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經濟發展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治時期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韓國今日的經濟成果,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積極栽培有實力的財閥相關。長久以來,韓國的經濟都被數個財閥家族所壟斷。這些財閥,都在韓戰之後建立。在1995年,當時全國的四大財閥分別為:現代集團、三星集團、大宇集團及樂喜金星集團。不過在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企業的面貌已變得完全不同:一方面由於政府主導的改革,使財閥失去原有的依靠;另一方面,舊有的財閥領導人去世,家族的不和使財閥變得四分五裂,亦是財閥集團失去昔日光華的原因。到了2003年,國家原來的18個財閥,只餘下4個,但他們到現在仍在主導韓國的經濟發展。 韓國的財閥,其實源自日本戰前的財閥的發展模式。這些財閥,在戰後都紛紛改革,成為新一代的企業集團,並引進新的專業管理模式。然而,韓國的財閥在這方面卻仍然原地踏步,由家族掌管一切。加上金大中政權上場後,禁止財閥擁有私營銀行,使他們不能透過本身的銀行來分散風險。因此,金融風暴的發生使他們變得不砧一擊。在日本,變身後的財閥雖然不再擁有自身的集團銀行,但他們仍然與部份銀行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使他們在信貸周轉方面都比較輕松,從而渡過了金融風暴的難關。 工業生產增長率 10.1% (2004年) 電力 生產: 322.5 TWh (2003年) 消耗: 293.6 TWh (2003年) 出口: 0 kWh (2003年) 進口: 0 kWh (2003年) 發電來源 火力: 62.4% 水力: 0.8% 其他: 0.2% (2001) 核能: 36.6% 原油 生產: 0 桶/日 (2004年估值) 消耗: 207萬桶/日 (2004年估值) 出口: 63萬桶/日 (2003年) 進口: 226.3萬桶/日 (2003年) 天然氣 生產: 0 立方米 (2003年估值) 消耗: 209.2億立方米 (2003年估值) 出口: 0 立方米 (2003年估值) 進口: 211.1 億立方米 (2003年估值) 農業 稻米、根莖、麥、蔬菜、水果、牛、豬、雞、牛奶、蛋、魚。 出口項目 電子產品(占出口80%(2004年) - 半導體、LCD顯示屏、手機、計算機相關、電視及其他)、汽車、鋼鐵、船、石化工業產品。 進口項目 機械、電子產品及設備、石油、鋼鐵、運輸設備、有機化學產品、塑膠產品。 歷年匯率 美元對韓圓 1995年 1:771.27 1996年 1:804.45 1997年 1:951.29 1998年 1:1401.44 1999年 1:1188.82 2000年 1:1130.32 2001年 1:1290.99 2002年 1:1251.09 2003年 1:1191.61 2004年 1:1143.7
⑵ 韓國為什麼發展那麼快的
在50年代韓國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GDP是世界倒數前幾位。後來朴正熙總統上台,開始韓國的「改革開放」,通過大量派人去「出國勞務」和參加越南戰爭以及爭取美援、日援或許起步資金。開始經濟發展,並開工了大量的國民基礎建設。
並未韓國的未來做出了長遠規劃,可以說如果沒有朴正熙總統就不會有當今的韓國和「漢江奇跡」。遺憾的是他在70年代末被政敵暗殺,並且經過幾屆韓國左派政府的宣傳和北韓支持者的鼓動,當今韓國已經忘記了他的功勞。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0000美元。但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1998年韓國經濟竟破天荒地出現了負增長,是年GDP下降了6.7%。在國難面前,韓國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韓國各地的獻金運動,各界民眾包括海外韓僑紛紛踴躍捐出美元、金銀首飾來充實外匯儲備,共紓國難,場面令人感動。
韓國是受危機波及最深的國家,但也恢復得最快。進入2005年後,韓國經濟景氣正全面恢復。韓國經濟界將金融危機後的重振及今後韓國經濟的前途歸功於:「IT」和「中國市場」。韓國分外重視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們認為,韓國惟一的資源、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他們的大腦,即「人力資源」。
2004年,韓國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綜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聯網寬頻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們的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納稅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普及率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今天的韓國是IT產業強國,三星電子公司已經是世界超一流IT企業。2004年,員工總數不過10萬的三星電子銷售額為50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近8%!2004年韓國在IT研發方面的總投資額為138億美元,佔GDP的2.5%。其他行業如現代汽車、LG家電、SK通訊、韓進流通等韓國著名企業也都是靠重視研發才實現快速擴張的。
另外,中國市場對韓國經濟貢獻巨大。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系飛速發展,兩國經濟關系十分密切,韓國經濟學家說,「兩國市場的邊界日益模糊」,韓國媒體還發明了一個新詞:KOINA=KO-REA+CHINA,來說明「中國市場攸關韓國經濟的生死,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有人還形象地說,「中國市場打個噴嚏,韓國經濟就得感冒」。
⑶ 韓國經濟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韓國奇跡
無論從人口還是面積來說,韓國都只是小國。然而韓國近半個世紀來經濟增長的成績,使我們不得不對這個東鄰小國刮目相看。
1961年,軍事強人朴正熙上台,為了爭取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對其威權政府合法性的認可,從1962年起,實行了多個經濟增長企劃。當時的韓國經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民生產總值僅23億美元,人均GDP只有87美元,基本上是落後的農業國,現代工業基礎極為薄弱。
但在朴正熙執政的近20年裡,韓國經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1970年代初提出的經濟口號,「人均GDP上千美元,我家有轎車了」,在他被刺的1979年就基本實現了。與新加坡、我國的香港、台灣一起跨入了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之列,被稱作「東亞四小龍」。以同樣方式上台的全斗煥,也是將發展經濟作為其政績的「第一考量」。「漢江奇跡」主要就是指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那段時期韓國的經濟增長率接近兩位數。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0000美元。但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1998年韓國經濟竟破天荒地出現了負增長,是年GDP下降了6.7%。在國難面前,韓國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韓國各地的獻金運動,各界民眾包括海外韓僑紛紛踴躍捐出美元、金銀首飾來充實外匯儲備,共紓國難,場面令人感動。
韓國是受危機波及最深的國家,但也恢復得最快。進入2005年後,韓國經濟景氣正全面恢復。韓國經濟界將金融危機後的重振及今後韓國經濟的前途歸功於:「IT」和「中國市場」。韓國分外重視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們認為,韓國惟一的資源、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他們的大腦,即「人力資源」。
2004年,韓國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綜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聯網寬頻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們的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納稅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普及率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今天的韓國是IT產業強國,三星電子公司已經是世界超一流IT企業。2004年,員工總數不過10萬的三星電子銷售額為50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近8%!2004年韓國在IT研發方面的總投資額為138億美元,佔GDP的2.5%。其他行業如現代汽車、LG家電、SK通訊、韓進流通等韓國著名企業也都是靠重視研發才實現快速擴張的。
另外,中國市場對韓國經濟貢獻巨大。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系飛速發展,兩國經濟關系十分密切,韓國經濟學家說,「兩國市場的邊界日益模糊」,韓國媒體還發明了一個新詞:KOINA=KO-REA+CHINA,來說明「中國市場攸關韓國經濟的生死,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有人還形象地說,「中國市場打個噴嚏,韓國經濟就得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