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信息化與經濟發展

信息化與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8 00:14:15

Ⅰ 以「信息技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為題寫一篇論文,1500字以上,可復制,可抄襲,也可以是範文

信息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21世紀已經進入高速信息化的時代,手機,互聯網等信息終端無時無刻不在干預著我們的生活,據統計,整個中國的手機用戶突破5億,互聯網用戶達到2.1億,兩項數據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龐大的信息市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斷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歷史高度。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幾乎沒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經濟不再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依託,而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而發展高技術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分類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是朝陽經濟,另一種是夕陽經濟。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也許,對於某些國家或企業而言,今後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信息經濟是自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經濟形式。數字革命、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通信技術在這種新經濟形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術使知識和信息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尤其是微計算機革命和數字化革命使信息資源計算機化,把浩如煙海、雜亂無章的信息變成有序、有用、有經濟價值的信息。人們可以以任何方式進行加工處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戶的要求進行檢索和利用,並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義上和使用價值上把信息變成資源,進而成了現代國民經濟的主要經濟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經濟中的知識性日益明顯,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企業中最關鍵的資產並不是資本而是智力。由於創意、信息和技術越來越成為產品的構成成分,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增大。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依賴於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數量與價格,而取決於所擁有的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新經濟的客觀現實面前,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為獨立於資本、勞動之外的生產要素。一般說來,經濟系統活動過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等組成的物流;由勞動力和其他能源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組織、計劃、指導、協調、控制、管理等組成的為達到一定目標的信息流。信息在這里發揮著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作用,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信息流中的反饋信息調節物流和能量流的數量、方向、速度和目標。信息流可駕馭經濟系統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規則的活動。在同樣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情況下,不同的信息輸入會引起不同的經濟效果,創造出不同的價值,經濟系統中的信息可以轉變為價值增值的一種手段。

(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與改造,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它正在創立新的產業,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設計、製造和營銷管理都已經或正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和生產線代替或減少了勞動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計算機虛擬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網路技術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超越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實現跨行業、跨地域、跨國界的合作與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導致國家實力的增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在信息時代,由於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在信息技術領先的美國,30年來美國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的比例卻由30年前占勞動人口總數的33%減少到17%。再過10年,還將降到12%。到了2020年將只佔不到2%。現在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工廠,幾乎已經不使用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了。事實上,由於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90年代以來,美國持續實現高增長、高就業、低通漲,預算赤字減小,利率降低,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美國聯邦政府商業部發表的關於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對美國經濟影響的年度報告稱:信息技術產業是推動美國目前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在過去5年中,雖然信息技術產業的規模只佔整個經濟的8%,但美國經濟增長的1/3歸功於該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驚人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產、消費、通信和娛樂方式。

二、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日本將信息化的成敗、IT產業的興衰與日本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緊密聯系,訂下信息化立國目標,力爭在5年之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IT國家。韓國認為,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決定國際競爭力的時代,信息化、網路化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而是決定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大計。歐盟則把建立信息社會與統一歐洲市場和推行歐元等重大項目並列,當作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來抓。

雖然信息化已成為各國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國的信息化戰略仍然有各自鮮明的特色。事實證明,立足本國或本地區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不隨波逐流,才能在滾滾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下面,我們看一下芬蘭這個以信息化帶動經濟增長的個例:

芬蘭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信息技術已融入芬蘭整個社會。在近幾年的國際競爭力評比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蘭政府長期重視發展教育,建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並增加科技投入外,還與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芬蘭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目前已獲得巨大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新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芬蘭全國的勞動生產率目前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芬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相當快,其工業勞動生產率在交通和信息產業方面甚至已超過美國。

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已成為芬蘭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目前,90%的芬蘭企業已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芬蘭企業普遍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大量有關生產活動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銷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據,並且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目前,芬蘭所有工業企業都已廣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絕大部分公司企業也已開始普及使用電腦。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雇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過去10多年裡,芬蘭在大力發展信息與通信產業的同時,還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其傳統的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實現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20世紀90年代以來,芬蘭國家技術開發中心先後協調和資助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實施智能系統應用計劃、芬蘭中小企業信息化計劃等項目,大大促進了芬蘭傳統產業的信息技術改造和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信息技術改造,芬蘭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得到加強,成為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綜合體,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在當前全球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芬蘭政府於2003年9月通過了一項進一步發展信息社會的規劃,力爭通過全社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芬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消除地區之間的差距,確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質量。

芬蘭政府力求通過這一規劃達到以下目標:所有公民都有機會享受信息社會所提供的服務,並能有機會學習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芬蘭所有的公司企業、團體和組織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改進其服務並加強其競爭力;各行各業的員工都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確保芬蘭不斷獲得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大在科研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以確保芬蘭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國信息技術的產業戰略

我國傳統的信息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對傳統信息新產品與服務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國家一系列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信息與信息產業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產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需求旺盛,發展迅速,而且競爭激烈,效益提高,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倍增作用與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戰略產業。但也不難發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許多領域在國際上並沒有什麼競爭力,在這新形勢下,我國要在21世紀進入世界信息產業大國和強國的行列,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推行工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方針,研究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的發展規律,處理好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統一決策、多層次分級管理、多元化和多樣化經營的關系。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又面臨著全球信息化的挑戰和機遇,發達國家已開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建立網路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不能埋頭工業化而置信息化於不顧,也不能脫離工業化現狀盲目追求信息化,而應實施「機遇戰略」,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用信息化促成工業化,引導新世紀的工業向高增值、高競爭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發展,用工業化支持信息化,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

(二)、分析國內外環境,注重研究和開發,抓好大型企業集團和放活中小企業相結合,運用市場機制與依靠政策法規相結合,加強協調,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與結構。

收集技術、市場等信息,分析國際國內影響各部分信息產業發展的環境變化,捕捉機遇,供宏觀決策和微觀經營參考。這種工作在我國相當薄弱,亟需加強。增加研究和開發費用,加強研究和開發力量,使企業逐步成為研究和開發的主體。

在信息產業中既有競爭性產業又有基礎性產業。對前者而言,引入競爭機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後者而言,近幾年來的國際經驗表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也是提高服務質量、抑制價格上漲的有效手段。過去被認為是「天然壟斷」的行業,由於技術變革和市場變遷,現在已開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競爭行列。所以,運用市場機制對發展信息產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但反映市場規律的政策法規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為政府在信息產業發展全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政府的干預和協調,市場是不會自行發揮正面作用而無負面效應的。當然,政府的干預必須合理,協調必須恰當。同時,這種干預和協調要及時、靈活,並富於彈性。任何盲目指揮的後果不會亞於市場的失敗。政府是幫助而不是代替企業,解決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為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在全球生產鏈中找到本國產業的定位,積極擴展本國產業的營銷渠道,並根據世界行情不失時機地調整本國產業的相應結構。

(三)、從領導、規劃、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積極加強信息產業的薄弱環節,即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與信息產業其他部分發展相適應,並逐步發揮它對信息產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信息服務業包括資料庫服務、軟體服務、網路服務、系統集成服務等行業,它們在整個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國社會各界所充分認識。信息產業的其他部分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惟有這一部分處於多頭分散管理以至無人管理的狀態。由於信息產業各個部分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等部門開始把業務范圍向信息應用服務或信息增值服務延伸,出現「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通信產業」等新稱謂,而且這兩個部門在數據聯網服務的領域相互交叉重疊,有所爭奪。事實上,信息服務業同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差別。為了遵循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規律,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理應有單獨的管理部門。同時還應加強組織領導和統一規劃。雖然國家計委的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司在規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國信息協會也對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問題多次呼籲和寫報告,但是由於沒有對口的管理部門,全國性的業務協調和規范化管理以及有關投資、財稅、信貸、資費(價格)等等政策扶植,遲遲難於落實而告吹。信息服務業滯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短期內似乎不甚明顯,但時間越長後果的嚴重性將越來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決信息服務業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四)、人才為本,教育為先,為發展信息產業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工業化初期,曾大規模培養工業化所需的人才,並源源不斷地從其他戰線向工業戰線輸送人才。當時的一個口號是,「要造就一支產業大軍」。那麼,在現今信息化啟動時期,我國同樣需要高瞻遠矚,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為信息化所需要的發展信息產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上,應適當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產業的各部門和單位內,應大力加強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在企業實踐中,應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業家。同時,還應創造條件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工作,使他們致力於信息產業的發展;合理規范信息產業領域各類人才的流動,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發展信息產業效勞。

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戰略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關繫到利潤,而且關繫到一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時代的規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產業,發展信息經濟,使我國經濟保持健康快速增長,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Ⅱ 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作用

信息化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信息產業的經濟作用予以體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產業的支柱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支柱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1)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近年來信息產業以3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不斷攀升,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率不斷提高,間接貢獻率穩步提高。(2)信息產業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到2005年年底,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比重將超過30% ,其在國家外貿出口中的支柱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各產業中位居前列,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
信息產業的基礎作用
信息產業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1)通信網路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網路與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強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和軟體業是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2)信息技術和裝備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爭奪科技、經濟、軍事主導權和制高點的戰略性產業。
信息產業的先導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先導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4個方面:(1)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2)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帶動其他高新技術產業騰飛的龍頭產業。(3)信息產業的不斷拓展,信息技術向國民經濟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將創造出新的產業門類。(4)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縮短技術創新的周期,極大提高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
信息產業的核心作用
信息產業是推進國家信息化、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3個方面:(1)通信網路和信息技術裝備是國家信息化的物資基礎和主要動力。(2)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產品的廣泛應用,將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3)信息產業的發展大量降低物資消耗和交易成本,對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集約型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Ⅲ 經濟和信息化建設的關系

A 根據題意,題中信息化和經濟發展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是互為因果的關系,故版A入選。B選項不符合題意權,信息化和經濟發展二者互不包含,不是整體和部分,故排除。信息化和經濟發展不存在共性與個性,故排除C。D選項不符合題意,信息化和經濟發展不存在誰是現象,誰是本質的問題,故排除。

Ⅳ 信息化的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信息化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我國信息化已走過兩個階段正向第三階段邁進。第三階段定位為新興社會生產力,主要以物聯網和雲計算為代表,這兩項技術掀起了計算機、通信、信息內容的監測與控制的4C革命,網路功能開始為社會各行業和社會生活提供全面應用。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繼續壯大,在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競爭格局中,產業規模地位不斷得以鞏固。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規模7.8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軟體產業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31.3%。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快速發展。「十一五」以來,中國信息技術專利申請比例超過總量的32%,以計算機、通信為代表的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
此外,「十一五」期間,我國信息化應用逐步深入,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數據顯示,我國醫療信息化、政務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我國政務信息化取得了較大進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06年,我國的政務信息化市場規模為550億元,同比增長16.4%。至2010年,我國的政務信息化市場規模為1014億元,同比增長17.5%。未來幾年,我國政務信息化市場仍將持續平穩增長,預計2012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390億元。
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的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已經連續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市場5.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截至2010年,我國醫療整體IT市場投資規模達到120多億元。預計到2014年,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達到286.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5.9%。
2010年,我國物流信息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18.12億元。未來幾年是物流信息化大發展的幾年,物流信息化市場需求增長幅度將超過20%,後幾年增長速度更快,2015年增長速度將達到30%以上,保守估計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長率為26.44%,2011年國內市場整體規模將突破2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流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到51.12億元。
此外,電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信息化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文化傳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促進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在社會信息化、政務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建設領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隨著我國政策的支持和產業問題的解決,我國信息化將進一步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Ⅳ 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作用穩增長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現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自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歷史表明,重大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動力。當前,信息技術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牢牢把握信息化帶來的重大機遇,實施信息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第一,按照「2+2」戰略部署,整合完善現有相關戰略與舉措。當前,有必要根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我國信息化發展形勢的需要,對原有的信息化及其他相關戰略進行修訂完善。可以考慮將「互聯網+」充實拓展為信息化促進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戰略。此外,還應盡快制定「農業信息化戰略」和「服務業信息化戰略」。
第二,用開放包容的思維對待信息化創新,採取「跟進式」制度建設模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無論用於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會帶來諸多新變化,而且具有試驗性,成功與否最終靠市場來檢驗。如果從一開始就強求規范,過嚴監管可能導致其早夭,但沒有制度與監管也不利發展。因此,對這些領域的創新,應以開放包容的思維來對待,制度建設可逐步「跟進」,不斷完善。
第三,大力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建設高網速、低價格的全國寬頻網路,這既利短期穩增長,又利長期調結構、促升級。加快電信領域的准入與監管改革和國有電信企業改革,進一步引入競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合理價格。
第四,建設開放創新體制環境,突破信息化核心技術設備瓶頸。信息技術更新快,封閉式創新只會拉大與先進水平的差距。因此,必須用全球視野和開放胸懷,充分利用全球的人才、資源、技術和市場。打造中資跨國公司,鼓勵國內企業深化與外資跨國公司的合作,整合境內外研發資源,開展技術創新。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創新導向為目標,深化金融改革,引導資金支持創新。
第五,以技術與管理為雙抓手,加強信息安全建設。信息安全既涉及個人隱私保護,又關乎國家安全。解決好信息安全問題也有利於促進信息化本身的推進。加強信息安全建設,一靠技術,二靠管理。既要加快核心技術設備研發生產,又要完善監管制度,健全管理機構與手段,以中央網路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為統領,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克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弊端。

Ⅵ 為什麼說信息化戰爭是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來看,網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小到日常生活 ,大到國防武器,無一不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

Ⅶ 簡述信息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

在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中,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便可以表現為:
①先導作用,即根據信息專技術的廣泛適用性屬和滲透性,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對整個國民經濟技術基礎的改造,因而,通過信息產業的優先發展,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②替代作用,即通過加大信息資源的投入,或人們智力與知識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種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投入,並減少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從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
③「軟化」作用,即指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中,信息、R&D、公共關系、智力、人才、廣告、管理等等「軟」的無形的方面相對增強,而設備、能源、原材料、基建、實物產品等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對弱化;
④優化作用,即指在經濟活動中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助於優化生產要素本身的質量、優化對各種生產要素的管理、優化其相互間的配置、優化其運行的有序度和效率;
⑤增值作用,即增加財富,擴大供給,提高產品與勞務的附加值,使過去的非資源轉化為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也有人指出這種增值是成倍地增長,因此,把信息技術稱為經濟的「倍增器」,等等。

Ⅷ 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意義麻煩大家幫哈忙啊,謝謝

首先信息化的發展代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

Ⅸ 信息化發展如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第一,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在工業領域推廣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3D列印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和智慧產業。推進產品信息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協同設計、協同製造、協同商務,促進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以兩化深度融合支撐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促進製造業服務化;推進生產性服務業信息化;培育兩化融合催生出的新興業態。
第二,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把信息化作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中小企業信息化列入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培訓學習的重要內容,列入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的培訓內容,組織開展「信息化提升企業績效」專家行活動。鼓勵服務商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雲計算平台,通過App等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把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業納入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並在相關專項中予以重點支持。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供需對接活動,支持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診斷、咨詢、培訓等服務,激發和挖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需求。推進產業集群信息化,發展縣域經濟。
第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組織制定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向電子商務企業轉型發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扶持一批幫助本地企業在網上銷售產品的商貿企業,扶持一批本地的電子商務平台運營商。規劃建設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園,推動本地電子商務企業、個體網商向園區集中,促進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電子支付、信用服務、人才培訓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
第四,培育和發展互聯網產業。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對互聯網產業的管理職能,完善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對現有涉及互聯網企業的資質、審批、審核以及行政許可等進行評估和清理,減少政府資質審批,簡化審批流程。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專門政策,完善互聯網產業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體系和機制。在「營改增」過程中,把帶寬和內容采購的費用納入抵扣范圍。制定針對互聯網大企業和電信運營商的業務規范和服務標准,規范其競爭行為和市場份額邊界,為中小企業留出發展空間。推進互聯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市場監管。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與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