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新教經濟發展

新教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0 20:03:41

『壹』 新教改革的影響

宗教改革的背景
教會腐敗 - 上述改革教會的先鋒雖未能成功,但在十一-十二世紀 ,教會也接受了一些改革,如可呂尼革新運動 (Clunny)的加強管理修道院 ,要求修士和修女重新過禁慾生活,並專心祈禱,讀經及默想。但經過數百年,到十六世紀初期,教會內部腐敗的情況又再度嚴重,其中最受一般人指責的就是出賣大赦 (Inlgences,又稱贖罪券)以搜括民財,徵收重稅以及買賣教職等,使百姓信心喪失殆盡,於是改革的呼聲再度提高。
政府混亂 - 宗教改革期間,神聖羅馬帝國僅空有統一名號。西班牙是當時最強國家,國王查理一世登基兩年後又在1519年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擁護羅馬天主教,激勵壓制馬丁路德及新教。但因他同時忙於對戰法國,未能全力消滅新教。當時英、德兩國均有內亂,也難以專心制止改教運動,這便是當時有利宗教改革的大環境。尤其德國收重稅,加給人民的經濟負擔,造成農人棄田逃亡,吃虧遍地,人心求變,一旦有人提出改革主張,不論其原來目的如何,立刻就受到熱烈支持。因此當出身德國埃斯勒本城(Eisileben)窮苦農家的馬丁路德,為改革開放教會弊病而登高一呼,顯然在他的背後便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助力向前推進不斷!

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
馬丁路德 (1483-1546年)- 早在耳弗大學 (Erfurt)獲文學碩士,又學半年法律。接著入修道院苦修,1507年獲立為神父。1512年 獲威登堡大學(Wittenburg)神學院博士,隨即教授《聖經》。他是德國最早用德文對照新舊約原文授課的教授之一。然而他繼續依然教會律法潛心苦修,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得到內心的平安。直到有一天他在研讀《聖經》時,看到「義人必因信得生」(羅馬書1:17)時,突然覺醒到原來人的得救只是因為他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恩賜,其他一切的律法都不能保證使人得以「稱義」。他這信念也在獲得同校一些教授的支持,加上親眼看到人們受騙購買贖罪券的情形,又耳聞教會主教買賣聖職的醜事,他開始攻擊教會出售贖罪券的作法。1517年10月31日他將所寫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網看法,張貼在威登堡大學的教堂門口。由於當天恰巧是人們前往教堂朝掲所拜遺物的萬聖節 ,自然很多人看到張貼的內容。雖然當印刷術才使用不久,但兩周後傳遍全德國;四周後各種譯文傳遍全西歐。教皇終於下令將他革除教籍,他原本只要改革教會一部分制度,從此他也不再承認教皇的權威,唯以《聖經》為權威。此後他所代表的教派總稱國「更正教」或「新教」(Protestantism),與之相對的東,西方天主教,則成國舊教。他直接建立的教會成為「路德會」或「信義宗」。由於他個性保守,因此他改革的教會仍保留《聖經》沒有明文禁止的舊教傳統,如祭壇,蠟燭 ,基督畫像,造解禮,周日禮拜與聖誕節等。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加爾文(1509-1564年) – 生長巴黎,在巴黎大學研究神學三年,後又到外地學習律法。1536年,他出版《基督教原理》一書,隨即到日內瓦。但他的改革教會提案未被接納,且被驅逐出境。經數潛心研究,1541年他再返日內瓦,得到歡迎,並治理當地教會二十三年,使它成為新教的中心。加爾文主張人得救與否完全是神所預定的,但又不贊同宿命論;相反的,他認為虔誠的信仰與完美的德行是每一個將要得救的基督徒的義務,他們應該在世間努力工作以榮神益人。加爾文的教義受到許多工商業者歡迎,成為新教主流,其中以長老會發展又多又快。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 原反對馬丁路德和更正教,後為要與王後迦他林 (Catherine)離婚,受拒於羅馬皇帝,因此1534年與更正教合作並共同通過「最高治權法案」 (Act of Supremacy)宣布創立英國國教 (Anglican church),又稱聖公會 ,與羅馬舊教的教義儀式並無二致,只是英國王代替羅馬教皇成為政教權威。

宗教改革內容

十六世紀歐洲基督教國家出現的教會革新運動,也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宗教改革旗幟下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反封建的政治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
其表現形式是反對西歐當時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即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會,並導致基督教新教會的誕生,形成路德的信義宗,加爾文和茲溫利的歸正宗,英國的安立甘宗及歐洲各國出現民族教會的新局面,由此促進了宗教寬容和信仰自由之風在近代歐洲流行。

第一, 思想上與天主教三大理論支柱的斗爭。
首先,針對教皇最高權威論,路德提出了新的教皇觀。他認為基督教的首領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僅僅是羅馬的主教和牧師。
其次,針對「聖禮」得救論與「善功」贖罪論,路德指出了聖禮觀,主張減少和簡化聖禮。

第二,在經濟上的斗爭。當時的天主教擁有大量的土地,為此,宗教改革時期,許多人倡導將土地收歸國有,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宗教改革家們還堅決反對教延出售贖罪券,反對高利貸等,從各個方面來打擊教延在經濟上的種種特權。

第三,政治上,首先否定了教權至上。路德指出世俗政權亦是上帝所賜,同屬「屬靈等級」宣稱世俗國家並不依附於天主教會,並提出要取消教會在司法、出賣聖職、施行特恩等方面的特權;其次,他又倡導政教分離,他主張政府不幹涉信仰,教會也不幹涉政治。

宗教改革的餘波
天主教的革新。
宗教自決和宗教迫害 - 1555年,奉行新舊教兩派的國家終於簽訂奧斯堡和約,協議由各國統治者全權決定該國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遷居他國。1598年法國皇帝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議 (Edict of Nantes)准予人民自由信仰新教。但新教卻各派互不兼容,他們本著個人可以直接與上帝交通,產生《聖經》不同的見解。這種「自以為是」的結果演變成宗教迫害。原先羅馬天主教就是「異端裁判所」,現在連新教都迫害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
宗教戰爭 – 歐洲各改教運動歷經許多流血戰事,如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殺,法國再度內戰,新教信徒大量逃亡。1618年德國路德派因不滿奧斯堡和約被毀,由瑞典國王亞道夫 (Gustavus Adolphus)領導,與國內羅馬天主教徒交戰了三十年,1648年簽訂韋斯特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雙方重獲和平相處。又如1568年荷蘭北部的加爾文派信徒因反舊教與其統治者西班牙國王對戰,到1609年終獲獨立建國與信仰自由。
英國在宗教改革後的國教還帶著不少舊教色彩,許多受加爾文派影響而被稱為清教徒 (Puritans)的人,想再加以改革,使成更合乎《聖經》的信仰,卻受到欲恢復舊教的國王查理一世逼迫殘害,於是許多人逃至新大陸,即後來獨立的美國 ,並爆發1640 -1649年的內戰,史稱「清教徒改革」。清教徒獲勝後,新教團體獲相當自由的發展,直到1685年新國姆十二世又想恢復舊教及專制政治,人心大憤,再經1685年沒有流血的「光榮革命」,終於使英國新教徒在此年獲得歐洲第一個獲大量信仰自由的結局。至此我們也看出各國的宗教戰爭中,常夾雜經濟和政治利益等的爭執。從十六世紀中期到十七世紀 中期的百年紛擾,歐洲人口大量減少,經濟衰退,各國終於地逐漸體認久戰俱傷的教訓,才開始採取宗教寬容的政策。

『貳』 是新教導致了經濟增長,還是有別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

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資本、勞動力素質、科學技術水平、經濟基礎

『叄』 如何理解新教理論思想有利於推動資本主義發展

新教相比於天主教對信徒的要求和控制要放鬆很多,人身和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工商業,追求財富,從而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天主教的教義和教規是主張禁慾的,人的追求是死後升入天堂。
天主教會佔有大片地產,徵收什一稅,無恥兜售贖罪券,大肆斂財,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宗教改革後,大片原屬於教會的產業被收回,落入一些新貴族手中,教會不再被允許收稅。
天主教會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封建機器,羅馬的教廷的教皇常常試圖染指世俗權力。教會是保守勢力的代表,總是對新事物、新思想的發展橫加阻撓,妨礙了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推廣和資本主義思想傳播。新教主張教權服從政權,新的教會不再干涉世俗事物,相較之下,新教的出現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肆』 關於基督教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它給人們一個心中的信仰,讓人們能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有一個心中的安慰,讓人們有一個精神支柱,帶來了一種好的心態,所以人們才有精力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才會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說基督教對中國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伍』 宗教對經濟發展有影響嗎

不會的,相反正確的利用宗教只會促進社會進步,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馬丁路回德的改教運動對於德國答乃至北歐以後的強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也利用新教擺脫了天主教的束縛,變成了日不落帝國等等。
現如今像西亞許多伊斯蘭教的國家都十分富庶,如果說是因為當地自然資源優越的話,那麼看看以色列吧,這個彈丸之地無人敢於輕視。
所以宗教只要好好利用,反而不會成為累贅的。像印度此類國家只是沒有改革他們的宗教,殘留了很多封建迷信的東西例如種姓制度等等,如果對原有宗教加以改革,經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陸』 在新教的影響的范圍內的世界觀如何利於經濟生活的發展

在新教所影響的范圍內,它的世界觀有利於一種理性的資產階級經濟生活的發展。它在這種生活發展中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一致的。它哺育了近代經濟人。在構成近代資本主義精神乃至整個近代文化精神的諸基本要素中,以職業概念為基礎的理性行為這一要素,正是從基督教禁慾主義中產生出來的,這是該書的中心論點。

『柒』 新教對西方社會及世界的影響 哪位高手幫幫忙回答 謝謝謝謝

【新教倫理對社會主義的影響】《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被公認是研究資本主義精神領域最傑出的、文字最少的名著。

新教是資產階級萌芽後,開始出現的與天主教不同的基督教形式。主張要證明是上帝的兒子,就必須為工作而工作,為勞動而勞動,不是為了享受而勞動的。所以這正好順應了資產階級發展早期,需要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是盡可能把資本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於個人的奢侈消費。所以,新教徒看到失敗者,絕不同情的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失敗就意味著他不是上帝的選民。這種宗教文化思想也造成整個社會風氣,也是如此。

所以,受新教影響比較大的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市最次的。因為社會不同情弱者。

但這是資本主義早期純粹的思想,到後期就變質了,比如美國剛開始時清教徒注意,後來特別是現代,提倡鼓勵提前消費、過度消費,就遠離了早期的思想。造成地球資源的枯竭等資源社會等問題。這也是西歐國家反對的過快發展經濟,從而忽視人們精神生活享受的方面。

『捌』 比較新教倫理與儒家倫理對經濟發展的不同作用

儒家嚴格上來講並不能算為一種宗教,更好說是人面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態度,所以其中所講的一些可以稱為「君子」的生活規則。其中有一些很符合教會的倫理思想,但是有一些並不完全符合。

『玖』 基督教是否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

基督教對經濟是有影響,但不是促進而是限制。所以才有宗教改革。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Sh7-rnJF0_JBbPY8nB8WFVvSJzNmFJzFZ1_SMgP6mcaw3QAHyltc8Q0AZbJV-wvPa_NtP3Grqtz-i6DLpEGM1a

『拾』 分析新教理論和資本主義發展之間的關系。

你說是基督教可能回答的人會多一點。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資本的自由化發展,但是自由發展帶來的問題卻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毒瘤周期性爆發。自由導致兩極分化,資本的壟斷,富人拚命賺窮人的錢,最終窮人沒錢花,富人控制的生產就相對過剩,工廠倒閉導致更多窮人失業,形成惡性循環,經濟危機爆發。所以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不能沒有控制,不能沒有底線,這個底線,一個是政府的宏觀調控,硬手段,一個就是道德信仰這種軟手段。西方國家的基督教等信仰一直延續至今,它就給了資本發展的一個底線,資本家信奉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同時也信仰著主賜的平等友愛,所以西方資本家在慈善事業上往往都是大手筆。並且它能幹預人在市場行為中的表現,也就是說形成市場上的道德倫理觀。中國的市場經濟為什麼像個大醬缸,民族企業為什麼起不來?沒有信仰,沒有底線,敢給全國人民喂假奶粉,還有什麼不敢做的?中國不是需要基督教來規范資本主義,而是根本就不能走資本主義,當然這是另一個問題。

閱讀全文

與新教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