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與科學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與科學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8 19:33:06

1. 如何理解社會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的互動關系

一、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1、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技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提高,使勞動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變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使勞動力結構向著智能化趨勢發展。

2、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微電子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智能機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使人們的勞動方式正在經歷著由機械自動化走向智能自動化、由局部自動化走向大系統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的根本性變革。

3、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新的技術革命在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的同時,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提高。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

二、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科技革命把我們帶入了信息時代。

伴隨科技迅速發展而來的是「知識爆炸」,要求人們不斷更新和充實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習已日益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處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手段,給學習、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等手段,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全面自由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使人們能更多地從事科學、藝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創造性活動。

三、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引起思維變化的最切近的基礎是實踐。

科技革命首先通過改變社會環境來促使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現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人們具有了新的知識理論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能夠運用新的理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現象、新領域、新課題。

總之,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能在科學技術上不斷進取,就可能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事實表明,我國制定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自主創新,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是正確的戰略決策。

2.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其實,「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源於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發展觀決定發展方式,發展方式體現發展觀。有怎樣的發展觀,就有怎樣的發展方式。先進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如果仍然守著「增長等同發展、速度等同發展、GDP等同發展」的理念,不願意改變完全靠自然資源和資本投入支撐的發展模式,優化經濟結構就無從談起,科學發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必須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益、有利發展的體制機制。凡是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思想觀念、領導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在改變之列。要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發揮調控經濟、監管市場、公共服務的職能作用;要制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目標,著力解決影響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要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特別要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注重正確的用人導向,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持久推動力量。

3. 說明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什麼是什麼

經濟發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經常方式放過來會影響的經濟發展方式,科學的經濟發展方式為持久的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動力,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會優化經濟發展方式,盲目的經濟增長方式會破壞經濟房展的方式,從而削弱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的差別3.1指導觀念不同。經濟增長方式以經濟總量的增長為指導,注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總量的擴張。它的理論支撐由馬歇爾提出的生產要素創造價值論和當代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一多馬模型、新古典模型、索洛模型)構成。經濟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注重經濟質量的提高與經濟結構的改善。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3.2研究視角不同。經濟學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由低到高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物本社會,主要強調物質資本積累和財富的增長;第二階段是人本社會,主要強調重視滿足人的需要和公眾福利的增加;第三階段是社會整體綜合發展,包括政治的人權和自由、經濟上的生活質量提升、文化上的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全面演進過程。3.3理論基礎不同。經濟增長方式的理論依據有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理論(馬克思的外延與內涵式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再生產理論和前蘇聯、東歐的一些學者論述),西方經濟學的要素配置與利用理論,非均衡增長理論(佩雷、納克斯等人),增長的涓滴理論等。3.4劃分依據不同。經濟增長方式以生產要素利用的數量和效率為依據,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模式或處理增長問題的方式為依據。美國經濟學家E.R.W.坎佩爾將發展方式稱為「ModelsofDevelopmentStrategy」(發展戰略模式)或「ApproachtoGrowth」(處理增長問題的方式)。經濟增長方式可帶來高速的經濟增長,但高速增長可能帶來有增長無發展問題,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分析,是無效益或零效益情況下的經濟增長(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大躍進);從環境經濟學角度分析,是經濟增長以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從福利經濟學角度分析,是人民不能共同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經濟增長;從發展經濟學角度分析,是經濟結構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經濟增長。針對有增長無發展的問題,需要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解決。3.5類型不同。經濟增長方式分為粗放型增長和集約型增長兩種類型。經濟發展方式分為制度創新型(科斯、諾斯、施萊弗和維什尼)、知識創新型(熊彼特、舒爾茨、貝克爾、羅默、普雷斯科特和鮑易德、盧卡斯、斯圖爾特)、擴大需求型(凱恩斯、羅賓遜)、福利國家型、經濟結構調整型、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等多種類型。3.6衡量指標不同。經濟增長方式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要素投入的數量及配備比例、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的時間、人均GDP的數量。經濟發展方式的衡量指標除經濟增長方式的指標外,還包括社會發展指標,如人口總數和凈增率、國內發展指數、城市化水平、三次產業結構、居民居住條件、每千人口醫生數、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政府廉政指數等;教育發展指標,如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校大學生占適齡人口的比重等;社會公平與穩定指標,如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國民幸福指數、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收入差距警戒線、收人階層結構標准、貧困發生率、社會保障覆蓋率等;環境指標,如自然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環境污染綜合指數等。

4. 科學發展觀與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發展的關系

參考以下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科學理論。它明確回答了怎樣發展,發展的內涵、要求等問題;特別是明確回答了為什麼發展,發展的方向、目的等更為根本的問題,實際上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在發展問題上的體現。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從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它的意義,這樣才能真正把握這一理論的本質,並正確地貫徹落實。

一、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的政治理念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本,它的著眼點和最終目的,不僅是物,更是人。這一要求貫穿於科學發展觀的各個方面,是我們黨領導發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為本的要義有兩個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的全面發展,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徵,我們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距離那樣的理想境界還很遙遠。黨中央從這樣的高度上來提出問題,不但表明我們黨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對遠大目標的執著追求,而且表明,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現階段發展水平的那種全面性的要求,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二是「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句話說明,我們黨主張的發展不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堅持公平正義,堅持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態度。科學發展觀開宗明義地

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揭示了這一發展觀的全部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位要求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體現了我們黨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政治路線。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同時,社會主義社會又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的關系,首先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現在,盡管我們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不全面不協調的問題,但是,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為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他還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如果在提出科學發展觀以後,我們反而模糊了這個認識,偏離了這個方向,那就恰恰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位要求,也從根本上違背了我們黨的政治路線。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體現了我們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的問題,關鍵要做到統籌全局、兼顧各方,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矛盾。這就需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方法,這是它的突出特點。所謂科學發展觀,就是唯物辯證的發展觀。它是一種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主張發展的全面性,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它是一種辯證地看問題的方法,主張發展的協調性,強調要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協調處理好各種矛盾。它是一種歷史地看問題的方法,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做是一個前後相關的過程,主張發展的可持續性,強調要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它是全面性和重點性的統一,目標和手段的統一,現實性和長遠性的統一,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一。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它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發展問題上的運用和反映。學習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掌握它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科學發展觀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它所蘊含的新思想,更加顯示了這條發展道路的特點和優勢。在拉美國家的發展出現危機之後,那種認為只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才是最完美的、是發展中國家必須效仿的唯一模式的觀點,受到質疑。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的發展道路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肯定。

國外一些研究者認為:「中國正在開辟出一條通往發展的新道路,這條道路是建立在創新、積聚非對抗性力量、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和注重個人權利和責任平衡基礎之上的。」「它是由取得平等、和平、持續的高質量增長的願望推動的。」它的「一些核心概念的基礎,是從創新和公正中得到極具影響力的實力。」一些外國學者還指出,盡管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和優勢是有目共睹的,其具體做法和特徵也逐漸為人們所了解,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想學習中國的經驗,但是後來他們發現,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外國學者描述了中國發展模式的一些特徵,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其中的真正意義,也不了解中國能夠做到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能做到的真正原因。這就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改革開放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不同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國發展道路成功的真正秘密。

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也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所不同的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下的市場經濟,它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經濟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特點結合了起來。從中國發展的實際效果看,這樣的發展道路具有很大的優勢。鄧小平同志晚年說過一句很深刻、很有分量的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裡?就在四個堅持」。他這里所說的,就是這種中國特有的政治優勢。

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優勢。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重視效率的發展觀,而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優越性就是效率高,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現在,中央提出東部發達地區支援西部欠發達地區、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業反哺農業等重大舉措,一旦決定,就能夠馬上實行。相比之下,許多發展中國家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外國學者對此做了比較,指出:「中國的政治制度給了政府足夠的控制力,而在巴西,中央政府可能沒有這么大的權力來這樣做。」「在所有對中國模式感興趣的國家中,只有印度的規模可以與之競爭。但是像巴西一樣,政府要想在幾十年中堅持一項固定的經濟計劃,可能很難。」

科學發展觀強調公平正義,要求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因為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也不允許形成大的利益集團而為其所左右。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保證了這一點的實現。外國學者看到,中國「強調發展的人民性而不是特權的階層性。」「華盛頓共識的目的是幫助銀行家金融家,而北京共識的目標是幫助普通人們,強調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致力於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的、穩定和諧的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保證。它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安全和國內的穩定,確保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了人民參與發展的積極性。這一切,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比如,一些外國學者看到,中國能夠把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在許多擁有同樣條件的發展中國家,卻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只有中國保持了長期的穩定。」

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國走的是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系而又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主要依靠國內需求的持續開發,也需要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對外依存度將越來越大。但是,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而決不會走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這主要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任務所決定的。正像國外一些學者分析的那樣,中國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很好地處理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與大國之間的關系。「它沒有捲入到與其鄰國和其他國家的任何特別激烈的沖突中。」

科學發展觀提出以後,很快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達成共識,並在各個系統、各級政府中得到貫徹落實。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有統一的思想基礎和共同的價值觀。這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就是在其指導下提出的。這樣的事情,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很難辦到的。

總之,中國的成功,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的成功;科學發展觀,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的提出和逐步落實,更加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政治優勢,必將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成功。

三、兩點啟示

第一、要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政治意義。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中。蘊含著黨中央許多政治考慮。提出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某些突出問題,黨中央考慮得更加深遠。改革開放以來,全黨對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經形成共識,但是一些同志對發展的片面性理解也已經形成,出現了一種相當普遍的錯誤的政績觀,一些人甚至完全忘記了我們黨領導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中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並不奇怪,甚至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讓這樣的錯誤認識發展下去,將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會從根本上違背我們黨領導發展的目的。這不僅是一個涉及我們的發展還能不能繼續下去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在新世紀里我們黨究竟要領導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中國的問題。因此,必須在全黨確立一種符合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正確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處於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地位,我們只有這樣去認識它,才能真正理解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深遠考慮和重大戰略意義。

第二,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要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一整套的辦法,但最根本的是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現在,我們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甚至還比較嚴重,這恰恰是因為沒有把我們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相信我們的制度是能夠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的,包括能夠解決腐敗和分配不公等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從各個方面認真研究,如何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還要認真研究如何進一步保持、完善和發展我們的政治優勢。這里,關鍵是要做到兩條:一是要通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確保黨的性質和宗旨不改變,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要通過改革,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和壯大國有經濟。同時還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可靠的

政治保證。

中國正在走的發展道路,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從未走過的道路,也是世界近代歷史上後發大國興起從未走過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科學發展觀指引的道路。當年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要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的世界上殺出一條血路,將給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發展自己,提供可以借鑒的有益經驗,也證明社會主義的成功。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這也正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政治意義。

5. 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這個題目太大....簡單列幾點吧:
1.改變了生產函數。(索洛餘量發生改變)
2.科學技術具有外溢效應。
3.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力資本積累有促進作用。
4.使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新技術導致新的部門興起)。
5.於4相關的,改變就業結構,在短期影響失業率。
6.改變貿易結構。
7.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是會出現新的消費熱點。

6. 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科學技術帶來經濟價值 這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方針 - -

7. 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中,經濟發展始終是前提和基礎,只有經濟的發展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社會的發展是根本和目的,社會發展又可以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與繁榮。因此,在落實規劃時,既要實現經濟發展,又要實現社會發展,使我們的發展做到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統一發展。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當然在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社會的發展,才能達到科學發展的目的。
一是經濟要繁榮發達,二是社會要全面進步。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偏重偏輕也不成,經濟社會必須協調發展。就經濟社會兩者關系來說,第一,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社會發展才有物質條件,所以必須確定經濟要優先發展的原則;第二,經濟要持續發展,需要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作支撐;第三,經濟發展要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形成的物質財富要有合理的分配機制,要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第四,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所以,經濟社會必須協調發展。

8.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1、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技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提高,使勞動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變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使勞動力結構向著智能化趨勢發展。
2、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微電子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智能機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使人們的勞動方式正在經歷著由機械自動化走向智能自動化、由局部自動化走向大系統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的根本性變革。
3、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新的技術革命在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的同時,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提高。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
二、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科技革命把我們帶入了信息時代。
伴隨科技迅速發展而來的是「知識爆炸」,要求人們不斷更新和充實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習已日益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處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手段,給學習、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等手段,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全面自由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使人們能更多地從事科學、藝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創造性活動。
三、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引起思維變化的最切近的基礎是實踐。
科技革命首先通過改變社會環境來促使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現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人們具有了新的知識理論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能夠運用新的理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現象、新領域、新課題。
總之,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能在科學技術上不斷進取,就可能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事實表明,我國制定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自主創新,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是正確的戰略決策。

9. 指出政治經濟發展與科學進步兩者之間是一種什麼關系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閱讀全文

與經濟與科學發展的關系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