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需要的國際環境

經濟發展需要的國際環境

發布時間:2021-03-12 18:33:55

1. 中國經濟發展需要什麼樣的內外部環境

從中國的情況看,內部不平衡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中最關鍵的是,多年來從點到線,推行的讓一些地區先行先試、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非均衡發展模式。這種增長模式在特定時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確實是很明顯的,但也遺留了一系列問題。如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不同社會階層的分配差距等等,盤根錯節都糾集在一起。

現在,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一個綱舉目張般的抓手。這個抓手是什麼呢?就是突破過去的「點狀」與「線狀」的局限,由線到面,推進網格狀發展。從目前的情況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各個地區都有不同形式的探索,這個趨勢正在形成。如果按經濟規律辦事,統籌得當,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有效扭轉內部失衡的痼疾,還是有希望的。

這就不得不談到深藏在三重變化之下的一個根本問題,也就是發展思路或經濟思想問題。無論是國際上講的再平衡也好,還是國內講的調結構也好,核心點在哪裡呢?就是要從非均衡發展轉向均衡發展。而均衡發展,均什麼,衡什麼,都是「十二五」及未來三十年迴避不了的問題。對這些新問題的研究,或許需要跨出經濟學范疇,從社會、人文的角度進行全面考量了。

經濟發展方式要與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還要適應全球發展的時代潮流。
一是,繼續實施和落實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方案,發揮財政、金融、貿易、消費、投資等政策的作用。

二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新能源與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產業,保障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活力。從而在後危機時代佔領全球技術的制高點,國際分工中處於主動和理想地位。

三是,國內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各類研發、創新活動。一方面,重視基礎教育,鼓勵研發機構、高等院校等與企業進行科研合作;另一方面,重視以企業為主體的、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發活動,鼓勵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和創新活動,逐步成長為跨國公司,建立風險基金和科技創新平台扶持中小企業進行創新。

四是,發展服務業,特別是適應市場需求的服務業。我國成為世界加工製造中心,與製造業相關的新興服務業應運而生,發展這類服務業空間巨大,例如汽車金融服務和汽車售後服務;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中國城市化給服務業帶來了巨大機遇,特別是城市家庭服務業、城市環境服務業快速發展;中國信息技術發展飛躍,可以承接國外的服務外包,有利於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五是,創造公平、和諧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鼓勵各類投資,和協調區域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單純強調某一個領域、某一地方、某一部門的重要性,而是要與經濟社會時代發展需求相一致。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部門和全社會應當形成同一認識,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各地方、各區域的發展規劃宜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公開和透明,經過專家在內的合理論證,更大范圍內達成共識,形成更加公平、和諧的經濟社會環境,各類投資就能發揮其積極作用,真正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 國際經濟環境現狀分析

從你的描述來看,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國際經濟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差。很多的國家經濟都出現了負增長,所以,總體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好的,生意不好做

3. 中國經濟發展需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對此看法。1000字論文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良好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回如果定義為「國內一片安穩答,沒有動亂出現,沒有大的社會變革,在國際上沒有敵對勢力存在」這也是大多數人想到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把這種定義進行延伸,國內環境良好不單單是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一個公平的、能調動人積極性的社會與穩定環境相比是同樣重要的,但是我們一說到國內環境就只想到了安穩,卻沒有把定義延伸。同樣的,良好的國際環境更應該包括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認可程度和對我們的容納程度,客觀的說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不象我們宣傳的那麼高,美國和歐洲不願意把先進的技術提供給中國,也就是說,我們花錢也買不到我們經濟建設急需要的技術。

4. 關於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正確解析及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課題組提出,未來幾個月我國仍具備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條件,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深入認識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處理好速度、結構、價格之間的關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環境分析 □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復甦,出現劇烈波動屬小概率事件 □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較為強勁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投資、消費、出口穩定增長,內需拉動和支撐作用繼續增強,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夏糧生產和農業農村形勢向好,財政收支增長較快,貨幣信貸平穩回落,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逐步從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這些表明中央關於今年加強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是正確的、有效的。展望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我國仍具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條件,但也有不少來自國際國內的不利因素需要認真加以應對。下階段宏觀經濟政策應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並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與節奏,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力求在「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點,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有利條件方面看: 一是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復甦。今年以來,雖然經歷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經濟溫和復甦的態勢已基本確立。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增長0.4%,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業效益指標表現良好,這預示下半年美國經濟上行仍有現實基礎。歐元區經濟復甦整體強於市場預期,一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2.5%,創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經濟增長尤其強勁,同比分別增長4.8%和2.2%。日本受強震影響一季度經濟環比下降0.9%,但隨著災後恢復重建的推進,下半年有望實現正增長。總體判斷世界經濟復甦勢頭盡管低於預期,復甦的過程也會出現反復,但出現劇烈波動仍屬於小概率事件。這將在總體上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 二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較為強勁。雖然上半年我國經濟出現溫和放緩,但工業化、城鎮化、消費結構升級、收入增長等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並沒有發生變化,而且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企業發展經濟的能動性較強。目前,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價格調控總體有效,市場供應得到較好保障,社會需求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重點改革繼續深化,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三是信貸質量總體風險可控。在刺激經濟復甦的過程中,我國經濟也存在一些風險性因素,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貸。經濟增速放緩過程中,這些風險是否會集中顯現,導致經濟「硬著陸」,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綜合現有各方面的情況看,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風險是可控的。根據國家審計署的報告,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國內生產總額和地方政府財力的比率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5. 實施十三五規劃,我國面臨著怎樣的國際環境因素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
第一,世界經濟增長格局變化趨勢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經濟持續低速增長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紀以來,新興經濟體開始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世界經濟呈現「東升西降」的態勢。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這一態勢更加明顯,發展中國家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世紀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來這種狀況出現了新的變化,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2%,2014年達到2.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和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將高於3%。
不過整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和歐盟復甦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興經濟體受到資金外流、商品/能源價格下跌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等影響,經濟增長放緩。未來美聯儲加息等將會進一步收緊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空間,增加其系統性危機爆發的可能。這些都意味著全球增長格局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此外,近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基本金屬價格等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各種工業製成品、生活日用品等價格相應疲軟。
第二,全球生產組織方式正發生劇烈變化,價值鏈中製造環節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但是主要從事低端環節。「十三五」我國製造業如何實現由全球價值鏈低端向高端攀升,這對作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第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低成本國家工業化使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雙重擠壓的形勢更加嚴峻。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製造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發達國家經歷了「去工業化」過程,勞動力迅速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製造業占本國GDP的比重和佔世界製造業的比重持續降低,製造業向新興工業化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製造業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推出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內容的「再工業化」政策,吸引高端製造業迴流,對我國製造業發展形成新的挑戰。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憑借低成本的初始稟賦條件,以代工方式與國際經濟接軌,吸納了數以億計的勞動力,並成為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全球新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將面臨發達國家和低成本國家雙重競爭壓力。
第四,全球投資和貿易的規則醞釀新變化,全球化進程面臨新的挑戰。隨著全球化一體化和區域化一體化的推進,全球投資和貿易規則正發生新變化。
第五,大宗商品價格將可能維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迴旋餘地,也給我國帶來了收入的相對增加。能源領域,主要是頁岩氣、頁岩油的開發推動了美國的能源自立,其對中東地區的原油依賴進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東的油氣資源走向歐洲市場,擠壓了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也導致了原油價格的暴跌。原油價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資源領域,礦石、大豆、金屬、橡膠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國需求減弱影響,以及傳統資源大國希望通過資源出口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一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也希望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的影響,價格下跌明顯。自2014年以來,礦石、大豆、金屬、橡膠等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平均跌幅超過15%。這種趨勢有可能繼續保持一段時期,將增大「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迴旋餘地,同時為我國帶來了成本節約的紅利效應,提高我國的相對收入。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環境
第一,我國將處於由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我國在2000年左右,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邁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2010左右實現了由從中低收入國家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接近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的標准。不過,無論是按照匯率法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標准,我國人均GNI在世界銀行所列舉的200多個國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數據),仍處於欠發達國家的地位沒有改變。
與此同時,隨著高收入社會的到來,人民群眾的需求將更高、更加多樣化,特別是對政府服務、對生態環境將更加關注。如何滿足這些日益增長多樣化的更高需求,將是我國「十三」時期乃至以後相當長時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第二,我國經濟處於增速的換擋期,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經濟更是以高於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的階段,特別是供給約束強化及房地產等長期需求峰值的到來,我國經濟正步入增速換檔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2%,其後逐漸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別增長7.7%和7.4%。「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不僅難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就是實現較高的個位數增長也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增長速度的下滑將有可能加劇財政金融的風險,短期內還會加大結構性的就業壓力。

6.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所面臨的問題

放眼世界,中國的發展,既面臨著大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方面,在和版平與發展權的進步潮流中,爭取較長時間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也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另一方面,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其實質是以經濟與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的壓力,如果不能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會拉大與發達國間的差距。
九年級社會第40頁

7.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環境有哪些主要特徵

(一)我國仍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將更為雄厚

(三)制度環境不斷完善和社會大局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保障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需要的國際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