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把「人民」放在了第一位,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二、堅持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發展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這一重要論斷,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建議》中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三、堅持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對保證我們完成「十三五」規劃、對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
四、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發展的可靠保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怎麼才能實現呢?這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體制機制障礙,提供發展動力,釋放社會活力。同時,還得把這些活力往有序方面引導,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五、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中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變得空前緊密,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我們觀察和規劃改革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
六、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構建發展新體制極為艱巨復雜。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攻堅克難,扎實做好構建發展新體制的各項工作。從根本上來說,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1)堅持什麼推動經濟健康發展擴展閱讀
習近平在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選):
第一、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第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B. 當今中國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
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
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控制力、
影響力。
毫不動搖鼓勵、
支持、
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
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加快改革財稅體制,
深化金融
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
2
)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
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
3
)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
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
以市場為導向,
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
產業,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
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
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優先發展信息產業,
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
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
4
)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
展一體化是解決
「
三農
」
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
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
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加快發
展現代農業,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深入推進
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
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保持農民收入持
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
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
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農、
以城
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
5
)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
開放戰略,
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
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
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
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
6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
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
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
7
)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
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加快經濟建設,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
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
面對國際市場
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
立足國內需求,
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
餘地,
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
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
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
8
)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
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走新型工業化道
路,
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
經濟效益好、
資源消耗低、
環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
要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
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
9
)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
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
10
)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
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
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把人民
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
醫療保
健體系和防疫體系,
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
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提高城鄉
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
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
鞏固扶貧成果,
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
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
11
)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
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
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
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拓展就業渠道,
廣
開就業門路。
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
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
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要關心和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國有企業要積極挖掘內部潛
力,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國家要在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支
持下崗職工積極創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
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和技能。
引導下
崗職工轉變觀念,
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離
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費和基本養老金。
(
12
)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13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14
)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C.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遵循什麼原則
原則:來
第一,堅自持黨的領導;
第二,堅持改革開放;
第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五,堅持依法治國;
第六,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小康標准: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D. 如何做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2)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3)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以市場為導向,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4)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5)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6)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加快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8)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要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9)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0)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醫療保健體系和防疫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提高城鄉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11)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渠道,廣開就業門路。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要關心和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國有企業要積極挖掘內部潛力,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國家要在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支持下崗職工積極創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和技能。引導下崗職工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費和基本養老金。
(12)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14)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E. 為什麼要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從別的網站上貼過來的,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這是發展理念變革、模式轉型、路徑創新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轉變。其中,調整經濟結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贏得國際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戰略重點和根本途徑。調整經濟結構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需求導向,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路技術廣泛運用。
第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首先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合作,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其次
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工業化和城鎮化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工業化以城鎮化為載體,工業化以城鎮化為載體,工業化的過程也是城鎮化的過程,二者的互動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再次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城鎮化發展的顯著標志是城鎮人口所佔比重不斷提高,這一變化是建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上。
最後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現代化是一個整體,「四化」的同步發展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
第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基本內涵: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更加註重協同創新,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是要增強自主創新力,最緊迫的是要破粗機制體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F. 對於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什麼幫助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
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
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控制力、
影響力。
毫不動搖鼓勵、
支持、
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
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加快改革財稅體制,
深化金融
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
2
)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
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
3
)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
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
以市場為導向,
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
產業,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
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
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優先發展信息產業,
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
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
4
)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
展一體化是解決
「
三農
」
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
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
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加快發
展現代農業,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深入推進
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
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保持農民收入持
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
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
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農、
以城
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
5
)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
開放戰略,
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
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
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
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
6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
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
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
7
)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
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加快經濟建設,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
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
面對國際市場
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
立足國內需求,
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
餘地,
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
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
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
8
)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
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走新型工業化道
路,
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
經濟效益好、
資源消耗低、
環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
要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
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
9
)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
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
10
)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
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
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把人民
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
醫療保
健體系和防疫體系,
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
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提高城鄉
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
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
鞏固扶貧成果,
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
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
11
)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
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
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
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拓展就業渠道,
廣
開就業門路。
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
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
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要關心和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國有企業要積極挖掘內部潛
力,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國家要在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支
持下崗職工積極創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
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和技能。
引導下
崗職工轉變觀念,
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離
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費和基本養老金。
(
12
)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13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14
)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G. 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2)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3)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以市場為導向,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4)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5)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6)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加快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