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

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12 06:09:29

Ⅰ 根據2019年澳門財政報告,澳門是接近於大同社會還是小康社會

目前尚沒有專門對於大同社會的指標研究。

因此只能說澳門的許多指標,達到和超過了全面小康社會的指標。

Ⅱ 香港澳門回歸後經濟發展情況,請用詳細數據(經濟數據,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說明

一. 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在回歸前幾年,澳門經濟持續下滑,連續多年負增長,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產總值連續四年負增長;失業率高企,1999年失業率高達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還低。整體經濟低迷,營商環境惡化,治安不靖,投資者卻步。

經濟連續七年保持正增長。澳門回歸後,大約經過兩年的發展,到2001年本地生產總值基本恢復到回歸前的最高年份,即1995年的水平。2000~2005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為10%,其中2004年更高達28.3%。2005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達到約2.4萬美元。2006年本地生產總值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預計將實現雙位數增長。回歸以來公共財政年年保持盈餘,2000~2005年5年間財政盈餘合計約180 多億澳門元,而1999年前澳葡政府留給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歷年財政盈餘只有20多億澳門元;2005年政府財政收入達282億澳門元,比1999年約翻了一番。

就業狀況逐步改善。臨近回歸,前澳葡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公共工程,回歸時,這些政府公共投資工程陸續完成,建築業失業人員一時大量增加,加上當時澳門經濟尚處復甦初期,致使失業率一度大幅上升。2000年失業率曾高達6.8%,特別是建築工人失業問題較為嚴重,並引發了規模較大的工人遊行示威活動。但隨著經濟逐步復甦和好轉,加上政府推行促進就業的措施,失業率逐步下降。2005年失業率下降到4.1%,目前基本上在4%以下。與此同時,居民收入也有所提升,如2005年就業人口月均收入為 5765澳門元,比1999年增長約20

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令人矚目,與此同時,澳門的失業率5年間大幅下降,令澳門居民真正享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實惠。

據權威部門的統計,2000年至2002年,澳門經濟總量年平均增長率為5.6%, 2003年為15.6%,2004年上半年高達36%,預計全年將達到創歷史記錄的20%,增長速度令海內外刮目相看。同時,澳門的失業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回歸之初的7.1%,降至2004年8至10月的4.7%。

2003年與1999年相比,GDP總額由490億澳門元(以下簡稱元)增長到633.7億元,增長30%,預計五年平均增幅超過10%。政府財力穩定增長,財政收支連續四年保持盈餘,累計達182億元(含土地基金110億元)。進出口總額由338億元增至428億元,增長26%;外匯儲備逐年增長,到今年8月,達到388億元。居民存款總額由842億元上升到1087億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博彩旅遊業穩步增長,入境遊客總數由744萬人次增加到1189萬人次,今年有望達到1500萬人次;房地產市場活躍,成交量激增且價格持續上升。

二.

回歸十年以來,香港經濟增長近50%。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實際增長4%左右。由於回歸之初的幾年經濟動盪,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波動較大,因而十年來年平均增長率被拉低。近幾年香港經濟維持強勁擴張勢頭,增長層面廣闊。過去三年所見的增長,較1987年以來任何連續三年高於趨勢的增幅都要快。在貿易方面,回歸以來,香港貿易總額基本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受惠於內地經濟蓬勃發展和美元轉弱令價格競爭力有所改善,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包括轉口和港產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長10.2%。除貿易激增的推動力外,內部需求亦保持堅挺,整年均提供穩定而重要的增長動力。

香港服務業發展蓬勃,在東亞地區可謂首屈一指。在1990年至2004年間,香港服務業平均每年增長7%,達11289.39億元,而同期間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5.6%。因而,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有所增加,從1990年的75.4%增至2004年的90.0%。在各主要服務行業中,以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和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增長最快,平均每年增值6.7%和8.8%,分別佔2004年本地生產總值的27%和21.1%。
2000年至2005年,受到區域和全球經濟環境不斷改變,以及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所推動,香港經濟結構持續向服務業轉移。內地經濟發展蓬勃尤其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了無限商機,同時,內地擁有大量低廉的土地和勞工資源,以及內地生產力不斷上升,也推動了香港經濟朝高增值發展。2000年至2005年期間,整體服務行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率由86.6%增至90.7%,而製造業及建造業則分別由5.4%和4.9%下跌至3.4%和2.9%。

Ⅲ 今天澳門的發展情況

一、出口加工業

澳門現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本世
紀七十年代,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帶動下,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利用低地價、低工資以及歐美國家給予的較充裕的成衣、針織
品配額和對澳門產品實行特惠稅,大量吸納香港資金來澳設廠,
制衣、針織、手袋、玩具、電子製品等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到
八十年代中期,工業達到鼎盛,有工廠2700餘間,工人8萬,產
值佔全澳總產值的37%,成為澳門經濟的第一大產業,不僅為
三分之一的澳門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而且是外匯收入的
主要來源。

Ⅳ 澳門十年巨變有哪方面

30和54萬——澳門的面積從回歸前的22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約30平方公里,人口由回歸前的42萬餘人增長到2009年的54萬餘人。

1718億和3.9萬——從1999年到200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42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億澳門元,增長了2.6倍;2008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3.9萬美元,約為回歸前的3倍。

78和13——回歸10年來,特區與78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特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澳門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或以「中國澳門」名義出席國際會議420多次,以「中國澳門」名義單獨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13個。

97.36%——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大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81.84%的澳門居民對「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施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對中央港澳政策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合計高達97.36%。

1——2009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聯合發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顯示,澳門在首次被納入調查的21個微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個經濟體中排名21位。

1+6——2003年10月17日,《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及其附件在澳門正式簽署。此後六年,中央有關部門和特區以一年一項的速度陸續簽署6項CEPA補充協議。

3300萬——2003年7月,內地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居民赴澳門「個人游」,從2003年7月底至今年10月底,內地赴澳「個人游」超過3300萬人次。

2293萬——在2008年,全球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時候,澳門全年入境旅客仍達到2293萬人次,是本地人口的42倍。

29.1億——目前,內地已成為澳門最大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地。2008年兩地貨物貿易總額29.1億美元,是1999年的3.14倍。

361.65——2009年11月,國務院批復澳門特區政府,同意特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

3%——回歸10年來,澳門失業率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3%。

80%——目前澳門人中80%擁有私人住房,但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仍出資修建了3萬多個單位公共住房。

15——澳門是世界上少數從幼兒園到高中實施15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之一。

1.09——今年上半年,中央決定同意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島建設新校區。該校區預計3年內完工,面積將達1.09平方公里,遠大於現有的0.05平方公里。

Ⅳ 香港和澳門回歸後經濟發展情況。最好用數據證明香港繼續繁榮

1. 香港回歸是世界觸目的盛事,可以使中國國土恢復完整。因為香港是自由、開放、民主的地方,希望由此能令中國逐漸開放及更民主、自由。
‧ ‧ 「董建華」先生
2. 經過將近一百年的殖民地時代後,香港終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歸中國,重新回到袓國的懷抱。而憑藉著香港人堅毅的意志,不屈不撓的干勁和靈活的頭腦,使香港能成為世界著名的城市、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香港回歸後,將致力落實基本法中港人治港的承諾,繼續建設香港的未來。
‧ ‧ 「冰心」女士
3.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蘇東坡」先生
4. 回歸了。
我們終於呼吸到… 更愉快、歸屬的氣味,
重投袓國懷裏,
香港回歸了:
就像兒子回到母親身邊一樣的令人感動。 ‧ ‧ 「李柱銘」先生
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從1849年中國喪失在澳門的實際主權,到1999年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歷史走過了整整150年。澳門的回歸在世界范圍內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澳門回歸祖國在亞洲解放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

門,到葡人獲得統治權,再到現在已近500年。如今中國恢復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

族恥辱的一頁,不僅意味著西方在中國的殖民主義的結束,而且最終結束了白人在亞洲統

治的歷史。為了使澳門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中國歷屆政府曾作出過各種努力。但只有在今

天,中國一發出收回的聲音,葡萄牙政府即順應了潮流,這足以說明現在中國的強大。而

且中國在解決澳門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上,又表現出了體諒和現實態度,將在本世紀內收

回澳門的具體時間,放到了本世紀最後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充分反映出一種寬宏的氣度。

其次,澳門回歸祖國奠定了中葡兩國關系發展的新基礎。中葡聯合聲明妥善地解決了

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為葡萄牙同亞洲國家,特別

是同中國的關系開辟了前景。中葡聯合聲明既重視中國對澳門的主權,也尊重葡方的利

益,是相互理解和友誼的典範,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歷史性文獻。中葡兩國的友好合作是澳

門順利回歸的保證,而將來澳門回歸後,兩國關系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澳門也將成

為中葡兩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紐帶。

另外,澳門回歸祖國證明了「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理論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同中國國家統一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用辯證

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在客觀地分析了台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和現實

之後得出的正確結論。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的圓滿解決,充分顯示了按照「一個國家、兩

種制度」實現中國統一大業指導思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所以,「一國兩制」方針將能推

進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的全面振興。

Ⅵ 現在的澳門經濟發展狀況怎麼樣

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格局看,在國際經貿合作領域中,香港為處於世界經濟體系項端的具較強競爭力的既是國際相互聯系,又是內地對外雙向聯系的「超級聯系人」;廣州與深圳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聯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澳門雖沒有香港、廣州與深圳三個核心城市在金融、航運物流、貿易、商務與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影響力,但其在開展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卻有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所沒有的對葡語國家進行溝通與聯系的「精準聯系人」的資源優勢。

表1 葡語國家經濟比較

4 分步驟推進

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不能急於求成,必須進行系統的規劃,明確其總體戰略目標及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並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以使建設工作能適時有條不紊地推進並獲取預期成效。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依託粵港澳大平台的建設,不斷推進澳門經濟建設與繁榮,才能激活珠江西岸經濟,加快世界大灣區的形成!

Ⅶ 澳門半島的經濟概況

澳門六十年代前,經濟十分弱小。自從七十年代初開始,澳門依內靠工資低、地價廉,享有容歐美市場的紡織品配額的優勢,吸引香港工業資本前來投資,逐漸形成以紡織、電子玩具、塑料花等為主的出口加工業,並進而同旅遊娛樂業、建築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一起,逐步成為澳門的四大經濟支柱。從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10多年中,澳門經濟以年均超過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是亞洲地區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199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達594億元(澳門元,下同),人均約18000美元。對外貿易總額326億元,其中進口額170億元,出口156億元。澳門政府1998年的財政收入107億元,財政支出106億元。外匯儲備196億元。目前旅遊博彩業為澳門第一大產業,約占生產總值的42%。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澳門有商標法,正在考慮制訂專利法。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的原因,澳門與香港的經濟、文化聯系一直都十分緊密,澳門依賴香港,香港也利用澳門。改革開放以來,澳門與內地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由於回歸,澳門經濟的將越來越看好。在澳中資公司200多家,多分布在金融、建築、旅遊和貿易等行業。

Ⅷ 1.回歸20年後,香港和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有何差異

我覺得香港好,澳門的發展非常的好呀,經濟非常的繁榮。

Ⅸ 澳門現在的發展變化情況

澳門的經濟自從澳門回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仍然保持著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系。澳門經濟的重要行業有博彩旅遊業、建築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及製造業。當中以旅遊業和服裝行業作為支柱產業的貨物和服務領域的凈出口佔了GDP大約41%。盡管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全球經濟低迷時期受到了打擊,但是它的經濟在2002年仍然增長了9.5%。
由於中國中央政府於2003年底放鬆了對於旅行團的管制,實施港澳個人游政策,使得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數量急劇上升。於2005年訪澳旅客總數錄得逾1879萬人次的新高紀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及博彩業上稅收的增加,澳門政府能夠在2002年的預算恢復了盈餘狀態,政府收入的大約70%都來自於此。例如在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稅收入達226億澳門幣,增長達14.5%。澳門賭博壟斷的自由化成為GDP成長的因素,有3個公司被授予賭博的執照,他們承諾在區內投資22億美元,實際數目更很可能超越此數。澳門大多數的紡織業可能會被轉移到大陸,區內可能需要更多地依靠賭博業及其相關性的服務行業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兩個新的賭場根據外國賭博許可證在2004年開放。
2004年1月1日澳門和中國大陸的CEPA將使澳門製造的產品進入中國大陸免關稅,而且被CEPA影響的產品范圍在2005年1月1日以後更加擴大。
再者,作為2005年東亞運動會的承辦者,澳門興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再加上多項博彩旅遊設施的落實,使澳門建築業發展理想。2005年上半年新動工樓宇建築面積為13.8萬平方米,增長46.8%;而樓宇單位買賣數目及總交易金額各為19485個及121.6億澳門幣,分別上升59.6%及82.6%。
而在2006年,澳門人平均本地生產總值首次超越香港,達22萬澳門元,創下歷史新高[1]。但對於本地人均GDP不斷飆升,學者和議員都認為不能合理反映居民的實際收入狀況。批評澳門產業結構不平衡,財富傾向部分行業或人群,提醒政府要警惕貧富懸殊問題惡化

閱讀全文

與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