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劃生育對未來的中國有哪些影響
計劃生育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後,預計2030年我國總人口為14.5億人。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將客觀存在。
同時,人口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賦予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新的內涵。當前,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就是要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引導家庭負責任、有計劃地安排生育,調控人口總量、提升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發展。
❷ 計劃生育對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降低了人口的總數量,尤其是城市人口的數量,在政策的初期和中期為經濟發展,人民脫貧致富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政策的副作用也在逐漸的顯現出來,例如由於新生人口降低了,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被極大的提高了,這種情況下,這些獨生子女就不再願意做一些基礎工人類的工作,這樣長遠看,對社會經濟發展不是太好的事情。
❸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對國家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
1、 計劃生育有利於中國的和平崛起。任何一個國家強制性的減少人口,都會削弱自己的綜合國力而有利其他國家(尤其是鄰國),中國實行極端的一胎化計生近三十年,少生了4億年青的建設者和勞動力,通過自我削弱,讓「黃禍」、「中國威圌脅圌論」逐漸失去了市場,打消了周邊國家的顧慮,證明了我國是一個先人後己甚至是損己利人的負責任的大國。 2、 計劃生育可能帶來中國人種多元化的好處。一胎化的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快速老化,成為世界上老齡化進展最快、老年人最多的國家,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1/3左右。當一個國家嚴重老齡化的時候,必然引進移民,中國也不例外,正如網友所描繪的那樣:「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大批亞非拉朋友成為你的鄰居,他們將帶來令你耳目一新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兒子將有可能與你的掌上明珠獨圌生圌女兒戀愛。或者他們的女兒將以你們沒見過的全新姿態成為你家的寶貝獨兒圌媳圌婦。」 3、 對於政圌府而言,計生極大擴張了政圌府的權力,滿足了其控制欲,樹立了其絕對的權威。在中國的管理者看來,給了中國人言論自圌由,中國人就會無所顧慮的造謠誹謗,給了中國人游圌行的權利,中國人就天天上圌街,同樣給了中國人像世界上其他地區和國家都享有的生育自圌由,中國人就情圌欲大發,無節制的生育,造成人滿為患的悲慘境況。本來生老病死是天地法則、自然規律,歷代政圌府不曾干預。歷史上,太平天國曾規定男女不得同圌居一室,分設男營、女營,「令男女分居,有同室者斬以徇。於是有室不能保,有家不敢歸,坐此闔門殉節者甚多」,弄得民圌怨沸騰,僅半年就廢止。但無論如何,太平天國還沒有干預夫妻生活、否定生育權利,但計生卻是連生育數量、夫妻節育都橫加干預,只有辦理准生證,一個新生命才能誕生,否則就強行採取「補救」措施。 4、 增加了財政收入,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超生罰款(2000年後改成社會撫養費)徵收了三十年,粗略測算超過萬億元,數目驚人。中國的計生工作人員也不斷增加,2005年底統計顯示,國家、省、地、縣、鄉級人口計生工作人員50.9萬人,另外約120萬名村級管理員(服務員)和600萬名村(居)民小組長承擔村級人口計生工作,目前計生協會擁有9400萬名會員。巨額的超生罰款和計生經費供養了大批計生工作人員,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緊張的就業形勢。 5、 性別失調的好處。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導致我國的男女比率嚴重失調,成為全球出生性別比失衡最為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預計到到2020全國將有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屆時,中華大地將上演一幕幕比美國大片還要精彩的爭妻大戰,女孩像眾星拱月般受到追捧,男孩當中有才有貌、有錢有勢的佼佼者將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贏家,抱得美人歸。而眾多資質平平的男性將在孤獨中度過一生。通過優勝劣汰,最優秀的基因得以保留下去,中國人口的素質將登上一個台階。 6、 計劃生育可以讓中國人充分感受勞動的光榮。計劃生育造成人口嚴重快速的老齡化,老年人的增多,勞動力的減少,導致社會養老壓力倍增,養老金入不敷出,必然會推遲退休年齡、延長工作年限,那時進入風燭殘年的老人被迫繼續工作,發揚小車不倒只管推的大無畏精神,活到老,干到老,甚至干到死。 7、 計生政策的實施,使得廣大獨生子女家庭感受到政圌府無微不至的關懷,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國家給獨生子女家庭頒發獨生子女光榮證,並發放每月5-20元(多數地區的標准)不等的獎勵,如果獨子夭折,國家還給予一定的補助金。報載,某地給與夭折的獨子家庭每月50元的補助,每年就是600元,10年就是6000元,而一個農民圌工一般每月的工資收入也就是區區千元左右,差距懸殊。 8、 計劃生育對獨生子女的好處。獨生子女小的時候父母呵護倍至,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而言比較脆弱。然而當父母一輩退休後,一對獨生子女將贍養4位以上的老人,負擔沉重,最脆弱的一代卻要承擔最沉重的壓力,冰火兩重天的角色轉換,絕對比蹦極還心驚肉跳,有助於塑造獨生子女堅忍不拔品格和培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9、 滿足了某些人自虐的心理。某位演藝圈的大腕曾經說過,「HK太亂了,我感覺我們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眾多的「慣囚綜合症患者」的心聲。反計名流王鑫海先生說過:「如果自主生育了,你和你的家人,不需要申請准生證,去政圌府辦理有關事務時不用交計劃生育證明,不需要參加強制的孕檢環透,不需要繳納計劃生育保證金、社會撫養費,不再擔心被強制上環結扎,不再擔心計劃生育執法隊半夜砸門,你究竟會有什麼損失?」可計生支持者卻不領情,人人必須強制性的辦圌證(准生證)、上環、結扎、絕育、墮胎他們才能安心,並且從心理上獲得一種變圌態式的、自虐性的滿足。 10、計劃生育是動物界的福音。李小圌平在一篇文章中說:「如果從今日起100年內有一半的城市家庭不要孩子,那無疑是中國的福音,如果熊貓和老虎出沒地區的農民優先遷出來,則熊貓老虎等珍稀動物的稀缺狀況就可以大大改變了。」珍稀動物如果知道中國人如此大公無私,寧可少生不生也要為他們騰出生存空間,肯定會彈冠相慶,祝賀一番。
❹ 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情給我國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人口過快增長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時間每過一分鍾,地球人口凈增160人。聯合國人口基金為此向國際社會敲響警鍾:如不立即採取堅決行動控制人口,保持消費與發展的平衡,世界人口在下世紀中葉將達到125億,人類也將無法得到持續發展。人口問題在全球范圍出現,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嚴重挑戰。象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挑戰不僅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繫到人類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中國是怎樣迎接這一挑戰的?中國為什麼要作出計劃生育的戰略決策?在進行計劃生育過程中採取什麼政策和措施?效果又如何?我們將對此作出介紹和回答。一、符合國情的戰略決策人口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關系中國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關系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能否相互協調和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是從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發所作出的必然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社會安定,生產發展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民安居樂業,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長,人口再生產進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類型。應該指出,這是當時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問題是中國也同當時的國際社會未對全球人口膨脹迅速作出反映一樣,錯過了在建國後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間解決人口過快增長問題的時機。六十年代,中國進入了新中國建立後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從1962年至1972年,中國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萬,累計出生了3億。1969年中國人口突破了8億。從六十年代開始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鑒於這種情況,中國政府曾號召計劃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葯具。但是由於對人口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仍不夠深刻,政府沒有制定明確的人口政策,因此計劃生育沒有能夠在全國有效地推行。從七十年代初開始,中國政府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對經濟、社會發展不利,決定在全國城鄉大力推行計劃生育,並將人口發展計劃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七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指出要使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考慮中國國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點,揭示了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必須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鄧小平在解決中國人口問題上主要的貢獻是,把人口問題放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全局中來考察和處理,明確提出中國的人口政策是帶有戰略性的重大政策。根據鄧小平的這一思想,中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作了明確規定,確立了計劃生育工作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995年2月15日,中國總人口已達到12億。近幾年來,每年的出生人數都在2100萬左右,每年凈增人口1400萬左右。如此龐大的人口總量和年人口增長量,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底子薄、耕地少、經濟文化水平比較落後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中國人口過多的不利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困難,都與它有直接的關系。中國廣袤領土上的適合人們居住和從事經濟活動的空間有限,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中國的平原和丘陵面積分別占總土地面積的12.0%和9.9%,合計只有2 1.9%,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比例分別為18.8%、33.3%和26.0%,合計達78.1%。中國的不少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是不適宜人居住的。中國適宜居住的濕潤、半濕潤地區只佔47%;而乾旱地區和半乾旱地區則佔53%。目前,中國94%的人口聚居在佔全國總面積46%的東部,特別是自然環境較好、經濟較發達的東南部地區。國家統計局利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測算出,中國有20.3%的人口居住在海撥500米以上的地區。與之比較,世界平均只有1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地方。中國目前尚有7000萬貧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於地理環境比較惡劣的西部地區。顯而易見,人口的貧困與他們所處的生存條件較差有著密切的關系。除此之外,中國的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資源分別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民以食為天」,解決12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對中國的巨大挑戰。目前,中國耕地面積只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與之比較,印度耕地雖占國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國的2倍;美國耕地雖只佔國土的20%,但人均耕地是中國的9倍。中國的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面臨最大的壓力,就是人口不斷增加,耕地不斷減少。中國同美國、印度都是世界上糧食生產大國,在耕地面積小於美國、印度的條件下,中國的糧食產量卻位居世界第一,糧食單產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由於中國的人口數量幾乎相當於美國的5倍,人均糧食佔有量卻不足美國的四分之一。1993年,中國雖然糧食生產獲得豐收,但人均佔有量只有387.3公斤。預測表明,由於人口規模將繼續擴大,中國的人均糧食將長期維持在人均原糧不到400公斤的低水平上。如果中國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過快增長,不能緩解人口增長對土地、森林和水資源等構成的巨大壓力,那麼未來幾十年後的生態和環境惡化將不可避免,這無疑會深深危及絕大多數中國人起碼的生存條件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勞動力充裕固然有利於發展的一面,但在資金短缺、資源相對不足的條件下,解決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是相當困難的。目前,全國每年有近2000萬青年人進入勞動年齡,絕大部分人需要就業。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已經達到1.2億人,到2000年,農村剩餘勞動力將超過2億。雖然國家採取多種措施廣開就業門路,並已取得可喜成效,但還有相當多的人口處於待業或隱性失業狀態。只有在大力發展經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同時,堅決控制人口增長,才能使勞動力增長和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前列,但由於人口多,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世界後列,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國家積累相對減少,能夠用於教育、醫療、保健等社會事業的資金有限,要進一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特別是廣大農村人口和貧困地區人口的素質,困難不少。中國政府正是為了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保證當代及子孫後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而選擇了實行計劃生育這一戰略決策。
❺ 計劃生育給我國帶來的經濟影響 急!!!!!!!!
計劃生育在現如今意義已經不大了,農村等於沒有限制,敞開了生,城市裡雖然限制,但就算讓人生,多數養不起,也沒有精力來管教。但在八十年代還是對人口的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不然印度的狀況就是中國的下場
❻ 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負面影響有哪些
人口有自我調節的規律,這已經被人口的發展歷史所證明。我國對人口的強制行政干預,已經帶來很多負面效應,比如超低生育率、性別比失衡、421家庭的高風險性等,而且這些效應在未來 更加危險。
(1)超低生育率使未來經濟發展難以為繼
由於過早的超低生育率,到2025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達到40歲,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由「老齡化國家」變成「老年國家」,日本1994年老齡化達到這個水平時人均GDP已經超過美國, 但2025年中國人均GDP仍遠低於美國,中國依舊比較窮。
到2028年,以65歲退休計算,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將高達近2800萬,而此時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僅1500萬,中國勞動人口以洪流般的減少。與此同時, 2025年中國25~29歲最具消費活力和創新活 力的年輕人口將比2015年減少41%,房地產、汽車、家電等各產業將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和競爭力下降危機。此時,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已經基本完成,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將大幅衰減,像 日本一樣進入一個又一個「失去的十年」。
(2)超低生育率導致未來中國「又老又窮」
在前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看似提高了人均GDP。但在後期,當父母退休後,一對夫婦僅生育一個孩子將大幅降低GDP增長潛力甚至降低人均GDP。對421家庭結構,當最大的一代退休時 ,勞動力一次性減少2/3或4/7!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勞動力減少2/3或4/7,將對家庭經濟狀況產生極大影響,很可能變窮。國家由家庭組成,家庭如此,國家必然也「又老又窮」。
伴隨著年輕人口的飛速減少和未來勞動人口及總人口的大幅萎縮,中國各個產業不久後將依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許多公司或發展不足或萎縮貶值或低價出售或破產倒閉,未來資產將 面臨長期的價值相對或絕對的大幅度縮水。而這些財富的相對或絕對減少將遠甚於未來人均GDP相對或絕對減少的幅度。超低生育率將使中國「變窮」!
(3)「社會撫養費」折騰新生孩子家庭
中國家庭不會因少生一兩個孩子而變富裕,倒是常因為大額「超生」罰款(「社會撫養費」)把一些家庭罰窮了。而且,「超生」罰款來得不是時候,多數家庭經濟條件不高,剛生孩子花費 大,還臨時影響了工作和收入,再罰去3~10倍的年收入,讓年輕父母怎樣去投資孩子的質量?在低生育率的今天,若把這3~10倍年收入讓家庭投資於孩子的營養、教育,培養好下一代,未 來民生壓力更輕,經濟社會更可持續發展,豈不更好?
多生孩子的父母,不僅自己撫養了孩子,還通過直接或間接的納稅養活了政府,何來「社會撫養費」?政府有公平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務的義務,「社會撫養費」是沒有公平性可言的。
多生孩子的家庭,為少年兒童相關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增添了內需、就業和間接納稅,為民族未來增添更多希望,為國家未來增添更多發展力量,為社會貢獻更多人力資本和勞動者,為國家 未來增迦納稅人,降低未來老齡化壓力,增添未來社會活力,是對民族和國家的巨大貢獻,政府應該補償其「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否則就是對多生孩子父母的不公平,而「社會撫養費」更 是加重這種不公平。
(4)超低生育率會導致未來嚴重的養老危機
養老的實質工作人口養活不工作人口、年輕人養活老人,養老問題根本是老年人口比重大、年輕人口不足。一胎政策所導致的421家庭結構,將給未來中國帶來沉重的養老壓力。而失獨家庭, 將因獨子死亡而老無所依,人口政策每晚變一年就會給未來增加數以萬計的失獨老人。
(5)獨生子女政策嚴重弱化中國軍力
目前,中國新軍人的絕大部分部是家庭「獨苗」(家庭的獨根香火)。如果現在中國恢復古代「獨子免兵役」的傳統,現在幾乎很難招到多少新兵了,而且絕大部分是所謂的「超生」孩子。
現實表明獨生子女新兵的意志並不堅定,不想經歷高強度訓練所帶來的困難。這樣的軍隊怎麼戰斗?父母和爺爺奶奶們又同意讓這樣的軍隊參加戰斗嗎?過去,中國軍隊戰無不勝的一個隱秘 武器,乃在於兵員充足,戰士士氣高昂,縱使犧牲一個,家中還有眾多兄弟姐妹扛起家庭責任,並且給長輩養老送終。無後顧之憂,自然視死如歸。但現在,大部分為獨生子女,一個青年軍 人的犧牲,幾乎等於斷了全家未來希望。
(6)繼續獨生子女政策將給未來增添大量光棍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具有「重男輕女」傾向,但惟獨中國有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由於獨生子女政策與國民通過自由生育要男孩的願望嚴重矛盾,被迫導致胎兒性別鑒定,帶來 嚴重的性別比失衡。目前中國性別比失衡高達120:100左右,未來五個男性中就有一個找不到老婆。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到2020年,中國將有11591萬25~35歲的男青年,而對應的適宜婚配的20~30歲的女青年只有8262萬,男比女高出3300多萬。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僅從 1991年到2010年這20年期間,累積新生男性比女性多5565萬。現在人口政策每持續一天,一年增加130多萬光棍,對應每天有3000女嬰因政策原因而被迫流產掉!
(7)現行人口政策降低人口質量且人口逆淘汰
城市人口一般受教育水平更高,經濟實力更強,且聰明、成功的人更多的流向城市,因此城市人可以更好的養育孩子。但現行人口政策規定城市人口只能生育一個孩子,是對中國人口的逆選 擇,是在淘汰中國更優秀的人口。
獨生子女政策嚴重破壞了政策的兒童成長環境,導致過度培養和溺愛,嚴重危害中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文化傳承。同時,對「超生」婦女的追趕壓迫,對新生「超生」家庭的巨額罰款,導 致缺陷嬰兒大量增加,嚴重危害「超生」家庭孩子的成長。
人口質量不僅包括文化素質,還包括人口年齡結構。從生產與創新力上講二三十歲是創造黃金期。同等教育水平,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人口質量就低,因為人口老化意味著人口質量的下滑。現 在的低生育率就意味著未來的重老齡化,因而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口質量,多生孩子反而更有利於人口質量提高,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人均受教育年限代際差別很大的國家更是如此。
(8)繼續現行人口政策將導致未來年青人失去希望
在一個年輕人飛速減少和重老齡化的國家,養老壓力沉重,經濟社會缺乏活力,國家缺乏發展希望,因此年輕人也失去希望。
在任何一個國家,總是孩子與年輕人口超前消費而中老年人口滯後消費,低生育率、老齡化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需求長期不振。一切投資需求皆源於最終消費,而一切最終消費都源於人的需 求,低生育率最終結果就是投資需求長期不振。由人口經濟社會規律的總和所決定,任何一個經濟體,長期的生育率低下最終會導致長期的「失業魔鬼」和青年失業問題。
❼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對國家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
1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了人口素質,2.控制人口數量,控制了資源的合理分配,3控制人口數量,減少撫養,教育各項開支,促進國民生活水平提高。
❽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有哪些方面對我國經濟有好處從經濟學角度看
分子【相同生產總量(數值)】不變,分母減小,結果會顯得大些。。.....
❾ 計劃生育為什麼幫助經濟增長
這是官方說法: 一、「兩種生產」理論及其相互關系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是生產力不發達,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既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也包括人類自身的生產,二者統一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實踐之中,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之中。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僅僅理解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片面的,是只見物不見人。人是最重要的社會生產力,在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物質資料的生產,更要考慮到人類自身的合理生產,使之相互適應,相互協調。對此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就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兩種生產一起抓,在努力發展經濟、增加物質財富的同時,合理發展人口生產,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二、經濟發展與人口變動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著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在特殊地、歷史地作用於人口規律。」人口變動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當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時,將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將起到延緩經濟發展,甚至造成社會經濟的停滯與破壞的作用。 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的決定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其 一,經濟發展決定人口的自然變動,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越低。其 二,經濟發展決定人口遷移。在現代社會中,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及第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人們從農業部門轉向非農業部門,從農村走向城市,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以謀求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其 三,經濟發展決定人口結構。包括人口階層結構、教育結構和職業結構等。 從宏觀角度看,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影響人口變動。一是經濟發展使生產條件和生產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使得對勞動力由數量的需求轉向質量的需求。二是經濟發展促進了生存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強化了人們對自身發展和享受的需求,生兒育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逐漸弱化。三是經濟發展為城市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條件。城市化體現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包括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現代生育觀念的建立等等。四是經濟發展促進了科技進步,提高了避孕節育技術,改善了人類生殖條件,從而促進了人口素質的提高。五是經濟發展有助於提高婦女參與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能力,促進其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的轉變。六是經濟發展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弱化家庭所承擔的傳統功能如養老、保障、安全等,有利於生育率的下降。 從微觀角度看,經濟發展同樣對人口變動產生影響:家庭是一個生產單位,家庭的生育決策取決於家庭收益最大化這一影響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將增加對高質量的勞動力需求,減少對低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家庭為了培養高質量勞動力,必須增加培養孩子的成本投入,從而產生孩子質量對數量的替代。二是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尤其是婦女受教育水平高,就業率高,收入水平高,則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大,父母傾向於減少養育孩子的時間。三是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完善,使得養育孩子的收益減少,生育效益下降,有助於降低生育率,四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使人們更注重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再加上城市規模擴大,生活費用上升,增加家庭撫育孩子的成本,促使人們傾向於少生孩子。 上述分析對於我們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所有宏觀環境的變化、政策變化只有落實到微觀利益機制的變化上,才會最終發揮作用,目前我國生育率的下降主要是依靠強有力的行政制約手段實現的,不是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之上的生育率的自發下降,這在農村尤為明顯。群眾的生育意願和生育政策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是由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在家庭這一微觀層次上建立起一個有利於計劃生育的利益機制。因此,我們必須把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行「三結合」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途徑。 三、人口國情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國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特別是農民多,這種狀況不是容易改變的。我們難就難在人口太多,很多問題都不容易解決,在生產還不夠發達的條件下,吃飯、教育和就業都成為嚴重的問題。我們要大力加強計劃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後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也仍然存在。這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考慮的特點。十五大報告在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時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口國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基本的國情。中國人口比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還要多1億,要用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1%的人類,這就是中國的人口國情,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在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認識人口國情的重要性,人口問題應該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雖然我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已降到更替水平以下,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的行列,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大,人口的絕對增長量仍然比其他國家高得多,今後一段時期內平均每年還要凈增長1000萬左右。據預測,由於人口慣性的作用,我國人口總量還將繼續膨脹,直到21世紀中葉總人口達到16億左右才能緩慢下降,也就是說還要再增加4億多人口,而且這是以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為前提的。這就是說,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面臨人口多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 務。 四、人口問題是一個戰略問題 小平同志始終把人口問題作為一個戰略問題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來考察和處理。他指出:「我國的人口政策是帶有戰略性的大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對人口的增長採取嚴格的控制是從我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 中國要發展,既面臨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落後狀況,又面臨人口過多的巨大壓力。僅以糧食為例,1984年我國人均佔有糧食400公斤,達到世界人均平均水平,1996年的糧食產量雖然比1984年增加了900億公斤,但人均佔有糧食為392公斤,反而低於1984年的水平。也就是說,新增的糧食被新增人口消耗掉還不夠。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人口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經濟就不能發展,人民生活就難以改善。 小平同志不僅把人口問題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與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總任務能否實現聯系起來,還把人口問題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社會發展和政治穩定緊緊聯系起來。小平同志認為,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窮的問題。他說,中國十億人口,現在還處於落後狀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窮的問題。 為了實現我國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的目標,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