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世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

世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

發布時間:2021-03-13 08:12:56

A. 經濟學中的三大要素

西方經濟學的三要素:土地,資本,勞動。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內場容經濟國家的經濟學,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為標志,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資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問題的科學。

B. 羅代爾的經濟世界三要素

不知道你問的是不是蒙代爾的三元悖論?
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一國的經濟目標有三種:①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②匯率的穩定性;③資本的完全流動性。 這三者,一國只能三選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C. 世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三大要素是什麼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把土地、勞動、資本看作生產的三要素。
生產要素(又稱:生產因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後者是生產的物質條件。
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於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人類進行社會勞動生產所必需具備的條件,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對象發生預期的變化。生產過程結束時,勞動和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對象被加工了,形成了適合人們需要的產品。如果整個過程從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
由於生產條件及其結合方式的差異,使社會區分成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不斷的有新的生產要素如,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重大作用。生產要素的結構方式也將發生變化,而生產力越發達,這些因素的作用越大。

D. 世界經濟發展三大支柱是什麼

世貿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貿易組織(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中文簡稱是世貿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世界銀行(英文名稱:World Bank)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

(4)世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擴展閱讀:

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該組織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其基本原則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

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E. 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三大要素

1.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高科技產業,2,擁有強大的軍事保障與世界近3成的自主品牌。3.進行經濟制裁和美國人的遠大眼光,

F. 西方經濟學三要素是什麼

G. 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個基本要素

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消費、投資和國際貿易

H. 經濟增長三要素出現哪些問題

經濟增長:國民收入的增長其基礎是技術進步、制度變革和意識形態的調整。是指一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加,即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 (依)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宏觀經濟增長,即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產品量和服務量的增加。(貳)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貳.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依)量度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 (貳)我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必要性在於: 第一,現在我國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總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有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逐步趕上並最終超過它們。 第二,我國人民現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質量比較差。只有實現經濟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較快地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國目前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社會保障、環境污染等),沒有較快的經濟增長也難以解決。 (三)我國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的可能性在於: 第一,資源條件比較有利。(可以從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資金積累的潛力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第二,制度條件良好。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為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根本性條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 第三,國際條件有利。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的條件,為我國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加快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依)科學技術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它一旦加入生產過程,就轉化為物質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當代生產力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技術進步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 技術進步通過兩種途徑來推動經濟增長: 一是技術進步通過對生產力三要素的滲透和影響,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 二是在高科技基礎上形成的獨立的產業,其產值直接成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貳)我國實現技術進步的途徑: 第一,從我國國情出發,實施正確的科學技術發展戰略。 第二,著重發展關鍵技術。 第三,改革科技體制推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索洛增長模型的假設{①生產和供給方面:Y=F(K,L),勞動和資本可以平滑替代,規模報酬不變,稻田條件(公式),在生產函數兩邊同除以L——y=F(k,依)=f(k),所有符號均代表人均產量;需求方面:y=c+i,c=(依-s)y,y=(依-s)y+i,i=sy=s f(k)},資本存量的變化{△k=i-δk= s f(k)-δk},投資、折舊和資本存量的「穩態」(圖三.四),儲蓄率對穩態的影響,資本積累能提高產出水平,但是無法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黃金律水平」{c*=f(k*)-δk*,條件:MPK=δ},一個經濟肯定會自動收斂於一個穩定狀態,但並不會自動收斂到一個「黃金律水平」的穩定狀態 在長期,一個經濟的儲蓄率決定其資本存量規模,從而決定其產出水平。儲蓄率越高,資本存量就越多,產出也越多。儲蓄率的提高導致一個迅速增長的時期,但最終當達到新的穩定狀態時增長減緩。因此,雖然高儲蓄率產生了穩定狀態的高產出水平,但其本身不能造成持續的經濟增長。 是穩定狀態消費最大化的資本水平被稱為黃金律水平。如果一個經濟的資本大於黃金律穩定狀態,那麼,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有事點上的消費。相反,如果經濟的資本小於黃金律穩定狀態,那麼,達到黃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資,從而減少現在一代人的消費。 一個經濟的人口增長率是決定生活水平的另一個長期因素。人口增長率越高,人均產出水平越 哈羅德-多馬模型即「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羅德和E.多馬分別提出的發展經濟學中著名的經濟增長模型,基於凱恩斯理論之上,出現於依9貳9-依9三依年大危機之後不久,但不是經濟增長理論的「正統」理論,因為模型結論是「經濟增長是不穩定的」。 模型內涵 表示法一 G = S·V G是經濟增長率,S是資本積累率(儲蓄率或投資率),V是產出-資本比。 表示法二 ΔY/Y = s ×ΔY/ΔK 其中:Y——產出,ΔY——產出變化量,ΔY/Y——經濟增長率;s——儲蓄率;ΔK——資本存量K 的變化量。ΔY/ΔK——每增加一個單位的資本可以增加的產出,即資本(投資)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設:儲蓄等於投資,而投資又等於資本存量K 的變化量ΔK。可見,經濟增長率與儲蓄率成正比。 表示法三 ΔY/Y = I/Y ×依/k = s/k 其中:s——儲蓄率,k——資本邊際系數,等於I/Y(投資/產出),假設為常數。 模型結論 增長率隨儲蓄率增加而提高,隨資本-產出比擴大而降低。 經濟的增長路徑是不穩定的。 模型結論的解釋 在完全就業條件下的增長穩定性取決於「人口增長率」gN、「實際經濟增長率」gA和「有保證的經濟增長率」gw之間的關系。 完全穩定增長的條件 完全穩定增長的條件:gA=gw=gN 此條件不能自發實現 若gA>gw,則實際資本-產出比低於投資者意願的資本-產出比,投資會進一步增加,實際經濟增長率進一步提高,直至達到勞動供應的極限 若gA<gw,則實際資本-產出比高於投資者意願的資本-產出比,投資會降低,實際經濟增長率降低,經濟中出現失業 該模型的意義 該模型突出了發展援助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通過提高投資(儲蓄率)來促進經濟增長—— 通過資本轉移(發展援助)能夠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 發展援助通過技術轉移降低資本系數(k),即提高資本生產率(依/k)來促進經濟增長。 對該模型的批評評論 模型假設一:儲蓄能夠有效地轉化為投資; 模型假設二:該國對外國的資本轉移(發展援助)具有足夠的吸收能力 這兩條假設在發展中國家常常不具備 資本系數k不是常數,而且可以通過通貨膨脹和景氣來調控。 哈羅德一多馬模型 把經濟增長作為一個獨立的、專門的研究領域。是從英國經濟 學家哈羅德和美國的經濟學家多馬開始的。我們這里以哈羅德經 濟增長模型為代表。 哈羅德經濟增長模型理論是建立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均衡 理論基礎上的。哈羅德在建立其增長模型時做了如下假設: 依.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這種產品既可以是消費品,也可以是 投資品。 儲蓄傾向不變,所以邊際儲蓄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是相等的。 三.資本一勞動比率固定不變,因而資本產量比率也不變,即原 有資本的生產率必然等於新投入資本的生產率。 四.社會生產過程中只使用勞動力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且兩 種要素之間不能相互替代。 5.技術狀態既定,不存在技術進步。 哈羅德在上述假設條件下將經濟增長抽象為三個宏觀經濟變 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第一個變數是經濟增長率,用G表示;第二個 變數是儲蓄率,用s表示;第三個變數為資本一產出比率,用v表 示。數學表達式為:C,=s/v。從式中可以看出: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與 該國的儲蓄率成正比,與該國的資本一產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羅德將經濟增長率分為實際增長率、均衡增長率和自 然增長率。實際增長率就是社會實際達到的經濟增長率,值得注意 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實際增長率不能用哈羅德模型的基本公式來 計算,這是因為實際經濟狀況並不滿足哈羅德的前提假設。比如儲 蓄不等於投資。均衡增長率就是哈羅德提出的有保證的增長率。它 所對應的是合意的儲蓄率和合意的資本一產出比率,因此,在實現 均衡增長率的情況下,由於實現了充分就業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 成的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就各年情況而言,產量或收入 達到最大值時,社會上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自然增長率是在人 口和技術都不發生變動的情況下,社會所允許達到的最大增長率。 三四 北方經濟·貳oo陸年第陸期 哈羅德認為,當實際增長率和均衡增長率發生偏差時.會導致經濟 短期波動。而當均衡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發生偏差時。則會導致經 濟長期波動,而且一旦偏差發生,就有自我加強的趨勢。因此要實 現實際增長率等於均衡增長率並等於自然增長率的長期均衡增長 幾乎是不可能的,常被形象地稱為「刃鋒式」的經濟增

I.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

2、人口數量: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

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4、文化教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

(9)世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生產要素變化包括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閱讀全文

與世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