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常州鍾樓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科技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十一五」期間,全社會R&D經費投入佔GDP的比例年平均增長0.2%,2010年達到2.1%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經費占企業年銷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長0.5%,2010年達到6.5%以上;裝備投入總量在工業投入中的比重達到60%;各類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投入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的比重超過90%。
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成為鍾樓區乃至常州市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高素質人才集聚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早日建成經濟繁榮、科技進步、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百姓富裕、社會和諧的創新型開發區。 要把科技招商放到招商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地指標和項目立項要優先向高科技項目傾斜。所有進區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的產業目錄,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投入密度、產出強度、環保水平和稅收貢獻。要把握好項目引進標准,堅持投資密度35萬美元/畝以上、產出密度350萬元/畝以上的進區門檻。對沒有科技含量和不符合國家支持鼓勵產業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
要加強對開發區內企業閑置廠房出租的管理工作。區內企業出租廠房要納入開發區的統一管理,企業自有廠房必須出租給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的產業目錄並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的項目。對廠房出租給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的行為,開發區要採取果斷措施予以制止。 科技創新創業平台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平台的有與無,直接關繫到開發區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要集中財力,加快建設鍾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加快江蘇常州鍾樓國際服務外包集聚區的建設,做好整合原壹地創意設計產業園的工作,完善園區後續硬體建設,吸引企業入駐。探索多元化投入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路子,立項建設江蘇正本凈化節水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江蘇朗生科技企業孵化器。要引導、鼓勵、支持企業建設博士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
到2010年,開發區南區要新建企業研發平台10個以上,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新增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要使鍾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大院大所大學在常州設立研發基地或研發中心的集聚地、成為企業總部技術中心的集聚地、成為創業風險投資和科技中介機構的集聚地。到2010年,創業中心要引進100家科技企業。 引導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研發和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大學來開發區設立研發分支機構,與區內企業合作共建培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要組織各類科技經濟對接活動,不斷創新合作機制、擴大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各類科技成果來開發區轉化。每年要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以上。「十一五」期間要重點推進100家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
對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要予以獎勵。要實行「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支持開發區的企業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鼓勵企業境外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境外知名企業與我區企業合作設立科技研發型企業或機構,促進外資企業研發活動的本土化。 大力弘揚以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開發區全體民眾增強勇於攀登的信心和勇氣,倡導崇尚創新、追求科學的社會風尚,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強化市民科學普及活動,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增強創新能力,營造創新氛圍,建成有實績、有後勁、持續發展、名符其實的創新型開發區。
2. 常州市工業區布局是怎樣的
常州市工業產業布局與園區建設
一、 產業布局
根據常州城市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資源特點和比較優勢,統籌規劃,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沿江地區產業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更加緊密結合。按照「拓展南北、充實東西、提升中心」的城市布局戰略,調整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全市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形成「一心四翼」。
「一心」即中心城區。著力增強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城區工業企業搬遷調整,實行「騰籠換鳥」,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強化功能分區和連片改造開發,把城市做優做美做強。城市中心區除保留佔地少、運量小、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無污染和就業多的都市型工業和清潔型高新技術企業外,要統籌規劃實施化工類企業向濱江產業園集聚,高新技術類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聚,其它企業向相應的工業開發園區集聚。重點發展大企業集團總部及營銷、研發中心及各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金融保險、商貿流通、郵政電信、文化體育衛生等為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行業。
「四翼」即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布局現狀,圍繞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目標,按照區域集中、開發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在突出濱江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加大市區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實行產業發展按產業鏈聯動、園區開發以集聚特色聯動,基礎設施按功能配套聯動,在中心城區的北東南西四翼,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產業鏈配套的產業群區。北翼以濱江產業園為主體,加快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重化工業、新材料、醫葯等產品;南翼以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東翼以東南開發區、外向型綜合開發區和戚墅堰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紡織印染服裝和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西翼以鍾樓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產品。
二、 園區建設
按照「產業集聚、區域集中、突出重點、錯位發展、聯動開發」的要求,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省級開發區為重點,分層次推進各類園區的建設。增加園區建設投資強度和產業關聯度,突出區域專業化相對集中布局,強化專業分工和協作,使園區成為經濟的增長極和輻射源。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翼的同時,重點推進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的濱江產業園建設,基本形成以濱江產業園為龍頭,高新區為主體,新魏區、新龍區和空港區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核心區和現代化新城區。
濱江產業園是沿江開發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臨江的區位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大運量、耗水型的冶金、化工、制葯等行業,做到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中進行污染治理,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全力打造重化主導、產業興港、物流帶動的產業板塊。加快建設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環保產業園和電子工業園,使之成為重化工業集聚度最高,外來投資引力最大,區域帶動能力最強的「濱江特區」。到2005年全園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0億元,年均增長118%;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94%和104%。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4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
2、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園區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外向型經濟為主體,以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辦公器具產業園、德國經編產業園、復合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專題園區。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億元,財政收入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和25%。
3、東南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6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現有紡織印染產業的基礎和產品優勢,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加快產品、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步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重點發展新型面料、高檔服飾、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等紡織印染服裝業。到2005年全區工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
4、外向型綜合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瞄準國際紡織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發展新型紡織材料、先進的紡織織造、印染及後整理、品牌服飾等四大類產品,逐步建成國際知名的服裝面料研發和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紡織工業園配套區,重點發展紡織配套機電產品,適度發展特種變壓器、電力開關等機電產品。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5、鍾樓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1.65 平方公里。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集中建設精密機械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電子工業園和中小企業產業園等主題工業園。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
6、戚墅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3.22平方公里。依託國內外的大集團、大企業、大財團,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發展與大型投資項目配套的產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生產配套體系,重點發展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7、鄉鎮工業小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將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城市工業合理分工結合起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選擇設立若乾重點鄉鎮工業小區,加快其功能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園區的管理和服務,為製造業的集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向鄉鎮工業園區和小城鎮集中發展。
3. 關於常州市經濟開發區 最近在常州呆了段時間,發覺常州市的經濟開發區根本沒有廠房建設,那麼問題
常州哪裡的小區沒有人住啊,確實有些小區被外地人買了沒有常住,但這不是主流。
4. 請問江蘇常州有哪些經濟開發區
北:常州高新區(國家級)
南:武進高新區
武進農發區
東:天寧開發區
西:鍾樓開發區
東南:戚墅堰開發區
此外還有:
金壇開發區(金壇市)
溧陽開發區(溧陽市)
天目湖度假區(溧陽天目湖)
5. 江蘇常州戚墅堰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常州戚墅堰經濟開發區位於常州市東郊,屬省級經濟開發區。開發區交通便回捷,通訊方便,滬寧鐵答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杭大運河、 市外環路均穿越過境。開發區可利用面積15平方公里,總體規劃面積13.22平方公里,工業建築用地面積4.85平方公里。區內三縱二橫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寬15.5米,長2.4 公里的東方大道橫貫全區,直通滬寧高速公路,離橫山站口僅2公里。 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投資政策優惠,投資規模可觀,項目進展迅速。水、電、汽齊全,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線路已開通使用。
6. 常州有幾個開發區
國家級:常州高新區、武進高新區
省級:常州經濟開發區、金壇經濟開發區、溧陽經濟開發區、西太湖科技產業園、
濱江經濟開發區、天寧經濟開發區、鍾樓經濟開發區
特色開發區:常州武進綠色建築產業集聚示範區
7. 常州經濟開發區包括哪些地方
截至2019年6月,常州經濟開發區下轄3個鎮和3個街道,有58個行政村、25個城鄉社區。
3個鎮分別為:橫林鎮、遙觀鎮、橫山橋鎮;
3個街道分別為: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簡稱:常州經開區)由原戚墅堰區和武進區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組成,位於北緯31°43′~31°47′,東經120°00′~120°05′。
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區東部。西連常州市天寧區,北、東、南三面分別與武進區市焦溪、橫山橋、遙觀等鎮交界。
(7)常州市經濟開發區規劃擴展閱讀:
常州經濟開發區的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戚墅堰宋時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稱戚墅港,屬地武進。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進、陽湖兩縣時屬陽湖縣轄,辛亥革命後隨武進、陽湖合並歸入武進。
民國18年(1929年)建鎮。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
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進縣人民政府設址戚墅堰區芳渚。5月新的武進縣戚墅堰區建立,初轄10個鄉鎮,10月起轄14個鄉鎮。
1952年另置劍湖區,戚墅堰區專轄戚墅堰至大明紡織廠一線的市鎮地帶。1953年劃歸常州市,設常州市戚墅堰區,轄5個居民委員會。1960年改為戚墅堰人民公社,轄戚墅堰、先行、丁堰3個分社。
1961年復名戚墅堰區,轄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1966年改稱衛東區,1980年恢復戚墅堰區名稱。
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5]75號):
一、同意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武進區的行政區域,新武進區人民政府仍駐湖塘鎮延政中大道28號。
8. 常州的行政區劃
市轄區:
天寧區
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政編碼213003。
鍾樓區
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213002。
戚墅堰區
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8萬人。郵政編碼213011。
新北區
面積439平方千米,人口40萬人。郵政編碼213001。
武進區
面積1061平方千米,人口96萬人。郵政編碼213100。
縣級市:
金壇市
面積976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郵政編碼213200。市人民政府駐金城鎮。
溧陽市
面積1535平方千米,人口78萬人。郵政編碼213300。市人民政府駐溧城鎮。
9. 常州有幾個經濟開發區
除了天寧經濟開發區、鍾樓經濟開發區、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武進經濟開發區這些省級開發區以外, 還有一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常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北區)。。
10. 江蘇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的產業布局
長江常州港位於開發區內,是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為全國63個直通台灣的港口之一。常州港規劃為圩塘港區、錄安洲港區兩個港區,共規劃建設15個萬噸級泊位、52個千噸級泊位,規劃到2015年常州港吞吐量達到6000萬噸,到2020年常州港跨入億噸大港行列。港內設有直通式海關監管點、公共型保稅倉庫,提供24小時現場服務。開發區發揮長江深水岸線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碼頭、倉儲、現代物流產業。園區的港口物流產業的發展,為開發區促進腹地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撐和配套服務。園區現有約40家物流企業,包括華潤、香港建滔、安邦物流、德寶物流、中天物流等物流倉儲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