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鹽經濟開發區的概況
海鹽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56.82平方公里(其中,海鹽港區6249.6畝,折4.1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社區)和1個集鎮居委會,常住人口5.1227萬,其中戶藉人口4.1645萬,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有外商投資區、海豐民營工業園、海興民營工業園和標准件工業城。
海鹽經濟開發區已引進各類項目295個,總投資1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7個,合同利用外資5251萬美元。聚集了以電子、建材、輕紡、機械為主體的產業群,形成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工業區。
初創時,開發區位於縣城武原鎮之北,規劃面積為4.41平方公里。1994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控制面積擴大到9.4平方公里。至2003年底,9.4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已基本開發完畢。這期間,建起了佔地514.37畝,總投資1.999億的標准件工業城,成為浙江省「十五」特色工業園區。建成了佔地80畝,總投資8000餘萬元、集服務、轉化和孵化功能於一體的科技創業園。成為全縣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2年9月,因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海鹽杭州灣大橋新區,為開發區的擴容部分,規劃控制總面積為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2.5平方公里。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指示開發區「退出老區、開發新區」,並將大橋新區內的東港、新海、新城、西塘、曙光、王莊等6個行政村及成建制的西塘集鎮居委會委託開發區管理,實行鎮區合一開發建設體制。2007年2月,海鹽港區並入開發區,形成「以港促區、以區促港」聯動發展的新格局。2010年10月,海鹽縣行政區劃調整,原西塘橋鎮永寧、劉庄、大寧、海塘、八團等5個行政村(社區)並入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區域總面積擴大至56.82平方公里,其中港區4.17平方公里。
近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緊緊抓住杭州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機遇,通過重新整合自身潛在的資源,形成了開發建設的新優勢,成為浙江省環杭州灣乃至長三角經濟圈臨港型新興產業發展新的黃金寶地。
海鹽經濟開發區以「21世紀錢塘江北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工貿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新城區」為目標,重點推進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掀起「第二次創業」的高潮。
㈡ 海鹽縣經濟開發區東港路69號 在浙江省哪個市
海鹽屬於浙江省嘉興市的啊
㈢ 海鹽濱海新城規劃包括哪些地方
1 項目背景
嘉興是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浙江省接軌上海的前沿城市、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也是江南水鄉、文化名城。杭州灣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圍繞錢塘江入海口附近的區域,是浙江省北部重要的經濟區。
海鹽是嘉興市東南部的一個縣,緊鄰杭州灣北岸,是著名的「錢江潮」起源區域,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海鹽歷有「五源」之說,作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交匯地的海鹽也是多種文化發展的源頭:國企改革之源;大陸核電之源——秦山核電;錢江潮之源;戲曲海鹽腔之源;中韓友誼之源——金九先生舊居,另商務印書館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和三毛之父「張樂平」也在海鹽生活過。
海鹽區內規劃即將建成的兩座杭州灣跨海大橋,一南一北坐落於海鹽縣兩端,其交通重要性陡然顯現。海鹽濱海新城位於海鹽縣城區的東北部,交通和景觀優勢明顯。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嘉紹跨江大橋的貫通,海鹽從傳統長三角南翼「之」字型交通線路上的重要節點,成為「滬杭、蘇甬、同三」三線交匯的交通樞紐,以海鹽為中心,將形成至滬、杭、蘇、甬四城市100公里左右、1小時即達的立體交通網路。由交通 「末梢」為交通「節點」或交通「樞紐」的轉變,極大提升濱海新城的區域可達性。隨著海鹽人口及產業的發展,原有的老城區亦不堪負重。因此我們需要新的發展空間和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新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濱海新城建設為城市提供了新的可能,需要藉助跨海大橋優勢,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以開放的格局,積極融入區域城市發展,吸納各種積極要素,促進城市快速健康的發展。
2 發展定位
2.1 區域位置層面
從長江三角洲層面,跨海大橋的建設為海鹽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一小時通勤圈的建立極大的提升了海鹽的區域可達性。一方面極大的提升了海鹽的知名度,擴大區域影響,促進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等向濱海新城加速流動,從而增強海鹽與周邊縣市的有效聯系與交流。另一方面交通的通達度增強,周邊地區的磁力作用也會增強,現在相對弱勢的海鹽中心城區的集聚力將受到削弱,海鹽的各類要素可能會加速外流,很可能會使海鹽成為環杭州灣地區的一個過境通道和經濟發展邊緣地帶。
而在嘉興市域,杭州灣地區交通格局的改變加大了跨海大橋方向的磁力,使海鹽向東北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濱海新城的建設將成為重點。
嘉興都市區以沿路、沿海發展為重點,形成「一心三片」的都市區結構。「一心」即嘉興市區, 「三片」包括嘉善——平湖片、桐鄉——海寧片及濱海片區。其中濱海片區:杭州灣跨海雙橋的建設使嘉興市域,尤其是嘉興濱海地區成為上海大都市區的延伸,可能成為中國最活躍、高素質的浙江資本與國際大資本交匯的地區,也是浙江接軌上海的最前沿地區。海鹽作為市域唯一的濱海城市,將充分利用其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自然資源優勢,融入市域一體化的進程中,並利用大橋的交通優勢,發展加工製造業、物流業和旅遊業,成為上海南翼重要的新興產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
2.2 濱海層面
跨海大橋的建成給大橋產業區和臨港工業區的發展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進而輻射周邊區域.海鹽濱海新城與嘉興濱海新區以其為軸分列兩翼,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濱海城市發展體系。其兩翼分別為以濱海臨港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主的嘉興濱海新城和以發展輕工業、濱海旅遊業為主的海鹽濱海新城。
作為與嘉興對應的濱海區域,將和海鹽老城中心區一起,形成西部片區城市生活與服務的核心,在滿足城市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承載部分區域功能。
「一體兩翼」的濱海結構 「一城三地」的發展戰略
2.3 縣域層面
在海鹽市2004年總體規劃中提出了「一城三地」的發展戰略,即打造集臨港產業基地、文化休閑勝地、開放和諧福地為一體的濱海新城。
海鹽沿海的城鎮集中了85%的人口,是今後海鹽發展的重要地區,同時也將帶動形成海鹽濱海帶狀城市的雛形。北部西塘橋鎮融入大橋新區,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組團的一部分。中心城區位於濱海新城西部,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持,便於新城的快速啟動和基礎設施接駁。秦山核電站在為城市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客觀上制約了城市進一步往南部擴張。以南北湖為特點將充分利用山海湖景觀特色,發展旅遊休閑度假產業,建成城市的後花園。
隨著海鹽的經濟發展,縣域中心區用地日益緊張並不斷向外擴展,規劃區納入了城市主體建設中,將成為城市經濟南北聯系的轉折點。
2.4 城東新區層面
規劃定位為以居住為主,兼具體育文教、休閑娛樂、商業辦公等綜合功能的城市新區;體現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濱海生態城市新區。其規劃布局結構為「兩帶五廊聯兩片、兩軸八團串三心」。
2.5 發展策略
對於海鹽濱海新城區位及交通、景觀方面的優勢,可以從幾個方面提出其發展策略。①優勢引導策略——充分發揮跨海大橋帶來的交通優勢,推動濱海新城快速發展。②臨港助推策略——確立一體兩翼的濱海新格局,以大橋為體,東西兩新城為翼,依託臨港產業優勢,促進新城建設。③城市拓張策略——作為城市發展的主方向,利用與老城區比鄰優勢,承載城市擴張新需求。④人文生態策略——發揮特有的人文和生態優勢,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展示豐富自然資源。
2.5 規劃定位
綜合之前的論述,對海鹽新城的規劃定位可分為三個層次:長三角層面,為具有區域影響,有機聚合高效的典範之城;濱海層面,為濱水宜居宜業,城海交融共生的活力之都;縣域層面,為承載歷史文化,匯集多元功能的魅力之地。
3 現狀特徵及規劃思路
濱海新城面積約12.4平方公里,包括9.20平方公里的陸域與3.2平方公里的圍墾區域,基地東南臨海,岸線長6公里左右,東北臨港產業區、西北部為高新技術產業區、西南部靠城市中心區,東西大道、海興路和環城東路作為進入城市的主要道路,上層次規劃形成「三縱三橫」主幹道路體系。老滬杭路與周邊幹道關系尷尬,等級、功能定位模糊,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規劃區內有已批項目三處,西南部古城牆遺址和魚鱗塘遺址需加以保護利用,東北部海鹽港區泊位占據規劃區岸線達1/4之多,考慮規劃數量遠大於遠景需求的狀況,(規劃30個泊位,遠景需求8個泊位)建議取消部分碼頭,增大生活岸線,以便進一步體現新城濱海特徵。規劃區內的兩道海塘造成的高差,也是規劃設計的重點問題。
針對這樣的現狀特徵,提出以下規劃思路:①針對新城區濱海界面長的特點,延續水系,將濱海景觀向內湖延展,打開城市與海面的空間界面,形成城市綠肺。②由於原有滬杭老路線型不暢,且周邊路網密度不合理,優化舊滬杭公路與周邊幹道關系,留出一定距離,形成內外兩大環路組織內部交通。③通過整合現狀河網,形成環城水系,伸展放射的河道以將內湖與水環相互聯系,沿線控制生態廊道,形成統一延續的濱水空間。④根據北產業、西城區、東港口的周邊條件,將基地劃分為西部城市拓展區,中部城市核心區和東部臨港服務區,明確城市功能區塊。⑤為體現濱海特色,將觀光休閑、商業休閑、臨港服務三大特徵功能沿海展開,內湖主要承載城市生活服務功能,河道周邊則布置社區服務中心。實現濱水空間向市民開放的目的。⑥沿城市對外交通幹道東西大道和內港河道分別布置商貿市場和港區產業配套,便於展示城市形象和物資快速流通。⑦西部城市拓展區和東部臨港服務區內布置生活居住區,實現與舊城功能的對接。
4 規劃主題及分析
方案主要體現「建城之本」和「鑄城之魂」這兩個主題,分別從解決實際問題和提升精神層次兩方面進行解析。
4.1 建城之本
所謂建城之本,即對基礎條件的改造與完善,其內容包括功能、交通、堤防等。功能大體分為協同發展的三大片區,即城市拓展區、城市核心區、臨港服務區。海鹽老城區目前快速向西部擴張,而沿河風景優美,容易營造尺度宜人的親水空間,因此設片區公共服務中心,並依託主要入城道路東西大道,促進沿線貿易、專業市場等功能快速發展,沿線周邊輻射居住功能組團。在城市核心區依託復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帶,充分利用濱海優勢,布置最能體現城市形象特徵的商務金融功能,並依託歷史文化遺存發展旅遊觀光功能,內湖則主要承載城市生活的文化娛樂、商業休閑等功能。臨港服務區藉助臨港產業區、海鹽產業區的發展推動東部科研、商貿、辦公、倉儲物流、生活配套及居住功能的逐步成型。
以上各功能片分工明確,各具特色,盡量展現多樣化的城市風貌。
在城市交通方面,採取優化滬杭老路與周邊幹道關系、雙環體系高效運轉的方式。在保證與周邊道路介面對位的前提下,將原濱海大道北移,環城東路西移以緩解其與舊滬杭公路距離過近的尷尬情況,北部路網走向與內港河道取得平行的良好關系,並形成分別聯系三大片區的外部環路和城市核心區內部的內外兩條環路,舊滬杭公路作為濱海觀光性道路,聯系歷史文化、商業休閑、港口服務三大最能體現城市特徵的功能區域。
對於公交體系,方案沿城市環路設公交線,加強各個片區之間的聯系,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能快速的到達濱水的核心地段,沿濱海堤頂路設置專門的花車觀光線,將濱水的功能區串聯起來,延伸市民活動范圍。
海鹽作為濱海城市,堤防是城市發展的屏障,城市安全乃發展之本,堤防安全是城海共生的基本前提。本案在原有大堤的基礎上,結合防洪工程,沿海岸線再築堤防一線。採取固堤厚堤、美化岸線的手段強化城市防洪功能,按100年一遇標准設防,修築起一道綠色的安全屏障。
4.2 鑄城之魂
鑄城之魂,講究城市特色的挖掘與發揚,提出「塑造海鹽『園』城市」的口號,響應「海鹽五源」的內涵,以獨具特色的「新城五園」為表徵實現城市形象的升華。
4.2.1 濱水樂園——新城臨海資源豐富,由此做好 「水文章」是濱湖新城建設的亮點。
方案依託自然水體營造「三重水景」,分別以外海、內湖、河流為主線,塑造多樣水岸風貌,創造生動濱水空間。分別從海、河、湖三方面進行規劃:
「海」——「大氣、活力」,新城氣象
外海作為城市門戶的一重水景,著眼於濱海岸線的建設,力求突顯經濟與旅遊的主題,最能體現城市形象特徵、產業特徵和文化特徵的功能沿岸展開,實現了「城海共生」的理想模式。將國際化的高層建築於湖濱迤邐,以文化公園為背景,以商務碼頭為綴飾,營造層次豐富,雄偉壯麗的景象。
在城市交通方面,採取優化滬杭老路與周邊幹道關系、雙環體系高效運轉的方式。在保證與周邊道路介面對位的前提下,將原濱海大道北移,環城東路西移以緩解其與舊滬杭公路距離過近的尷尬情況,北部路網走向與內港河道取得平行的良好關系,並形成分別聯系三大片區的外部環路和城市核心區內部的內外兩條環路,舊滬杭公路作為濱海觀光性道路,聯系歷史文化、商業休閑、港口服務三大最能體現城市特徵的功能區域。
對於公交體系,方案沿城市環路設公交線,加強各個片區之間的聯系,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能快速的到達濱水的核心地段,沿濱海堤頂路設置專門的花車觀光線,將濱水的功能區串聯起來,延伸市民活動范圍。
海鹽作為濱海城市,堤防是城市發展的屏障,城市安全乃發展之本,堤防安全是城海共生的基本前提。本案在原有大堤的基礎上,結合防洪工程,沿海岸線再築堤防一線。採取固堤厚堤、美化岸線的手段強化城市防洪功能,按100年一遇標准設防,修築起一道綠色的安全屏障。
「湖」——「熱鬧、休閑」,生活風景
第二重水景寓為水城客廳,以內湖的形式承載商業休閑、文化展示等功能。以水上會所、演藝中心、高級酒店、以及各式各樣的國際酒吧街、風情街、娛樂城展示濱湖新城的生機與魅力;奧體公園、綠島冒險園則為人們提供運動休憩之所。
「河」——「親切、恬靜」,水鄉情調
第三重水景為水城後苑,以三產和人居為題,以內部的河網、湖面相映襯,形成與外海、內湖為一體的環城生態網路,各類居住社區沿水而建,再配以沿河道展開,尺度宜人的條條商街,展現樂業安居的祥和景象。
在堤岸處理上,針對兩道海塘與場地高差特徵,通過幾種方式改造以緩和水、堤、城的關系。外部海塘內側直接與後方建築二層連接,消化堤頂高差;外側部分區域處理為平台直接挑出,觀賞外海景觀;內部海塘則採用自然式,兩側預留50米左右綠化帶,以緩坡和綠丘的形式過度堤頂高差。
4.2.2 文化觀園——「塘、牆、鎮」城的文化魂
傳承歷史人文內涵是方案探求的重點之一,對原有文物古跡加以保護及發展以此成為必然。區內古城牆和魚鱗塘兩處文化遺存,通過引水造園的方式對其行經保護性開發,古城牆區域建設遺跡公園展示歷史風采,魚鱗塘周邊引水造河,再現古海塘風采,並形成文化公園,將名人堂、海鹽腔演藝中心、民俗村等展現海鹽文化的設施置入其中,再結合地產項目,開發風情驛鎮,復甦傳統生活空間。
老滬杭公路作為串聯城市發展文化的紐帶,串聯古城牆、魚鱗塘公園、博物館、展覽館、現代藝術中心、奧體公園等景點,直至商業核心、臨港服務中心,將海鹽從古至今、自然人文相互聯系在一起,形成體驗城市特質、閱讀城市精神的文化風景線。
4.2.3 生態景園——「水、城、林」綠的山水情
生態體系塑造以湖為心,引入海景;以河為帶,曲水連城;以綠為契,橫縱延伸,形成海湖交融、碧水環繞、綠林掩城的生態格局。
景觀體系呈現一心三軸的結構。
一個綠島核心:以內湖及綠島為核心,形成核心景觀區。該區域是海鹽濱海新城景觀的集中展示區。是海鹽面向杭州灣的水上門戶。核心區的景觀通過引湖入城,做到自然要素與人工環境的完美結合。
三條景觀軸線:城東五道與城東七路將海景縱向引進新城區,乍秦公路西段聯系城市橫向景觀。
五條水之通廊:規劃通過對水的梳理、整合及拓展,形成聯系內湖與環城河道的五條濱水綠化帶。
九大景觀節點:分別在城市入口、核心景觀、通廊交匯處設置景觀節點,包含傳統園林水鎮及現代廣場花園,體現豐富的都市景觀。
4.2.4 休閑名園——「街、巷、島」人的逍遙趣
構築滿足市民休閑娛樂、遊客觀光旅遊需求的開放空間格局:街市——熱鬧城市體驗、水巷——傳統生活情趣、綠島——揮灑運動豪情。
所有開放空間主要沿海、湖、河流等水系展開,與綠化公園、城市廣場、休閑街道一起,形成既具有自然情趣、運動活力,又具有商業魅力、文化感染力的多樣休閑體驗。觀光線沿外海、內湖和環城水系展開,並沿水景組織公園、廣場等景點。分別以古城牆公園、魚鱗塘公園、奧體公園為節點設置三大城市公園,並在城市的主要節點位置設置城市廣場,作為區域標志空間。
4.2.5 安居家園——「橋、舍、溪」住的江南韻
作為市民新的生活居所,針對各種目標人群建設各句有特色的居住片區,風情驛鎮,亦商亦住古風古韻,湖緣雅舍,小橋流水江岸人家,花園住區,海景湖景高尚居所。
風情驛鎮採取以水建鎮,沿河並行為街,作商業用地,與河垂直為巷,是居住街坊之間的分隔,與熱鬧的街市迥然相異,形成寧靜的居住環境。鎮內臨水成街,因水成路,依水築屋,風格各異的石拱橋將水,路,橋融為一體,並以此營造人本的水鄉公共開放空間。
濱水雅舍以水貫穿整個社區空間,以水組織整體空間形態和秩序以及景觀走廊,可由視線通廊觀望中央綠島。由聯排別墅及單棟別墅組成,以簡潔的現代風格為主。
花園住區建築布局以多層住宅為主,高層沿城市幹道布置。分為觀海社區、臨港服務社區、城市花園社區三種類型。觀海社區環境優美,配套齊全,距老城區近,是新城的門戶社區。城市花園社區完成城市拓展功能,是標準的城市居住社區。臨港服務社區為港口產業配套社區,解決港口服務人員的生活及休閑需求。
5 結語
在全國濱水城市興建的浪潮里,海鹽需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面對具有傳承文化和開拓進取的海鹽人民,我們採取延續海鹽歷史文化脈絡、發展濱海特色旅遊景點、拓展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特色居住生活社區等手段實現濱湖新城的崛起。完善的城市功能、大氣的城市形象、優美的海河風光、深遠的文化底蘊也展示了海鹽的城市建設的國際化水準。
㈣ 海鹽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我區位於杭州灣大橋北堍。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後,我區成了蘇杭滬甬四大城市的交通節點,與四大城市間的距離均在100公里之內,都能在1小時之內通達。在開發區境內建有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海鹽樞紐,這為該區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臨港新興產業基地創造了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 2、岸線優勢。我區南頻海鹽港區,擁有自然岸線41.6公里,可供建設生產性碼頭岸線有8.9公里,是嘉興港三個港區中最長的一個。其中可布置1-2萬噸深水泊位30個,3000-5000噸級泊位20個,1000噸級泊位5個。豐富的岸線資源,為建設港口碼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海河聯運優勢。我區內河航道縱橫交叉,主要航道有橫穿全境,連接海鹽、平湖、上海的六平申線。根據《海鹽港區海河聯運規劃》總體布局,利用海塘支線與六平申線貫通,轉運海運與內運貨物。2009年,海塘支線航道改造項目,已列入浙江省規劃的杭平申線改造項目。待該項目建成後,就可實施海河聯運。 4、發展海洋經濟優勢。2011年3月,《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海鹽經濟開發區56.82平方公里的位置正處於浙江省海洋經濟示範區內,屬「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空間布局的北翼產業集聚區。該區域的發展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這將給海鹽經濟開發區進行新一輪的開發建設帶來新的機遇。
㈤ 你好從嘉興南站到海鹽經濟開發區坐什麼車
163路/k163路 → k162路 → k167路
2小時22分鍾 | 38.2公里
上車站:高鐵嘉興南站
嘉興南站
步行574米,到達高鐵嘉興南站 詳情
163路/k163路(八佰伴公交樞紐站--乍浦客運中心)
上車高鐵嘉興南站 上車
7站
下車橫港村 下車
同站換乘
k162路(嘉興汽車北站--乍浦站)
上車橫港村 上車
9站
下車平湖客運中心 下車
同站換乘
k167路(平湖客運中心--海鹽客運中心)
上車平湖客運中心 上車
6站
下車西場路口 下車
步行326米,到達目的地 詳情
海鹽經濟開發區
163路/k163路 → k171路 → 海鹽k230路
2小時27分鍾 | 36.86公里
上車站:高鐵嘉興南站
㈥ 海鹽經濟開發區的未來展望
2012年5月,為了加快推進「二次創業」,海鹽經濟開發區圍繞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和省「十強」開發區的目標,結合實際,制訂了《港區城開發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提出的重點目標是:打造一個基地、建設二個示範園區、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一個新城。 打造一個基地:即臨港型新興產業基地。憑借開發區優越的港口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臨港工業招商。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國企及行業龍頭企業。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每年引進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臨港工業重大投資項目。通過引進好、大、優項目,優化臨港工業結構。計劃至2015年底,引進和培育12家以上年產值超5億元龍頭骨幹企業,其中再引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2家、超20億元企業4家。臨港工業產值爭取達到500億元,平均增幅達50%以上。 建設二個示範園區:一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示範園區,現正在作申報准備。二是浙江省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415」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3月,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分析》,從資源利用效率、循環利用水平、環境保護水平和管理水平四方面,對全省110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作出評價和分析,我區循環利用水平指數為93.2%、固廢綜合利用率為99.7%,兩項指標均名列全省園區的第三位。今年7月,省開展第三批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評定,我區已作了申報。 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4年底核電關聯產業,企業爭取達到20家,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節能環保產業,企業爭取達到15家以上,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爭取實現產值8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產值每年都有5%的提高。 建立一個新城:到2014年,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新建安置房面積60萬平方米,核心商務區14.3萬平方米。城市功能設施初步配套到位,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現代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社區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人口集聚7萬人以上。
㈦ 浙江海鹽經濟開發區的入駐項目
近年來,有6個機械(緊固件)項目入駐大橋新區,主要是:
一是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2002年9月在新區設立,計劃總投資640萬美元的中外合資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佔地125畝,截止2006年6月底,實際已完成投資6063萬元,新建廠房面積35000平方米,大部分廠房、設備已投入使用,2006年底全面竣工。二是由嘉興兄弟標准件有限公司和美國客商陳摩根先生合資組建的浙江摩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金屬表面處理項目已完成了項目立項,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500萬美元,佔地111畝,2006年8月份開工建設。三由海鹽大宇標准件有限公司引進的由美國、俄羅斯客商合作投資的浙江來寶五金製造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高強度緊固件(螺栓)生產線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600萬美元,佔地108畝,2006年8月份開工建設。四是由浙江幗瑞實業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低碳高強度緊固件項目,計劃總投資2980萬美元。一期項目佔地23畝,2006年8月份開工建設。五是由浙江友力標准件有限公司、(美國)亞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擬投資3.5億元新建的海鹽高強度緊固件生產項目和高檔五金製品及其配套熱浸鍍鋅項目也已完成了簽約。六是2005年7月份,由浙江東方大港塑料管件有限公司與克勞斯瑪菲中國有限公司合資創建的克勞斯瑪菲(浙江)有限公司在大橋新區正式成立,新建節水灌溉新技術設備生產線項目,2005年已完成立項審批。該項目總投資920萬美元,從德國引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機械設備和製造技術,從事節水灌溉新技術設備、塑料擠出成型機械、模具等的製造、研發。至2006年8月,該項目已完成1400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的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150萬元。該項目也是海鹽縣首家從德國引進的從事先進機械設備製造的外資項
㈧ 聽說海鹽百步鎮要拆遷了,是真的嗎
百步鎮,現在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家大力發展的一個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