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建設發展工作思路

經濟建設發展工作思路

發布時間:2021-03-12 19:28:07

『壹』 探討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路

開放並舉轉變。13年來,武漢經協區成績顯著:①區內聯台協作以招商引資為重點,進一步擴大了各地市的對內開放;⑦跨地區資產重組力度加強,提升了區域經濟協作的層次;⑧各地市在資源優勢方面實現了互補,增強了區域經濟實力;④區內建立了工作網路,聯合、協作正在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方向發展。據統計,13年來武漢經協區共完成雙邊、多邊經協項目8萬多項,總金額3000多億元。目前,武漢經協區成員已發展到湘、鄂、贛、豫4省28個地市,擁有口1.∞億,土地面積35萬平方公里。二、展苴未來.武漢經協區面臨新的發展態勢會議認為,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們發展經濟長期堅持的一項戰略方針。黨的XUEXIYUSItlJIAⅣ十五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地區經濟技術台作」,表明了在新世紀加強經濟技術台作的重要性。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而來,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所有國家都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壓力。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區域經濟組織也力求通過聯手台作保護共同利益,促進共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即將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中國經濟加快融經濟全球化進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國內各城市、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聯合發展、共同繁榮」顯得更加必要和緊迫。武漢經協區成員單位信陽、成寧、周口、十堰、黃岡、武漢等市的領導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們從多方面探討了以武漢為龍頭,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共同繁榮的途徑。三、加強聯台。促進武漢經協區共同繁榮會議提出,面向新世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運用新的觀念和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武漢經協區的聯合協作,促進各地市的共同繁榮。①聯台編制區域協作發展的總體規劃,找好區域整體開發,共同發展的基礎。按照實事求是精神,分期實施,抓好協作區。十五」期間聯合協作發展規劃。把區域發展規劃與各地市重點項目規劃有機銜接,聯合創辦一些跨地市、跨行業的項目和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的項目。⑦發揮各地科技優勢,盡.54∞∞年第n靴快形成新型的科技產業群體。湘、鄂、豫、贛四省以及與會的城市在科技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很好的合作基礎,還有一批很有發展前途的項目。可採取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進行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培育、形成強大的產業集團和新的經濟增長點。③進一步推動資產跨地區流動和重組,並在流動中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技術層次。鼓勵強強聯台,在區內的重要產業領域培育出跨地區大型骨幹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名特優新產品。④進一步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協作,提升經協區的輻射和集散功能。盡快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覆蓋經協區、輻射全國的物流中心;加快城市間的公路建設,早日形成區內城市問的高速公路網;加強水路建設.尤其要重視長江航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力爭盡早實現江海聯運;加強航空、郵政、電信的合作.盡快形成區內快捷、便利的航空、郵政、電信大通道。⑤進一步加強商貿、金融的合作。爭取盡快培育出一批如金融市場、勞務市場、科教市場、信息市場、人才市場等區域性大市場。加快金融業的聯合協作,發展電算業務,形成資金融通體系。④大力推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優勢。長江中游地區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十分豐富的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的廣泛開發和利用,經濟效益將是可觀的。要通過聯合協作,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擴大旅遊景點的知名度.重組優勢,形成多種形式的旅遊共同體。(

『貳』 請幫幫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思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也是最關鍵的任務在農村,在農業,在農民問題上。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基於這一基本國情,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深刻理解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高度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把解決「三農」問題始終不渝地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國在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實施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方略,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重大戰略決策。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從十六大到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黨中央進一步深化了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新階段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決「三農」問題的總的思路、措施、目標和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體現,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理念。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始終不渝地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切實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真正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都曾從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強調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注意對資本主義時代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及其發展趨勢的分析。特別是,他們首先把農民問題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問題提出來,從無產階級革命的需要出發研究工農聯盟問題,突出強調在農民占人口多數的國度建立和鞏固工農聯盟對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他們還從社會主義建設角度考慮如何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並且對未來社會農民、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前景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法德農民問題》是比較系統的闡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述,提出要解決工人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問題,必須要解決農民問題,要重視農民問題,特別強調工農聯盟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過程中和建立工人階級國家過程中的極端重要性。列寧從社會主義建設的高度認識到鞏固工農聯盟的重要性,發現必須重新探討解決農民問題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制定了新經濟政策,包括在農村發展商品經濟,鼓勵農民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力,組織自願結合的合作社。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沒有解決好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在相當程度上以剝奪農民的辦法來實現蘇聯的工業化。當然採取這個辦法,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然而二戰以後,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糾正,這也是蘇聯模式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正確處理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建國以後,毛澤東總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有一條教訓就是對農民剝奪太多,過少地考慮農民的利益。當然,毛澤東在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後來又恰恰離開了中國的實際,希望通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通過階級斗爭,來解決農民、農村和農業問題,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而改革開放之所以開局取得成功,關鍵是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打開了新的局面,農民開始富起來了。實踐證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工作重點在『三農』,難點在『三農』,關鍵在『三農』,突破點也在『三農』,出路還在『三農』」。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理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進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必然。

第一,關於現代化。現代化是包括農業現代化的全面的現代化。如果以輕視甚至犧牲農村、農業、農民的方式來推行工業現代化,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農民不滿意,農村發展滯後,農業發展落後,從而不可能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和黨中央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就是要走一條讓中國農民,讓中國人民都受惠的道路,就是要在具有眾多的農民、落後的農業、貧窮的農村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實踐已經證明並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第二,關於社會化。生產力現代化的核心問題是實現社會化的大生產,也就是生產力的社會化。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就是實現農業生產力的社會化,實現農業的社會化生產。而社會化大生產的突出特點是專業化、協作化,同時要求高新技術不斷滲透到生產力中去,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現代化必然要走社會化生產的發展道路,實現農業產業化、專業化、協作化,用高科技武裝農業,擺脫農村自給自足的、傳統的、封閉的、落後的小農經濟。

第三,關於市場化。生產力的社會化必然要求高度的市場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同時就是農業中的商品經濟代替自然經濟的過程,就是農業商品化、市場化的過程。農業市場化,就是通過市場經濟把整個農村、農業、農民聯系在一起,把城鄉、工農聯系在一起,使農村、農業和農民融入整個市場體系。農業現代化要求不斷提高農村的市場化程度,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要求農民由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個體勞動者變成從事企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勞動的現代農業的經營者和生產者。

第四,關於工業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工業化進程首先發端於城市和工業領域,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引起了農業企業化、資本化的發展,從而導致了一場農業革命,引起了農業機械化、良種化和化肥化,使得農業用工業的技術和組織形式進行生產,農業革命引起了農業工業化的進程。所謂農業工業化,就是農業要用工業化的辦法、用社會化生產方式組織起來。今天,農業不僅要走工業化道路,而且一定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工業化道路。

第五,關於企業化。現代化也好,社會化也好,新型工業化也好,最後要落實到企業化的生產組織形式上。農業現代化必須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適合社會化生產的現代企業模式。傳統自然經濟的做法,像豆腐房、榨油房、鐵匠房等組織形式都形成不了規模效益,必須有現代企業化的經營模式和生產組織形式,農業現代化一定要走農業企業化的發展道路。

第六,關於城鎮化。實行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市場化、工業化、企業化,最終結果是大大節約了農業生產的成本,節約了勞動力,這樣就會產生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往哪兒去?要靠工業化和城鎮化來吸納。一定要大力發展城鎮化,走城鄉一體化的道路。當然城鎮化要講科學發展。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傳統農業和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農業脫胎換骨,變成現代化的、社會化的、市場化的農業。一部分農民成為新型的現代農業的經營者、勞動者,一部分農民成為工業和其它產業的經營者、勞動者,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現代城鎮居民。農村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總之,實現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實際上就是要實現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化、市場化,實現農業的新型工業化、產業化、企業化,實現農村的城鎮化,農民成為與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會成員,這些都應該包括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中。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據有關資料說明,上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國民經濟「二五」、「三五」計劃時,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改革開放以後,至少在1982、1983、1984的三個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1號文件都有基本相同的提法。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黨的一貫提法。但是必須看到,這次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內涵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和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為進一步解決農業、解決農村和解決農民問題所提出的新理念,包括20字的基本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0字的要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說到底,概括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包括全面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總體布局。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把抓好「三農」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第一,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生產力為中心任務,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著力解決廣大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農業生產力水平有較大提高,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有明顯改善,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和各方面的實惠;第二,要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別是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權益;第三,全面進行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推進農村各方面制度的創新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第四,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第五,全面推進農村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基層黨支部和基層政權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第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一個全面的目標,又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把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善於做為農民服務的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立足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強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強調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義,著力解決農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以讓農民擁護、讓農民滿意、讓農民受惠為最高標准;第七,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要做到四個「創新」。即思維和觀念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組織創新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同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片面追求政績,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陷入形式主義,勞民傷財的誤區;一定要注意避免因傳統生產方式及其觀念的影響,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陷入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誤區;一定要注意避免高成本高代價高污染的舊的工業化發展模式,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陷入破壞生態、破壞文化、破壞環境的誤區。

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積極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指導思想。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能不能全面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三農」問題。

當前我國「三農」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難題:一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長期以來,我國的城鄉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城市發展很快,農村發展滯後。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在擴大。首先,我國城市和鄉村經濟發展、生產力發展的差距擴大,突出反映在糧食生產滑坡和經濟發展滯後上。當然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從2000年開始到2005年,糧食生產和經濟發展開始出現了良好的勢頭。其次,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就業保證上的差距也在擴大,突出表現為農民增收困難,農民貧困問題凸現,農村富餘勞動力難以安排。再有,農民看病難,吃葯難,受教育難,上學難,社會保障難,文化享受難,這些都反映了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與城市之間的較大差距。還有,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方面也顯著存在著與城市的差距。

二是農村本身發展的不平衡。首先是農村的區域差別,中西部的農村和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差別尤為明顯。其次,農村居民的貧富差距相當突出。此外,農%B

『叄』 武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是什麼

一、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可持續發展角度、人居環境以及發展的歷史角度看都非常必要,是完全可行的。

(一)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看。金昌市工業經濟實力較強,主要以有色冶煉加工為主。2009年,金昌市GDP達196.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 11.58億元,佔5.9%;第二產業155.68億元,佔79.4%;第三產業28.83億元,佔14.7%;其中工業142.93億元,佔GDP的 72.9%。武威是一座傳統的農業城市。2009年,武威市GDP達192.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3.5億元,佔27.8%,較金昌高2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73.77億元,佔38.3%,較金昌低4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65.52億元,佔33.9%,較金昌高19.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 48.65億元,佔GDP的25.2%,比金昌低47.7個百分點。兩市比較,武威一、三產業發達,又是河西的第一人口大市,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與以重工業為主的金昌市相比能形成較強的產業優勢互補。加強兩地經濟要素流動,促進兩地強強聯合,推動各自產業優化升級,是一個互利共贏的良策。

(二)從金武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金昌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型城市,因開采鎳而興起,在單個大型企業的基礎上擴展為城市,金川公司至今仍是金昌市最主要的經濟增長源,在城市經濟中佔有絕對優勢。2009年,金川公司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占金昌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4%,但非再生資源的資源衰竭特性和結構過分單一嚴重影響金昌市的生存和發展。金川鎳礦目前的保有儲量,使整個礦山的服務年限只有40年左右,為了避免陷入"礦竭城衰",確保金昌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必然趨勢,且刻不容緩。武威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和久遠的耕種歷史,是河西商品糧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加工利用的規模化發展水平較高,形成了一批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承接參與金昌市資源性城市轉型是武威發展的應有之義,金昌市金川公司也應主動融入武威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因此,促進金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從居住環境看。金川公司是一個國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對本地環境污染嚴重,2003年、2004年金昌市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標被列入"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近年來雖然環境有所改善,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排放量仍較高,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時,金昌市區四面戈壁,相較武威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且風沙大;而武威城區處在綠洲的中心,無污染,氣候宜人,人氣旺,適宜人們居住生活。所以從人居環境看,也需要金武區域一體化。

(四)從金武發展的歷史角度看。武威和金昌地理相連、山水相依、人文相親、血脈相通,歷史上,金昌屬於武威,古往今來,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密切的聯系,且金昌武威同屬一個生態區,兩地人民一直以來同飲一河水,共享一方資源,經濟上天然就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相同的人文地理和相親的歷史淵源為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獨特的便利條件。

二、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總體思路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變革思維,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超前的思維、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共同謀劃金武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加強長期協作、交流、溝通和融合,推動兩市組團發展;統一規劃,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互通有無,互促互進,實現區域化大發展;通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規劃與利用、農產品資源、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人力資源和環境、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產學研等七個方面的一體化,實現經濟大融合,帶動區域大發展,推進金武一體化,促進兩市共同繁榮。

三、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的方向和建議

金昌武威應聯合盡快申請省政府將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納入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成立領導小組,制定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有序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要求。武威、金昌有過統一地區的歷史,公路、鐵路、水電煤等公共基礎設施曾有過一體化雛形,當前推進武威、金昌的基礎設施一體化就更加容易。一要努力實現公共服務規劃一體化。要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借鑒美國大都市區域規劃組織(MPC)模式,將武威和金昌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規劃進行有效對接,研究出台《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規劃》,指導加快推進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二要積極推進交通網路一體化。公路上,要以國道312線為橫軸線,以省道212線為縱軸線,力爭金武高速公路年內開工建設,使武威到金昌的距離由85KM縮短為65KM,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永民公路的施工進程,論證建設金左高速公路,建立起內連蘭州、張掖,外接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努力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鐵路上,加快蘭州至張掖客運專線、金阿鐵路建設,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市區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鐵路交通網路。航空上,盡快申請、改造武威機場軍民兩用,並與金昌機場攜手開展金武空中通道。三是以兩市"同區號"為依託,加快推進信息一體化。按照科學規劃通訊設施建設,積極引導通訊運營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聯合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推進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力求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同溝同井同基站,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二)推進水資源規劃與利用一體化。武威、金昌水資源缺乏,並分布不均衡,污染及生態脆弱問題使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有限。保護和利用好水資源是兩市共同的責任。一是要嚴格執行《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有關規定,同一政策,同一標准,上下聯動,共同治理。二是要圍繞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在國家水利部和省委的領導和協調下,編制"金武區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用於指導金武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三是要解決好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劃分流域上游與下游責任以及水資源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等重大問題。

(三)推進農產品資源一體化。武威是農業大市,小麥、玉米、蔬菜等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產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供應及畜牧養殖基地,且農產品品種多,產量高,品質優,規模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而金昌市農業人口比重只有47%,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人口比重會更小,用43%的農業人口養活57%的城市人口,本地主要農產品供需會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必須從相鄰地區調用大量的農副產品來滿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可充分發揮武威的農業資源比較優勢,促使武威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將優質農產品,長期融入到金昌市的綠色通道,把武威打造成金昌市的" 米袋子"和"菜籃子"。

(四)推進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實現金武區域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必須立足於兩市資源條件、產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合理調整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區域布局,協調大項目的分布,加強產業之間的分工與協作,改變產業規劃上缺乏兩市間協調和互動發展的局面。一要工業經濟布局一體化。金昌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大,有色金屬、無機化工、能源加工等重工業優勢突出,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武威輕工業具有發展優勢,尤其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比較發達,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金武兩市在工業經濟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兩市要有統一布局,發揮各自的經濟發展優勢,相互帶動,尋找發展接合點,共同向省上爭取政策,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避免趨同發展。二要依託金川公司和鎳都實業公司發展武威工業。近年來,武威為發展地方工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大批工業企業,但卻忽視了與鄰近的"金娃娃"的合作。2009年,這兩個公司實現的增加值達123.13億元,是武威全部工業的2.5倍;實現的利稅總額達56.49億元,是武威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的13倍。因此武威應多做" 金娃娃"的文章,主動出讓土地,在武威建設"金川工業小區", 延伸這兩個公司的產業鏈,承接金川公司產業轉移。三要依託金昌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武威工業的輻射帶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除省會城市外,只批准了石河子,今年3月21日,金昌市已被國務院批准為甘肅省繼蘭州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此開發區達27平方公里,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重點開發新材料,延伸有色金屬、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鹼化工、煤化工六條產業鏈,武威應依託此開發區,根據本地條件有選擇地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擬將在武威建設的"金川工業小區"納入金昌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四要建立區域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及市場協調委員會,簽訂一系列促進產權市場聯合的協議,進而推動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五要吸引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參與武威城市建設和重大項目招投標,從而促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五)推進人力資源和居住環境一體化。從人口狀況來看,武威是人口大市,2009年,武威市常住人口達191.83萬人,是金昌市的4倍,由於人流的相對集中,可帶動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發展,具有人口大市的武威可充分發揮人口資源的輻射優勢,促進金昌武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發展。由於金昌市環境污染嚴重,氣候條件差,四面戈壁,因此,金昌市居民選擇鄰近的武威居住是必然和現實的選擇。從金昌和武威的歷史沿革看,1981年之前,武威金昌同屬一個地區,金昌有大量的武威人,這些土生土長在武威、對武威有深厚故鄉情的人們,習慣並喜歡住在武威,生活在武威,目前已有大批金昌人在武威買了住房,加之金川公司在3年內要拆遷改造50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樓。因此武威應順應時勢,在金武公路入口處給金川公司和金昌市出讓兩塊土地,在武威開發建設"金川住宅小區" 和"金昌住宅小區",力爭把武威打造成為金昌的生活基地。通過創造武威"窪地"效應,積聚項目、產業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六)推進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一體化。武威旅遊資源豐富,金昌有高度的工業文明,可以發展工業旅遊,兩市又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傳統和靠近青海、寧夏、內蒙等的地緣優勢,應以"合作、共贏、共享"的理念形成區域統一旅遊市場。一是探索和建立兩市旅遊合作的有效運行機制。用於指導建立區域內共同旅遊市場、整合旅遊市場資源與信息、建立旅遊市場網路,形成利益共享的旅遊合作發展模式。二是在旅遊產品上塑造兩市旅遊整體形象。以兩市特有的旅遊資源共同打造"生態游"、"人文游"、"工業游"、"民族游"等旅遊品牌。三是在旅遊市場開發上,要把兩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遊資源整合,打造幾條跨區域的金武一日游旅遊線路,開發反映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四是開發體現休閑、度假性質的高端旅遊產品。開發集觀光、會展、商務、博覽、休閑等為一體的旅遊產品,實現旅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五是立足現有基礎重點發展傳媒、出版、文體娛樂、文博會展等產業。充分發揮兩市主要媒體的廣泛影響力和強勢地位,整合現有傳媒資源,在金武電視新聞中互播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武威日報和金昌日報開辟專欄,互印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推動廣電和報業的聯合與重組,培育更強勢的傳媒龍頭和大集團,興辦傳媒文化產業園區,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條件、服務、政策和人文環境,在資源共享中不斷開發品位高、影響大的文化產品。

(七)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武威、金昌兩市有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少,自主培養人才的能力較弱,這是制約兩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推進兩市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一要在突出發展自己優勢項目的基礎上,實行自主創新合作戰略,加快科研信息、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協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二要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一方面積極鼓勵大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關系,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金武首先要打破戶籍管理制度,在兩市的省級示範性中學相互招收兩市品學兼優的學生,促進兩市教育一體化。三要就地轉化科研成果。積極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科技產品的應用,探索設立專項基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四要加快建立兩市聯合的專門人才的培訓、引進、留住機制。金川公司每年需新增技術人才約1500人,而金昌市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雖然達3000多人,但因專業不對口,無法滿足金川公司的需求,因此武威職業學院要與金川公司主動聯合協作,把武威職業學院作為金川公司的技工培訓基地,達到互利共贏。五是實現剩餘勞動力轉移一體化,實現"金武經濟圈"內剩餘勞動力轉移優先政策,最大限度優先使用圈內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肆』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思路有哪些

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未來時期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贏得未來的關鍵抉擇。圍繞「十二五」
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經濟發展「快而不優」,經濟規模「大而不強」。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從國內外現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考量,轉變經濟發
展方式已是當今政府和社會共同面對的重大使命。「十二五」時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面對種種制約和困難,必須明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思路。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而道遠

記者:黨的十七大會議以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了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關鍵性話題。「十二五」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那麼,在您看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體現在何處?

辜勝阻:「十二五」經濟工作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轉變發展方式。之所以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因為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我
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不符合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訴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舉世矚目,我們的競爭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
術、低價格、低利潤以及低端市場,依靠這「五低」創造了經濟增長的輝煌成績。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卻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這樣,
我們發展的結果是:經濟規模很大,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強」;增長速度很快,改革開放30年來平均速度達到9%,但是「快而不優」;雖能快速提
升GDP,卻無法創造高利潤;雖可大量生產商品,卻無法創造品牌;雖可吸納大量就業人口,卻無法大幅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和福利。中國要走向真正的世界強國,
這種傳統發展模式必須轉變,要向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導、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記者: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國家採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的成效如何?

辜勝阻: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國家始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採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
施。在擴大內需方面,國家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以刺激居民消費需求;出台《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行業和領域,以擴大民間投資需求;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在調整經濟結構
方面,國家加大了淘汰落後產能的步伐,通過銀行信貸政策、財稅政策等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出台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培育發展節能環保、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等。從實際效果來看,我們在淘汰落後產能、
發展新能源等方面成效顯著。但是,從國民經濟整體上來看,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還占據著主導性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快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任重而道遠。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幾大難點

記者:十七屆五中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時間上非常關鍵,在難度上也更大。在您看來,在未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面臨哪些難點?

辜勝阻: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由此表明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提出了多年,也採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進展還是比較緩慢。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同時也是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極其不穩定不確定的復雜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
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我們一方面要在復雜的格局中保持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
方式,這其中將面臨諸多「兩難」問題。

一要處理好房地產調控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既要有效遏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又要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減弱經濟增長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當
前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僅使住房這一民生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來房市的風險。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勢在必行。同時,房地產業是各行各
業開發的先導,綜合性強,關聯效應大,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房地產業既是支柱產業,同時也是民生產業。

二要處理好收入分配改革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既要提高勞動者收入,又要防止短期內企業生產成本增長過快影響企業發展。當前,我國企業尤其是中
小企業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利潤比刀片還薄」,同時還面臨融資困難、用工艱難、市場萎縮、負擔沉重、成本攀升等問題。勞動者工資與企業生產成
本直接掛鉤,勞動成本的過快上漲會降低企業利潤空間,最終不利於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但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要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轉變經濟
發展方式、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體面勞動和尊嚴生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穩步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勞動者收入報酬。

『伍』 我國經濟發展主要借鑒了哪個國家的發展經驗發展思路是什麼

主要是借鑒了日本的發展經驗。日本70年代就是以招商引資為主,進行自主開發,然後不斷的淘汰落後產能,向不發達國家擴散,比如中國。中國也是依葫蘆畫瓢,先引進外資,用市場換技術,然後自主研發,許多跨國企業都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不過因為中國的勞動市場和消費市場太大,因此淘汰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速度緩慢,向不發達國家擴散落後污染產能的速度也慢了不少。還有就是八十年代日本的房地產發展極度膨脹,據說日本東京的地皮就可以買下美國國土。中國也與其相似。因此中國的未來就是日本的現在。

『陸』 2010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什麼

六大任務
一、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要突出財政政策實施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要保持投資適度增長,重點用於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要加強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要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著力提高信貸質量和效益。要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范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託,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一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要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壯大縣域經濟。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三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抓緊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推進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要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五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
要堅持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增加涉農補貼規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擴大農村需求,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要鞏固農產品保障供給能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水平。要搞好主要農產品市場調控,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對農民創業的金融和財稅支持,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要大力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強水利特別是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推進電網改造、飲水安全、農村道路等建設。要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改進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強化鄉村正常運轉的財力保障,培育農村新型金融組織,解決好農村融資難問題。要推動農村改革創新,加快健全有利於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農業經營體制,引導家庭經營向生產集約化方向發展,鼓勵農戶運用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發展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定信心、銳意改革,統籌兼顧、綜合配套,加強調查研究和戰略規劃,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是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深化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扎實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二是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對經濟服務功能。要加強金融監管機制建設,改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和服務,繼續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三是進一步優化所有制結構,完善市場競爭機制。要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要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發展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放寬市場准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五、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要堅持開拓國際市場和擴大國內市場並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健全開放型經濟體系。一是努力促進出口穩步回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提高出口產品檔次、附加值、競爭力,繼續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努力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二是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提高引資質量。要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堅持以我為主、擇優選擇,積極穩妥推進服務業開放,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三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要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協力共建和優勢互補,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加快完善境外投資促進體系。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堅定不移加以推進。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各種服務業加快發展,積極鼓勵和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各級政府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創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業機會。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對低收入群眾的幫扶救助力度,提高城鄉低保標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水平,抓緊制訂實施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深入扎實地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各項工作。加快落實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棚戶區改造。要優先發展教育,改善教育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好睏難家庭子女上學問題。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領域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和產品創新,精心組織和辦好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

『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也是最關鍵的任務在農村,在農業,在農民問題上。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基於這一基本國情,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二,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與之相適應的分配方式.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對外關系,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四,堅持黨的領導,依靠人民群眾.五,發展國有大中型企業支柱地位,進行技術改革和管理創新.

閱讀全文

與經濟建設發展工作思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