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2 05:43:21

❶ 五位一體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相互關系

五位一體總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五位一體」,大大豐富了「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經濟現代化」,十六大報告提的是「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這次進一步拓展到「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這個總體布局意味著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從局部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從不斷協調的現代化到全面協調的現代化。

(1)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它從理論上指明了中國今後的發展方向。黨的「十八大」中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五位一體的內涵是:

1、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2、就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

4、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❷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1. 信息抄缺失無法做出判斷;

  2. 所謂的生態文明就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諧和人文發展。對於公民要求應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法律上任何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個人和單位都要補償環境損失、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在發展規劃上,進一步優化重化工業的布局,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3. 而對於自身,則更多的是從小事做起。隨時關燈、節約用水、購買小排量汽車、使用清潔能源等等。

❸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教育和學習,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和發展觀。 人與自然的關系, 是一種平等和諧的統一關系。我們必須把對自然的合理開發和積極保護統一起來,吸取教訓,把促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證未來持續發展統一起來。實踐表明,過去那種「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 是不負責的行為, 將會為子孫後代帶來慘痛的代價。 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向前發展,生態文明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文明形態。應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法規,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大幅度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力度。與此同時,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 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行動,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應履行的道德義務與責任。

2、支持文化創新,加強生態文化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要建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化,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森林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綠色消費文化等生態文化, 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政績觀、消費觀, 並使之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科技、法律、政治以及倫理等領域, 為經濟社會的生態化發展提供智力與精神支持。

3、發展現代循環經濟 發展現代循環經濟就是實現國民綠色經濟,解決經濟增長和生態破壞之間矛盾的有效出路。現代的循環經濟,包括從源頭預防污染物產生,從消費降低廢物排放,從處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改變傳統工業生產中的「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高污染」,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充分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努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淘汰落後生產技術,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特別是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實現結構節能。大力提倡生態科技,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4、增加對生態、環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環保投資就達到GDP的2%,英國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國達到了2.5%,而中國到2005年才達到1.3%。「十一五」期間規劃的投入比例是1.5%,中國生態、環境投入總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資率低和投資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目標難以實現。應當根據引進庇古稅等有效的方法約束生態破壞行為,並增加環境治理的財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種規章制度清晰的明確政府、企業、社會、公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義務,並全方位增加對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的投資。

5、樹立正確消費觀,節能減排 人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杜絕浪費。這要求人類摒棄過度揮霍性消費的享樂主義,而主動以實用節約為原則進行適度消費,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間的物質交換,使得生產消費的消耗最小。資源的使用和環境的破壞都基於人類的慾望,因此以節儉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為目標的適度消費必定能夠大幅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可持續發展強調發展的持續性、公平性及和諧性,追求自然、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該轉變觀念,由征服自然變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變為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選擇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生態文明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共同繁榮,和諧相處,持續發展的文明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客觀需求。

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並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

(4)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的內涵可以歸為生態價值觀念、生態生產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內容。首先,生態文明源於生態學、哲學的融合,是適應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念。

其次,生態文明強調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再次,生態文明要求制度體系作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制度、法規、政策等確立和實施的過程。生態文明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價值觀念的生態性,二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性,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一種完整的理論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端於中國傳統生態倫理觀、馬恩生態觀等,並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凝練。

蘊含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理論實踐之中,具有十分豐富的實踐特色和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既具有生態文明的一般特徵,又是中國特色、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的結晶。

❺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是須臾不可脫離的。離開生態文明單純地去抓經濟發展,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使經濟發展遠離既定的目標。同樣,離開經濟發展來談生態文明,也不會有真正地發展。

1、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是我們充分認識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成果。

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作法,充分認識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2、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鮮活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我們要牢牢扭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緊緊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主線,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型社會,奮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3、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是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的生動詮釋。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既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促進科學發展,又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生動詮釋。

4、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既要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物質文明,又要推動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既要建設經濟強國,又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要金山銀山,建設實力中國,又要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

(5)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擴展閱讀:

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統一起來

1、我們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生態文明是人類在利用自然的同時又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與自然的關系,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2、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既要遵循經濟規律,更不能違背生態規律,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金色GDP,更要綠色GDP。

3、我們必須轉變執政理念,堅持環境優先原則,樹立發展是政績,保護生態、建設生態也是政績的理念,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當作經濟發展來重視,當作經濟建設來投入、當作生產性項目來安排、當作長效型產業來開發。

❻ 十三五時期,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要做到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

「十三五」時期,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要做到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要(ABCD)。
A.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B.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C.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D.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❼ 如何理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立足與當前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現狀、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建設狀況、社會政治條件以及人口素質等,走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

在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這個總體要求的核心和實質是: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7)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擴展閱讀: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從10個方面繪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

十八大報告不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別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標,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內容,從而完整描繪了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

❽ 談談如何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將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要求我們徹底消除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擯棄舊的觀念,改變一些政府官員惟GDP增長論英雄的觀念。在生態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們轉變發展模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生活觀念、消費觀念,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建設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拋棄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發展模式,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需要我們環保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並用好這一制度,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使國家保護環境的意志在經濟發展中真正得到體現,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社會理論的內涵。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必將有力地促進包括政治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的進步,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二、積極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
生態文明意識的普及與提高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生態文明的提出是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體現。在當前經濟發展中,我們仍然存在高開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減少、水旱災害等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尤其是在一些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生態環境破壞尤為嚴重。在人類社會進入到物質文明豐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又好又快發展,這才是更高層次的發展。要在全社會確立這一思想和觀念。

我們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和宣傳生態文明,要通過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告訴廣大民眾,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健康成長的物質條件和可靠保證,有益於人類的身心健康,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凈化人的心靈,規約人們的行為,推動人的現代化和人類文明向更高層次進化。

我們環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層環保工作者,常年奮戰在環保工作第一線,為貫徹執行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全社會宣傳環保,促進環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我們環保工作者更是責無旁貸。不僅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變成我們自己的自覺行動,更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宣傳生態文明,提高生態意識,繼續發揮我們在宣傳環保、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方針政策中的先鋒作用。
三、嚴格執法,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大為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同時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取得了較大成績,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有一支較為過硬的環境保護執法隊伍。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執行和落實這些方針、政策。有許多方針、政策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是國家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基本職責。問題是這么多年來,有些政策沒有在實際工作中達到可以具體執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夠依法可靠執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實際中無法執行,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政策,需要我們多做實際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態保護方面的法制,使生態保護有法可依。要切實採取行政、法律手段對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懲處。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必須進行制度建設,以規范與約束人們的行為。雖然我們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對污染源進行控制和治理,國家環保總局甚至動用了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綠色信貸等政策,有些地方環保部門也採取了掛牌督辦、專項行動、綜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但環境污染仍然屢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護主義,二是環境執法手段軟,再加之目前的確存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實,使部分企業寧可冒險偷排偷放,也不按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辦事。怎麼辦?一方面要加強立法,制定更為嚴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態保護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說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規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嚴格落實生態治理的責任,加大懲處的力度。建設生態文明是社會責任與個人責任的相互融合,社會責任要具體落實到政府部門,強調政府承擔建設生態文明的法律責任。個人責任則要使每個社會公民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形成自覺的行動,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塊煤等。
環保工作者要落實生態治理的責任,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嚴格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堅決打擊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我們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執行起來就比較難,這就要求我們基層環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認識,把思想統一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上來,頂住壓力,為民辦事。通過環保隊伍整體的嚴格執法,使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環保幹部隊伍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領導幹部是關鍵;落實生態治理的責任,環保幹部隊伍是關鍵。必須進一步加強環保幹部隊伍建設,強化環保幹部尤其是一線執法隊伍的權力,使他們在執法中不受任何干擾,確保執法到位;其次環境執法隊伍的建設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實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的機制。在實際工作中,有些環境違法行為或生態破壞行為是由群眾舉報才發現的,建設生態文明如果沒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有些問題不會得到及時處理,至少目前或相當長一段時期,這種情況會依然存在。為了使破壞生態或污染環境的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打擊,必須建立群眾參與的社會機制。同時人民群眾參與生態建設與保護,也是對政府履行工作職責的有效監督。
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提到了發展目標的高度,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歷史主動精神。我國人均主要自然資源和人均GDP都遠低於世界人均水平,發展是我們的第一要務,但發展已不能再走拼資源環境的老路,而是要清醒地認識發展的自身條件、外部環境和全球趨勢,以歷史的主動精神去探索符合這三者要求的發展方式,抓住和用好發展的新機遇,主動地融入到世界發展生態文明新趨勢的大潮中。
在國家層面上,對自然生態系統如自然森林、重要天然濕地實行保護,實行生態補償政策、開征環境稅、資源稅等,在不少國家都已取得成效。一個體現污染者付費、受害者獲補償、貢獻者獲獎勵、多消費者多交稅的社會公平、生態公平的觀念和機制正在全球形成,並日益深刻地影響到所有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方式。每一個人都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作為物質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所有人都有物質性的消耗和排放,因而都必須對自己所消耗和排放物質的不同性質和數量支付相應的稅費,這將促使所有的人在生產和生活中都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物盡其用,降耗減排,從而將抑制直至消除社會的奢侈浪費惡習,激勵人們追求健康節儉的生活;作為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生態文明建設為科技、文化和制度創新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高耗高排的技術、產品和與生態文明相對立的文化正在迅速失去其市場,低耗低排的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生態文化產品的創造和消費已成了人們自覺的方向性選擇,等等。因而,生態文明建設,從它起步之始,就已日益廣泛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將深刻地改變整個人類的觀念和習性,使人類社會走向自身協同和與萬物與環境協同,從而實現發展的可持續。

閱讀全文

與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