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個經濟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XX鎮 2010年上半年財政
和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今年以來,我鎮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增收入、打基礎、興產業、擴總量、重科技、保民生」六個重點,以全面實施「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二級公路建設、XX小城鎮建設二期開發為重點,加大XX經濟區和山區綜合開發建設力度,搶抓機遇,真抓實干,開拓進取,確保了上半年財政和國民經濟及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現就將1—6月的財政和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0年1-6月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1-6月地方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2010年1至6月全鎮完成財政收入677.6萬元,其中地稅完成231.6萬元,國稅完成446萬元。
地稅口(含新馬街和柏林):2010年,縣下達我鎮地稅口稅收任務1400萬元。1—6月,全鎮累計實現地方稅收收入231.6萬元,完成年計劃數的16.54%。比上年同期的166萬元增加了65.6萬元,增長了39.52%。其中分稅種完成情況是:營業稅完成79萬元;個人所得稅完成37萬元;資源稅完成15萬元;城建稅完成21.7萬元;房產稅完成9.4萬元;印花稅完成3.3萬元;土地使用稅完成5.2萬元;土地增值稅完成0.2萬元;契稅完成2.3萬元;烤煙稅完成36.8萬元;其它收入完成21.7萬元(其中:教育費附加完成16.3萬元,地方教育費附加完成5.4萬元)。
國稅口:全鎮1-6月實現國稅收入446萬元。
(二)1-6月地方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2010年1—6月,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63萬元,完成全年預算數331.3萬元的49.2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0.6萬元,占年預算數的56.52%;科學技術支出1.4萬元, 占年預算數的36.8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 2.5萬元,占年預算數的35.21%;農林水事務支出20.3萬元,占年預算數的42.83%;醫療衛生支出5.5萬元,占年預算數的32.93%;社會保障及就業(退休人員)支出42.7萬元,占年預算數的44.48%。財政支出保證了公職人員工資的按時發放和機關工作正常運轉,確保了全鎮重點支出,使全鎮確定的各項工作重點得以落實。
(三)1-6月預算外資金收支情況
收入情況:1-6月,鎮屬各所站共上繳財政專戶預算外資金7.38萬元。支出情況:鑒於各所站預算內公務費無法安排,鎮政府減少了資金調控力度,以確保各所站機構的正常運轉, 1—6月各所站預算外資金支出共計1.99萬元。
(四)各項稅收征管措施的落實情況
為確保稅收任務的完成,我鎮認真貫徹「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改進和完善稅收征管手段,依法征稅,加強稅務稽查,嚴厲打擊各種偷逃騙抗稅行為,大力清繳欠稅,努力做到應收盡收。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財稅工作會議精神,把財稅工作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強領導,及早採取有力措施,深入相關企業調查走訪,摸清稅源。確保稅收任務的完成,實現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二是嚴格執法,依法治稅,加強稅源控管,加大稅務稽查力度,整頓和規范地方稅收秩序,維護稅法的嚴肅性。
三是加強稅收征管,強化服務意識,加大稅收宣傳力度,做到應收盡收。
(五)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提高認識,逐月對財稅收支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按季度對新財源建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比,做到計劃早安排、措施早落實。
2.緊緊抓住烤煙生產這一大支柱產業不放,在鞏固老財源的基礎上,培植新財源,加快財源建設項目發展。
3.認真分析,協助地稅部門加強稅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盡量做到應收盡收。
4.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增強預算約束,強化支出管理,樹立節支就是增收的意識,嚴格財務管理,管好、用好財政資金。
5.按照「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與地稅部門一起做好協稅護稅工作,對一些重點稅源進行監控和清繳,千方百計組織收入,保證應收盡收。
6.認真做好2010年的預算編制工作,按照《預演算法》規定和財政工作管理的要求,真實、准確地進行財政預算編制;在資金較為緊缺的情況下,我鎮以預算收支平衡為目標,始終把握好「適度從緊、厲行節約」的財政政策,結合我鎮實際,堅持「量入為出、量財辦事」,加強預算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實施收繳分離,嚴把支出關,將有限的預算資金用好用實用出效益,杜絕了支出的隨意性。
7.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努力提高當家理財水平,在「人、車、會、話」上挖掘節支潛力,積極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和范圍,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8.抓好自身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嚴格紀律約束,做到執法公正准確。通過財政檢查和會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按部門預算的安排使用,統籌平衡各部門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預算安排的合理性。
9.認真按照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要求,切實緩解鄉鎮債務風險,繼續做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工作,使財政工作得到進一步的規范。
二、2010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1-6月,我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26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工業總產值81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00萬元。各項存款余額25559萬元,比年初的19329萬元增加11630萬元,增長60.17%。各項貸款余額6520萬元,比年初的5742萬元增加778萬元,增長13.55%。
(一)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
一是積極抓好大春生產工作,共種植農作物6.6萬畝,其中:種植水稻1.48萬畝,玉米1.46萬畝。目前,共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2次,農作物普遍長勢良好。二是認真抓好烤煙生產工作,嚴格技術方案,圓滿完成了縣下達的7400畝烤煙種植面積。現烤煙已進入中耕管理階段,部分烤煙即將進入烘烤階段。三是積極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壯大核桃、桔子、八角、楊梅等生態經濟林。今年上半年規劃落實了2500畝核桃種植地塊,占縣下達任務數2500畝的100%;完成農民自用材審批7證56立方米,完成商品材審批62證7000立方米。四是抓好2010年度發放的314.5萬元及歷年累計發放的畜牧貸款的跟蹤問效工作,以生豬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和種草養蓄示範基地建設及培養科技示範戶為重點,做強做大畜牧產業發展。上半年,對多依坪、拉孩兩個村小組108戶農戶實施了圈舍改造,戶均改造面積40餘平方米,可飼養生豬30餘頭。全鎮生豬存欄33895頭,出欄32410頭;大牲畜存欄12382頭,出欄2919頭;家禽存欄19萬羽,出欄15萬羽;肉類總產量達2987噸。五是抓住機遇,立足勞務市場需求,加強外出務工者技能培訓。目前共開展培訓2期300人,有組織輸出務工人員100人,實現勞務收入約60萬元。六是加快推進全鎮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認真組織各村積極申報,2010年度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涉及全鎮13個村委會38個村小組,共1950戶8382人,計劃總投資3295400元。
(二)工業生產保持增勢,整體經濟效益有所提升。
一是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全鎮全社會工業完成產值8100萬元,同比增長6%。二是產銷銜接保持較高水平。
(三)引資項目帶動工作成效顯著,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今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全縣招商引資會議精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招商引資環境明顯改善。
(四)民營經濟發展良好,私營企業快速增長。全鎮鄉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480戶,從業人員2702人,營業收入達23080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531萬元;私營企業16家,從業人員955人,營業收入達8410萬元,實現利潤總額479萬元;個體工商戶1280戶,從業人員2592人,實現營業收入14670萬元,利潤總額1872萬元。
(五)充分整合資金和物資,積極發揮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在鞏固已建成的小康村、溫飽村、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立足鎮情,積極探索完善新農村建設後續管理的有效機制,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立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確保群眾增收致富。二是按照縣委、政府提出「以村為單位、整合資金、連片開發、整縣推進」的各項要求,抓好29個村民小組的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把岔河、老戈木、達嘎三個村建設成全縣最亮麗的新農村、建成XX的後花園。截至目前,今年立項建設的29個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完成40%左右。三是緊緊抓住中央各項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改善發展環境。
(六)社會保障得到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投入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是認真落實人口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積極落實「責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積極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綜合治理,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3‰。二是教育改革力度明顯加強,積極爭取資金對全鎮的鄉村小學進行了改造,嚴令禁止教育亂收費,認真貫徹「兩免兩補」政策。1—6月,共有1594名學生享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補助金額達96.8萬元,全部免去教科書費和學雜費。三是民政工作有序開展,至2010年6月底,全鎮已納入農村低保3128戶3877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116.83萬元,納入城鎮低保765人, 最低生活保障費69萬元,發放救濟糧2.48萬公斤,辦理結婚登記212對,辦理離婚登記6對。四是衛生事業全面發展,建立了公共衛生突發性應急機制,村衛生室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到41588人。五是認真落實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強。六是文明創建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民素質不斷提高。七是社會治安形勢平穩,人民安居樂業。今年以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嚴打整治活動,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鎮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總之,在全鎮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民政、殘聯、環保、統計、審計、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社會穩定得到維護。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為確保我鎮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要突出抓好幾個方面工作:
1.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嚴格執行年度預算,增強預算的剛性,控制臨時預算支出,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加強專項資金的跟蹤、監督、檢查,確保有限的財政資金專款專用、安全高效使用。
2.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優質糧食生產,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烤煙中耕管理,認真做好烤煙收購相關准備工作;加快畜牧業發展,以養殖協會為龍頭,走規模化、標准化的養殖道路;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協調和政策引導,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勞動力就業機制,強化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認真組織實施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
3.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繼續堅持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真正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實行規范化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人口控制目標;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引進各類資金,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穩定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覆蓋面。
4.以XX小城鎮二期開發為契機,推動城鎮經濟健康發展,打造中心城鎮服務平台。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合理規劃布局產業結構,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加強發展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經濟的組織引導,促進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樹立勞務「品牌」,發展壯大勞務經濟。
5.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與儲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6.繼續協助抓好文天二級公路(XX段)建設工作。
總之,XX鎮要追趕全縣、全州、乃至全省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艱巨,任重道遠。在下步工作中鎮黨委、政府將緊密聯系鎮情,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找准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緊緊圍繞小城鎮建設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從而為XX經濟的發展增添新鮮血液,逐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力不足的問題,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協調健康發展。
中共XX鎮委員會 XX鎮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七月十九日
Ⅱ 寫某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第一部分是寫經濟的基本情況還是寫取得的成績呢。
先寫一下經濟的基本情況比較扣題
Ⅲ 發展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怎麼寫,怎麼樣寫是體現發展經濟呢我現在的思路只是找出經濟中存在的問題並解決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Ⅳ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態勢有哪些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一些新動向,區域經濟呈現六大態勢:
一是區域政策版效應和規劃引導權作用不斷顯現;
二是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呈現「西快東慢」、增長分化態勢;
三是「三大戰略」對我國重點區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四是以城市群為核心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
五是區域創新能力東高西低,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六是區域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Ⅳ 寫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經濟發展情況怎麼理解,是寫經濟中取得的成績嗎,還是寫經濟運行的情況。
首先是縣內經濟環境,概括說下本地區的經濟狀況,縣內商場數量、情況,分析下縣內人民的消費水平和類型以及需求,針對這些進行可行性分析,從建立大型商場帶動經濟發展,滿足人民需求,提高知名度等方面。
Ⅵ 如何加強縣域經濟發展 調研報告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3.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通過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戶籍、社會保障制度和城鄉社會管理機制。
4. 堅持特色發展。發揮資源、區位優勢,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形成縣域經濟特色。因地制宜,將優勢產業做出特色、將特色產業做出規模。注重特色園區、特色項目建設,促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5. 堅持開放發展。以開放增強活力、凝聚動力,加大對外開放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實行多元化招商,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導縣域中小微型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推進中小微型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壯大縣域非公有制經濟規模,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質量。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農業領域。
6.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系統建設,著力改善縣域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工業源頭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和城鄉之間交叉污染。
三、推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點
7. 以水利和路網建設為核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強縣域水利、交通、電力、通信、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和抗災避險設施建設。完善交通路網結構,提高道路等級標准,提升通達、通暢能力,連通省際、市際斷頭路。加快縣域電力的擴容提質,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農村通信全覆蓋,逐步實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切實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水利建設,加大洞庭湖和病險水庫治理力度,抓好灌區續建配套和塘、壩、堰等小型水利設施改造,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災減災能力。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統籌中心鎮、中心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
8. 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途徑,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提高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立足縣域現有工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以技術改造、創新發展為突破口,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用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現代工藝,做強傳統產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後產能。發揮縣域優勢,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縣域產業園(集中)區,完善產業園區布局規劃,明確功能定位,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引導資源要素、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支持縣域骨幹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縣域中小微型企業發展,增強縣域工業發展活力。
9. 以縣城和中心鎮為著力點,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做大做強縣城和中心鎮,加快中心村(社區)發展,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中心村(社區)為基礎,交通干線為主軸的新型城鎮體系。重點突出縣城擴容提質和功能完善,將產業園區建設與縣城擴容提質有機結合,提升縣城的承載力、帶動力和輻射功能。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配套、產業特色鮮明、能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及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鎮。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促進資本與人口向中心鎮聚集。加快省際邊界小城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培育鎮域產業,提高管理水平,推進省際邊界城鎮之間交通、旅遊、商貿、物流、人流的對接,建設一批省際邊界重點鎮,使其成為省際邊界區域性經濟中心,推動具備條件的省際邊界鄉改鎮工作。
10. 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優勢品牌為支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農業基礎地位,用現代工業和科技裝備改造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縣域內每個主導產業重點打造1—2個骨幹龍頭企業,使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產業基地,做大做強糧食、生豬、油料、果蔬、棉麻、茶葉、烤煙、水產、竹木等優勢產業。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步伐,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實施現代種苗工程,提高農產品良種覆蓋率、優質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體系,著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與加工。著力培育知名農產品品牌,注重保護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推進農產品品牌整合,每個產業形成3—5個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普及、農民素質提升。
11. 以生產和生活服務為主要內容,努力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供配套服務。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縣域主導產業融合互動。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培育一批現代物流龍頭企業,形成便捷高效、規范有序、聯通國內外的物流網路。適應加快縣域城鎮化要求,大力發展商貿、餐飲、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完善農村商品流通體系,新建一批農村綜合性市場,加快建設縣域商圈、商貿重鎮等。大力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構建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抓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信息、農村金融保險等社會化服務。
12. 以地域文化和鄉村旅遊為內涵,加強文化旅遊建設。統籌推進城鄉文化建設,實施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培育壯大文化龍頭企業,推動縣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整合縣域文化旅遊資源,實施旅遊精品戰略,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依託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紅色文化等重點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遊精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著力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示範點。加強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合理利用,加快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產業、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13. 以資源節約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促進高新技術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和節約資源,引導縣域經濟創新發展。依靠科技加快縣域新型工業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傳統工業的技術含量,加強高新技術對工業的滲透嫁接,提升傳統工業產業,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用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重點抓好良種繁育、農業生物、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集約化高效養殖、農產品保鮮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等農業新技術。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逐步形成國家扶持與市場引導、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鼓勵科研機構到縣市創辦經濟實體,促進縣市、院(所、校)對接,開展科技合作。
四、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
14.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適當調整市、縣財政收入分配,促進財力分配向縣域傾斜,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增強縣級政府可支配財力。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專項轉移支付使用限制,使縣級財政有更大的調劑空間。實行分類分檔配套,視情況逐步降低公益性建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的縣級配套。支持縣域產業發展,從2012年起,增加省縣域經濟工作引導資金。創新財政扶持機制,實施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工程,每年扶持3個特色產業,每個特色產業集中扶持3個重點縣市區,每個重點縣市區扶持3年。整合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鼓勵撤鄉並村,每撤並一個鄉(鎮)、村由省財政給予一定獎勵,並列入補助基數。探索研究建立流域內生態補償機制。
15. 強化金融支撐。完善縣域金融服務功能,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穩步提高縣域新增貸款佔全省各項新增貸款的比重,到2015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縣域存貸余額比達1∶0.55以上。開發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特點的信貸產品,推動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民間金融共同發展。引導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到縣市設立分支機構。大力支持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成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力爭5年內每個縣市區設立一家村鎮銀行。穩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支持每個縣市設立1—2家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對中小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實行差別授權管理,下放授信審批許可權。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支持組建中小微型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為信貸資金介入創造條件。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引導規范農戶和農村中小微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資金互助。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村住房及宅基地、農業機械、水域使用權等抵(質)押貸款試點。對縣域內工業園區、中小微型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戶等經濟主體,開展信用評定,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繼續做好現有農業保險項目實施工作,積極探索將農房、土地規模流轉及地方農業支柱產業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抗風險能力。實施「縣域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加強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和信用體系建設。
16. 加強用地保障。確保科學發展用地需求,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重點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項目。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等戰略性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分解下達土地使用年度計劃時予以統籌,納入所在市州計劃,對於重大項目徵收耕地所在市州、縣市區不能占補平衡的,實行跨市跨縣占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縣域產業園區傾斜,縣域產業園區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村村莊整理復墾和新造土地增量掛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據項目投資強度確定用地規模,減少園區非生產性配套設施,嚴格控制廠區綠地面積,提高工業用地產出率。盤活土地存量,對未按照土地用途用地、達不到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過低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及時收回並重新進行招商。
17.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縣域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和「三支一扶」人員的選拔制度。創新人才引進機制,著力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把經濟管理經驗豐富、專業化水平較高的人才交流到縣域各層次領導崗位,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定期選拔優秀幹部到縣市區工業園區或企業掛職或任職,鼓勵技術人員和海外留學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到縣市區創業,對縣市區引進的高級技術人才(博士或具有高級職稱)到縣域經濟領域創業滿3年的,由當地財政給予一定補助。繼續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每年從全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選派技術人員到縣市區、鄉鎮掛職。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眼縣域產業提升和發展需要設置專業,切實培育縣域技能型人才。縣市區要加大統籌力度,充分發揮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統籌區域內各類專業培訓。
五、加強組織保障
18. 加強組織領導。省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大事項,組織、指導、協調、考核全省縣域經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制定支持措施,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服務到位的工作格局。市州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的指導和支持,要保持縣市區領導班子相對穩定,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無特殊情況至少干滿一個任期。有計劃地選派經濟強縣市區的領導到經濟欠發達縣市區任職,加大縣域幹部與省直、市直幹部交流任職和掛職、跟班學習的力度。建立全省縣域經濟運行綜合分析制度,對縣域經濟運行中傾向性、前瞻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加強縣域經濟區域協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19. 擴大經濟管理許可權。按照「能放則放、權責統一」的原則,選擇瀏陽市、耒陽市、澧縣、沅陵縣為擴大經濟管理許可權試點縣市,試點縣市除國家另有明確規定外,享受與地級市相同的經濟管理許可權。省級行政審批權,試點縣市能夠辦理的(除國家另有明確規定以及水電、礦產開發等涉及環境、資源保護等項目外),原則上直接放權或委託給試點縣市。試點縣市可直接參加省及省直部門召開的相關會議。試點取得經驗後,擴大推廣范圍。縣市區爭取上級支持的項目申報實行雙軌制,不需市級配套資金及平衡安排的項目由縣市區直接報省,國家、省的項目資金由省直接安排到縣市區。
20.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銳意改革,敢於創新。在加強縣域經濟發展硬體建設的同時,著力優化縣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措施,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實行部門聯企業、領導聯項目負責制。建立健全部門協同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中小微型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等服務。建立法治、陽光、規范、效能型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執法監督,規范執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打造誠信政府,完善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強化信用自律。
21. 完善考評和激勵機制。實行不同類型縣域經濟考核評估,從2013年起在繼續以規模總量為主考核經濟強縣市的同時,按長株潭、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四個區域,對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實行分類考核。科學設定考核指標體系,新增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開放經濟及社會發展等指標。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將縣域經濟發展實績作為縣市區主要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大表彰獎勵力度,每年對上一年度經濟強縣市和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進行通報表彰,並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