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㈡ 十二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什麼階段
「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可能逐步告別超高速度(9%以上)時代,進入【中高速度(8%)增長】階段。
㈢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有哪些
1、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2、強農惠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4、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
5、優化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健康發展
6、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7、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8、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9、標本兼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0、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1、改革攻堅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互利共贏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等等
㈣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二、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議》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主要考慮:一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這就要求我們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三是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必須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是要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只有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總之,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把這些重要戰略部署落實到位。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完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必將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還要看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作出艱苦不懈的努力。為此,《建議》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五個堅持」,指明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我們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在綜合考慮未來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和條件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收入、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五個方面。《建議》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長短結合,把「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重大階段性目標緊密銜接,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密銜接。二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明確了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這就使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加突出,並有了具體的考核標准和抓手。《建議》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充分體現了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要求,既為編制「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也留下空間。「十二五」規劃將根據《建議》確定的目標,提出包括少數約束性指標在內的具體指標,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㈤ 「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題是
第一,突出了科學發展,這是「十二五」時期我們應牢牢把握的主題
第二,突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
㈥ 「十二五」規劃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什麼
核心四個字:科學發展。
發展不同於增長,不能只看速度
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如果不科學,路就會越走越窄
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明顯增加,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全面客觀地評價我國發展現狀,既要看到發展速度快、成績大的一面,也要看到發展水平還不夠高、任務還很重的一面。僅從人均收入看,目前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正在向4000美元的水平邁進,縱向比是個了不起的成就,而橫向比在世界210個國家和地區中仍處於百位之後,追趕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也是時代的要求,事關「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科學發展 「十二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題
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是《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也是時代的要求,事關「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發展是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潮流,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本質要求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央黨校副研究員鄭權說,發展不同於增長,絕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規模大小、一時得失。發展如果不科學,路就會越走越窄。我們所謀求的發展,必須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全會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方向。
㈦ 十二五規劃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 二0 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㈧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依據
目標是規劃的核心要素和最有力最精煉的語言。科學確定好目標,有利於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促進規劃更好地實施。《建議》指出,「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這是黨中央對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及其發展目標提出的明確要求。同時,《建議》從經濟運行、經濟結構、居民收入、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等5個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體現了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但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的因素仍然較多,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因此,必須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變化,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水平,努力保持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為此,《建議》提出要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進一步突出,經濟發展與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我國已進入必須對經濟結構進行全方位的戰略性調整,才能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階段。《建議》針對突出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提高居民消費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的目標,同時,針對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提出要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大幅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希望回答了您的問題,祝天天開心
㈨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十二五」期間,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此間,要處理好轉變與發展的關系,即「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此主線之下,未來五年應有七大目標。分別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高;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在五年規劃中提出科學發展,並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它關繫到中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的全局,是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同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長期實踐得出的重要結論,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經驗,是根據我國現階段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經濟發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質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還是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是粗放型的增長、低質量的增長,不是好的經濟發展。二是看經濟增長是否建立在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基礎上。如果伴隨著經濟增長不能同時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經濟增長只能是在低層次、低水平上重復,經濟效益難以有實質性的提高,這樣的經濟發展不是好的發展。三是看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投資和出口拉動,還是由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難以擴大人民的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於改善民生,這樣的經濟發展也不是好的發展。
最後是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和重大戰略的理解: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反映,是對我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歷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對經濟發展指導原則的新發展新跨越。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是對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全景式覆蓋。
其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工業化和信息化並舉的道路。
其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其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進一步擴大內需。
其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其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學發展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