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新產業 新業態 新商業模式
1、《新產業》是2006年7月1日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全國。
展望新願景
解讀新政策
①農業和農村政策
②農民負擔與土地政策
2、《商業新業態》是1970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程驊。
在城市社會變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背景下,考察從農業社會的集貿市場到工業社會的百貨商場再到後工業社會的「新業態」人們消費行為的歷史變遷、商業空間的變革和人的消費需求的滿足之間自覺形成的互動關系。
3、《新商業模式》是2008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志新。商業模式是企業市場價值的實現模式。隨著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不斷深入,傳統商業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創新商業模式勢在必行。
本書系統、全面分析了新商業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特點;根據大量企業商業模式的案例分析和比較研究,總結出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以價值創造為靈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企業聯盟為載體、以應變速度為關鍵、以信息網路為平台。
(1)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最快的擴展閱讀:
由人民日報社和招商局集團聯合主辦的「新時代、新產業、新動能——2018中國新產業峰會」在深圳正式開幕。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海外版總編輯牛一兵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人民日報社和招商局集團聯手舉辦這個峰會,就是要為全國各行各業深入改革創新發展以及產學研合作搭建一個共建共商共享的平台,以此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2. 什麼是新業態
什麼是新業態
新業態是指基於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乃至產業的組織形態。
新業態的形成原因
信息技術革命、產業升級、消費者需求倒逼是推動新業態產生和發展的三大重要因素。
1、信息技術革命
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歷史上,信息技術革命對產業發展產生廣泛深入的影響。目前已經出現或還未出現的新業態,就是在信息技術發展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應用中形成和發展的。一是信息技術形成電子信息產業,引發產業形態和模式創新。20世紀後期飛速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新業態出現的重要背景。從個人電腦到互聯網,再到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基於4G的移動互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催生出了大量的新業態。二是信息技術和第一、二產業以及其他服務的融合催生了許多新業態。特別是在製造業方面,信息技術和製造業中研發設計與營銷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環節的融合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這些環節的效率水平,提升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附加值,同時也導致了產業鏈兩端生產服務環節和加工製造環節的分離,新的產業分工快速推進,引發了大量的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三是信息技術自身的發展和與製造業的融合互動,強化了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以及不同產業鏈之間的互動關系,企業之間的關系網路也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同樣會催生新業態。
2、需求倒逼
除了受到技術變革的推動之外,消費者需求產生的倒逼機制在業態更新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回溯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從產品為王到渠道為王再到終端為王的階段,終端為王的實質,其實是靈魂深處的慾望革命,如何捕捉到散在的碎片的慾望,是當今企業經營最大的難題。隨著移動互聯的出現,1對1推薦和1對1精準營銷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商業現實,由於不同細分市場甚至是單個個體的顧客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其價值主張和滿足程度也有所不同,一旦需求發生變化就會成為企業拓展新業態的重要機會。
3、產業升級
在產業的升級換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層次都指向了如何發展新業態的問題。在產能過剩的今天,製造已經不再成為利潤區,渠道的創新以及需求的創造成為了新的經濟效益的增長點,更為便利、方便和充滿快樂體驗的消費方式的需求已經快速替代了獲得質量優良的產品的需求。以文化產業發展的三個層次為例:第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如傳統旅遊業、文藝演出業、民族傳統節慶和傳統工藝品等;第二類是以電子與紙質印刷為基礎的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等常態文化產業;第三類是數字化、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支撐下,以「創意」、「創新」為核心的創意產業新業態。創意產業是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更高階段。如何從「前產業」形態進入產業經濟發展階段,並進而達到現代產業管理與高端產業的發展層次,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實現文化產業自身的升級換代,是文化產業目前必須關注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數字化高新技術,以創意創新為核心,培育新興業態,是實現文化產業升級換代的重要途徑。文化創意產業高速發展的根本動力之一就是數字化三網支撐的新興產業形態的引領和推動,得益於高新科技的支撐,得益於「創意」的「引爆」作用,也得益於良好的金融服務業的助力。
3. 怎麼理解"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
新
表示一種有異於舊質的狀態和性質。「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是相對於「舊」、「傳統」而衍生出的發展狀態。
技術
是指人們利用現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變現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技術應具備明確的使用范圍和被其它人認知的形式和載體,如原材料(輸入)、產成品(輸出)、工藝、工具、設備、設施、標准、規范、指標、計量方法等。
業態
業態一詞來源於日本,是典型的日語漢字詞彙,大約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蕭桂森在他給清華大學職業經理人培訓中心編寫的教科書《連鎖經營理論與實踐》中,給業態下的定義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
模式
模式,指事物的標准樣式。如:發展模式。
產業
定義: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或系統。
在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中,產業主要指經濟社會的物質生產部門,一般而言,每個部門都專門生產和製造某種獨立的產品,某種意義上每個部門也就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由此可見,「產業」作為經濟學概念,其內含與外延的復雜性。
【參考資料:網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
4. 加快發展新經濟具有什麼樣意義
「新經濟」概念並不新,最早出現於美國《商業周刊》1996年12月30日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新經濟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不過,出現在中國大陸的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卻是首次。當然,「新經濟」一詞早就在中國使用,高層也早就在講話中談及。
「新經濟」在實踐中已經開始快速發展。美國、德國是領頭羊,中國這幾年新經濟發展蓬勃洶涌。美國有蘋果、谷歌、臉譜,中國有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這也就決定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經濟概念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應該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化、感測感應技術作為新經濟的核心元素等。當然,新經濟的核心本質沒有變,即IT革命、全球化、知識經濟、智能化打造的新型製造業為一體的,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為特點的一種新經濟現象。新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轉型的大趨勢。
凡是新經濟發達、發展快的地區,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就強,經濟持續性良性發展動力就十足。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大戰後罕見的持續性的高速度增長。美國失業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全年失業率高達7.4%,失業人數多達900多萬人。然而在信息技術部門的帶領下,從1993年開始,美國就業狀況開始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計在內的話,美國1999年的消費品通脹率只有1.9%,增幅為34年來的最小值。這種經濟現象就被人們表述為「新經濟」。美國經濟出現了夢寐以求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的最佳經濟狀態。這是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新經濟」的最大貢獻。
引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美國,在全球其它地區經濟仍在苦苦探底低迷之時,美國經濟卻率先復甦。動力仍然來自於新經濟。美國的谷歌、臉譜、蘋果、微軟、IBM、英特爾等公司給美國經濟復甦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動力。美國吃盡了新經濟的甜頭。
德國經濟能夠在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後受到的創傷最小,同樣得益於新經濟對傳統製造業的革新和升級。德國工業4.0就是在此中孕育而生的。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這就是新經濟。
中國雖然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時期沒有反應過來,但卻抓住了本次新經濟的機會。雖然新經濟在製造業上尚需像德國一樣加力,但是在服務業上新經濟運用卻領先世界,BAT在世界IT企業中也是舉足輕重的。電子商務、物流供應、O2O、互聯網金融等迅猛發展,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試想,如果沒有新經濟業態的大發展,那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或更大。新經濟漸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強動力,而且後勁潛力非常之大。
在這個關鍵時刻,新經濟進入《報告》其意義非常重大,對處在「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非常重要。新經濟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待新經濟一定要有新思維。
新經濟一定程度上會對傳統經濟與傳統經濟金融監管帶來一些挑戰,使其深感不舒服,或者既得利益遭受損失。傳統舊勢力肯定會反撲或者阻撓甚至扼殺新經濟發展。因此,決策層、監管者以及傳統經濟業態都應該以新思維對待新經濟。新經濟給所有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沒有理由不轉換思想大力支持。這就是新經濟的分享共享特性。《報告》兩次提到分享經濟。一處說,「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台,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另一處講,「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比如,網路約車模式就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了閑置私家車資源,滿足了不同層次乘車需求,同時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特別是在去產能造成一部分職工下崗情況下,發展網路約車等新經濟共享模式非常迫切。此前,筆者乘坐專車聽司機講,許多專車司機都是做生意的商戶,由於生意不景氣都開始兼職專車司機了。
總之,無論從當前中國經濟現狀,還是從經濟發展長遠之計,發展新經濟都已經迫在眉捷了。通俗地講,新經濟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
5. 目前人類經濟增長最快的十大行業
朝陽產業是指新興產業,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能使技術突破創新並以此帶動企業發展的產業,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未來發展的趨勢,一定條件下可演變為主導產業甚至支柱產業。那麼哪些行業是現如今的朝陽產業?我們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財富累積?
1、體育經營管理
體育不再只是一種拼搏向上的人類精神體現, 已成為一個蘊藏著巨大商機的新興行業。特別是當體育形成一定規模時,體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更加密不可分。雖然體育服飾與用具已經造就了李寧,丁水波與徐景南等富豪,但中國體育產業與體育產業強國相比,還有一定發展空間。
美國體育產業對於美國經濟的貢獻佔到11%,我國體育產業的貢獻則只有0.7%,我國體育產業尚處於國際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初期,身為運動員的姚明也投資到這個行業中。部分通過利用國際賽事交流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發展起來的體育經營管理公司的利潤總額與凈利潤增長率的平均值已達到40%左右。國外一些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預言,體育產業將成為世界21世紀四大產業之一。其機遇與挑戰並存,關鍵是找准其投資發展的突破口。
2、嬰童行業
中國目前每年2000萬新生兒加上「單獨二胎」政策落地帶來人口紅利有利拉動其高速發展。孕嬰童行業未來5年可以享受人口紅利,且由於人們消費水平不斷升級,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目前線下渠道以母嬰店最為強勢,線上渠道增長很快,隨著資本的介入,行業會加速整合。
孕嬰童行業未來將向著市場細分化(品類更全更精)、渠道多元化(電商和購物中心發展潛力大)、產品專業化(消費理念成熟,服務更加細分)和資源集中化(大型連鎖母嬰店發展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今年以來紡織服裝企業加速轉型,主要方向涉及手游、影視傳媒、跨境電商、兒童教育等等方面。
3、傳媒
在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平面媒體政策相對寬松、廣電媒體市場准入大門漸啟、市場拓新先機開始顯現、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傳媒業正呈現出強 勁的產業化發展趨勢,傳媒產業雛形已經形成,並且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或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從傳媒資本的角度看,中國傳媒的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在明顯加快,而且國家的有關政策也開始松動,由原來的嚴格控制到現在的限制性進入。
中國電視、互聯網、手機用戶、網民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廣告收入增長迅猛,媒體是增長最快的消費品。但人均廣告支出只有美國的2%到3%,前景看好。中國新媒體用戶大多小於三十歲,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新媒體上市公司是傳統媒體的二到三倍。中國網路廣告市場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長勢頭。未來的三到五年,是中國新媒體迅猛發展時期。
4、養老服務業
養老問題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社會問題,近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動了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但與迅猛發展的人口老齡化相比,養老服務業明顯滯後,「未備先老」日益凸顯。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未富先老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個巨大挑戰。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有資料顯示,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億,預計未來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到2034年將突破4億,同時老年人口的高齡、失能、少子化、空巢化等趨勢日益明顯,進一步加劇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和復雜性。而與此相對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難以為繼,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未備先老」日益凸顯。人口老齡化不僅給數千萬個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而且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和諧,從長遠來看,養老服務業必然是未來發展前景最為廣闊的行業之一。
5、「低碳經濟」下的新能源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十五」期間,由於國家加大了 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從2007年開始,環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政府對環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對策,受益於此,中國環保行業持續高速增長,且增速進一步提高。
中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凈技術、潔凈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度政策扶持下,必將有一批財富英豪崛起於低碳經濟下的新能源行業。
6、3D列印
近來,中央舉行了"9.3"大閱兵,3D列印也為閱兵增光添彩,據悉戰機上的一些部件都是由3D列印完成的;不光是在航空航天方面,在生物領域,3D列印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3D列印血管獲得成功,世界第一台桌面級生物3D列印機問世,還有3D列印數據化醫療的大發展。這些都說明了3D列印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巨大潛力。
材料產業一直是我國工業3D列印的軟肋,但最近由於中外合資,我國金屬材料實現國產化的希望也大大提高。總體來講,國內3D列印產業形勢一片向好,正在不斷地去適應它的新"戰場"。
7、零排放汽車
石油價格的高居不下讓人們對零排放汽車的需求日益擴大。中國之前汽車行業的落後很大原因在於起步晚。而現在機會來了,未來能源制約型的經濟發展新模式下,汽車業的未來就在於新能源,尤其是電池等關鍵技術的突破,這可能成為中國汽車業「超車」國際車業巨頭的最佳機會。
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動力汽車已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的累計銷量超過了百萬輛。日本汽車工業借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成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是,混合動力汽車只是世界汽車業從傳統內燃機向「零排放」汽車發動機革命的過渡產品。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成員余卓平教授認為,圍繞著「零排放」汽車,尤其是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競爭日趨激 烈,全球「零排放」汽車已步入「決戰期」。誰在這一輪汽車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中保持領先,誰就能成為未來世界汽車工業的「新霸主」。
8、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體服務。企業可以通過使用雲計算以極低的成本投入獲得極高的計算能力,不用再投資購買昂貴的硬體設備,負擔頻繁的保養與升級。
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雲計算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他們可以藉助雲計算在更高的層面上和大企業競爭。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內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雲計算必將得到國家在政策、資金、項目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時,雲計算整合了全社會的IT資源並以統一的方式提供給用戶使用,對IT資源的利用具有較大的規模效應,能夠為用戶節約大量的成本,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9、節電產業
中國的節電市場是一個沉睡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它具有萬億的巨大市場份額,誰能喚醒這個市場,誰就將獲得無法估量的回報。據美國《財富》雜志報道:「電費是未被控制的最後一項成本」,業內權威人士更是指出,節電產業是最具發展潛質的朝陽產業之一。勿庸置疑:節電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科技與商業進軍的主戰場。
10、影視娛樂
近年來,得益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對文化娛樂產品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均實現了快速提升。作為文化娛樂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影市場已連續多年實現電影票房的快速增長,這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國有、民營、外資)積極進軍電影業淘金,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電影業的良性快速發展。
我國電影市場目前還處於「供應創造需求」的發展階段,高質量優秀影片供應量的增加直接推動電影票房收入的增長。今年推出的《捉妖記》7月16日公映當天,以1.71億創下多個紀錄。8月8日,《捉妖記》上映24天突破20億,順利沖破《變形金剛4》躍至影史榜眼; 而近期上映的《夏洛特煩惱》更是七天之內拿下超過18.5億票房;《港囧》累計票房15.91億;《九層妖塔》累計6.69億。
從上述一系列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優秀國產電影供應量的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國產電影的整體製作水平,激發了消費者的觀影熱情和消費慾望,增強了國產電影的比較競爭優勢,是推動我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6. 如何抓好新經濟新業態領域黨建工作
隨著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業態層出不窮。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切實抓好新領域新業態的黨建工作,實現黨組織的同步推進、同步覆蓋、同步調整。
著力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當前,以互聯網為引擎的信息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企業大量涌現,這對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在充分了解掌握我省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台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舉措,大力推進組織和工作覆蓋。同時,鼓勵各地大膽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積極探索適應互聯網企業和行業發展特點的黨建工作模式,及時加以總結、形成經驗,推動互聯網行業和信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認真抓好特色小鎮的黨建工作。努力創建一批特色小鎮,重點培育和規劃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在近來的一段時間里,涌現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支撐兩新黨建工作要及時跟進,以小鎮為依託大力推進「兩個覆蓋」,並形成特色品牌。
7. 什麼是新業態
「業態」可拆分為「業」和「態」兩個方面。在經濟生活中,人們通常比較熟悉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概念。但經過經濟革新、產業重組和科技發展,農業還可劃分為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等;工業可分為輕工業、重工業兩大類;服務業則可分解為生活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其中,生活服務業又可細分為商業、飲食業、客運業、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業、文化娛樂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可分為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會展業、通訊服務業等。
這些產業、行業和產品專業門類,在一定的市場體系中表現出各具特點的運營和業務流程,擁有可界定的核算邊界和業務標准規定。在此基礎上,它們與一定的企業核算、商務模式(贏利模式)相關聯,從而形成不同的運營狀態,即與「業」務相聯系的形「態」。
通常來說新型業態的出現主要依靠分工細化和融合兩個路徑。舉例來說,農業中的「觀賞農業」,商業經營模式中的連鎖、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務業中的洗衣業、快遞業、家政服務業等,都屬於分化的產物。
8.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 支持新產業 新業態 新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各類風險增多,要使我國經濟發專展保持中高速增長屬,應重點關注把握好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依託科技創新產業化鏈條,發展豐富的金融業態;抓住這一輪的智能機器時代產業變革帶來的爆炸性增長機遇期,使我國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支持在國際市場佔有或即將佔有一席之地的重點企業,以投資並購、控股參股等方式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依靠制度創新驅動中國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創新老齡產業發展機制,改革現行的養老體制;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大力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海外高層次人才。
走集聚化之路,堅持需求導向發展中國特色的裝備製造,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加強科技創新的全盤規劃,推進科技及金融法規體系建設,制定明確、系統的國家產業集群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注重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研究中國「綠卡」以及簽證政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