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發表了建議和評論.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影響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社會總需求總量不足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明顯不足.去年以來,我國的消費品市場雖處於平穩增長態勢,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的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9個百分點.按以往的經驗,每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走勢均呈現出前高後低的狀況.近年來,消費品市場所能呈現出的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的因素主要還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仍不明顯.如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工資的增加拉動了消費的較大增長;費改稅在農村試點的擴大緩解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車和教育等個人消費信貸的持續增加帶動了消費品市場的增長.由於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導作用,才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增長.若排除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將會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危機.當前,城市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台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已在明顯減弱.
2、商品供過於求的狀況日益嚴重.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對我國600種主要商品的供求情況分析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供過於求的商品達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擴大了5個多百分點;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這種供給總量相對過剩的問題表面上表現為全國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走低的趨勢,但實質是受到我國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由現在的工業化初中期向中後期轉變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矛盾;知識結構與就業需求的矛盾;要素、資源狀況與產業結構和布局的矛盾;重復建設、區域封鎖與市場規則的矛盾等等.由於這種供給過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將使未來幾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相對於前幾年放慢,失業人數繼續增加.因此,供給過剩的壓力在未來兩三年內仍會存在.
3、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缺乏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拉動,並且主要依賴於政府增發國債和由國債投資而帶動的貸款所拉動,社會投資增長相對緩慢.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1%,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9.6%,增速高於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其中,2001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增幅高於上年同期3.1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1%.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據統計,2001年城鄉集體、個體、農戶等其他投資同比僅增長了8.3%,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4.5個百分點,城鄉集體、個體、農戶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若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盡管一些有利於民間投資的「利好」消息已經在醞釀和實施中,但真正落到實處還需一個過程,社會投資不足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
4、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去年以來,我國價格走低的跡象越發明顯,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目前價格走低的具體表現:居民消費價格從去年第四個季度開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連續3個月下跌,為近兩年來的首次;工業品出廠價格於2001年4月開始再次下降,之後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連續9個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顯加大,1—2月同比分別下降4.8%和4.6%;房屋銷售價格雖在2001年增長了2.2%,但全年的價格走勢前高後低、逐季下降,特別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顯,預計今年我國的商品房價格增速將不會有大幅度上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在2001年雖同比增長了0.4%,但漲幅比上年卻低0.7個百分點,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開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國加入WTO後,全球性生產過剩、價格下行的影響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到我國.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的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上升的態勢.因此,預計我國在短期內價格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
5、金融貸款總量增速下降,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突出.從去年開始,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的增速已呈下降趨勢,今年貸款增幅繼續下降,1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業短期貸款額少增了67億元,導致短期貸款當月減少.此現狀說明工業貸款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已更加突出.此外,還有幾種金融現象應引起注意:一是現金凈投放量增幅下降.從去年開始,我國現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現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趨勢,今年1月,M0出現了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增幅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長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根據一般經濟規律,在管制利率條件下,經濟體系中的商品和勞務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是否適應的主要標志.目前,現金凈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說明商品和勞務市場的蕭條.二是M1的增速慢於M2.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了M1的增速慢於M2的趨勢.2001年底,M1的增速為12.7%,M2的增速為14.4%.今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為10.1%,M2的增速為14.4%.按一般經濟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如果M1增長率在較長的時期中始終慢於M2增長率,則說明經濟的增長勢頭開始放緩.
6、就業矛盾突出.目前,我國的就業矛盾已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對下崗、失業、待業、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等大量的待就業大軍,政府部門、經濟學家們不僅對各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對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還是結構問題的觀點也不盡一致.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全國的勞動力供給遠遠大於勞動力需求.近幾年,為緩解下崗、失業人員的壓力,我國政府在增加就業崗位、加大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方面盡管下了很大的力氣,但就業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從中可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某些體制性的弊端,如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問題、任用幹部的標准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問題、所有制結構問題、區域結構問題、投資結構問題、教育結構問題等等.這些諸多問題如得不到緩解,或者導致失業問題的加劇,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行,而且可能引發政治問題.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上述問題,但同時也存在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是國際資本目前正大量向發展中國家流動.去年,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投資額增幅為10.4%.另一方面我國市場需求空間大、機會多.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擴大需求的機遇,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財政資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業、促進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❷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1.區域發展不平衡2.城鄉發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階層的群體收入差距拉大4.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增長質量不高。
❸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 (1)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系,在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發展積極性的同時,防止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指標、高速度」。 (2)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鎮化,是新時期統籌城鄉發展的兩大戰略舉措。要統籌規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布局、協調發展。 (3)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各地在規劃產業發展時要找准比較優勢,發展有市場、有效益的特色產業。針對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力爭在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上取得明顯成效。 (4)是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編制「十一五」規劃,要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明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責任。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確定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5)是切實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要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公共資源的均衡分配,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公共服務的差距。政府投資要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領域傾斜,同時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一些公益性事業 (6)是大力推進改革開放。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企業、財稅、金融、價格等改革,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
參考:http://www.jjtu.net/viewthread.php?tid=16104&extra=&page=1&sid=AK8EK2
這段大概600多字,每一項都像是提綱,你可以逐一稍做展開。
❹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如下:
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2、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海岸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正在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改變。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4、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農業生產資料、部分農副產品和部分工業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
解決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4)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❺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艱難曲折,需求動力減弱和成本推動共同作用,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一是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仍將延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然疲弱,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各國都加強了對本國市場的保護,全球貿易面臨下行的巨大風險。二是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201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去年回落3.9個百分點,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值低於歷史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我國製造業整體上增速減緩。雖然近期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升,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必須做長期應對困難的准備。三是三大需求動力減弱。繼續提高投資率已經沒有空間,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進口和出口的增速都有所回落。四是企業生產經營仍比較困難。企業效益持續下滑,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企業綜合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傳統競爭優勢減弱,而企業轉型和創新發展又面臨技術、人才和機制等因素的制約。
二、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
近幾年我國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當前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在工業領域,我國以傳統產業為主,新興產業並未發展起來,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價競爭比較嚴重,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我國產能利用率低於國際通常水平約10個百分點。二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目前我國產業技術水平整體偏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健全,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名牌產品,新興產業帶動作用還不強。三是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基礎不穩,第二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服務業發展長期滯後,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業水平不高,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強。
三、農業基礎地位不夠牢固
一是現代農業建設任務艱巨。現代農業建設的資源環境約束將長期存在並日益增強,農業生產經營將進入一個明顯的成本上升時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緊缺日益成為突出矛盾,農業副業化、農民兼業化、農村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將日益明顯,農業的自然風險明顯加大。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的任務更加艱巨。農產品供求關系一直處於緊平衡狀態,有些重要農產品自給率不斷下降,隨著人口總量增長、城鎮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農產品的工業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會對農產品數量、質量、品種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需求將呈長期增長趨勢,基本保障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三是農民增收的基礎很不牢固。農民家庭經營的生產成本在不斷上升,農民創業和擴大生產面臨資金、技術、人才短缺的困難,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仍面臨較多障礙。四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投入的農村基礎設施存在著建設等級低、缺乏有效管理養護機制等問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保障的水平與城鎮仍存在較大差距。
四、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
一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12年以來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根據財政部數據,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2.8%,增幅較2011年的248%低12個百分點。二是政府剛性支出增加。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比上年增長15.1%。盡管財政收入增幅回落較大,但民生等重點支出仍然得到切實保障。在經歷了前幾年高速增長以後,我國財政收入增速未來幾年可能將有所放緩。但財政支出特別是民生領域支出增長的剛性較強,未來對結構調整、生態環保、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還要加大,因此今後幾年財政收支矛盾可能將比較突出。此外,我國部分地方政府債務較重。一些地方特別是市縣政府性債務較重,償債壓力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五、民生領域面臨很多挑戰
教育領域存在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應試教育」傾向、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高考改革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社會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就業形勢更趨復雜。隨著經濟中速增長成為常態,就業總量壓力將繼續加大,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就業任務更加繁重。部分地區、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並存。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難度依然很大。收入分配領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規范,隱性收入、非法收入問題比較突出,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現居民收入佔比下降趨勢,宏觀收入分配格局有待優化。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城鄉社會保障發展還不平衡,廣大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發展嚴重滯後,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蓋面比較窄;城鄉間、不同群體間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較大,矛盾比較突出;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大部分空賬運行,社會保障長期資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加大;醫葯衛生事業面臨新的問題,總體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適應的矛盾仍比較突出。衛生發展總體上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仍嚴重短缺,城鄉和區域衛生發展不平衡,公共衛生、基層和農村醫療衛生薄弱,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亟待解決。
六、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
一是市場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發展的動力與活力仍不足;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環保收費機制尚未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體系和執行體系尚不完善。二是非公經濟發展的環境有待改善。一些地方對非公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企業稅費負擔依然偏重,「玻璃門」、「彈簧門」等阻礙著非公經濟准入政策的落實。三是財稅體制改革需要加快。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不夠清晰,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稅制結構不盡合理,民生和公共服務方面支出偏低。
七、政府改革和建設需要加強
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完善,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在部分領域存在「缺位」和「越位」的行為,特別是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不足、社會管理比較薄弱。公共資源和社會資源向各級政府過度集中。二是政府效率需要提高。各級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權責脫節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精簡機構、提高效能的任務還很艱巨。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事業單位改革推進緩慢,改革步伐相對滯後。三是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由於監督制約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消極或腐敗現象,濫用權力、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等腐敗現象屢見不鮮,在一些領導幹部中發生的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腐敗案件影響惡劣。此外,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創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風建設等方面,也存在許多不足。
❻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原因及解決辦法
1.貧富差距,多數踏入社會的有志青年因經濟問題而改變個人品性及本質,思想行為目標由理想化改變為經濟派的現實主義。社會整體經濟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由是非改變為利弊,如老人倒地扶是道德問題,不扶也沒關系,扶了被訛就虧大發了,這樣的思想不是本質問題,而是經濟社會對人們的思維影響。社會體質的改變,也是國家發展方向的問題所導致,除非回到毛爺爺那時候。
2.經濟成命脈,成為一個優勢點的同時也會成為國家和社會最薄弱的一點,經濟發展越好 經濟水平越高,國民生活水準也會隨之提升,而這樣的國家和社會體系更容易成為經濟戰的標靶,民眾更不願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本,自然以安逸度日為首選,國家也更需要和平發展的環境。戰爭及爭端更會禁忌國家的對外事物應對手段。重武強兵以強民心,窮兵黷武以弒外敵,國內發展經濟的同時用戰爭創造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以戰養戰的方式爭取最安定的發展環境。
再好的經濟怕打仗,再強的軍力怕擱置。
經濟再好為國為民,軍力再強安國保家。
❼ 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增長方式仍較粗放、區域發展差異仍然較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滯後、「三農」問題、生態環境壓力較大、應對突發安全事件能力不強等一些長期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