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經濟,需要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支撐中國經歷未來發展的五大驅動力分別是什麼
一、去產能,促進供求新平衡。
無效供給的「減」,換來有效供給的「加」。「鋼鐵行業受益於國家去產能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締地條鋼,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合規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文兼武表示。
二、去庫存,城鎮化以人為本。
去庫存不只是賣房子,還要順應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堅持以人為本,將去庫存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擴大0.4個百分點。
三、去杠桿,引導資金進實體。
實現高質量發展,去杠桿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而是有保有壓,讓實體經濟沐浴更多陽光雨露。「今年銀行對我們的總授信額度增加30%,公司上下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江蘇驃馬智能裝備公司董事長季松林說。
四、降成本,轉型步伐更輕快。
擴大減半徵收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清理能源領域政府非稅收入電價附加……今年,減稅降費「紅包」一波接一波,全年減輕社會負擔超萬億元。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同比各減少0.26元、0.25元。
五、補短板,日子越來越舒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發展短板加速補上。1—11月,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3.6%、23.3%和16.6%,快於全部投資16.4、16.1和9.4個百分點。
(1)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有哪些擴展閱讀:
基本路徑是:
堅持以新技術為驅動。聚焦前沿技術,打破轉化壁壘,讓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堅持以新組織為主體。推動各類創新組織、創新企業迅速成長,培育扶持一批獨角獸企業,聚集一批新經濟領域高端領軍人才。
堅持以新產業為支撐。順應新產業發展趨勢,推動工藝流程、產業場景、創意設計和生產要素組合再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造一批新經濟聚集區。
堅持以新業態為引擎。推動信息技術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聯網+」創新聯盟,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精準醫療、互聯網教育、IP經濟等新業態。
堅持以新模式為突破。加速發展平台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共享服務模式,積極引入共享經濟企業在蓉設立分支機構。
「五新」之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表現形式,新技術、新組織是驅動力量,共同構成集成、協調、系統的新經濟發展路徑。我們要准確把握戰略目標和基本路徑,明確新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
2. 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最要驅動力有哪些
我覺得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同世界接軌以及技術革新內,廉價勞動力時會對經濟增長容構成一定的影響,但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我覺得市場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我覺得目前廉價勞動力這個因素正在降低影響力,廉價勞動力主要是個收入分配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收入分配來著手。 這個驅動力消失後中國經濟增速會有一個明顯的調整期,但一定能找到自己未來長期發展的新動力。
3. 中國經濟到底該往那方向發展,中國市場最大的驅動力是什麼
經濟的發展靠三駕馬車
1.出口。
把過多的產能過剩通過出口消化。所以造成了目前的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我們不是像德國一樣藏匯於民,都給國家兌換去了。造成紙幣過度發行,通貨膨脹就有他的功勞。通脹了老百姓的財富就被稀釋了。外匯局還說外匯不是全民的財產。
2.投資。
投資貢獻佔了我國GDP的50%,特別是房地產,推到房子是GDP,重建也是GDP,發達國家從來沒有以這個為基礎發展經濟的。因為這是最低效率的GDP,今天建了房子,明天就不再產出,但是政府為何樂此不疲?每次經濟危機都要搞投資?你這個投資並不是投資在高科技,新技術實體企業了,而是基礎建設。因為政府是「國土的代理人」,地方政府靠賣地斂財,公權力對土地的控制,造成供應層面根本無市場可言,這就是房價奇高的原因。泡沫的積累是因為每次投資必然是地產。在發達國家,居住是人最基本的權利,所以不拿居住來當成一個發展甚至是斂財的工具。過度的投資造成了房地產的泡沫,重復建設的浪費,地方政府的貪腐,環境資源的惡化。
3.消費。
這個項目佔了發達國家GDP的60~70%。而我國是29%左右。你覺得你10年之前與今天的生活有什麼變化?除了物價高了,壓力大了,還有什麼呢?表象上錢多了,可是也毛了。你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財富多了,讓大家享有更多的物質財富而已。可是我們的成果呢?賺了點錢財富的蛋糕寧願去搞過度的投資,也不分點蛋糕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老百姓的居住,醫療,養老解決了。老百姓就敢花錢了,消費也就上去了。經濟才能健康,因為經濟就像流水,不流就成了死水,要流動起來,要靠消費拉動才是最科學的,這也是GDP發展的最終目的,物質服務被創造出來就是讓人們消費的。
我國拿出6000億人民幣就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這部分錢只是相當於「三公」中的公款用車的錢!我國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其他發達國家全部用來蓋廉租房,公租房等。因為你這是賣的國民的土地,出讓金必須有義務提供廉租租來解決老百姓的基本居住權力。美國是100%用於的。新加坡全民無論你什麼工資,只需要拿出年工資的6倍就賣給你房子,而不是看誰錢多。
而在我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反而在居住上搞"市場"了,不跟國際接軌了,發達國家是解決了所有人的基本居住的前提下。高檔的居住才推到市場!你前提沒滿足。
綜上所述。接下來,如果不在根本上偏重於GDP是用來提高人民的生活的,而不是搞投資的,更不是用來提高「三公」的。投入如果不用再實體企業上,不用在科研上,不用再提高勞動生產力上。而只是用在「既得利益集團」相關利益的行業上。那麼,中國經濟問題只會越來越大,環境越來越壞,競爭力越來越差,人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社會越來越不公!
4.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驅動力是什麼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驅動力是:消費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改革、對外開放。
2015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消費升級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旨在通過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給的力量。
近幾年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比上年同期上升2.8個百分點。其中居民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7%,比上年同期上升1.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繼續升級換代,消費對增長起著基礎性作用,是主要驅動力。
(4)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時代經濟強國方略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並強調,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央黨校周躍輝的新著《新時代經濟強國方略》一書,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對「如何快速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這一戰略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論述。
《新時代經濟強國方略》一書以寬闊的視野、獨到的分析和嚴謹的推演,既系統地回顧和總結了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及王朝盛衰演變歷程,又對英國、美國、德國等經濟強國崛起的歷程和啟示做了深刻闡述。
同時,針對我國邁向經濟強國征程中所需制定的一些發展戰略也做了深入闡釋,這對於指導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走向、進行重大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5. 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五大驅動力分別是什麼
我覺得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同世界接軌以及技術革新,廉價勞動力時版會對經濟增長權構成一定的影響,但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我覺得市場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我覺得目前廉價勞動力這個因素正在降低影響力,廉價勞動力主要是個收入分配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收入分配來著手。 這個驅動力消失後中國經濟增速會有一個明顯的調整期,但一定能找到自己未來長期發展的新動力。
6. 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驅動力在哪裡
經濟的發搜索展靠三駕馬車
1.出口。
把過多的產能過剩通過出口消化。所以造成了目前的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我們不是像德國一樣藏匯於民,都給國家兌換去了。造成紙幣過度發行,通貨膨脹就有他的功勞。通脹了老百姓的財富就被稀釋了。外匯局還說外匯不是全民的財產。
2.投資。
投資貢獻佔了我國GDP的50%,特別是房地產,推到房子是GDP,重建也是GDP,發達國家從來沒有以這個為基礎發展經濟的。因為這是最低效率的GDP,今天建了房子,明天就不再產出,但是政府為何樂此不疲?每次經濟危機都要搞投資?你這個投資並不是投資在高科技,新技術實體企業了,而是基礎建設。因為政府是「國土的代理人」,地方政府靠賣地斂財,公權力對土地的控制,造成供應層面根本無市場可言,這就是房價奇高的原因。泡沫的積累是因為每次投資必然是地產。在發達國家,居住是人最基本的權利,所以不拿居住來當成一個發展甚至是斂財的工具。過度的投資造成了房地產的泡沫,重復建設的浪費,地方政府的貪腐,環境資源的惡化。
3.消費。
這個項目佔了發達國家GDP的60~70%。而我國是29%左右。你覺得你10年之前與今天的生活有什麼變化?除了物價高了,壓力大了,還有什麼呢?表象上錢多了,可是也毛了。你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財富多了,讓大家享有更多的物質財富而已。可是我們的成果呢?賺了點錢財富的蛋糕寧願去搞過度的投資,也不分點蛋糕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老百姓的居住,醫療,養老解決了。老百姓就敢花錢了,消費也就上去了。經濟才能健康,因為經濟就像流水,不流就成了死水,要流動起來,要靠消費拉動才是最科學的,這也是GDP發展的最終目的,物質服務被創造出來就是讓人們消費的。
我國拿出6000億人民幣就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這部分錢只是相當於「三公」中的公款用車的錢!我國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其他發達國家全部用來蓋廉租房,公租房等。因為你這是賣的國民的土地,出讓金必須有義務提供廉租租來解決老百姓的基本居住權力。美國是100%用於的。新加坡全民無論你什麼工資,只需要拿出年工資的6倍就賣給你房子,而不是看誰錢多。
而在我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反而在居住上搞"市場"了,不跟國際接軌了,發達國家是解決了所有人的基本居住的前提下。高檔的居住才推到市場!你前提沒滿足。
綜上所述。接下來,如果不在根本上偏重於GDP是用來提高人民的生活的,而不是搞投資的,更不是用來提高「三公」的。投入如果不用再實體企業上,不用在科研上,不用再提高勞動生產力上。而只是用在「既得利益集團」相關利益的行業上。那麼,中國經濟問題只會越來越大,環境越來越壞,競爭力越來越差,人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社會越來越不公!
7. 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有哪些
近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廉價生產資料成為世界工廠,但是版最近我們發現,從權人民幣升值開始,中國的外貿經濟每況日下,甚至出現出超,縱觀其原因中國的人口福利即將結束,中國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國實現轉型的的動力日漸顯得乏力,歸其原因就是對國內市場的長期忽視,市場潛力沒有得到深入的開發,房子,醫療,教育,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嚴重影響中國人的消費支付能力,中國市場巨大,但是長期受到壓制,形成一個畸形市場,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驅動力無可厚非就是國內市場,我們有著巨大的人口和GDP,我們有著巨大市場潛力,國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國家,人口老齡化日漸嚴重,積極增長緩慢,潛力已經不打了,而新興發展中國國家,正處於成長前期,市場孕育還需時日,中國市場正好填補這塊空白,中國企業應該審時度勢,向外國企業學習,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把握機遇,贏得未來
8. 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最要驅動力有哪些 為什麼這些重要驅動力被認為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動力有以下講解:
第一,政策的大方向正確。中國政府在1978年開始打開國門,實行貿易自由和吸引外資,政府預算做得較好,同時進行了一些土地和農村改革,並嘗試法制改革。
第二,女性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驅動力——但西方對中國女性影響家庭預算缺乏理解。其實,中國女性不僅在自己家裡擁有決定權;而且,當她們與父母同住或住在同一個小區時,她們也替父母做購物決定。
許多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印象受到《末代皇帝》等電影的影響。這些片子描寫了中國古代女性的處境,她們幾乎就是奴隸。但這早已經過去了。如今,中國女性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約一半,而在上世紀50年代僅佔20%。她們的受教育機會大大增加,並且進入白領勞動者群體。在我自己的公司,女性員工是男性員工的3倍。她們在奢侈品上的消費絲毫不亞於男性。
當前經濟不景氣,美國女性都已壓縮開支,而中國女性的消費支出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但中國女性消費者也在改變消費習慣,變得較少輕率和沖動。對於試圖向中國女性賣東西的外國公司來說,了解她們的想法以及心願至關重要。
通常,一名中國女性出去購物時會像以前一樣花掉100美元,但她現在不是買10樣東西,而是6件更貴的商品。她會挑選可每天使用的手袋,而不是每月可能只穿一次的衣服。她想要用得更久的化妝品。她會盡量減少沖動購物,在購買前花更多時間瀏覽博客和網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
中國女性在房產、電視機等家庭大宗消費的決策中,發揮重要影響力。通常認為購買汽車或電視機的最終決定權在男性,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女性已擁有平等的發言權。絕大多數中國男性還表示,涉及房子戶型或超過一定價格的采購需要得到妻子的批准。在上海,我們發現許多女性掌控家庭財政大權,銀行賬戶上寫著她們的名字,丈夫則按期從妻子那裡領取零花錢。
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是
主講人簡介 田雪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全國社科規劃人口學科組長、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成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田雪原在人口理論撥亂反正、人口發展戰略、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家庭經濟與生育、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發表了有獨到見解和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出版專著28部(含主編),發表論文500餘篇、研究報告50餘篇。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1991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IBC)授予「國際知識分子名人」;1995年被美國傳記協會(ABI)載入「世界五千名人錄」;1996年獲中華人口獎(人口最高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00年獲國家圖書獎;2003年獲「第六屆中國民族圖書獎一等獎」。
提高教育素質是關鍵。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實現人口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提高人口教育素質是關鍵。這一點,我稍微多講一點。人口素質我前面提到了,包括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健康所具有的價值,這些價值的形成都離不開教育,教育是我們提高人口素質的中心環節。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教育素質的提高是顯著的。在各種受教育的人口比例變動中,總的趨勢是教育程度越高比例提升越快。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我們確實發展得很快,去年制訂「十一五」關於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我們也了解到高等教育的發展確實是我們不可想像的,特別是我們實行擴招,現在高等學校的數量和學生人數是多少倍的增長,今年高考的人數突破一千萬,這是空前的。
在教育方面,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要想尋求可持續發展,要提高人口素質,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什麼呢?我以為是不是有這樣三個方面。第一,總體上看我們的教育水平還不夠高,這里有一組數字了,大學占的比例、中學占的比例,有一個綜合的,就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當然現在的統計數據有一點困難,在人口普查的時候我們也是不斷地提意見,我也是他們專家執行組的成員,但是他們總覺得不太好統計。我們通過不同的辦法測算了一下,比如說2005年發達國家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已經達到了14-15年,我們2005年平均所受教育是7.49年,顯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只相當於全世界的中等水平,比某些發展中國家還不如,比如說印度等,我們還遠遠跟不上。教育如果我們不能夠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就是一句空話,因為本身教育它是核心,另外還有身體素質等其他方面的素質提高,都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問題是總體水平還不夠高。
第二,我們的教育結構還不夠合理。這一點,珠三角的領導同志可能會更清楚,最早提出所謂的民工荒,這個說法當然大家可以討論,我是不怎麼贊同這個叫法的,無論是這里出現的民工荒,還是長三角,或者是京津地區出現的所謂民工荒,實際上並不是缺少民工,民工概念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農民工,並不是缺少,而是缺少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這一部分人為什麼短缺了?農民進來並不能成為我們的技術工人,可能在珠三角感受更深一些,我有同事在珠三角做過調查,這里缺少技術工人,而且給的工資、待遇很高,可是還是很難招來。這說明我們現在教育的結構發生了一些問題,什麼樣的問題呢?普通型的高等教育發展得很快,快到什麼程度呢?原來一些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很多都變成了大學,這成了我們國家很大的問題了,這些學校如果變成了學院、變成了大學,就升格了,因此這些學校的領導們就很願意,也拚命地奔走要「戴帽」,就升格了,這裡面是不是也有一些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呢?現在這樣的升格情況很多,全國的高校現在一下子變成了三千多所,國務院學部委員會開會時也有討論。另外我們還有人口政策的變化,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有各種政策的規定,既然是一個孩子,或者最多生兩個孩子,家庭里就一定是希望孩子成才,就望子成龍,讀大學還不行,還要讀研究生,還要出國。這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的話,我們社會就出了問題,職業教育、技術工人誰來培養,現在就發生了這方面的短缺。事實上,如果大家都是通才型的一般高等教育,其他方面得不到相應的補充和發展,那對於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也是很不利的,我想大家也是深有體會的。
第三,教育方面的智能開發不多。現在我們通才型的教育狀況,應試型的教育,這樣一個現狀,當然沒有應試教育好象也不行,七十年代我在教育部里工作,全國實行高考,當時恢復高考是一個很大的舉措,如果沒有這個的話,現在所需要的人才就沒有。我當時在教育部工作,粉碎四人幫之後,經濟走到崩潰的邊緣,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小平同志主持工作,首先就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教育大會,恢復高考,所以在當時也不是很理解,到底這種百廢待興抓什麼呢?抓教育,這是抓對了,才有了後來的發展,我們才有了後勁。現在教育當中的應試教育,大家都感覺有一個問題,都是在應付考試,現在小學生背的大書包都背不動,學校里升學率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標准,當然這里也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從效果上看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對學生書本上的知識灌輸得比較多、掌握得也比較多,但是它智能的開發不夠,這是我們的弱點。中國和日本每年暑期搞少年兒童夏令營,曾經做過測試,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測驗,中國的學生比日本學生總體上強,比他們掌握得好,但是動手做一些實驗,帶創造性的東西,我們的孩子就趕不上日本的兒童,他們動手能力比我們強,這對我們培養這一代人才,對我們將來也是不利的。從長遠來看,這關繫到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因為畢竟不是學了書本知識就可以了,你真正在社會上有沒有用,智商還要轉化為智能,才是真正的人力資本。光是停留在智商上,動手不行,不能應用,你這個人的資本也是不行的。
總體水平不夠高、教育結構不夠合理、智能開發不夠,這幾個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是特別值得重視的。因此我們要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質、提高教育水平,相應也應該有明確的戰略,科教興國、教育先行,優先投資於人、投資於教育。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的基本戰略,現在有議論說基本國策太多了,什麼都是基本國策。但是我的理解,基本國策應該跟基本國情掛鉤,你不和基本國情掛上也說是基本國策,我是不太贊成的。基本國情按照小平同志所講的,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與此密切相關的,也和我們尋求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基本國策,第一是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第二保護資源,第三環境保護,這三個是比較明確的。基本國情當中的基本戰略決策,才是基本國策。
科教興國是我們的一大基本戰略。國家明確有兩大戰略,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教育要先行,優先投資於教育、投資於人。這裡面也有一個觀念,這個觀念和我前面所說的認識是相一致的,現在人力資本是最主要的驅動力,人力資本核心是教育,是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質,那麼我們在投資上,在整個社會發展當中要逐漸地由過去以物質投資為主,過去主要是搞項目,逐漸地轉變到以人的投資和物質投資為主,然後轉變到人的投資為主,到可持續發展。當然這個轉變不是很容易,但是這又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發展經濟、社會進步,你最終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的理解,我們是為了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所謂全面發展的需要,包括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交往需要、文化需要,文化我覺得特別值得重視。
有一次我在一個地方做講座,有同志問我三個代表,第一代表先進生產力,這個容易理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也容易理解,為什麼還有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呢?我是沒有參與這件事,但是就我個人的理解,特別是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對文化問題恐怕要給予更多的重視。文化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一種生產力,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美國出了一本書,叫《文化沖突論》。這本書很有影響,它把世界各種文化歸結為三大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根據它的說法和我的理解,就是崇尚個人第一的文化。第二是伊斯蘭文化,這種文化它概括為一手拿著利劍,一手拿著橄欖枝。第三種是儒家文化,本土是中國以及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在外國的唐人街里的人,很難融入到當地文化中。他說你可以看一看古代埃及、巴比倫、中國、希臘等這些國家發展起來了,但是到了工業革命十八世紀這些國家就落後了,工業國家發展起來,然後日本等國家發展起來了,再然後就是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了。就象賽跑一樣,不同階段大家都有不同的領跑,最後就是把地球的資源挖光了。但是他說文化很難融合,他舉了很多的例子,也做了一些邏輯分析。比如說在座各位領導,如果你們的子女或者是親屬有在歐美留學的,我們怎麼寫信給他呢?是從小到大,他們給我們寫信就是先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東風路,然後多少號,誰收等。
中國大一統的文化,和他們正好是相反的。這本書認為文化是很難融合的,而且這本書就我所知道在美國很有影響,對美國的決策都有影響,因為它把世界分為三大文化,這三大文化彼此之間有利害沖突,而且很難融合。人口素質也應該把文化考慮在其中,我們優先投資於人,我們要建設先進的文化,我們要調整教育結構,這一點我非常高興。我多少了解一點情況,國家「十一五」和國家2020年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已經把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列入重點,要調整教育的結構,這方面的人才不培養,我們大家都是大學畢業生,那職業怎麼著?甚至於我們現在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大學畢業之後再重新去念職業學校,不然找不到職業,這就有一點浪費了,縮短生命了。為什麼當初你不去讀職業學校呢?所以教育的結構要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應該改革應試教育,開發智能。有關部門也在研究這個問題,不開發智能,僅僅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在某種意義是需要的,但是完全是這樣恐怕也不行,應該開發智能。我想結合廣東的情況說一下,既然在這里講這個問題,我也看了一下統計材料,多少做了一點計算。平均所受教育年限,2005年全國人均所受教育的年限是7.49年,廣東省我計算的結果,是7.91年,比全國高一些,高0.42,居於中上的水平。北京是10.22年,上海是9.57年,遼寧是8.28年,山西是7.96年,廣東的水平大概和山西差不多。在這里我斗膽說一句話,當然在全國總的還在中等水平略高一點,但是是不是和我們的經濟實力、經濟發展,和我們提出率先進入現代化還很不適應,因為2005年我們廣東GDP是二萬二千三百六十六個億,在全國省市自治區是首位,但是我們教育水平不在其首,而且也就是中上游的水平。從長遠來看,恐怕這一點,我斗膽呼應一句,廣東、珠三角更應該把教育列為重要的位置。
關於提高人口的文明素質。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核心價值觀念。所謂核心價值觀念,就是在一定歷史時期統領其他社會價值,占據主導地位,並為絕大多數居民所認可的價值觀念。還有包括道德規范,就是通行於全體居民的道德規則和範式。還有法治意識,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受法律保護,以及維護和監督司法公正、廉潔的責任感和意識。
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觀念,這個觀念就是我們要樹立一個核心價值觀念,當然這個核心價值觀念學術界也有很多的爭論,我提出是統領社會價值處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所認可的價值觀念。其次要加強道德規范,因為現在實行市場經濟之後,道德的規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市場經濟嘛,商品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在人們的觀念里最重要的就是交換價值的升值,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要用錢來衡量。你講感情,那麼感情值多少錢,講孝道,那麼孝道值多少錢,所以現在就發生了在過去的認識當中,感情也好,孝道也好,其他關系也好,被交換價值所取代的這樣一種傾向。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也不能固守過去的觀念就是對的,但是現在某些變革我們也要想辦法改變,如果沒有明確的道德規范,我們的素質提高也是受很大的影響。第三,我這里提出加強法治意識。應該說我們經過改革開放接近三十年,大家逐步地增強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大家逐漸地增強了。什麼是市場經濟呢?我的概念是市場主體法人化,誰是法人代表誰說話,市場不受上下級的指令。人財物的流動按照市場規律在流動,國家不是不能調控,地方不是不能調控,但是你調控的手段不是像計劃經濟那樣指令性的,我叫你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主要通過價格、稅收、福利政策,調控的手段是經濟化的,是間接的。我們尤其要加強法治意識,不加強法治意識那是不行的,法治意識是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現在這個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具體我想各位都是有體會的。
就提高人口素質,提高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這是人口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尤其是我們在市場經濟基本建立,將來要逐漸完善,經濟運行法制化的條件下,我們實行可持續發展也是這樣的。講到可持續發展,講到環境的問題,到現在我們的環境問題仍然很嚴峻,大家看政府工作報告,溫總理講了,我們經濟上要增加的指標都超過了,也可以說現在中國經濟,GDP增加7.5%,或者是多少,大家都可以完成,不但是可以完成,而且現在要防止經濟過熱。但是我們約束性的指標,單位GDP的能耗、水耗、廢物的排放等等,我們都沒有完成,甚至於我們現在在環保上,國家應該有了很大的力度,前年我組織一個項目,請國家人口計生委、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三位部長出來主編,我作為常務副主編負責這本書,了解一些情況,現在環保上沒有少花錢,但是現在的效益不夠高,到什麼程度呢?比如說有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像是淮海的治理,環保設施上了一大批,但是平時不開,因為開了之後會增加成本,你要檢查,他得到消息,一個電話馬上就開,結果你一走他就關了。所以經濟運行法治化,提高人口素質也要靠法律來保證。除此之外我們加強文明素質的教育,還應該提倡德育為先,重點是將國家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我們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在編中小學教材時都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就是這么多了。很高興有機會到這里向各位領導學習,這幾天我已經學到很多東西,最後對大家參加今天這個講座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主持人:田教授今天的報告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很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開闊了我們的理論視野,對於我們今後做好各行各業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理論支撐作用。在這里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田教授的報告表示熱烈的感謝。報告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參考資料:世界教育網,世界科技網,世界文學網,世界人民網,世界代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