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特區

經濟發展特區

發布時間:2021-03-13 00:24:58

㈠ 五大經濟特區排名

1深圳(2020平方公里)
2珠海(1687.8平方公里)
3廈門(1565平方公里)
4汕頭(2064平方公里)
5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廣東四小虎指1980年代廣東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南海、順德、東莞、中山,當時是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的象徵。2005年「四小虎」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公認的人均GDP5000至8000美元的「發展門坎」。所謂小虎,是指跟深圳這樣的大經濟特區相比,它們的城市基礎設施規模、人口規模等較小,而實際的外向型產業規模並不小。

特區分布
1979年建立4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1988年又把海南島作為經濟特區。
深圳(2020平方公里)
珠海(1687.8平方公里)
廈門(1565平方公里)
汕頭(2064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2008中國城市GDP排名

04、深圳市:副省級 3532.88 10.5% 中國GDP最高的非直轄市及省會城市 (特區)
10、佛山市:地級市 2106.30 17.0% (2虎)
18、東莞市:地級市 1736.66 16.0% (小虎)
57、廈門市:副省級 720.20 15.0% (特區)
64、中山市:地級市 686.35 12.0% (小虎)
83、汕頭市:地級市 467.85 11.5% (特區)
84、珠海市:地級市 462.17 12.0% (特區)

㈡ 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

㈢ 經濟特區的發展及變化。

中國經濟特區發展歷程及變化:
1979年7月,黨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出口特區,後改名為內涵更豐富的「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向全世界宣布:社會主義中國創辦了經濟特區。美國《紐約時報》驚嘆,「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特區「摸著石頭過河」,但「探索者」也受到爭議。1984年,鄧小平決定到特區去看一看。看到深圳由過去「水草寮棚」的漁民村變成「家家萬元戶、戶戶小洋樓」,看到企業開發的計算機軟體,看到「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鄧小平欣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珠海經濟特區好」。在廈門,他又要求「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當年,國家進一步開放天津、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接著開辟「長三角」、「珠三角」,福建「廈漳泉」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又增設海南經濟特區;1988年5月,在「中關村」成立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高科技園區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0年4月,更是作出了開放、開發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
1992年,鄧小平再次來到特區。「特區姓『社』不姓『資』」、「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在經濟特區,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經濟特區這一「最大的解放思想、最大的改革開放」,正是我們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實踐依據。
中國經濟特區發展成就
我國的經濟特區藉助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率先實現了經濟上的初步起飛,不僅成為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重要基地,而且為改革開放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推進發揮了示範效應,並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
(一)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現代化建設的示範區」。
主要表現在:1、經濟實力迅速增強;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3、進出口貿易額持續增長;4、積極利用外資帶動經濟發展
(二)率先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為了適應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特區運用國家賦予的經濟自主權,不斷沖破傳統舊體制,實行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在全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起到「試驗田」的作用。
除此以外,經濟特區在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方面作用顯著,尤其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的建立對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形成起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經濟特區為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和保持繁榮穩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特區取得的巨大的發展成就,一方面堅定了香港、澳門回歸的信心;另一方面經濟特區在開放過程中通過與香港、澳門的貿易投資、優勢互補,形成了互利共贏的關系。
中國的改革開放沒有完成,中國特區的歷史使命沒有完成,中國的經濟特區已經把「創新、和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
內容標准:
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閱讀測試:
深圳等經濟特區三十年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表現在
①是「現代化建設的示範區」
②是我國「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③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
④為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和保持繁榮穩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㈣ 中國五大經濟特區是哪些

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一、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二、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三、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四、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57.92萬人。

五、海南:簡稱「瓊」,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 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省內的三沙市是中國地理位置最南、總面積最大(含海域面積)、陸地面積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級區劃。海南省下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25.76萬人。

拓展資料: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參考資料:經濟特區_網路

㈤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是哪四個

中國的四個經濟特區有4個,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中國建設和發展經濟特區的基本經驗主要有:

  1. 完善投資環境,包括完善投資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前者為基礎設施結構中以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煤氣、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為主體的「七通一平」等;後者包括政治條件(政治、社會、政策等的穩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經營條件(貨幣和物價、外匯管制、金融、信息服務和自主權等狀況)、人口素質和市場、政策優惠(稅費等)等。

  2. 外引內聯有機結合,發揮特區的「四個窗口」(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和兩個扇面輻射(對內和對外)的「樞紐」作用。

  3. 努力探求建立一種靈活而有效地適應國際市場規律的特區經濟體制模式。為此,需在計劃管理體制、企業管理體制、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流通體制、價格體制、勞動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以及財政金融體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 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 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 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 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 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㈥ 中國五大經濟特區按時間成立的順序是什麼樣的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6)經濟發展特區擴展閱讀:

中國建設和發展經濟特區的基本經驗主要有:

①完善投資環境,包括完善投資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前者為基礎設施結構中以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煤氣、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為主體的「七通一平」等;

後者包括政治條件(政治、社會、政策等的穩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經營條件(貨幣和物價、外匯管制、金融、信息服務和自主權等狀況)、人口素質和市場、政策優惠(稅費等)等;

②外引內聯有機結合,發揮特區的「四個窗口」(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和兩個扇面輻射(對內和對外)的「樞紐」作用;

③努力探求建立一種靈活而有效地適應國際市場規律的特區經濟體制模式。為此,需在計劃管理體制、企業管理體制、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流通體制、價格體制、勞動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以及財政金融體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

㈦ 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

經濟特區是指一國在其海關邊境以內劃出的,實行免除關稅以及其他財政與金融方面的優惠待遇,從而達到促進出口以及其他各種經濟目的一定范圍的區域。經濟特區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自由貿易區、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
自由貿易區是在關境以內劃出的,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徵關稅,並且允許在港內或區內進行商品的自由儲存、展覽、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以促進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一個區域。
保稅區是指由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准注冊的特定地區和倉庫。在保稅區內,外國商品可以暫時不繳納進口稅,在區內可以進行儲存、改裝、分類、混合、加工和製造,從區內再進行出口,亦不需要繳納出口稅。
出口加工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港口或臨近港口與國際機場等地方劃出的,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較好的投資環境,從而鼓勵國外企業進行投資,生產以出口為主的製成品,達到促進出口的目的的一定的區域范圍。

㈧ 經濟特區是怎樣發展來的

經濟特區在國外亦叫加工出口區,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劃出一個面積不大,交通方便的地區,在那裡提供免惠待遇和便利的條件,吸引外國投資,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和原料,或進口原料,比較集中地發展加工出口工業。加工出口區對發展中國家引進新技術,發展加工工業、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發展經濟起著一定作用。而發達國家的企業、商人和跨國公司等,也把加工出口區當作輸出資本、降低成本、享受優惠、獲取更高利潤的場所。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海南省的海南島,設立了經濟特區,這幾個經濟特區利用特區優勢,依託內地,面向海外,以產品加工、貿易、科技成果、資金和其他資源為紐帶,外引內聯,使內地——特區——國際三點聯成一線,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贏得競爭優勢。

㈨ 中國有幾個經濟特區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下面,我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座城市。

最後是汕頭。汕頭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的美譽,也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也是著名的僑鄉。汕頭這座城市地處沿海,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沛,水資源豐富。值得一提的是,汕頭的礦產資源也很多,還擁有著強勁的風力資源,南澳島是全國三大風力發電場之一。

總而言之,以上四座城市就是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特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