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的榜單
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在第十二屆評價中,列出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II類),主要由以下幾種情況的縣(市)組成:一是個別百強縣,但其縣域相對富裕程度或縣域相對綠色指數為A-級,需要推動發展,加快縣域社會和縣域生態建設;二是個別百強縣,但其縣域發展的某個方面(如社會安定、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縣域領導等)出現重大事件,需要推動發展,加快縣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建設;三是個別人口小縣,縣域相對富裕程度和縣域相對綠色指數雙A+級,但其經濟總量稍弱一點,列進名單後藉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同時藉以推動所有縣(市)加強富裕和綠色工作;四是一些縣域經濟特徵獨特的縣(市),須做比照性分析,藉以推動不同類型的縣域經濟的特色發展;五是一些縣級市轄區,只做比照性評價,等等。
主要目的和意義在於:一是正確區分和把握縣域經濟與縣域的不同內涵,推動縣域經濟和縣域科學發展,縣域經濟競爭力強弱與縣域發展(縣域包括縣域經濟、縣域社會、縣域文化、縣域政治和縣域生態)質量高低並不完全一致,如一些縣(市)存在「先強後富」的現象;二是推動縣(市)在壯大縣域經濟基礎上,加快提高富裕程度和綠色指數,做到富民強縣、綠色發展、幸福發展;三是推動縣域相對富裕程度和縣域相對綠色指數比較高的縣(市)在保持富裕和綠色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四是推動不同類型的縣域經濟特色發展和共同發展,如推動糧食大縣在糧食增產的基礎上,加快壯大縣域經濟。
總之,百強縣(II類)即推動類百強縣評價目的就是通過正面引導和側面促進,推動縣域經濟和縣域的強縣富民、特色發展、綠色發展、幸福發展和共同發展。
第十二屆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II類)
⑵ 如何對兩個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比較
1,兩縣的總GDP比較。
2,人均GDP比較。
3,工業產值、農業產值、第三產業內產值比容較。
4,主導經濟產業的不同。
5,路況,包括農村路況,高速公路,交通方面的比較。
6,其他比較,包括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比較,譬如一個縣修了很多公園,很多健身設施什麼的。
經濟社會比較有很多方面,看你能得到哪些數據。
以上幾點,基本在政府網站上能查到。
其實看一看兩個縣的政府門戶網站,就會有比較直觀的比較,後面再詳細進行各項數據比較。
⑶ 吉林省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十強縣排名
這您得按所在地區來分
2003年吉林省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全國500強縣
縣(市)
綜合指數
全國位次
本省順序
延吉市
52.712
111
1
圖們市
38.759
321
2
磐石市
37.536
358
3
樺甸市
37.513
359
4
臨江市
36.503
413
5
敦化市
35.765
449
6
長白自治縣
35.628
454
7
梅河口市
35.142
475
8
從表4中可以看出,2003年吉林省41個縣(市)中只有8個進入全國500強縣,並且綜合指數除延吉市外均在39分以下。另外,2001年、2002年吉林省縣域進入全國500強的縣(市)分別為10個和14個,而2003年下降為8個。
表5:2003年吉林省前八強縣(市)與百強縣主要經濟指標平均水平對比表
GDP
(億元)
財政收入
(億元)
人均GDP
(萬元)
人均財政收入(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
綜合指數
延吉市
55
5.5
1.4
2795
3097
12984
52.712
圖們市
13
1.1
0.9
826
2333
11408
38.759
磐石市
71
3.8
1.4
714
2648
9510
37.536
樺甸市
72
2.1
1.6
476
2595
8352
37.513
臨江市
23
0.7
1.2
371
3470
8461
36.503
敦化市
41
3.2
0.9
672
2619
8348
35.765
長白自治縣
9
0.5
1.1
549
2472
9682
35.628
梅河口市
56
2.2
0.9
354
2655
8960
35.142
八縣市平均數
43
2.4
1.1
863
2736
10000
百強縣平均數
163
17.6
2.4
2600
5400
16000
65
差異程度(%)
-73.6
-86.4
-54.2
-66.8
-49.3
-37.5
-26
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指標是反映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幾項經濟指標。從表5中可以看出,2003年吉林省進入全國500強的八個縣(市)平均GDP、平均財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指標分別比百強縣平均數低73.6%、86.4%、54.2%、66.8%、49.3%、37.5%,八個縣(市)平均綜合指數比百強縣低26分,說明即使是吉林省縣域經濟前八強縣(市)綜合實力亦大幅度低於全國百強縣平均水平。
08年的
公主嶺GDP172億
九 台GDP160億
其他的沒公布~~
⑷ 沿河縣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對於沿河縣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你可以直接登錄沿河縣官方網站進行查看,相關部門會有詳細的解說,那也是一種表功的機會
⑸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一是在思想領域實現新轉變。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用黨的十八大精神統一各級幹部的思想認識、武裝頭腦、鼓舞人心,把十八大的一些新提法、新概念、新觀點不折不扣地充實到思想領域,推動發展。
二是在破解發展瓶頸上實現新突破。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破解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影響發展的瓶頸制約,建成方便實用的農村水電路網路,有實現經濟發展大跨越。
三是在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上探索新路子。提升「果、菜、畜、油」四大產業發展水平,建成慶陽蘋果第一鄉和茹河川區蔬菜基地。以華北石油大會戰實現企地雙贏,建成有一定規模和效益的屯字工業園區,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和技術更新,創新思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群眾增收方式。
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追求新目標。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健全功能齊全的城鄉民生保障網路體系,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五是在基層黨建工作上再上新水平。加強鎮村兩級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推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支書「萬元年薪」和村幹部創業、村幹部競爭上崗和述職述廉等機制,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優秀共產黨員,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
⑹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2、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3、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4、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5、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6、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7、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8、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⑺ 近年來,湖南攸縣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但是農村文化建設卻出現了相對滯後的現象。攸縣縣委、縣政府及
①和諧文化建設首先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②扶持公益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大投資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③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立足億萬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豐富多彩的形式。④每個公民應該投身於精神文明的偉大實踐,為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
⑻ 陝西榆林綏德縣經濟與發展前景
在計劃經濟時期,綏德為南北物資的儲備、調配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特別是2000年以來,綏德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建設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山川秀美建設、扶貧開發步伐,確立了「工業強縣」的奮斗目標,改革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使經濟社會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全縣實現GDP8.28億元,是2000年的2.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億元,是2000年的2.5倍;財政總收入是2000年的2.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是2000年的2.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1.9倍。今年1-9月份,全縣實現GDP6.2億元,同比增長19%;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31%。
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近年來,綏德縣委、縣政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近幾年以來,綏德縣結合自然條件和農民多年來的生產實踐,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引導群眾按照「近抓羊草、遠抓棗桑、常抓勞務」的戰略思路,重點發展勞務輸出、紅棗、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在以黃河沿岸棗林坪、河底兩個鄉鎮為中心的黃土丘陵土石山區發展紅棗加工企業150多戶,年加工紅棗3000多噸;在薛家河、吉鎮、趙家砭等丘陵溝壑區重點發展種草養畜、種桑養蠶業,目前已建成以薛家河鎮為中心的舍飼養羊示範基地,舍飼養羊近17萬只,桑樹種植面積20萬畝,養蠶近100張;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2005年共輸出剩餘勞動力5.9萬人,其中有序輸出2.9萬人,直接經濟收入2億多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
生態建設以小流域治理為基礎,相繼建成了辛店鄉龍灣、義合鎮和合峁、中角流域等八大綜合治理區,治理區內林草覆蓋率由原來的21.2%提高到45%,綜合治理程度達到68%,每年減少入黃泥沙量236萬噸,生態體系正趨向良性循環。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水、電、路、訊等為重點,通過實施水窖、水井建設以及防氟改水工程和城鄉電網改造等項目,有效解決了廣大城鄉居民的飲水用電問題。全縣農村公路在榆林市南六縣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戰略目標,成為全市第三個實現鄉鄉通油路的縣區。
(二)城市經濟建設
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結合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綏德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實施城鎮帶動戰略,把城市當作國有資產來經營管理,建立健全市場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探索出了窮縣財政不拿錢搞建設的路子,2002年8月被省科技廳列為「陝西省城鎮化建設科技示範縣」。綏德縣先後投入5億多元,對縣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建設,建成了7段總長為7650米的防洪河堤和集防洪、交通、商貿、休閑、娛樂、旅遊為一體的濱河、神龍、學子、永樂四條大道;完成了白家灣小區開發建設工程、體育場和舊城改造工程,以及五一小區的大部分建設工程,擴大了學子小區和雕陰小區的建設規模,啟動了永樂小區建設工程,並對部分社區居委會的公共設施進行了維修、疏通和硬化,增添和改良了部分市政設施。
與此同時,綏德縣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龍頭,把抓項目作為抓綏德經濟的重頭戲,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招商局,指定一名分管副縣長專門負責項目工作,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針對不同的項目,制定出了不同的優惠政策,確定了100萬噸純鹼、20萬噸電石、5萬噸氯酸鈉「一大兩小」項目為近期主攻目標,完成了5萬噸氯酸鈉的項目申請報告、20萬噸電石項目的申請報告和鹽化工園區總體規劃,包裝了一批較有前景的項目。綏德縣先後簽訂大小項目25個,引進了華龍洗煤廠、鴻武洗煤廠、恆源洗煤廠、能源洗煤廠、天和長大酒店、心康酒店、富源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遠大商貿服務公司等18個項目,到位資金2億多元。
(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形成了以縣城教育為中心、以高中教育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幹、以中心村小學為網點的教育新格局,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連年來,全縣高考及名牌大學錄取率始終位居全市前列;文化事業以建設文化大縣為目標,挖掘整理了大量民間藝術資源;計劃生育建成自治示範村70多個,正向綜合示範縣的目標邁進;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就醫條件逐步得到改善,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88%;廣播電視網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節目傳輸質量進一步提高,電視普及率達到95%;「兩個確保、兩個保證」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對象達9018人,農村27185個低保對象也落實了低保措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正逐步得以落實。
二、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一是交通區位優勢。「十一五」時期,GZ35高速公路、太中鐵路將全線貫通,榆綏高速公路、西包鐵路復線開工並建成,區域鐵路網路綏德樞紐站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編組站,綏德縣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因此,在今後一個時期,綏德縣將充分利用「井」字形交通優勢,發揮綏德作為呼、包、銀、榆經濟帶向東向南最近出海通道的優勢,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
二是資源優勢。在鹽岩資源方面,據地質資料表明,綏德縣位於陝北石鹽礦床的中心地帶,氯化鈉含量最高達99.8%,其他有害元素含量甚微;在天然氣資源方面,通過實地勘探證明,綏德縣境內儲藏著天然氣資源;在焦煤資源方面,根據府谷、吳堡石炭——二疊紀煤資源勘查成果,結合東部山西省河東煤田的地質特徵和該區地震勘查解釋成果,在收集並分析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的基礎上,測算出綏德河底和佳縣螅鎮一帶預測資源量為21.57億噸,可初步證明該區域有焦煤資源。因此,綏德縣將以鹽岩、天然氣、焦煤開發轉化為突破口,努力建設榆林的鹽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術先進、規模較大、在省內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現代化鹽化工及載能工業基地,力爭上馬120萬噸真空制鹽、100萬噸純鹼以及配套30萬噸合成氨、60萬噸電石、5萬噸氯酸鈉、2萬噸金屬鈉、100萬噸煤焦化廠等產業項目,加快石油、天然氣、焦煤勘探開采步伐,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三是人文優勢。綏德是陝北地區惟一的全國文化先進縣,是民歌《三十里鋪》的故鄉,不僅有被稱之為「三大寶」的扶蘇墓、蒙恬墓和漢畫群,而且有居陝北館藏文物之最的商周青銅器。同時,陝北民歌、嗩吶、剪紙、刺綉、石雕等民間文化藝術也極為豐富,「黃土地藝術團」、「綏德漢嗩吶團」多次在海內外巡迴演出,使陝北的民間藝術得到了廣泛傳播。綏德縣把人文資源作為一項產業來進行開發和利用,建設黃土文化傳承傳播基地。一方面做好紅色旅遊等三項規劃,強化「黃土地藝術團」、「陝北民歌演唱團」和「綏德漢嗩吶團」三個團體,建設「三十里鋪」民俗生態文化村、陝北石雕文化專業市場、龍灣生態示範建設等三個工程;另一方面,繼續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綏德中學和綏德一中創建成全國和全省示範高中。同時在學子小區新建綏德縣職教中心,使其成為榆林南部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的教育基地。
三、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未來的幾年,是綏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此,綏德縣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交通帶動大流通、工業化促進城鎮化為發展總思路,著力加強陝北的物流中心,鹽化工中心,南部縣區教育中心和區域中心,以及黃土文化的傳承、傳播基地、陝北輕工、化工、農副產品的加工基地等「四大中心兩大基地」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
一是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在縣城北部地區盡快規劃建設現代物流配套設施,逐步形成與國內各大物流區緊密銜接的物流體系,使綏德成為陝北地區的物流中心。
二是以鹽岩、天然氣、焦煤開發轉化為突破口,努力建設榆林的鹽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術先進、規模較大,在省內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現代化鹽化工及載能工業基地。
三是把人文資源作為一項產業來開發和利用,做好旅遊景點、文藝團體、民俗生態文化村、陝北石雕文化專業市場等文化工程的規劃建設。同時,繼續整合教育資源,逐步把綏德打造成以高中教育為旗幟、職業教育為品牌的陝北教育名城。
四是以發展特色農業、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為戰略思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和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特產之縣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西部強縣。
⑼ 如何立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履行好工作職責
要把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要深入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實質,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論述上來,統一到中央關於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握城市戰略定位,切實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動首都經濟社會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要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從思想觀念、發展思路、工作方法上體現新常態要求,探索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增強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自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科學謀劃明年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要效率,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運用經濟結構調整的「加減乘除法」「瘦身健體」;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環境改善的新成效;扎實做好社會民生工作,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⑽ 一個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個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個人認為應該還是核心的產業,如果沒有核心的產業,那麼這個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