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十三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Ⅱ 我國未來五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總的指導原則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綱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依據,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提出了符合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發展目標、指導原則和戰略任務。《綱要》的編制過程,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過程,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過程。有效實施並完成《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對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走上社會和諧之路,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指導原則——
貫穿「一條紅線」,堅持「六個必須」,做到「六個立足」
《綱要》強調的「一條紅線」,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到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個方面。
「六個必須」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原則。要切實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真正做到「六個必須」,《綱要》提出了「六個立足」,進一步回答要什麼樣的增長、靠什麼增長和怎樣增長的問題,以進一步調整推動發展的思路,轉變推動發展的方式,明確推動發展的政策導向。
一是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基本立足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國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不強的問題提出的。
二是立足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發展,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線,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提出的。
三是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作為著力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提出的。
四是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帶動轉變。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瓶頸和人才瓶頸制約問題提出的。
五是立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把改革開放作為動力,促使經濟增長由某些領域相當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預推動向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轉變。這是針對體制機制瓶頸依然存在的問題提出的。
六是立足以人為本推動發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促使發展由偏重於增加物質財富向更加註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轉變。這是針對發展中過於看重經濟總量擴張以及區域、城鄉和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提出的。
發展目標——
緊扣主題,導向清晰,區分屬性
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所處發展階段、發展趨勢、發展條件和面臨的矛盾與挑戰,根據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並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綱要》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目標及39個量化指標,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緊扣主題、科學發展。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的要求,在指標選擇上體現了「五個強化」,即強化人文和社會的指標,強化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指標,強化結構優化和投入效益的指標,強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指標,強化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的指標。
二是導向清晰、切實可行。目標值的確定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合理,且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綱要》提出,今後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根據需要與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只需年均增長6.4%即可。但如果按此確定經濟增長速度目標,顯然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如果定得更高一些,將使經濟運行綳得過緊,能源、資源、環境的壓力過大。
《綱要》還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億公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這是針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突出問題提出的,是現實和長遠利益的需要,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
《綱要》既從產出方面提出了經濟增長的指標,也從投入方面提出了約束性強的能耗指標,還從產出的環境約束方面提出了指標,表明我們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方法更加成熟和理性。
三是區分屬性、分解落實。《綱要》將規劃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種不同的屬性,既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的特點,又強化了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的職責。預期性指標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政府要通過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並適時調整宏觀調控方向和力度,綜合運用經濟政策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努力爭取實現。約束性指標是在預期性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政府責任的指標,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眾利益領域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綱要》提出,約束性指標,要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其中耕地保有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指標,還要分解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各級政府不僅要注重經濟增長指標,更要注重能耗、耕地、排污等資源環境方面的指標。
戰略重點——
蘊含著新思想、新思路、新辦法
《綱要》明確的戰略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綱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了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總的要求是: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一總體要求,蘊含著新階段破解「三農」問題必須堅持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方略,堅持把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把培養新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堅持把加大農業和農村投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條件,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的和落腳點,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動力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二)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綱要》提出發展工業總的要求是: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優勢,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這一總體要求,強調了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不是規模擴張,而是結構升級,切實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強調了工業結構調整主要依靠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調了要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優勢。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綱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放在突出位置,總的要求是: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范市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這一總體要求,順應了我國已進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階段性要求,蘊含著推進部分服務行業的資源配置由政府為主向市場為主轉變,推進應該由企業經營的服務領域從政府辦為主向企業辦為主轉變,推進後勤服務由企事業單位自我服務為主向社會服務為主轉變,推進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出了新時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觀念、新思路和新舉措。總的要求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謀發展的理念,打破了長期以來把做大一個地區經濟總量作為出發點和唯一目標來縮小地區差距的觀念,明確了縮小地區差距的導向,主要不是縮小地區間經濟總量的差距,而是縮小地區間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的差距;體現了尊重自然規律謀發展的理念,從源頭上、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體現了突破行政區謀發展的理念,改變了完全按行政區確定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的做法;體現了著眼全局和長遠的戰略思維,改變了單純追求局部和短期發展成效的思想方法。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綱要》從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已成為現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矛盾之一的現實出發,提出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在發展經濟與尊重自然規律方面認識上的深化:在資源利用與資源節約上,要更加註重資源節約;在生態事前保護與事後建設上,要更加註重事前保護;在污染治理與污染預防上,要更加註重預防。
(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綱要》從破解科技和人才兩大瓶頸制約出發,提出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這一總體要求,強調了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必須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必須加大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投入。
(七)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綱要》提出,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和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綱要》立足於全球視野,把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上升到統領對外開放的高度。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更好地促進國內發展與改革,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八)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著眼於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形態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提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思想和長期歷史任務,是我們始終追求和長期奮斗的重要目標。《綱要》強調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這一總體要求,體現了更加註重社會發展的思想,強調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發展;體現了更加註重社會公平的思想,強調要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作為一條重要原則貫穿始終,特別要關注就學、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體現了更加註重公共服務的思想,強調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強化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九)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設。《綱要》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時,按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分別獨立成篇,闡述了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
(十)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綱要》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使命,對今後五年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體目標、指導方針和原則,明確了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Ⅲ 我國歷屆「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都是什麼
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原蘇聯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2: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相應地發展運輸業和商業;
努力培養建設人材,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3: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必須立足於戰爭,從准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發展農業生產,相應地發展輕工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充分發揮一、二線的生產能力;積極地、有目標、有重點地發展新技術,努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4:第四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狠抓戰備,集中力量建設大三線強大的戰略後方,改善布局;大力發展農業,加速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狠抓鋼鐵、軍工、基礎工業和交通運輸的建設;建立經濟協作區和各自特點、不同水平的經濟體系,做到各自為戰,大力協同;大力發展新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初步建成我國獨立的、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新飛躍。
5:第五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把各方面嚴重失調的比例關系基本上調整過來,繼續整頓好現有企業,積極、穩妥地改革工業管理和經濟管理體制,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
壓縮基本建設投資,降低重工業增長速度,努力發展農業、輕工業,逐步開展多種經營形式和開辟多種流通渠道,大力安置城鎮青年就業,改善人民生活。1980年底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系開始逐步改善,生產和建設也取得較大發展。
6: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進一步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取得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決定性勝利,並且為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創造更好的條件。
7: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進一步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努力保持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順利地展開,力爭在5年或更長一些的時間內,基本上奠定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礎;
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前提下大力加強重點建設、技術改造和智力開發,在物質技術和人才方面為90年代經濟和社會的繼續發展准備必要的後續能力;在發展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繼續改善城鄉人民生活。
8:第八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把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比1980年翻兩番,10年平均每年增長6%,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6.1%,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
9:第九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在中國人口將比1980年增長3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0: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經濟增長速度年均7%左右,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400元。五年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達到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際競爭力增強。2005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1%和36%,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44%、23%和33%。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地區間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科技、教育發展: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進步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達到60%左右和15%左右。
11: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12: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
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國家五年計劃
Ⅳ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什麼
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Ⅳ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啊~~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Ⅵ 我國現在是第幾個五年計劃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綱要全文約55000字,共分為14篇。 綱要全文約55000字,共分為14篇: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深化體制改革;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目錄) 第一篇 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 第一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第二章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第三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第二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四章 發展現代農業 第五章 增加農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農村面貌 第七章 培養新型農民 第八章 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農村改革 第三篇 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十章 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 第十一章 振興裝備製造業 第十二章 優化發展能源工業 第十三章 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輕紡工業水平 第十五章 積極推進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發展服務業 第十六章 拓展生產性服務業 第十七章 豐富消費性服務業 第十八章 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第十九章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第二十章 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 第二十一章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第六篇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十二章 發展循環經濟 第二十三章 保護修復自然生態 第二十四章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強化資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氣候資源 第七篇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優先發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進人才強國戰略 第八篇 深化體制改革 第三十章 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第九篇 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第三十七章 積極開展國際經濟合作 第十篇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強公共安全建設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會管理體制 第十一篇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四十三章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十二篇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四十四章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十三篇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第四十五章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類指導的實施機制 第四十七章 調整和完善經濟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規劃管理體制
Ⅶ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什麼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其中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等。
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其中包括: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等。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其中包括: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等。0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其中包括: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等。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其中包括: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等。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其中包括: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等。
來源於: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
Ⅷ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名稱是什麼,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於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審議通過的決議名稱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會議確定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Ⅸ 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公報上有,五大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Ⅹ 第一個是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十二五」主要目標如下:
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區域良性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