠遠高於全國的數字。
這種情況在經濟活躍省份表現得最為明顯。其中,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大GDP超過萬億的省份, 2004年初步核算GDP增長率都在14%-15%;上海、北京分別為13.2%和13.5%。上述省份、直轄市的GDP之和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這是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9.5%的統計數字。
另外,來自其他省市、自治區的GDP核算或預計數字,也遠高於10%。比如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都預計2004年的GDP增長率在12%-14%;湖北公布的2004年GDP增長率最低,只有11%;內蒙古自治區預計的增長率最大,為增長20%。
地方GDP增長數字高於全國的現象,過去一直存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指出, 2003年國家統計局最終核實的全國GDP增長數字是9.3%,但當時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增長率低於9.3%的只有兩個,高於9.3%的有29個。這29個中,高於10%的有27個。這說明,地方的GDP統計中有些水分。國家統計局關於統計方法、統計程序的改革是必要的。
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原因很多。地方統計制度是有些問題——內地各地方領導追求GDP增長作為政績;從投資的角度看,存在政府主導的因素。
該回答在由回答者修改過
⑼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圖
食物鏈(作者:藺世偉):08年中國大量投資 ------促使勞動力需求旺盛-------助推一線專員工工資上漲(尤屬其是做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員工省吃儉攢錢買房---------房價節節攀升(其他消費大大降低)-------內需嚴重不足-------大宗商品消費量減價升(原材料上漲,其他成本上漲)---------中小企業訂單大量減少-(同時工資上漲、原材料上漲)-------2011中小企業面臨倒閉或部分倒閉(部分轉行房地產)-------2012中小企業大量倒閉(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大量員工失業-------無力償還房貸---------銀行收回大量房產低價拍賣---------新建商品房價格暴跌---------房地產泡沫破滅---------2013中國經濟回落低谷-------2014-2015中國經濟在底部徘徊--------2016-2020中國經濟緩慢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