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依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轉型具有什麼特點
你的問題是不是?
——鄭杭生《中國和西方社會轉型顯著的不同點》
(3)依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轉型具有什麼特點?中國的社會轉型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10分)
贊成觀點一:從羅斯福新政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社會矛盾,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等四個方面進行論述。(12分)
擴張有利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世界市場的拓展;工業革命使機器化大生產基本取代手工工場生產,有力推動了工業文明的形成。(6分。答出兩點即可。) (3)特點:全方位(系統性)轉型,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相結合。(4分)
影響:有利於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有利於促進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有利於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適當給分。)
㈡ 依據材料三,概括歸納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有哪些 1957年工農業
中國執行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中國完成了農業合作化;/,開始改變了中國經濟文化極其落後的面貌。左右,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1953年到1957年
㈢ 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是某老師所繪的《唐蕃關系
(1)形式:和親(或聯姻)和會盟(4分)。藏族(2分)。 (2)特點:出現民族大融合盛況(2分)。 原因:元朝實現了全國大統一;元代疆域空前遼闊(2分。) (3)原因:①大、小和卓發動叛亂分裂祖國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違背廣大人民的意願。②乾隆帝反分裂態度堅決果斷,舉措得當。(3分) 意義: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新疆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3分)
㈣ 圖一 圖二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歸納小農經濟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
(1)特點: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2)經濟結構特點:小農經濟逐漸解體;近代工業出現;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形成原因:西方工業文明沖擊。 (3)好處: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問題:隨著生產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經營中因土地規模過小而效益不高的問題日漸突出(種地不賺錢);不利於先進技術的推廣使用;城鎮化發展中,強行多佔農民耕地;頻繁調整土地,經營預期不穩定,不利於投人增加。 (4)農民認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錢。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經濟意識增強。 |
㈤ 根據材料一分析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展有什麼新特點
1.在隋唐時期的里坊制度在明清時期已經徹底消失,商業區不再受限制,這無異於極大大促進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2.專業的商業管理機構,規范了市場; 3.皇宮集中分布,給予了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空間; 4.宵禁制度的取消,也有利於擴大城市經濟運行的時間; 5.農業的發展為城市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大量城市常住居民出現,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對城市的用地需求加大。人口的增多對也對城市的基礎設施一定的要求,這就促使城市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同時也擴大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因為市場擴大了。 6.城市由於是當地商品交換的集散地,會拉動相關地區經濟和產業的發展。 7.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㈥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在生產資料
(12分) (1)特點: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起來;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優先發展重工業。(任答兩點4分) (2)原因: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了當時生產力水平;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提出的目標不切實;左傾錯誤.(任答兩點4分). 認識: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注重協調發展。(任答兩點3分,答三點4分)
㈦ (13分)新中國不同時期的經濟政策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某時期
(1)正確的方針保障(「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1分)生產關系改革的促進(三大改造為工業化建設提供了保障;(1分)借鑒蘇聯的經驗(蘇聯的支持和援助、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高漲等).(1分) (2)「缺點和錯誤」:國民經濟比例失調。(2分) 理念:既要借鑒蘇聯的經驗,又要破除對蘇聯的迷信;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2分) (3)國際因素:兩極格局解體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世貿組織是推動經濟全球化重要力量。 國內: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2分 (4)黨和政府的決策;基本國情;國際形勢的變化等.(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㈧ 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我國古代農業經濟有何特點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 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 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 ——白居易《朱陳村》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 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 鬻子女以償債者。 ——晁錯《論貴粟疏》
材料三 由國家政權直接掌握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 是一種國有土地所有制形式,當時被稱為 「公田 」 或者 「 官 田」。這部分土地由國家經營,或用於封賞和對百姓授田。它 是舊土地制度的遺存形態,唐宋以後數額越來越少,但一直存在。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外,就是地主土地所 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有多種來源。隨著時間的推移, 土地兼並成為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
(1) 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我國古代農業經濟有何特 點? (2)根據材料一說明小農經濟的經營方式有何特點? (3)根據材料二說明小農經濟為何具有脆弱性? (4) 材料三中涉及的土地所有制有哪些類型?發展趨勢如 何?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於認真閱讀材料,從材料提供的信息中去歸納答案。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國傳統的以自給自足 為主要目的的經濟形態;材料二則體現了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脆弱性,農民的收益不僅不穩定,而且還要遭受來自封 建國家的各種盤剝,一旦外在環境發生變動,它對於這種變動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材料三涉及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發展 趨勢,只要從材料中認真尋找出來概括即可。
[答案 ]
(1)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2)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是主要的形態,生產的目 的是為了滿足自身需要和交納賦稅。 (3)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過於沉重的壓 迫使小農經濟十分脆弱。 (4)國有土地所有制、自耕農(農民)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 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佔主導地位,且日益發展,而 另外兩者則相對萎縮。
㈨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
(1)基本特點:①南方是全國的經濟重心。②長江沿岸和沿海地區經濟發達。③江浙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④形成許多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城市。(2分) (3)三者關系:①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經濟作物的擴大,為手工業提供了原料來源。②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及其商品化趨勢,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商業的繁榮反過來又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④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動(促進)的辯證關系。(6分)
㈩ (11分)某些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了鮮明的階段特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朝時期值得注
(1)城市的經濟抄功能大大增強,商業活動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和政府的監控;農村集鎮興盛;海外貿易更加興盛,港口城市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答出任意2點即可,2分) 理解:沒有實現封建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邁進。(2分) (2)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官營手工業相對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系)(4分) (3)①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②民族資產階級倡導振興實業;③政府鼓勵興辦實業。(3分)
與依據材料歸納這一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