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重慶的經濟發展方向
重慶的地位國家來四個直轄市之一自,聯合國地圖上僅有的中國四個主要城市之一。發展方向西部的經濟中心。長江上游的交通樞紐,金融中心。西三角經濟圈中的重要一方。統籌城鄉改革配套實驗區。國家很多優惠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大。經濟危機大背景下經濟增長保持兩位數增長。
『貳』 重慶宏觀經濟概況
(一)GDP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自1997年建直轄市以來,除—1999的短暫下降之後,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表一: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
(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重慶是投資主導型經濟,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提高, 2010年建築業增加值65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22.69億元,增長25.5%以上繳稅金91.52億元,增長29.5%。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34.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11.45億元,增長23.9%;城鎮投資6342.98億元,增長27.9%;農村投資591.81億元,增長64.8%。
(三)財政收入連續十年保持穩定增長
從1997年起,重慶市的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表現出了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重慶市一般性財政收入1018.36億元,增長49.4%。。全年一般性財政支出1770.96億元,增長29.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1.02億元,增長25.4%。
(四)地區消費穩中有升
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7.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2.11億元,增長1.4%,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8%。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0%。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18.71億元,增長19.1%;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33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30.75億元,增長1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47.29億元,增長17.3%。
表二: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五)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除個別年份外,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18991元,增長11.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增長11.3%。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738元,增長7.7%;人均經營凈收入1263元,增長24.0%;人均財產性收入313元,增長23.1%;人均轉移性收入4677元,增長20.1%。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3335元,增長9.8%。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7元,增長17.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335元,增長21.7%;人均家庭經營收入2324元,增長10.0%;人均轉移性收入527元,增長3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25元,增長15.4%;
表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表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叄』 重慶經濟不好為什麼可以是直轄市呢
南方和北方都有直轄市,西部需要一個中心城市帶動西部發展
『肆』 大慶和重慶經濟情況
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講還是重慶好,畢竟是直轄市,這幾年發展的也特別好
大慶之所以生活水平這么高還不是因為有油,有錢能怎麼樣,快樂嗎!!!沒油了呢,有錢了還不是都上外地買房子,目前來看單從經濟層面來看大慶不必重慶差,但總體比較,長遠發展啊,社會基礎啊,經濟環境啊,大慶就根本沒辦法和重慶比了
『伍』 重慶經濟怎麼樣
工業
1933
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佔四川省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佔全四川省2/3以
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商業在重慶的主導地位,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
400餘家,重慶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5] [30]
抗戰初期,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將大量工業企業內遷至重慶。在短時間內,重慶工業企業數猛增到300多家。一時間,在重慶約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僅兵工廠就有17家,聚集了9萬多兵工員工,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樑。
據統計顯示,從1938年相繼復工至1945年抗戰勝利止,重慶兵工廠共生產各種槍彈8.54億發,步槍29.34萬支,輕機關槍1.17萬挺,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各種火炮1.5萬門,各種炮彈598萬顆,甲雷43萬個,手榴彈956萬顆,各式擲彈筒6.79萬具,擲榴彈15.4萬顆,炸葯包376萬個。
抗戰時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重慶成為以軍火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35]
2013年,工業增加值5249.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3.1%,占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1.5%。規模
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57.8,同比提高23.0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1683.42億元,同比增長40.2%;實現利潤878.43億元,
同比增長42.5%;全員勞動生產率234155元/人年,同比增長11.6%。[28]
農業
2013
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2.68億元,比2012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678.67億元,增長4.3%;畜牧業246.96億元,增長
3.5%;林業35.07億元,增長8.0%;漁業41.98億元,增長17.0%。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3380.9萬畝,與2012年基本持平。糧
食綜合單產339.6公斤/畝,增長1.1%。油料播種面積425.26萬畝,增長4.6%。蔬菜播種面積1022.56萬畝,增長4.5%。2013年
糧食總產量1148.13萬噸,比2012年增長0.8%。其中,夏糧產量153.61萬噸,減少0.4%;秋糧產量994.52萬噸,增長1.0%。油
料總產量53.14萬噸,增長6.0%。蔬菜總產量1600.64萬噸,增長6.0%。肉類總產量207.85萬噸,增長3.3%。[28]
截
止至1937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錢庄23家)。1937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
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1938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託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於1938年初遷
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改組後的「四聯總處」設在重慶;11月,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行的總行或總管理處內遷到渝,中央信
托局、郵政儲金匯業局都設在重慶。
1943年底,重慶金融業總資本達到64725.8萬元 ,是1937年1600萬元的40.45倍。[36] [30]
2013年,重慶市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40家,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44家。境內上市公司37家,保險法人機構3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41家。
『陸』 重慶哪裡經濟發展最落後啊誰能詳細介紹一下
這么說吧,重慶哪裡最發達:
1.渝中區--渝中區經濟的發達難以想像,以為是個老區,基本處於飽和狀態,號稱西部金融經濟中心,解放碑是渝中區代名詞,中國10大商業街之一。
2.江北區--重慶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區,江北區范圍廣,發展力比渝中區要大,待開發性比較強,觀音橋是江北的代名詞,重慶第2大商業街,目前與解放碑獨霸天下。
3.沙坪壩--沙坪壩是重慶的學府聚集地,匯集了中國很多的高等院校,重慶出名的中學,小學大多都出自沙區,大學城就位於沙區。經濟發展很快,三峽廣場是沙區的代名詞,重慶第3大商業街。
4.南岸區--最近2年應該是重慶發展最快的一個區,南濱路絕對是南岸區的名片,經濟勢力不可忽視,發展潛力很大,南坪步行街正在取締沙區地位商業地位。
5.九龍坡區--經濟體比較的分散,工業是該區的強項,商業地位早已經被其他區域所超越,發展速度也是很快,交通很差,楊家坪步行街是該區域的商業中心。
6.巴南區-工業老城,建築比較落後,很有老重慶味道,商業沒有前面的幾個區發達,一般商業性質公司在那邊比較少,高檔寫字樓也很少,魚洞貌似是巴南區最繁華地區。
7.渝北-重慶的新型區域,比較現代化,住宅區比較多,龍湖是渝北的代名詞,白領富人比較多,有很多高檔場所,渝北和前面所有區都有區別,經濟發達,人口少,GDP高
8.兩江新區--國家新開發出來的區域,經濟上面絕對會在未來幾年給重慶人一個驚喜,
還有其他區就不介紹了,渝中,江北,沙區,南坪,楊家坪,算是重慶商業的主流地區,上班族集中地帶。
『柒』 重慶的經濟優勢在那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七大優勢:
1.地域獨特,政策扶持。
作為西部唯一直轄市,西南工業、商業的重鎮,產業基礎雄厚。國家不斷對重慶的支持,為重慶市提供高起點的政策支撐。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中國東西結合部,是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
交通四通八達
重慶具備區位優勢,地處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是承東啟西、南北溝通的結合部,是撬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的戰略支點。
重慶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17條跨省公路連接周邊。作為全國五大鐵路樞紐之一,9條鐵路將重慶聯入中國鐵路網;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開通130多條國內外航線,2010年將成為旅客吞吐2000萬人次,貨物吞吐30萬噸的西部空港口岸;作為長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峽工程完工,通航能力提升,重慶可利用黃金水道直接通江達海
2.基礎設施功能完備。
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重慶是中國西部電網的負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大,能源供應的保障程度高。 重慶橫貫中國大陸東西和縱穿南北的幾條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干線在重慶交匯,3000噸級船隊可由長江溯江至重慶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干線機場。
3.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正著力壯大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葯、建築建材、食品、旅遊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
外貿大幅增長
作為西南最大的貿易口岸,重慶輻射著西南、西北和華中10多個省區,開建寸灘港等大型基礎設施。2007年,重慶進出口總額為70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28%。截至去年底,重慶外貿經營企業超過2400家,比1996年增長了約20倍。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對富集。
重慶擁有1000多家科研機構,34所高等院校,60多萬科技人員。
5.規劃明確,整體上市。
目前,重慶市正在考慮從30多個國有控股集團中選擇8家優質的集團公司實現整體上市。其中包括金融類資產,如西南證券和商業銀行;工商產業類資產,如商社集團、重慶鋼鐵集團、機電控股、儀器儀表集團;基礎設施類如能源集團和水務集團。
6.「四個一批」。
市委、市政府專項提出發展資本市場目標:改造一批———力爭今後每年規范完成40家左右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儲備一批———建立上市公司儲備庫,爭取每年有15家左右達到上市的條件;上市一批———力爭每年有10家左右企業通過IPO或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做強一批———力爭在3年左右時間通過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培育5~10家資產規模超百億元的大型藍籌上市公司。
7.超越深圳模式。
如今,重慶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享有特殊政策,它的意義可媲美甚至超過當年的深圳、浦東、渤海新區。
市場潛力巨大。重慶人口眾多,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和城鎮工礦搬遷、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都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重慶八大優勢包括:一是我國處於重化工發展重要階段,重慶的產業優勢與此正相吻合;二是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將有8條鐵路和8條高速公路通過重慶輻射全國,這在中國尚屬惟一,重慶還是長江上游航運樞紐;三是勞動力成本具有相對優勢;四是金融匹配能力較好,中國的商業銀行都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便於融資;五是擁有大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六是在中國東部地區電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重慶的土地和電力等資源擁有相對優勢,重慶市政府對外來投資工業者承諾,不拉閘限電;七是高校科研機構眾多,科研和人才優勢突出;八是擁有西部開發、庫區開發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系列優惠政策等,還有與深圳、浦東開發區類似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即工業所得稅率為15%,而不是其他眾多地區的33%,適宜工業的強勁發展。
『捌』 經濟與社會發展概況
2000年,湖南省堅持把擴大內需、調整結構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三大需求開始全面回升,結構調整呈現積極變化,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事業保持繁榮穩定,國民經濟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691.9億元,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780.4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1467.95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1443.46億元,增長10.6%。三種產業比重為21.1∶39.8∶39.1。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2000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51.89億元,主要農產品不少居全國前列。2000年糧食總產量2874.97萬噸。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早秈稻和棉花種植面積有所調減,優質稻種植面積擴大,畜牧水產業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李賣埋比重逐年上升,農村企業對農村經濟的帶動和市場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效益大幅回升,以板、線、管材和有色金屬深加工為主的冶金工業,以工程機械、計算機和顯示器件為主的機械電子工業,以及石油化工、建材工業、食品工業,通過加大投入和加強技改,擴大了生產能力,提高了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逐步成為工業領域的優勢產業。2000年工業增加值123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52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實現增加值156億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面、脫困率分別達到60%和66%。全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凈盈利12億元,中央和地方兩個層次及9個市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凈盈利。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0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0億元,其中國有投資687億元,集體和個體投資383億元。國債項目由165個增加到238個,累計完成投資466億元,其中110個項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24億美元,其中出口16億美元,進口8億美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20 個,實際利用外資10.1 億美元。
國內外市場需求全面回升,貿易市場穩步回升。全年消費品零售總額1365億元,其中城市715億元,農村650億元,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財政總收入318.1億元,其中地方收入171.8億元,上劃中央「兩稅」146.3億元。財政支出339.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2820億元,存款余額2870億元,分別新增290億元和330億元。全年股市募集資金63.5億元。
社會事業繁榮活躍,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湖南堅持實施科教興湘戰略,科技教育事業發達。2000年末,全省擁有種類自然科學研究機構180個,在湘「兩院」院士達到3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帖的專家1612人。2000年,全省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800項,其中13項優秀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360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國內十大科研成果中,我省占據兩席,其中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研究的「超級稻育種研究」獲得重大突破,高居榜首,國防科大研究成功我國第一台類人型機器人也榜上有名。教育事業獲得新的發展。全省擁有普通高校52所,全年招生10.1萬人,在校學生25.31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16個,招收新生3475人,在校研究生7729人。湘籍運動員奪得奧運金牌、獎牌和總分三項全國第一,贏得殘奧會金牌全國第二。首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和2000年中國體育用品博覽會在我省成功舉辦。
湖南省具有配余良好的投資環境。多年來堅持實行「開放帶動」戰略,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決定》、《湖南省鼓勵外商投資條例》、《湖南省指導吸收外商投資暫行規定》、《關於加強湖南省外商投資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關於對省級審批許可權內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實行一站式審批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湖南省貫徹〈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的措施》、《湖南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與此同時,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近年來哪螞 加大了利用非國有投資的力度,提出了鼓勵非國有投資的政策措施。湖南地處全國的中部,屬於國家中西部發展戰略的受惠區,已有湘西自治州進入國家西部開發范圍,享受國家支持西部開發的政策。
湖南省電力供求緊張的矛盾得到緩解,電力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已成為歷史。到2000年底,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40萬千瓦,其中水電590萬千瓦,火電450萬千瓦。發電量375.5億千瓦時,其中水電210.4億千瓦時,火電165.1億千瓦時。
湖南省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共同發展,以省會長沙為中心,聯貫廣大城市,溝通省內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00年底,全省擁有綜合運輸線路總長7.4萬km。全省已有京廣、焦柳、湘黔、湘桂、湘贛五大鐵路干線縱橫省境。此外,還有石長等鐵路支線。株洲、衡陽、懷化三大鐵路樞紐構成了湖南鐵路網心臟,其中株洲是江南最大的編組站。全省鐵路總長度為2830 km。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0792 km,其中有高速公路450 km,一級公路204 km,二級公路3500 km,三級公路5000 km。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公路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13位。全省形成了以三條在建和規劃的國道主幹線及以7條國道為主骨架,70條省道聯網,縣、鄉公路及專用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具有以洞庭湖為中心,以湘、資、沅、澧四水中下游為骨幹,溝通全省、通達長江的航道網。全省通航里程10065 km,其中常年通航里程7089 km。現有等級航道3039 km,建成了岳陽城陵磯5000噸級外貿碼頭泊位2個和岳陽、株洲、湘潭千噸級港口碼頭、千噸級泊位達29個。湖南目前擁有民用航空線30餘條,已開航班的機場有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常德桃花機場和永州蔡家鋪機場。
湖南省電信網路建設已具備相當規模,建成了以光纜為主、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干線傳輸網。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5.7萬km(長途光纜長度1.7萬km)。國家在湖南省建有兩條一級光纜,省市之間建有三個大環線,到2000年末,全省電話用戶數為683.73萬戶,其中市話用戶數為401.2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達236.39萬戶;無線尋呼用戶286.24萬戶;郵電部門經營的電話交換機容量869萬門,計算機互聯網路用戶57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為10.7%。
『玖』 重慶市在西南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慶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拾』 2016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gdp分別是多少
根據北京統計局20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北京國民生產總值初步核算24899.3億元
根據上海統計局20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上海國民生產總值是27466.15億元
根據天津統計局20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天津國民生產總值是17885.39億元
根據重慶統計局20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重慶國民生產總值是17558.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