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
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對我們協調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綠色發展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從本質上講就是把資源消耗強度、生態系統狀態等環境要素作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將二者看作互為關聯的一個整體。
(1)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擴展閱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方面獲得了新認識、走出了新路子。
綠色發展打破了環境保護末端治理的單一模式,實施前端保護、過程嚴控、污染嚴懲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能夠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發展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文化,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❷ 挖煤與經濟發展,談談應該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不挖煤,沒經濟,沒經濟,沒錢治理。
也就是說現狀已經走在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腳步,只是腳步快慢的問題。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調節:
1、實現經濟轉型,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浪費,減少廢氣、水、有毒有害廢物的排放;
2、加強立法工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約束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保護環境和資源;
3、調整產業結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西部等欠發達地區轉移,在東部沿海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
4、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在引進外資和批准新建項目中嚴格把關,對破壞生態環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壞性開發、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不再批准;
5、強化輿論引導,利用媒體對危害較大、民憤較高的項目曝光一批,處理一批;
6、改革政府幹部審查標准,不再單純以GDP論政績,對環境、不可再生能源的保護,以及節能減排工作的貢獻也要作為考查內容。
❸ 經濟發展與環保的關系
就像買賣雙方的利益一樣,要做到兩者共贏,兩者才都能做到穩步發展;
如果只是其中一方版得益,另一方始終保持損益的話……那麼當損益方落後時,得益的哪一方也不能維持長久利益。
經濟發展和環保也一樣的,只注重經濟發展不注重環保,那麼最後就是環境崩潰、國家花更多的錢來回復環境;只注重環保,在一大片一大片的山上都種上樹,但是沒有合理利用,那麼就產生不了經濟效益,它們也只是幾座山而已;如權果能適當開發、保留原生態環境,不僅能讓遊客賞心悅目,還能賺取相當量的金錢,再用這筆錢來維護這片山林、開發其他荒地,不是最好的共贏手段么。
❹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4)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❺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❻ 如何看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葯協調發展,不能只顧左手不顧右手
❼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第一、牢固樹立科復學發制展觀,特別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必須堅決落實。
第二、是正確處理好三者的辯證統一關系:經濟建設是中心,環境建設和資源建設是前提和保障;三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
第三、是在技術上還要走循環經濟之路。
第四、在啟動新項目時必須堅持先行環保論證和合理利用資源。
❽ 怎樣協調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❾ 家鄉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什麼關系
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要在發展中保護好環境就要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黨的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央首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含義是什麼?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反過來,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准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雖然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問題,但無可否認,我們身邊天不再藍,水不再綠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經濟發達的重工業區。難道發展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么,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為此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以「環保」為主題,實地走訪了新昌嵊州兩地,詳細了解了當地近年來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同建綠色和諧家園,共享清澈碧水藍天的口號」。
嵊州是我的家鄉,自古就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之美譽,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聖王羲之晚年隱居卒葬於此,謝靈運、李白、杜甫、白居易、朱熹、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多次來嵊游歷。嵊州還是著名人口理論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家名人的故鄉,中華世紀壇40位文化名人嵊州佔了兩位--王羲之和馬寅初。嵊州是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的發源地,是著名的"越劇之鄉"、"領帶之鄉"、"圍棋之鄉"、"竹編之鄉"和"茶葉之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7月17日下午,我們實踐小分隊順利抵達了嵊州,隔了好幾個月再回嵊州,倍感親切,稍作休息,我們前往市發展計劃局了解情況。從領導口中我們知道隨著近幾年嵊州發展的加快,面臨著一系列的環保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曹娥江污染問題,因上游新昌江的水質污染導致嵊州靠近新昌的部分村莊環境惡化,並一度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第二天我們來到嵊州較為著名的百丈飛瀑景區.進入景區,滿眼盡是蔥翠,身旁就是潺潺流水,沿著山間小徑拾階而上,別有一番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忽見一簾幽水自天而降,層疊而下,在陽光照耀下飛灑出一片旖旎的光暈。景區內環境清幽,遊客較少,恍如人間仙境。下午我們來到王羲之墓。王羲之墓於1984年重修,圓形,朝南,墓碑刻「晉王右軍墓」。另有墓道及古牌坊一座。在欣賞嵊州景區優美的環境的同時,我們重點關注景區環境及對於環境的保護,在百丈飛瀑就見到了天然的竹簍垃圾筐,我們還在景點內進行了你丟我撿的活動。
第三天,我們又來到新昌大佛寺進行萬人簽名活動。大佛寺群山環抱,奇岩突兀,亭台樓閣環布,古樹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剎」之稱。寺內依山崖開鑿30年的石彌勒佛像,南朝文學家劉勰譽之為「不世之寶,無等之業,曠代之鴻作」,後世稱之為「江南第一大佛」。沿途有鋸解岩、譽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隱岳洞、晉曇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師法塔、朱子亭(朱熹於此著書立說)、朱梅、硅化石,石門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觀。我們在風景秀麗的大佛寺山門處擺開陣勢,拉開有「同建綠色和諧家園,共享清澈碧水藍天」的宣傳橫幅,並請遊客們在橫幅上簽字。遊客們知道我們的活動後都十分支持,主動前來簽名,為宣傳環保出一分力。經過一天的活動橫幅上密密麻麻的簽滿了熱心環保群眾的名字,我們都十分有成就感。
第四天我們上午參觀浙江綠環粉體工程有限公司,參觀廢舊輪胎粉碎合成體育跑道生產線,下午參觀華發科技生態公司,參觀用玉米澱粉為材料生產塑料製品生產線。浙江綠環橡膠粉體工程有限公司是集橡膠專業設備製造、膠粉改性及橡膠製品生產為一體的高科技股份企業。公司多項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並列入國家環保產業化國債項目和國家火炬計劃,獲得國家科技型創新基金支持,並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我們走進車間看到了建成年產一百萬平方米預制型橡膠運動地面生產線。雖然設備看上去不怎麼先進,但利用廢舊輪胎生產預制型橡膠運動地面的技術卻是極為先進的。眾所周知過去處理黑色橡膠垃圾只能用回收再生產的方式,不僅原料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也極為有限。而綠環卻做到了可以將廢舊橡膠原料用來生產塑膠跑道大大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和原料利用率,有效地減少了黑色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下午我們來到浙江華發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業研究、生產、銷售生物質降解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它將玉米、木薯澱粉進行改性,與PLA、PHBV、PCL等脂肪材料共混,通過偶聯、聚合等反應,採用獨特工藝,製得生物質將解材料製品。在石油資源日益緊缺、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下的今天,華發技生態公司開發更優秀的生物質產品來緩解地球環境壓力和替代石油副產品資源。以玉米澱粉為材料生產塑料替代品,盡管這樣的成本比過去的塑料製品高,但它的環保貢獻卻遠遠超過高出的成本。
7月21日是我們實踐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我們參觀了位於仙岩鎮的嵊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嵊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嵊州、新昌兩市縣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屬國家重點急需項目,它承擔著嵊州、新昌兩市縣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的任務。污水廠對污水的處理主要靠活性污泥的生化處理,而這活性污泥的接種馴化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且由於曹娥江屬於內河水系,規劃為寧波地區水源地,有機物含量排放標准遠遠高於周邊地區,使得污水處理難上加難。但我們還是欣慰的看到污水從剛進廠時的烏黑發臭直至出廠時的清澈透明。烈日下,污水經過一道道工序從預處理池,旋渦室除泥,沉澱池到氧化池,漸漸恢復了水的原貌。
經過五天的實踐,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保護環境,又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當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應突出解決六大關鍵問題:一是大力倡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倫理價值觀念。 理直氣壯地宣傳我國傳統文化中那些優秀的環境倫理觀,反對不符合國情、大肆鋪張浪費的思想觀念。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發展觀,使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滲透到一切社會管理工作之中。二是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發展狀態,要創造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特別是建立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三是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在產業和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化設計與改造,努力實現廢物的循環利用,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繼續開展綠色創建」試點示範活動。四是積極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 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通過環境友好的消費選擇帶動環境友好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同時,通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不斷降低環境友好產品的成本,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五是大力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 立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形成資源消耗少、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廢棄物排放少的生產和消費體系,使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能夠控制在生態環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圍之內。六是不斷培育環境友好的文化氛圍。 樹立尊重自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教育、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支持和協助,使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奉行的價值觀。
而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刻不容緩,時刻關注環保,宣傳環保,無條件支持政府的環保工作。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行為,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假如所有人都能「同建綠色和諧家園」,那麼我們一定也可以「共享清澈碧水藍天」。
❿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文/賈寶蘭
環境經濟學是20世紀出現的新學
科,在我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研究和教
學,到現在為止,好像還沒有這方面的專
著《環境經濟學》的作者宮本憲一先生
是日本著名的環境經濟學家,一直從事
有關公害和環境保護的研究在這本書
里,他在分析公害與經濟和政治的關系
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
一本很有價值的環境經濟學著作
宮本憲一按照資本主義小同時期產
業結構的變化,把環境污染劃分為資本
主義初期的原材料供應型、資本主義高
增長期的高科技產業型和當代的舒適生
活型與此相對應的是小同產業時期的
小同的環境污染特徵比如,高科技產業
型和生活舒適型的公害主要是由重化工
業引起和未經處理堆放的廢棄物產生的
公害重化工業排出的廢水就含有有機
未,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洗滌劑含有的氯
乙烯也會污染地下水20世紀中後期許
多工業國家先後發生有機未中毒事件,
以及由含有有機未的水造成的水誤病
1930年德國的乙醛生產工人發生有機未
中毒事件;1965年日本發現水誤病,至今
沒有絕跡,每年他們都要為此付出昂貴
的費用小僅日本,伊拉克、美國、加拿
大、芬蘭、中南美和我國也相繼出現水誤
病未經處理而堆放的廢棄物產生的公
害導致的病是足尾礦中毒及痛痛病
1977年美國發生了拉夫運河河谷十壤污
染事件當時的美國有3.2萬多個有害廢
棄物投棄地,其中有2000多個需要採取
緊急措施此外還有服務業、旅遊業、休
閑業所造成的公害和環境污染也相當嚴
重,為此他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由於公害的嚴重和給人們的生命帶
來的威脅越來越大,20世紀的後半期,先
進工業國居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抗議環境
破壞運動,主要工業國家如美、日、法、
德、意、瑞典和英國開始制定和修訂環境
法,相繼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
染防治法,廢棄物處理法及環境污染評
價法等等並目建立了處理公害、環境等
行政事務的專門機構這種情況下,1972
年第一次召開了聯合國人
類環境會議,提出了《人類
環境宣言》《宣言》把環保
作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
出,「人類擁有實現持續發
展的能力持續發展可以
實現現代人的理想,但小
應該損害未來人類滿足自
己希望的能力」這個宣言
標志著西方主要工業國的
環境保護進入一個新紀
兀
但是,發達工業國一
方面自己治理污染另方
使用的,因此,使用時大肆浪費也並非小
可思議」(轉弓}自《環境經濟學》,第66
頁)對此,庇古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即外部成本內部化那就是製造污染者
需要負擔與污染排放量相當的稅收這
就是著名的庇古稅但是它的執行最終
要落實到法律上我們應該健全這方面
的法律
這些年,針對污染,尤其是大氣和水
的污染以及沙漠化我們
制定了《環境保護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水
污染防治法》,《環境保
護的若卜規定》等等但
t .t一.尹『.
環澳經濟學月
面卻向正在經濟起飛的發
展中國家「轉嫁公害」,借發展中國家急
於實現經濟發展的心理,把一些可以造
成污染的產業辦到這些國家,或者在這
些國家進行加工在《環境經濟學》里,作
者在談到污染的新特徵時特別提到了資
本主義的「公害輸出」,這應該引起發展
中國家高度注意當然,這對發展中國家
來說恐怕是兩難此外,發展中國家,特
別是經濟轉型國家,在市場經濟放開以
後,庇古所講的「市場失靈」尤其顯著他
們一邊在實現著自己的致富之夢,一邊
在重蹈西方工業國在上個世紀的覆轍,
對環境肆意濫用和毀壞我們可以在新
聞、報刊等媒體上看到很多這樣的報道
但曝光已小足以制止對環境的破壞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如薩克斯
所言:「環境的質量之所以經常受到威
脅,是由於我們沒有像通常對待私有財
產一樣賦予其價格,並將其放入市場之
中例如,認為清潔的大氣及水、公共的
海濱、城市空地等本質上就是可以無償
是,問題仍然有增無減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
裡面講,「黃河污染加
劇,黃河流域廢污水排
放量比上個世紀的
1980年代多了一倍,達
44億立方米,污染小斷
發生,黃河中下游幾乎
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於
五類狀態支流變成『排
污溝」』專家對黃河污染造成的各種危
害損失進行量化分析後相加,得出結淪:
黃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15
億至156億(林鬼,《經濟參考報》,2004
年4月2日)這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
意味著什麼?這僅僅是黃河污染這一項,
如果再把其他各種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相加,恐怕數字更驚人,背負這樣沉重的
污染包袱我們還何談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學科,在研究方法上
本書有所突破,作者採取了一種比較的
方法即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
污染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污染進行對
比這種方法值得肯定但是,目前的情
況下,所謂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市場已
經小存在,取而代之的同樣是市場化生
產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
小同市場條件下的比較
《環境經濟學》,(日)宮本憲一著,朴玉
譯,份聯書後2004年版